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与惠子的经典辩论: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老子秋水六个寓言故事是什么 庄子与惠子的经典辩论: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与惠子的经典辩论: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2024-07-11 21:4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出处

战国·庄子《庄子·外篇·秋水》

人物介绍

庄子:(约前369年一约前286年),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附近)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其文想象丰富奇特,语言运用自如,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其作品收录于《庄子》一书。

据传庄子尝隐居南华山,卒葬南华山,故唐玄宗时期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被奉为《南华真经》。

赏析

本文节选自《秋水》,《秋水》是《庄子·外篇》中的长篇,中心是讨论人应怎样去认识外物。

全篇由两大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写北海海神跟河神的谈话,一问一答,构成本篇的主体。

后一部分分别写了六个寓言故事,每个寓言故事自成一体,各不关联,跟前一部分没有任何结构关系上的联系。

本文记叙了庄子与惠子二人在濠水桥上游玩时,俯看鲦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因而引起联想,展开了一场人能否知鱼之乐的辩论,让人读后会心一笑但又沉思良久。

除了第一句用叙述语言交代了故事背景外,通篇采用对话形式。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把这场辩论引向深入,表现出他们的机智和敏捷,也反映出他们游览山川时的闲情逸致。

辩论的双方都紧扣主题,但辩论者的思维截然不同。庄子主张自己能够知道鱼之乐,而惠施则否定了庄周的说法。

惠子是从认知的规律上来说,人和鱼是两种不同的生物,人不可能感受到鱼的喜怒哀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崇尚现实。

庄子则是从艺术规律上来说,人乐鱼亦乐,对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

“我知之濠上也”说的是,既然我在濠梁上感到优游自在,濠梁下的鱼当然也感到优游自在。

从认知规律上来说,庄子的人乐鱼亦乐的逻辑推理纯属诡辩,用了“偷换概念”这一招,在一个“安”字上故作文章。

“安”,既有“怎样”的意思,也有“哪里”的意思。惠子的本意是问庄子如何知道“鱼之乐”,庄子故意理解成“哪里知道‘鱼之乐’”。

但这种诡辩并不使人反感,因为庄子完全是以艺术心态去看待世界的,是把自己的快乐转移到鱼的情绪上,反过来更衬托出庄子的快乐。

所以,濠梁之辩没有输赢,我们可以感受庄子和惠子的思想不同,一个尚美,一个求真。后来人们就用“濠上之乐”来表示悠闲舒适的情趣。

(本文完)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天天文言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