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胃十二指肠溃疡最基本的病因是什么症状 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

2024-07-17 07:4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就医

对于怀疑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均应尽快就医。可就诊于消化科或急诊科,并做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但要与下消化道出血等疾病进行鉴别。

就医指征

对于高危人群,应注意观察大便的颜色,定期体检,关注粪便常规是否提示隐血阳性,排除慢性消化道失血。若体检发现粪便隐血,应至医院进一步检查,明确是否有消化道出血的情况。

在呕血或黑便等典型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并且有可能导致出血的疾病史,高度怀疑上消化道出血时,应及时就医。

已经确诊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若呕血、便血的量较大,合并有血压降低、心率加快、皮肤湿冷、精神萎靡,甚至昏迷的表现,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一般患者优先考虑去消化内科就诊。

若患者起病较急,呕血的量较大,可到相应科室就诊,如急诊科、胃肠外科等。

医生询问病情

有没有呕血的情况?呕血的量大概多少?是什么颜色?

有没有便血的情况?便血的量大概多少?是什么颜色?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乏力、头晕、心慌气短、精神萎靡、四肢湿冷等症状)

既往有无消化系统疾病的病史?(如消化道溃疡、糜烂性胃炎、乙肝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

目前有没有服用什么药物?

需要做的检查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

出血的早期,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和血细胞比容无明显变化。3~4小时后因扩容治疗或组织液代偿性渗入血管内补充血浆容量,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因稀释而数值降低。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后2~5小时,白细胞计数可升至10~20×10^9/L,出血停止后2~3天恢复正常。

肾功能

由于血红蛋白的分解,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可出现血尿素氮增高,24~48小时达到高峰,一般3~4天降至正常。血尿素氮/血肌酐比值大于25∶1提示上消化道出血。

肝功能

部分患者同时伴有胆红素及转氨酶升高。

粪便常规

粪便隐血试验阳性,直接提示消化道出血。

内镜检查胃镜检查

有助于确定出血的原因,判断再出血危险性、及时采用止血措施,从而改善患者的转归,是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首选的诊断方法。当生命体征平稳后,应在24小时内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胃镜检查。早期检查(24小时内)能够显著减少患者死亡率、手术治疗率、再出血风险,缩短住院时间。

胶囊内镜及小肠镜

胶囊内镜是诊断上消化道出血的一线检查方法。 该检查在出血活动期或静止期均可进行,对小肠病变诊断阳性率在60%~70%左右。在此基础上发现的病变,可用推进式小肠镜从口侧或肛侧进入小肠,进行活检或内镜治疗。

影像学检查X线钡餐检查

最好在出血停止和病情基本稳定后进行。但因急性胃黏膜损害与浅小溃疡可在短期内愈合,故阳性率较低。

CT与CTA

在显示消化道活动性出血方面准确性高达98%。且CT检查普及度高、检查时间短、为无创检查。目前已成为急性消化道出血影像学检查的首选方法。完整的三相扫描(CT平扫、动脉相及门静脉相)能够为正确诊断上消化道出血提供必需的信息。

选择性血管造影

可用于原因不明的反复消化道出血。对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且不能内镜检查或者内镜检查未能明确出血部位时,首选此项检查。在诊断的同时可行动脉栓塞止血。

放射性核素检查

消化道出血时,通过核素锝99m标记红细胞扫描的方法,可以观察到放射性标记的血液渗出至血管外。内镜检查未能确定出血部位且仍有活动性出血者,可采用此项检查。

手术探查

各种检查不能明确出血灶,持续大出血危及病人生命,必须手术探查。有些微小病变特别是血管病变手术探查不易发现,此时可借助术中内镜检查帮助寻找出血灶。

诊断标准

诊断上消化道出血可依据如下指征:

有呕血、黑便和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的临床表现。

呕吐物或大便隐血试验强阳性。

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及血细胞比容下降。

内镜等辅助检查明确出血的部位和出血的原因。

鉴别诊断

咯血:即呼吸道出血,包括气管、支气管、肺组织的出血,经咳嗽动作由口腔排出的过程。患者多由咳嗽而出血,痰少而血多,或者大量咯吐鲜血。

口腔、鼻、咽喉出血时吞下血液,引起的呕血与黑便。患者可无恶心表现,而直接吐出血液。

饮食及药物引起的黑便,如动物血、动物内脏、碳粉、铁剂或铋剂等。

下消化道出血:多无呕血的情况,便血多表现为鲜血便,可有下消化道疾病的病史。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