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沉|追寻聂耳在上海的足迹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聂耳母亲 钩沉|追寻聂耳在上海的足迹

钩沉|追寻聂耳在上海的足迹

#钩沉|追寻聂耳在上海的足迹|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在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奔波于上海虹口、静安、徐汇三个区,追寻国歌作曲者聂耳留下的足迹。

天空下着细雨,不仅带来凉爽,还使我在朦胧中仿佛看到,1930年夏聂耳在云南省立师范学校写信给二哥:“前几天玉溪教育局长上省的时候,和我谈了好几次,他约我毕业后到本地服务,不是任县督学便是到县中学教书,我已经答应了。现在正式聘函还没有来,不过,多半会是这样”;但他刚毕业,便因曾参加革命活动而被列入“黑名单”,为躲避迫害不得不离滇赴沪,从此与申城结下不解之缘......

公平路“同春里”聂耳旧居

虹口区公平路185弄(旧名同春里),先前皆为砖木结构的两层旧式里弄房屋,格局呈行列式分布,单开间毗连,无石库门及前天井。1930年7月,初抵申城的聂耳经同乡引荐,进入昆明云丰商行在沪所设的“云丰申庄”干活,并在该弄86号亭子间居住大半年;1931年3月12日,他曾在沪与“云丰申庄”店员合影,这张照片被保存下来。前些年,这个地块进行旧区改造,聂耳旧居被“原址保留”,我曾走进聂耳旧居,踏上狭窄的木梯,慢慢行至楼上,只见亭子间仅10多平方米,据说室内本来只辟北窗,后增开东窗;楼上晒台原置铁围杆,几经修缮换成砖护栏,此处的地板、房门、晒台铁梯等皆属原物,大体保持原貌。那时,长期生活于该弄的一位老伯曾向我回忆,他听上辈讲起:聂耳寓居于此时,常在深夜继续埋头读写,常在清晨从晒台远眺和思考问题。如今,再次来到原地,相关部门的同志告知,聂耳旧居已进行“落架迁移修复”,预计于2021年6月底完成,向公众开放:底层作为主题展示空间,二层陈列包括聂耳作品在内的艺术家所珍藏绝版唱片和各类专业书籍、图录,室外小广场打造聂耳主题雕塑及景观小品设施。此刻,我想到昔日东面的杨树浦为纱厂聚集地,而公平路东侧则为汇山、华顺两个码头,当年聂耳正是通过深入了解纱厂女工和码头工人的悲惨状况,给自己的创作带来了非凡灵感。

常德路“恒德里”聂耳旧居

静安区常德路633弄(旧名恒德里),最内侧的65号可算“大房子”,这幢两层新式里弄房屋上部为灰泥墙面,下部为红砖墙面。1931年4月,“云丰申庄”因故关门,不久聂耳看见《申报》登出联华歌舞班(明月歌舞剧社前身)招生启事,就赶去报名,被主考的黎锦晖录取为小提琴练习生,从此正式开始了艺术生涯。据黎锦晖的回忆录《我和明月社》提及:“在沪还公开招考一次,聂紫艺(聂耳)、李果等五人被录取”;“一九三二年‘一·二八’之役,日寇炮火烧到上海。国难当前,联华股东主张紧缩机构,借此为因,决定停办歌舞班,发了三个月遣散费”;“名义上联华歌舞班被解散了,实际上全部班底一个不缺,原封不动地重新组织起来。大家决定靠自己的力量把团体维持下去,改名为‘明月歌舞剧社’”;“成立了‘社务委员会’,由我、黎景光、张簧、张弦、王人美、王人艺、黎莉莉、聂耳等九人担任委员”;“为了节约开支,迁出联华宿舍,找到赫德路(常德路)恒德里内一幢房子。据说:这所屋子闹‘鬼’,空关了两年多没人住,积尘很厚,在房东派人初步打扫之后,聂耳又邀集几个社员进行了洗刷,房子焕然一新”。1932年春,明月歌舞剧社数十人搬入恒德里,七八个人一间,“待遇一律平等,吃大锅饭”,迄今仍能找到聂耳和一些同伴在集体宿舍前的合影。从一位高龄居民那儿获悉,当年聂耳住在楼上最靠北的那个房间,还曾在底层练小提琴。1932年4月21日,聂耳登门拜访已熟悉的田汉,在交谈中颇受精神鼓舞,“觉得这简直是决定我一生的一个紧要关键”,他决心以音乐这个武器为革命事业多做贡献,“一点不要放松地艰苦地做去”。继而,聂耳参加不少社会活动,还发表一些关于艺术的评论文章,如他在《中国歌舞短论》中表示“我们需要的不是软豆腐,而是真刀真枪的硬功夫”;他也提醒黎锦晖:“亲爱的创办歌舞的鼻祖哟,你不要以为你有反封建的意识便满足,你不听见在地球上,有着无穷的一群人在它周围呐喊、狂呼;你要向那群众深入,在这里面,你将有新鲜的材料,会创造出新鲜的艺术。喂,努力!那条才是时代的大路!”同年8月,聂耳离开明月歌舞剧社,赴北平(今北京)参加革命音乐活动,两个多月后返沪住在法租界霞飞路1518号(今淮海中路1500号)曹家弄三层阁(原建筑已不存),发起成立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1933年初经田汉介绍,聂耳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田汉为电影《母性之光》主题歌《开矿歌》作词,聂耳作曲,并在片中客串扮演一个满脸乌黑的矿工;聂耳的这首处女作运用民间劳动号子的节奏和“一领众和”的形式,彰显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坚强意志,获得好评。此后的两年里,聂耳陆续为歌剧、话剧和电影谱写了《新女性》《开路先锋》《大路歌》《前进歌》《毕业歌》《铁蹄下的歌作品女》等主题歌和插曲30多首。

