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四十年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老百姓的代名词是什么 品牌四十年

品牌四十年

2024-05-21 04:2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可口可乐高层们这下傻眼了,可是不懂中国文化啊,怎么办?“重奖之下必有高人”,就赶紧指派负责海外业务的出口公司,公开登报悬赏350英磅征求中文译名。

当时身在英国的一位上海教授蒋彝看到这则消息后,几经琢磨,提出了“可口可乐”的译名,中西合璧的专家就是身手不凡,这则“神之翻译”为可口可乐真正打开了中国商业之门。

图 蒋彝(Chiang Yee)(1903-1977)

“可口可乐”一直被认为是中文翻译得最好的品牌名,不但保持了英文的音译,而且还有中文“吉祥快乐”的寓意,同时生动地暗示出了产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感受——好喝、清爽、快乐——可口亦可乐,让消费者胃口大开,“挡不住的感觉”油然而生。

更重要的是,它简单明了,朗朗上口,易于传诵。中文的“可口可乐”在全球所有译名中是唯一一个在音译的基础上具有实际含义的名称。认真翻翻现在的很多品牌译名,还真是的,把发音和产品内涵结合的如此完美的译名确实只有可口可乐了。也正因如此,可乐逐渐成为品类的代名词和行业标准。

可口可乐的野心布局

了解了可口可乐的取名过程,我们再回头看看可口可乐在中国的扩张之路。在创立35之后,可口可乐在1927年决定进入中国市场。当时的中国,战火纷争,内乱不断,从商业角度来看,显然不是一个理想的市场标的。但是,可口可乐却看到了中国当时那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四万万人民,看到了中国市场未来的巨大潜力。想起了那个经典的在光脚的太平洋岛屿上卖鞋子的营销典故,不得不佩服国际巨头们的厉害!

图 三十年代的可口可乐在中国的户外广告牌

可口可乐选择的第一站是当时五彩斑斓、热闹非凡的上海滩。上海是当时已经凭借自身地理位置的优势成为大陆的经济发展中心,在当时混乱不堪的中国算得上是一块“汪洋大海中的孤岛”。

图 当时的上海滩

1927年可口可乐便开始在上海设厂生产 ,当时是由屈臣氏矿泉水公司负责装瓶。

图 可口可乐的生产线

事实证明可口可乐选择的正确性和前瞻性。到了1933年,上海厂已经是可口可乐在美国之外的最大装瓶厂。1948年,上海成为了第一个年销量超过100万标箱(2400万瓶)的美国境外市场,创下了美国境外销售记录。

那时的上海滩,在百乐门、仙乐斯这些高级舞厅和中上流社会的娱乐场所里,可口可乐成为不可或缺的时尚象征。

图 三十年代上海跑马场的可口可乐售卖亭

声名鹊起的明星代言

虽然有了好的名字,但是可口可乐在中国当时的知名度并不高。怎么办?他们瞄上了当时上海滩闪耀着的一批炙手可热的明星。

1930年,可口可乐选用阮玲玉作为代言人,并请上海广告画家设计了一幅“请饮可口可乐”的月份牌广告画,并印在报纸上,还以月份牌的形式送给老百姓,借着阮玲玉的名人效应,可口可乐迅速传播开来,成功打开中国市场,成为当时中国的流行饮料。

这是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首次明星代言的操作。这种操作在当时的中国市场上也是少有的,无形中也为当时的民族企业上了品牌营销的一课。

从决定进入中国市场到选址上海建厂,再到译名的选取和名人广告的运用,可口可乐在战火纷飞的中国市场上展现出了品牌经营的独到与领先之处。

然而在22年后的1949年,随着美国大使馆撤离,可口可乐也随之撤出了中国大陆市场。但可口可乐并未甘心,始终在等待时机,随时准备第一时间重返中国,这个时机就是—“开放,改革”。

文字:张 驰 黄爱武

编辑:轩金鸽

审核:刘英华 黄爱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