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安溪新增4名国家级制茶大师!他们是……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翟子路工作室乌龙茶 好消息,安溪新增4名国家级制茶大师!他们是……

好消息,安溪新增4名国家级制茶大师!他们是……

2024-06-28 05:0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快来跟小编一起一睹大师风采吧~

第二批制茶大师 陈素全

陈素全,男,汉族,1969年7月生,九三学社社员,安溪祥华珍山人。国家一级评茶师,国家一级茶叶加工技师。安溪铁观音种制能手,国家非遗乌龙茶安溪铁观音制作技艺传承人,泉州市技术能手,首批安溪铁观音技能大师,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校外导。他拿过审评、拼配、烘焙大赛第一名,获称“茶王专业户”。

2012年,他成立福建省安溪县素全茶叶研究所、安溪县珍山茶叶专业合作社、非遗传习所,惠及茶农128户,1350多亩茶园,直接带动10000名乡亲脱贫致富。善总结做茶经验,在安溪茶区各乡镇广泛传授安溪铁观音制茶技艺,受益茶农80000多人。

陈素全从业28年以来,拿下各级各类茶王赛桂冠和各类荣誉数十项,在《中国茶叶》等杂志发表《铁观音烘焙方法与技术探讨》《论安溪铁观音品质审评》等学术论文多篇。

【国茶工匠﹒人物推选】

第二批制茶大师高碰来

高碰来,男,1961年生,福建省安溪县人,福建省高建发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安溪乌龙茶制作技艺传承人。

高碰来作为家族事业的第五代传人,18岁高中毕业的他毅然投身茶叶事业,很快被父亲安排到漳浦南山农场学习制茶技术和管理经验,一转眼便是六年。上世纪90年代初,高碰来回到家乡安溪自主创业,重振家族事业,先后创办多个茶企品牌,带领的团队也先后获得了八项国家发明专利。

他凭借过硬的制茶技术,得到日本买家的信任,订单纷至沓来,有的甚至合作长达28年。到目前为止,高碰来率领的“高建发”商号已经成为日本三得利、伊藤园等世界知名饮料品牌的原料供货商。

2010年,高碰来投资4000多万元建立“安溪铁观音非遗技艺传习所”、“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用于传承铁观音技艺,弘扬安溪铁观音传统文化。他工作之余,积极投身各项茶叶研发工作,先后与福建省农科院、省茶科所、福建农林大、华侨大学等建立长期科研合作,并在当地建立起“十二五”国家茶产业福建茶区茶园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基地,承担2014省级星火计划(水土保持)项目等。

【国茶工匠﹒人物推选】

第二批制茶大师温文溪

温文溪,男,1978年9月生,汉族,中共党员,福建省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安溪铁观音制茶工艺大师、乌龙茶(铁观音)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温文溪制茶大师工作室暨安溪铁观音制作技艺传习所主任。

高中毕业后的温文溪投笔从戎,复员后潜心制茶技术研究,自学成才,在各级茶叶赛事中屡获殊荣。2007年第一次参加安溪第四届乌龙茶审评、拼配、烘焙大赛就取得大赛第一名桂冠。

在后来的各项茶叶赛事中,又获得安溪茶都第五届评茶师培训班评茶技能竞赛第一名、第十届中国海西铁观音茶王赛金奖茶王等十几次奖项。2012年10月,荣获“安溪铁观音制茶工艺大师”荣誉称号。

此外,他还是安溪农民讲师团宣传委员和安溪铁观音制茶专家副团长,深入24乡镇广泛开展制茶技术培训,培训人数每年多达2000多人次。2016年10月被推选为乌龙茶(铁观音)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

【国茶工匠﹒人物推选】

第二批制茶大师 魏贵林

魏贵林,男,1971年8月生,高级评茶师,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安溪乌龙茶铁观音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闽魏氏茶业股份公司董事长。

在传承百年制茶技艺的同时,从采摘到初加工再到精加工,魏贵林制定了37道标准化、精细化的生产制作流程,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制茶工艺和烘焙工艺的铁观音,且为进一步加强产品的品质,借鉴并研究台湾等地制茶的工艺,首创100%发酵的铁观音产品——“魏氏红”,一推出市场就获得较高的认可和赞誉,并先后取得2项国家级发明专利:2013年他取得《乌龙红茶的制作工艺》发明专利;2015年取得《原始工艺浓香型铁观音的制作方法》发明专利。

魏贵林不忘初心,秉承匠心,怀着让天下人喝上正宗、安全、高品质铁观音的企业使命,承包平均海拔800米以上的龙涓乡长新峰万亩山地,规划建设集优质铁观音种植、生产、新品研发、参观体验、休闲度假、茶文化传播为一体现代茶庄园。目前已建成高标生态茶园2000亩,产品质量全部达到国家绿色食品标准。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魏贵林深感传统技艺传承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每年不定期为茶农、茶学学生开展培训课程。以茶庄园为载体,以开放式传播和基地实践传授的方式,无偿向有志于从事铁观音乃至茶行业人员传播优质铁观音的制作技术;在茶庄园设置了铁观音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此传授方式培养了多名评茶员优秀技术人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