淮海中路1258号聂耳旧居沿街外貌

徐汇区淮海中路1258号,为砖木结构的连毗式住宅,现底层开设商铺。我绕到弄堂内的后门,抬起头仰望,想象1934年12月至1935年4月聂耳寓居于三楼,常在灯下埋头创作的情景。1934年12月17日,聂耳在写给母亲的信中讲到这个地方,还提及自己曾借用底层一位俄籍老妇人的钢琴弹奏歌曲。早在这年春,聂耳已加盟那时设备最新、产量最高、影响最大的上海百代唱片公司并负责音乐部;至年底,他又应聘为联华影片公司二厂音乐部主任。1935年初,上海电通影业公司搬至荆州路405号(原建筑已不存),积极筹拍反映抗日救亡的电影《风云儿女》,同年春田汉刚完成剧本梗概和歌词就被捕;聂耳闻讯不顾个人安危,找到接手剧本的夏衍和导演许幸之,主动要求为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作曲。聂耳在日记中提及:该曲“经过了两个多月时间的创作,两个多星期的修改”;他曾对许幸之说:“为创作《义勇军进行曲》,我几乎废寝忘食,夜以继日,一会儿在桌子上打拍子,一会儿坐在钢琴面前弹琴,一会儿在楼板上不停走动,一会儿又高声地唱起来。”影片制作过程中,《义勇军进行曲》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录音棚里灌制成唱片,旋将唱片的录音转到电影胶片,它吹响了“万众一心”的抗日救亡号角。

聂耳(左)与田汉在沪合影

该作品一经诞生,立即就像插上翅膀,在祖国大地上到处传唱,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新中国成立后,它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上海百代唱片公司“小红楼”现貌

接着,去探访昔日上海百代唱片公司办公楼、电通影片公司旧址:前者位于今衡山路811号,系坐落于徐家汇公园绿地的一幢法式三层花园洋房,因外墙和屋面均为红色而得名“小红楼”,其南面曾有远东最大的录音棚;后者也是影片《风云儿女》摄制地点,这里在10年前建成国歌纪念广场和国歌展示馆。站在国歌纪念广场令人心潮起伏,情不自禁唱起雄壮的国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顿时,内心受到了一种震撼,也产生了一种振奋!

最后,抵达淮海中路、复兴西路、乌鲁木齐中路交汇处街心花园。1992年10月28日,在上海各界人士纪念聂耳诞辰80周年之际,于此建立聂耳的全身铜像:高近4米,他敞开外衣,目光向着前面的群众,左脚跨出,正展臂指挥歌唱。它再现聂耳的精神风貌,而且栩栩如生。聂耳谱写的许多歌曲抒发人民心声,成为鼓舞斗志的有力武器,引起国民党当局仇视而要进行逮捕;经党组织批准,他于1935年4月中旬离沪,先赴东瀛暂避,然后转往欧洲和苏联考察、学习,7月17日不幸在日本英年早逝。凝视着铜像,我由衷感到:《义勇军进行曲》那不朽旋律,已使这位人民音乐家的艺术生命获得了永生!

原标题:《钩沉|追寻聂耳在上海的足迹》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