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穿孔跑绒的羽绒服充绒定型结构.pdf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羽绒服cl 防穿孔跑绒的羽绒服充绒定型结构.pdf

防穿孔跑绒的羽绒服充绒定型结构.pdf

2024-04-25 07: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防穿孔跑绒的羽绒服充绒定型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穿孔跑绒的羽绒服充绒定型结构.pdf(6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1696494.6 (22)申请日 2019.10.11 (73)专利权人 苏州新廷晖纺织后整理股份有限 公司 地址 215200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 红洲村8组立新路188号 (72)发明人 林良慧周波 (74)专利代理机构 苏州衡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32329 代理人 仲昌民 (51)Int.Cl. A41H 43/0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防穿孔跑绒的羽绒服充绒定型结构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防穿孔跑绒的羽绒服 。

2、充绒定型结构, 其技术特征在于包括面料层、 里 料层和羽绒夹芯层, 所述羽绒夹芯层包括上羽绒 植绒层、 下羽绒植绒层和充满二者之间空间的羽 绒填充层, 所述上羽绒植绒层和下羽绒植绒层均 为固定胶合植入有羽绒的TPU胶合层, 所述上羽 绒植绒层和下羽绒植绒层植入有羽绒的面相向 设置, 所述上羽绒植绒层和下羽绒植绒层上设有 配合的网格粘合区, 所述上羽绒植绒层和下羽绒 植绒层未植入羽绒的一面分别粘合在面料层和 里料层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将羽绒夹 芯层配置为上羽绒植绒层、 下羽绒植绒层和充满 二者之间空间的羽绒填充层, 实现了羽绒固定且 无需穿孔的结构, 不再会发生跑绒情况。 权利要求书1。

3、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CN 210841693 U 2020.06.26 CN 210841693 U 1.一种防穿孔跑绒的羽绒服充绒定型结构, 包括面料层、 里料层和羽绒夹芯层, 其特征 在于: 所述羽绒夹芯层包括上羽绒植绒层、 下羽绒植绒层和充满二者之间空间的羽绒填充 层, 所述上羽绒植绒层和下羽绒植绒层均为固定胶合植入有羽绒的TPU胶合层, 所述上羽绒 植绒层和下羽绒植绒层植入有羽绒的面相向设置, 所述上羽绒植绒层和下羽绒植绒层上设 有配合的网格粘合区, 所述上羽绒植绒层和下羽绒植绒层未植入羽绒的一面分别粘合在面 料层和里料层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穿孔跑绒的羽绒服充绒定型结。

4、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羽绒 植绒层和下羽绒植绒层上的网格粘合区均加厚且加厚区域朝向面料层和里料层的一面分 别开设了垂直于面料层和里料层的胶黏固定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穿孔跑绒的羽绒服充绒定型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料层 为TPU防水透气面料层, 所述里料层为棉纱聚酯纤维混纺内衬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穿孔跑绒的羽绒服充绒定型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TPU胶 合层的厚度为0.71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穿孔跑绒的羽绒服充绒定型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TPU胶 合层为多孔TPU胶合层。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0841693 U 2 防穿孔跑绒。

5、的羽绒服充绒定型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结构, 具体的说, 是一种防穿孔跑绒的羽绒服充绒定型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传统的夹棉或羽绒夹层保暖面料一般采用有线绗缝技术, 用长线缝合面料, 使里 面的羽绒或者棉絮等固定, 并在面料表面通过浮线构筑期望的几何图案或花型, 简洁、 美 观、 大方。 现在家纺、 服装、 箱包等各类面料普遍使用到绗缝工艺, 可增加产品的美观和实用 性。 但此绗缝工艺做出的夹棉或者羽绒保暖面料也存在不足: 1.缝合面料牢度较差, 表面浮 线断裂后绗缝织物和内里羽绒或者棉絮分离; 2.绗线不够美观, 存在色差等影响; 3.绗缝的 羽绒夹层面料, 因存在。

6、针孔, 羽绒很容易从针孔中钻出来, 降低使用效果; 4.设备和人工利 用率低, 劳动效率不高。 0003 基于市场现有的劣势, 我们需要设计一种能够实现防穿孔跑绒的羽绒服充绒定型 结构。 发明内容 0004 发明目的: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一种防穿孔跑绒的羽 绒服充绒定型结构。 0005 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防穿孔跑绒的羽绒服充绒定型结构, 包括面料层、 里料层和羽绒夹芯层, 所述羽绒夹芯层包括上羽绒植绒层、 下羽绒植绒层和充满二者之间 空间的羽绒填充层, 所述上羽绒植绒层和下羽绒植绒层均为固定胶合植入有羽绒的TPU胶 合层, 所述上羽绒植绒层和下羽绒植绒层植。

