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壁画之父里维拉:“红色”在美国掀起的艺术风暴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美国当代艺术之父 墨西哥壁画之父里维拉:“红色”在美国掀起的艺术风暴

墨西哥壁画之父里维拉:“红色”在美国掀起的艺术风暴

2024-07-16 08: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里维拉与《十字路口的人》的复制品

里维拉是马列主义的狂热支持者,曾加入墨西哥共产党。之前还在墨西哥的时候,他就在搞革命运动,已经画过数不清的农民、士兵和工人之类的平民人物。伟大的历史人物和革命领袖也是他热爱的描绘对象,在绘制洛克菲勒的这幅壁画的中心人物时,他情不自禁地把自己崇拜的列宁也画了进去。里维拉说:“当我考虑到至高无上的领导者领袖时,我自然想到了列宁。”描稿上的“劳动者领袖”最终以列宁的形象出现了。

玉米节 里维拉 1923-1924

农民领袖萨帕塔 里维拉 1931

那时,苏联的共产主义和欧美的资本主义正处于对峙阶段,尽管美国当时是对各国文化开放的文化大熔炉,但在这个资本主义为本质的国家,怎么能允许明显带有“敌方”意识形态的形象,明目张胆地出现在公众可自由参观的场合,而且还是放在最显眼的地方。

当时就有报纸发表了《里维拉描绘共产主义活动场面,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买单——壁画主色为红色》的文章,报上写道:“红色的头巾、红色的旗帜、红晕的胜利者的脸庞”。

十字路口的人 复原图

洛克菲勒一边不停被各路政客和舆论叨扰,一边还要想着怎么能让里维拉把列宁去掉,这要按照里维拉的想法完成,可得要了命。这个美国最富有的资产阶级大家族之一,把列宁像置于洛克菲勒中心93平米墙壁的中心位置,不是用“红色”给自己的富有“打脸”吗?洛克菲勒家族能不能在美国混下去都难说,更别说高呼艺术自由了。

5月4日,迭戈·里维拉收到一封署名纳尔逊·奥尔德里奇·洛克菲勒的来信,信中对艺术家作品进行了褒扬,并要求里维拉抹去壁画中的列宁画像,因为他认为头像会对一些人形成冒犯。但里维拉的脾气执拗,说什么也不妥协。最后,洛克菲勒也只能撕毁合约,几天后,里维拉收到了壁画项目的委托人的两封信,信中含有一张14000美元的支票,是壁画的薪酬的结余款项,信中还敦促里维拉中止对这幅画的创作。

既然里维拉有明显的共产主义情结,为什么洛克菲勒家族当初要请里维拉来创作呢?

首先,当然是因为里维拉的才华,还有他独一无二的湿壁画技术。这一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代盛行的古老技法,已经没落了多年。在现代艺术大师中,只有里维拉将它与现代艺术融合起来,也只有里维拉对巨型壁画如此驾轻就熟。他重新改良了湿壁画,技术上结合了现代材料进行绘制,连壁画的载体——墙壁都是混凝土和钢架等现代工业材料的结合,里维拉已经能将其制成可移动的石板。里维拉的壁画中,鲜艳却不浓烈的赋色、坚实的轮廓、平稳的形体,都能看到乔托的影子。在他的《解放劳动》中,尽管里维拉描绘的是一个被惩罚的劳工奄奄一息的场景,我们似乎能够看到乔托时代基督受难的构图与形式。

哀悼基督 乔托 1304

解放劳动 里维拉 1923

犹大之吻 乔托 1304

初次拥抱 里维拉 1923

其次,最直接的因素是美国人对前卫艺术家里维拉的崇拜。里维拉为了学习艺术,于1907年-1922年间在欧洲游学,十几年的熏染使他对欧洲艺术尤其是巴黎前卫艺术无所不知。他在欧洲,在巴黎,亲身经历了现代艺术家最活跃、最有创造力的时期,而里维拉自己也是其中的一份子。

里维拉肖像 莫迪里阿尼 1914

我们能看到游学期间的里维拉,有许多深受立体主义影响的作品。但最终,他又放弃模仿这种风格,他找到了融合立体主义、原始风格和印第安文化的风格,他自己第一无二的艺术风格。

