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美术展览方案 天大

天大

2024-05-27 12:4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532418683656978.jpg

“三年级建筑学常规班评图”

编者按:以下内容由「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团委」提供,「建筑学院」整理编辑,

优选自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大三年级建筑学常规班专题设计。

也欢迎各位建筑学子向我们投稿[email protected]

任务书

01

陈文康《曲墙内外》

方案介绍:

本方案位于天津市五大道历史风貌街区,设计以激活街区外部空间作为出发点,曲线切割操作得到建筑体量并让出南北广场。内部曲墙的划分得到核心展廊空间和若干“半岛”状区域。人在其中游走看展时可以感受到天光从墙面倾泻而下,空间与光影在不断变化,视线也在南北广场间变换,可看到外部景观与人群活动。

图纸.jpg

评图感言:

这是我第一次做异形的建筑,无论从设计上还是建模与绘图技术上都是一个挑战。尽管在具体操作上有许多异于往常的地方,但虚实疏密对比和形式语汇的“自洽生长”等逻辑关系还是遵循以往的原则。略有遗憾的是,在进行形体操作时囿于“平面思维”,“空间与体块思维”没能贯彻。所幸有众多老师的指点,这个方案的一个更美好的图景能够在我脑海里呈现。

02

 郜若辰《艺术工坊》 

方案介绍:

本设计选址西开教堂地块,希望做一个弱化边界的美术馆,使游客在看完展后继续在院中思考,同时给居民提供休憩场所。在形态设计上采取了折叠的形态以获得特别的空间体验。

1532339473371177.jpg1532339576146871.jpg

评图感言:

这回设计改了很多次方向,唯一不变的是应对城市的姿态。虽然感觉这个方案还有许多不足,但做出来了一部分想要的样子,还是很开心~

image.png

03

 潘悦亭《行.无界》

方案介绍

本设计之所以叫做“行 无界”,是希望穿行在场地里的行人感受到城市、生活、文脉的延续,为他们带来更多的“浸入式”体验,从而增强人们与五大道的互动。“一条串联室内外环境的轴”和“两个不同氛围的的广场”,将美术馆和小剧场有机结合,让建筑与周围环境相融,带给人们多元化的体验。

3015206073-潘悦亭.jpg

评图感言:

12周的设计、一次次的评图让我理解了什么叫“Argument”。对于同一个方案,不同的人会有不一样的解读,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不同,才让设计变得有意思。总之,做设计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并且要非常努力的坚持下去。

3015206073-潘悦亭-m3.jpg

3015206073-潘悦亭-m4.jpg

04

 师晓龙《Fragment》

方案介绍:

从美术馆自身发展和丰富的人群活动两条线出发,希望美术馆和场地及周边的人一同形成一个积极的场所,与人的各种活动相映成趣,美术馆也就超越了其本身的意义。

图纸.jpg

评图感言:

方案真是几经折腾,这次做方案有了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感觉,感谢辛叔叔和帮忙做模型的小伙伴。

模型.jpg

05

 吴雨彤《convolution》

方案介绍:

因为选址在西开教堂附近,所以想做一个安静、流动的空间,“CONVOLUTION”美术馆的总体思路是设计一条连续的,不重复的路线,能通过所有展厅最后在顶层的餐厅结束。参观者可以在非线性的丰富空间中体验到路径的回旋交织,在各展厅间穿梭,从不同角度欣赏展品的乐趣,在顶层设置观景平台,可以近距离地欣赏西开教堂美丽的立面。

吴雨彤.jpg

评图感言:

特别感谢杨菁老师的指导,做曲线真的有点艰难,方案最大的问题就是比较自闭,和周边环境没有足够的呼应,不过这次尝试的过程还是很开心的。

image.png

06

谢靖嵘《写生》

方案介绍:

方案选址位于西开教堂,周边学校众多因此将主题定为美术馆+艺术培训。利用场地中西开教堂优势,将艺术培训具体设定为对着教堂写生。切割体块形成景框,中庭设置面对教堂写生的大台阶,空中廊道连接两侧美术馆与培训区,同时与中庭公共空间形成良好互动。

3015206043-谢靖嵘.jpg

评图感言:

非常感谢汪老师的悉心指导!中途时常自我怀疑,但又一次次在老师的帮助下拾回信心。还是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

