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品种桂鱼好养殖又好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翘嘴鱼有几种品种图片 什么品种桂鱼好养殖又好养

什么品种桂鱼好养殖又好养

2024-06-03 20:0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鳜鱼的种类有哪些?常见的鳜鱼的饲养方式简介

1、池塘饲养桂花鱼的饵料鱼的种类有:鲢、鳙、土鲮、麦鲮、泰鲮、鲫鱼、鲤鱼等,饵料系数一般为4-5。根据桂花鱼的生长规格和摄食量,用大于桂花鱼池塘3-4倍面积的池塘培育生产充足的饵料鱼喂养桂花鱼。

2、我国的鳜鱼有9种,分别是翘嘴鳜、大眼鳜、斑鳜、白头鳜、波纹鳜、暗鳜、长体鳜、高体鳜、柳州鳜。鳜鱼俗称桂花鱼,是广西著名的特产鱼类,其肉质细嫩,无细刺,味道清甜鲜美,可烹制多种宴上名肴。

3、大眼鳜。又称羊眼桂鱼、刺薄鱼等,它的体形与鳜相似,眼睛较大,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或淮河中下游。为肉食隆凶猛鱼类,食物以鱼为主,次为虾类,生长较鳜鱼慢,更喜栖息干流水环境中。

4、我国主要的三个鳜鱼品种是翘嘴鳜、大眼鳜和斑鳜,其中以翘嘴鳜养殖最多。广东是鳜鱼苗种的主产区,每年自4月份起就有全国最早一批鳜鱼苗孵化,同时广东地区的成鳜常年销往全国各地。

5、鳜鱼种的养殖方式分专池主养、套养、拦养、网箱养殖四种。专池培育 鱼池条件与放养面积不宜过大,以0.05公顷~0.2公顷为宜,水深5米以上。

桂鱼品种有哪些?桂鱼是淡水鱼还是海鱼?

桂鱼是淡水鱼,也就是河鱼。桂鱼,又名鳜花鱼、桂花鱼、鳜花鱼、鳌鱼、脊花鱼、胖鳜、花鲫鱼等,是一种家常的可以食用的鱼类。它是我国“四大淡水名鱼”中的一种。在中国南北方的水系里均有分布。

桂花鱼是淡水鱼,桂鱼属于中国“四大淡水名鱼”。桂花鱼,又名鳜花鱼、季花鱼、桂花鱼、桂鱼、鯚鱼,属于分类学中的脂科鱼类。一般栖息于静水或缓流的水体中,尤以水草茂盛的湖泊中数量最多,所以是淡水鱼。

鳜鱼是淡水鱼类。鳜鱼(学名:Siniperca chuatsi),又名桂花鱼、季花鱼等,是鲈形目鳜鱼属的一种淡水鱼类。

桂鱼是淡水鱼,也就是河鱼,它是我国四大淡水名鱼中的一种,是一种家常的可以食用的鱼类。桂鱼又名鳌花鱼、鳜鱼等,为肉食性凶猛鱼类,也是淡水中的珍贵鱼类。

桂花鱼是淡水鱼,它是我国的四大淡水名鱼之一,又被人们桂鱼、季花鱼、鳜鱼,它通常生活在水草茂盛且流水比较缓和或者是静水中。

桂鱼也就是鳜鱼、桂花鱼,这是同一种鱼,只是叫法不同而已。桂鱼品种在我国有9种,即翘嘴鳜(红纹翘嘴鳜)、大眼鳜、斑鳜、白头鳜、波纹鳜、暗鳜、长体鳜、高体鳜、柳州鳜。桂鱼是淡水鱼,不是海鱼。

鳜鱼养殖技术有哪些

商品鱼饲养是把规格3厘米以上的鳜鱼苗饲养成体重500克左右的商品鱼,养成方式有成鱼池套养、亲鱼池套养、池塘主养、围网养殖、网箱养殖、小河沟套养、人工放流增殖等方法。

饵料鱼投喂:成鱼养殖期间,要做到每天都能吃饱为宜,如果饵料鱼过少出现饥饿状态,这样就会影响桂鱼生长或出现相互残杀现象。 水质调控:桂鱼池塘要调控好水质,做到勤换水。

近十年来,鳜鱼苗培育技术不断改进提高,培育方式多种多样,其中比较理想的培育方式有:孵化环道育苗、网箱育苗、水泥池育苗、小型土池育苗。下面我们介绍一下这几种比较理想的鳜鱼苗培育方式。

饵料鱼培育 饵料鱼养殖面积为鳜鱼池的3~4倍。从鳜鱼的适口性和经济角度考虑,饵料鱼一般选择白鲢、鲫鱼等品种,放养密度为亩放鱼苗30~50万尾。

那种桂花鱼养殖中长的最快

目前用于池塘养殖的鳜鱼有两种,分别是大眼鳜、翘嘴鳜。翘嘴鳜的生长速度比大眼鳜快4倍。从以上分析可知,鳜亚科的种类繁多,但最具经济价值的是鳜(翘嘴鳜)。

丁桂鱼的生长速度比较快,一年时间就可以长到2~5公斤,而且市场非常受消费者的欢迎。鲤鱼、草鱼、罗非鱼可以与丁桂鱼混养,摄食水中浮游生物,并清理塘底剩余残食。能够快速提高丁桂鱼的生长速度。

投足饵料。饵料鱼的放养量应是鳜鱼量的4倍~5倍,每隔3天~5天补充一次饵料鱼。

桂鱼养殖条件和成本

1、养殖桂花鱼的成本主要包括种苗、饵料、养殖工具、人工管理等费用等。一般鱼苗都是3-10cm左右,早期的桂花鱼每亩需要放苗2000尾左右,中期桂花鱼每亩需要放4000尾左右,晚期桂花鱼每亩需要放5000尾种苗左右。

2、池塘条件 鳜鱼成鱼养殖的池塘,面积宜3~8亩,水深5米以上,夏季水深应5米左右,底质最好是沙质壤土,腐殖质较少,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有流水更好。要求池水溶氧量5mg/L以上,PH值7~8,透明度30厘米以上。

3、池塘条件:池塘面积一般为2-4亩,水深2米左右,以长方形为主,水质清新,水底泥少或无,排灌增氧设备齐全。饵料鱼培育:根据适口性好,经济成本低的原则,可选择银鲫、白鲫、团头鲂、白鲢、花鲢等鱼苗种为饵料鱼。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