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自己解开捆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美女绑架帅哥绑手绑脚还用胶带封嘴图片 如何自己解开捆绑?

如何自己解开捆绑?

2023-04-20 12:1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对于绑架,情况要特殊一些,外国人的安全教材中,一般建议被绑者不要去看绑匪。看见过绑匪面貌的受害人,最后被撕票的比例非常高。而始终闭眼或始终眼睛被蒙住的受害人,最后被释放的可能较大。

被捆绑时应注意的问题:歹徒用作捆绑被害人的捆绑物有很多种。其中尼龙绳最多,占所有捆绑物的25%,其次是胶带19%。其他的捆绑物有:麻绳9%、电线7.7%,塑料绳7.1%,床单7.0%,棉绳6.8%,书包带或布带6.2%,女士长筒丝袜或连裤袜5.7%,铁丝3.8%,皮带1.1%,鞋带0.5%,毛巾0.4%,手铐0.1%,其他0.1%。

这些捆绑物中,尼龙绳、麻绳、塑料绳、胶带一般都是犯罪分子早有准备的。其他捆绑物大都是就地取材。被捆绑人身上的捆绑物最少1种,最多4种。

以上捆绑物中的大部分捆绑物,被捆绑人都可以自行挣脱。挣脱的成功率与捆绑的复杂程度、捆绑时间、捆绑的部位,捆绑时间,捆绑环境都有关系。

由于捆绑在前面的自救率较高,我们仅讨论反捆的情况。

反捆中,麻绳被自行挣脱的概率是25%,尼龙绳约20%,塑料绳和胶带约78%,床单90%,棉绳55%,书包带或布带20%、女士长筒丝袜或连裤袜70%,铁丝2%,电线5%,手铐3.5%,毛巾95%,鞋带20%,皮带40%,棉绳50%。

以上统计数据不难发现,塑料绳、床单、胶带、女士长筒丝袜或连裤袜、毛巾的自行挣脱率是比较高的;铁丝、电线、手铐最低;麻绳、尼龙绳、鞋带、书包带、棉绳等自救的比例较低。当然,是否能够自救还与捆绑手法有关。

塑料绳由于摩擦率较低,所以在挣扎过程中容易松动且不易打结;胶带由于粘度存在差异,在汗水的作用下会失去粘性,而且容易在锋利物上摩擦出缺口,自行挣脱捆绑;毛巾长度有限不易打结;女士长筒丝袜也容易被锋利物摩断;所以,被这些捆绑物捆绑的时候,你的自救成功率是比较高的。最为女性,应发挥自己沟通方面的特点,积极与犯罪分子周旋,尽量请求被容易挣脱的捆绑物捆绑。

在捆绑过程中,要尽量避开水管、暖气、桌椅、架子等物品,因为歹徒可能会把绳子和这些固定物捆在一起,不但造成自救的困难,而且容易引起机械性窒息(长时间保持某种姿势造成血液循环不畅)。应趴在床上或地板上接受捆绑。

被捆绑过程中,要注意感觉绳结的位置。

入室抢劫案件中,被堵嘴、封嘴、勒嘴、蒙嘴的比例只有50%,一般情况下,歹徒并不会完全切断被害人的呼救渠道,特别是女性。但在被绑架的时候,基本上都会被封住嘴巴。

堵嘴:堵嘴时应注意尽量用牙咬住堵嘴物,不要让堵嘴物压住口腔造成窒息。在歹徒离开之前,不要吐出口中的堵嘴物。

封嘴:胶带封嘴时最好能够略微向外“撇嘴”,这样等到歹徒离开后,你可以吐口水让胶带失去粘性。勒嘴:如果没有先被堵嘴再被勒嘴,那么这个时候不必过于紧张,勒嘴对呼救限制的程度较低。蒙嘴:注意不要被蒙住鼻子。

歹徒离开的20分钟之内不要挣扎,有些歹徒会杀“回马枪”,如果提前挣脱,会被二次捆绑,二次捆绑自救的成功率就很低了。

犯罪份子离开后,要活动手指脚趾,防止血液循环不畅。

注意保存体力,不要过渡透支体力。

有些人会在捆绑过程中出现高潮,虽然原因不是很清楚,但是一旦感觉自己有些问题,请暂时冷静,并作深呼吸。如果一时无法挣脱捆绑,请尽量慢慢活动,保障呼吸和血液循环。

不要呕吐,尽量下咽。否则容易窒息。

例:几种常见捆绑方式的自救挣脱步骤。(总结自案例描述档案)

1.手脚均被床单捆绑,手反捆,脚踝捆绑。——先尝试挣脱反捆双手的床单,如果无法挣脱,那么尝试脱掉鞋子,先挣脱脚上的捆绑。

2.手脚被胶带反绑缠绕,嘴巴被胶带粘住。——用唾液润湿胶带呼救或用力运动使手腕出汗,让胶带粘性降低,自然挣脱。

3.手腕被尼龙绳捆绑,肘部、脚踝、小腿,膝盖均被捆绑。——如果是一根长绳从头到尾捆绑,找寻锋利物摩断部分绳索。如果是多段尼龙绳捆绑,先尝试挣脱下肢的捆绑,或者倚靠墙壁起身呼叫,尝试先摆脱堵嘴物的限制。

4.被麻绳捆绑在椅子上。——先尝试挣脱捆绑,椅子与身体之间的缝隙一般比较大,容易有挣脱的空间。

在被捆绑时,尽量双脚并拢,并且脚能够踩到地面,这样被捆绑后,可以带动椅子缓慢移动,以便呼救或者找寻剪刀。

5.上半身五花大绑,脚腕和小腿被捆绑。——在锋利物上面蹭开胳膊上的绳子。五花大绑的软肋在胳膊上。

6.如果无法挣脱捆绑的绳索,要寻求呼救的自救方法。

7.手被反绑,脚腕被绑,手脚被绳子连接捆绑在一起。——如果小腿没有被捆绑,用膝盖移动身体;如果小腿也被捆绑,用肘部支撑身体移动;如果均被捆绑,先侧身躺下,蠕动身体前行呼救。

8. 铁丝、电线、手铐等捆绑,一般只能争取呼救解脱捆绑。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