胎位检查(产检)症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胎位不正揉肚子能纠正不 胎位检查(产检)症状

胎位检查(产检)症状

2024-07-11 00:3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胎位异常时怎么办?

在妊娠期当医生诊断为胎位异常时,孕妈妈应于早期在医生指导下对其进行纠正,例如胸膝卧位、外倒转术等等。

胸膝卧位:常用于使臀先露纠正为头先露。孕妈妈排空膀胱后,松解腰带,双腿屈曲平跪于地面,上身趴伏,臀部抬起即可。胸膝卧位有可能使胎儿的臀部退出盆腔,以利其借助重心的改变而自然完成头先露的转位。 WechatIMG8.jpeg 图片来源: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第 8 版) 外倒转术:医生通过向孕妈妈腹壁施加压力,用手向前或向后旋转胎儿,使其由臀位或横位转变为头位的一种操作。该方法存在胎盘早剥、胎儿窘迫等潜在风险,但风险较低,规范操作时为一种有价值且相对安全的方法。

若早期纠正无效,孕妈妈应提前入院待产。尤其是肩先露等高危胎方位,极易出现胎膜早破,若处理不及时,会增加手术难度以及分娩损伤,甚至造成子宫破裂,威胁母儿生命。

在分娩期发生胎位异常时,应保持镇静,信任医生并听从医生指示。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可能会使用某些药物,或考虑行侧切、剖宫产术等。

胎位异常中臀先露怎么办?

胎位异常中臀先露的处理分为妊娠期处理和分娩期处理,具体如下:

妊娠期处理:

30 周前大部分臀先露一般可以自行恢复为头先露,无需特殊处理;30 周后仍为臀先露需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行相应手段进行矫正,常见的方法有:胸膝卧位,激光照射、外倒转术等[1]。

外倒转术:医生通过向孕妈妈腹壁施加压力,用手向前或向后旋转胎儿,使其由臀位或横位转变为头位的一种操作。该方法存在胎盘早剥、胎儿窘迫等潜在风险,但风险较低,规范操作时为一种有价值且相对安全的方法。

分娩期处理:

需要专科医生根据产妇及胎儿的综合情况进行评估后选择剖宫产术或者经阴道分娩,如最后决定经阴道分娩,则需要行以下方法帮助顺利生产:

第一产程:为了防止胎膜早破,产妇应少走动,尽量侧卧位休息,减少阴道内检查,密切关注胎儿情况,在宫缩时需要用无菌毛巾“堵”住阴道口,防止胎臀娩出,这样做有利于宫颈及阴道扩张,直至阴道宫口开全。 第二产程:初产妇需要行会阴后-侧切开术,做好导尿准备,一般行臀助产术、臀牵引术分娩。不进行任何处理自然分娩者极少见。 胎位异常中枕后位、枕横位怎么办?

一般情况下,多数枕后位、枕横位在宫缩强有力的作用下会转为正常的枕前位,不需要特殊处理。

但持续性的枕后位、枕横位在经专科医生评估无骨盆异常、胎儿不大时可以在有经验的助产师的指导与帮助下尝试顺产,试产过程中如发生胎儿窘迫、产程延长等情况则需要行剖宫产术。

胎位异常中胎头高直位怎么办?

胎头高直位分为胎头高直前位和胎头高直后位:

胎头高直前位

在无骨盆狭窄、胎儿大小正常,宫缩良好的情况下可尝试行阴道顺产;如果试产失败或存在骨盆畸形等情况则需行剖宫产术。

胎头高直后位

临产过程中只要发现是胎头高直后位,就需要行剖宫产术。

胎位异常中前不均倾位怎么办?

在生产的早期产妇应减少骨盆的倾斜程度,采取半卧位、坐位。

胎位异常中前不均倾位一旦发现一般均需行剖宫产术,对于胎儿较小、骨盆宽大、宫缩强的产妇可行短时间的顺产尝试,若无法顺利顺产则仍需行剖宫产术。

胎位异常中面先露怎么办?

面先露多见于经产妇,在临产后发生。

面先露以颏前位和颏后位多见,颏前位时,如无骨盆畸形,胎儿情况良好,可尝试行阴道分娩; 颏前位如伴头盆不称,胎儿窘迫等需要行剖宫产术; 颏后位行阴道分娩则需转为颏前位,持续性颏后位也需要行剖宫产术[1]。 胎位异常中肩先露怎么办?

肩先露是胎位异常中对母儿最不利的胎位!除死胎及早产儿胎体较小可折叠娩出,正常的足月活胎不可能经阴道顺利生产。

根据产程的不同,肩先露的处理如下:

妊娠期:发现肩先露后,处理方法同臀先露(胸膝卧位,激光照射、艾灸至阴穴),上述方法不成功,可尝试外倒转术转为头先露同时包扎腹部固定抬头,如此时仍未成功纠正肩先露,则需要提前住院待产。 分娩期:初产妇均应行剖宫产;经产妇首选剖宫产,特殊情况可尝试内转胎位术转为臀先露后行阴道试产,由于肩先露阴道分娩的复杂性及风险性需要专科医生评估后试行;对于出现先兆子宫破裂等危及产妇生命情况则首选剖宫产挽救妇产生命。 胎位异常中复合先露怎么办?

产前发现复合先露时,通常无需任何干预及监测[2]。

产时发现复合先露需首先需要排查有无头盆不称及胎儿窘迫[1]:

有头盆不称或胎儿窘迫,需行剖宫产术,尽早结束分娩; 无头盆不称及胎儿窘迫,需要专科医生根据复合先露的类型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使先露的肢体回纳,经阴道助产分娩;如果还纳失败,抬头下降受阻,则需要及时行剖宫产术。

image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