欧洲游学期间的成就让里维拉在1915年前后就已在美国小有名气,那时的美国因为尚未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氛围,还在羡慕欧洲活跃的艺术圈,不论是古典的还是前卫的。美国的富豪们喜欢购买的是欧洲的艺术作品,崇拜的也是在塞纳河畔那群才华横溢的艺术家。

里维拉自画像 1907

Marevna肖像 里维拉 1915

除了艺术造诣,里维拉擅长表现的题材与当时的美国社会极易契合。他的《打风钻》就是描绘工人在城市建造中的场景:一个工人正在用风钻和气锤在曼哈顿街区的地基上打孔。如此朴实的场景,是一个城市正在兴起的象征。画中电钻周围的有序的线条,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正在嗡嗡震动的声响,以及现代工业的力量。 1929年美国刚刚经历大萧条,纽约正处于城市建设的浪潮之中,这种对工人和工业的歌颂对于美国来说正当时。里维拉的作品无论风格还是题材都十分罕见,如果在美国提到壁画艺术,没有人不知道墨西哥的里维拉。

打风钻 里维拉 1931

电力 里维拉 1931-1932

与当时大部分前卫艺术家不同的是,里维拉对自己的“根”有着深深的责任与使命感,而且有雄心壮志用画笔让它重换生机。他的祖国墨西哥是一个有着长久殖民史的地方,是一个失落了自己的文明,殖民文化成为主流的的地方。即使1929年墨西哥获得独立,墨西哥政府为纪念这一历史时刻而举办的艺术展竟然还是西班牙现代艺术展,而西班牙正是此前殖民墨西哥长达几个世纪的国家。

印第安勇士 1931 描绘的是16世纪印第安人反抗杀死西班牙士兵

里维拉所反抗的的正是这种被殖民文化洗脑后的的文化意识,他无时无刻不在强调对墨西哥的民族情感,强调墨西哥人的平等和自由。他用画笔描绘自由,歌颂农民与工人创造的力量,描绘他们遭遇的差别对待,讽刺资产阶级的享乐和冷血。他希望墨西哥人对自由满怀向往,奋起反抗殖民者的文化。

资产冻结 里维拉 1931

他始终坚持在自己的壁画中加入共产主义的元素,比如《人,宇宙的操纵者》之中的列宁,《战争噩梦与和平理想》之中的毛泽东与斯大林,墨西哥国家宫壁画上怀抱《资本论》的农民。同时,印第安的淳朴审美在他的造型上无处无在,而具有玛雅文明和阿兹特克文明象征新的太阳等符号,也被他用在描绘墨西哥历史的壁画上。

《人,宇宙的操纵者》中出现的托洛斯基、恩格斯与马克思

战争噩梦与和平理想 里维拉 约1952

“他特别喜欢印第安人⋯⋯因为他们聪慧、美丽,还因为他们是美洲文化传统的绚丽花朵。他喜爱孩子、各种动物,还有飞鸟、植物以及岩石。他的消遣就是工作⋯⋯他的工作精力超越了时钟的运行和日历的飞逝⋯⋯他设法做的和已经做的就是他认为生活中仅有的事情:工作和创造⋯⋯”

——弗里达·卡洛

在墨西哥创作壁画时,里维拉对低廉的报酬和来自外界的阻挠毫不介意。据说,里维拉在教育部的墙上画第一张壁画时,最高工资是五个比索,那时二十个比索合一元美金。

创世纪 里维拉 1922

在电影《莫迪里阿尼》里,里维拉是那个脾气暴躁,聚在酒馆说着牢骚话、身材肥胖的艺术家;在电影《弗里达》里,里维拉是个有着大肚子、风流成性的丈夫。似乎,他总是那些传奇画家的配角,实际上,这个其貌不扬的人,不仅是墨西哥的国宝级艺术家,被称为“墨西哥壁画之父”的一位艺术大师,更是在自己祖国兴起墨西哥文艺复兴,找回印第安民族及其文化自豪感的先驱。或许,这也是里维拉对“文艺复兴艺术先驱”——乔托情有独钟的一个原因,他们都曾史无前例地把改变了一个地区,一个时代的艺术。里维拉的艺术里是“大我”,关系到自我民族的文化的认同、复兴、重构,对于独立不到百年的墨西哥和拉丁美洲的印第安人来说,意义非凡。

(展览主页:https://whitney.org/exhibitions/vida-americana)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