7、入有羽绒的面相向设置, 所述上羽绒植绒层和 下羽绒植绒层上设有配合的网格粘合区, 所述上羽绒植绒层和下羽绒植绒层未植入羽绒的 一面分别粘合在面料层和里料层上。 0006 作为优选的, 所述上羽绒植绒层和下羽绒植绒层上的网格粘合区均加厚且加厚区 域朝向面料层和里料层的一面分别开设了垂直于面料层和里料层的胶黏固定缝。 0007 作为优选的, 所述面料层为TPU防水透气面料层, 所述里料层为棉纱聚酯纤维混纺 内衬层。 0008 作为优选的, 所述TPU胶合层的厚度为0.71mm。 0009 作为优选的, 所述TPU胶合层为多孔TPU胶合层。 0010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

8、通过将羽绒夹芯层配置为上羽 绒植绒层、 下羽绒植绒层和充满二者之间空间的羽绒填充层, 实现了羽绒固定且无需穿孔 的结构, 不再会发生跑绒情况; 0011 (2)上羽绒植绒层和下羽绒植绒层上植入的羽绒能够对当中的羽绒填充层施加阻 力, 能够保证在长期穿着中羽绒填充层里的羽绒不会发生团聚, 以保持良好的保温性能; 0012 (3)TPU胶合层一方面作为植绒的基底, 另一方面也能对整体面料起到加固作用。 说明书 1/3 页 3 CN 210841693 U 3 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4 图中: 1、 面料层; 2、 里料层; 3、 上羽绒植绒层; 4、 。

9、下羽绒植绒层; 5、 网格粘合区; 6、 胶黏固定缝; 7、 羽绒填充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 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 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 围。 0016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 需要理解的是, 术语 “中心” 、“纵向” 、“横向” 、“上” 、“下” 、 “前” 、“后” 、“左” 、“右” 、“竖直” 、“水平” 、“顶” 、“底” 、“内” 、“外” 、“轴向” 、“径向” 、“周向。

10、” 等 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 化描述, 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 操作, 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17 在本发明中,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 术语 “安装” 、“相连” 、 0018 “连接” 、“固定” 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 例如, 可以是固定连接, 也可以是可拆卸连 接, 也可以是成一体; 可以是机械连接, 也可以是电连接, 也可以是通讯连接; 可以是直接连 接, 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的间接连接, 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 关系, 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11、。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 术语在本发明 0019 中的具体含义。 0020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 例可以相互结合, 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0021 实施例1: 一种防穿孔跑绒的羽绒服充绒定型结构, 包括面料层1、 里料层2和羽绒 夹芯层, 羽绒夹芯层包括上羽绒植绒层3、 下羽绒植绒层4和充满二者之间空间的羽绒填充 层7, 上羽绒植绒层3和下羽绒植绒层4均为固定胶合植入有羽绒的TPU胶合层, 上羽绒植绒 层3和下羽绒植绒层4植入有羽绒的面相向设置, 上羽绒植绒层3和下羽绒植绒层。

12、4上设有配 合的网格粘合区5, 上羽绒植绒层3和下羽绒植绒层4未植入羽绒的一面分别粘合在面料层1 和里料层2上。 0022 上羽绒植绒层3和下羽绒植绒层4上的网格粘合区5均加厚且加厚区域朝向面料层 1和里料层2的一面分别开设了垂直于面料层1和里料层2的胶黏固定缝6。 0023 面料层1为TPU防水透气面料层1, 里料层2为棉纱聚酯纤维混纺内衬层。 0024 TPU胶合层的厚度为0.71mm。 0025 TPU胶合层为多孔TPU胶合层。 0026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将羽绒夹芯层配置为上羽 绒植绒层3、 下羽绒植绒层4和充满二者之间空间的羽绒填充层7, 实现了羽绒。

13、固定且无需穿 孔的结构, 不再会发生跑绒情况; 0027 (2)上羽绒植绒层3和下羽绒植绒层4上植入的羽绒能够对当中的羽绒填充层7施 说明书 2/3 页 4 CN 210841693 U 4 加阻力, 能够保证在长期穿着中羽绒填充层7里的羽绒不会发生团聚, 以保持良好的保温性 能; 0028 (3)TPU胶合层一方面作为植绒的基底, 另一方面也能对整体面料起到加固作用; 0029 (4)设置胶黏固定缝6可以实现更加紧固地胶合; 0030 (5)多孔TPU胶合层的隔热性能优于实心的TPU胶合层。 0031 在本发明中,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 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 “上” 或 “下” 可以 是。

14、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 或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 而且, 第 一特征在第二特征 “之上” 、“上方” 和 “上面” 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 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 “之下” 、“下方” 和 “下 面” 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 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低于第二 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 参考术语 “一个实施例” 、“一些实施例” 、“示例” 、“具体示例” 或 “一些示例” 等的描述, 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 结构、 材料或者特点包含 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 在本说。

15、明书中, 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 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0032 而且, 描述的具体特征、 结构、 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意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或示 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此外, 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 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0033 最后应说明的是: 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而非对其限制; 尽 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其依 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 或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 等同替换; 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 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 案的范围。 说明书 3/3 页 5 CN 210841693 U 5 图1 说明书附图 1/1 页 6 CN 210841693 U 6 。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