07

许慧《街巷故事》

方案介绍:

希望保留场地中独特街巷体验,将之纯粹化,置于建筑外部,形成半室外漫步空间,在节点放大,形成不同场景的室外庭院或平台,空间收放自如,设置室外展品

它们构成美术馆+的特色空间,在闭馆时,亦可为参观者提供观赏空间。内部空间则以平台、连廊等形成自由随意的观展流线,斜向的室内外连廊,沟通建筑两个部分,

同时打破形体的封闭性。五大道高低的建筑轮廓线凹嵌在立面,同时与外部街巷空间结合,为漫步空间带来起伏的变化。外部界面冷静神秘,方形窗口透出的点点灯光,

吸引着人们的进入,内部界面转折活跃,因为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主角不同而丰富有趣,它们共同构成建筑的两个表情,带给人们独特的空间体验。

许慧+街巷故事.jpg

评图感言:

觉得每次设计带给自己的收获都是潜移默化的,终究还是要多读书,多出去走走看看,有的时候少那么一点功利性的追求,设计的状态会更好。

08

 许宁佳《缝戏·之间》

方案介绍:

建筑通过将二层开放,与周围场地一起形成一个可以提供给人群休息、参观、玩耍等的空间,从而形成一个“之间”的空间,调动场地的活力,活跃城市的公共空间。在这个空间中,主要集中了人群的参观、游览等活动。人们在其中活动时,便能窥见体块展厅中的景象,被其吸引,从而进入到展厅空间中,或者通过特定的盒子去往建筑主体的公共空间,从而进入到展厅。

image.png

评图感言:

通过这个作业,真的十分感谢老师一步步引领我摒弃其它杂念,专心致志地把建筑中的一个要点做好。这个方案是我认为做得最“生猛”和“粗犷”的一次,其中考虑了美术馆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却也欠缺了一些对于周围场地的描摹,希望在下一次设计中能够更进一步地考虑建筑与场地的对话。

09

 闫方硕《边·界》 

方案介绍

方案以边界为媒介,旨在贯通海河与意风区两方面不同氛围。靠近海河的边界上,以传统美术馆功能为主,且楼面水平,屋顶有逐渐下降趋势;意风区边界上,以酒吧与美术馆结合的新的展览形式为主,且楼面由二层逐渐上升到三层,屋顶则是水平的,适应意风区方面活泼的氛围,以造成不一样的空间体验。两个边界通过花园、通道相连接,让人在海河方向边界同样能感受到意风区方向边界的轻松氛围。整体来看,由海河到意风区方向空间愈加灵活,由建筑中心向两侧空间逐渐更加规整。

闫方硕+边·界.jpg

评图感言:

这是一个做得很开心的方案。尽管从一第一次评图就开始被diss,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更加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想要有怎样的尝试。非常感谢谭立峰老师能一直指导我们去做想做的东西。也希望今后会有更多的尝试!

10

 余思苇《The cavity gallery》

方案介绍:

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形体里“掏洞”,意图创造出丰富的满足人各种不同需求的空间。

评图感言:很难把所有方面都考虑的面面俱到,在我坚持着一些东西的同时,也失去了一些东西。但是不后悔,因为确实将自己一直想做到的东西在这个设计里尽自己最大努力表达了出来。

image.png

11

 张纯凤《艺术孵化器》

方案介绍:

建筑主体形成层状空间,由东向西从公共到私密循序渐进,所针对的人群也从市民、参观者过渡到艺术家。

美术馆+艺术孵化器 张纯凤1.jpg

评图感言:

理性和感性都是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设计的时候,多问几个“为什么”,或许能帮助我们找到方向。

12

 张姝铭《昼夜间,光内外》

方案介绍:

将美术馆作为相对独立的完整内核,以此带动周边相对自由的开放的室内外界限相对模糊的岛屿状附加空间,形成内与外,明与暗的强烈空间对比。

评图感言:

这次设计是自己很喜欢的设计,非常感谢戴路老师从始至终用心的指导和每次评图中所有老师曾经给出的意见。即便过程中无数次否定自己怀疑人生,但是现在回想起来都是很难忘的回忆。得到了很多让我受益匪浅的建议,以后一定会更加努力突破自己的。感恩一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