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苏变后掠翼战斗机在利比亚的空战故事(1)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美国和日本的空战 美苏变后掠翼战斗机在利比亚的空战故事(1)

美苏变后掠翼战斗机在利比亚的空战故事(1)

2024-03-09 05:4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二十多年前,东西方阵营里最优秀的变后掠翼战斗机在地中海的南部进行了一场历时只有 8 分钟的空战。虽然这次战斗的时间很短暂,但给后世的影响却是深远而又富有启示的。当我们现在回顾这场空战的时候,就不得不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详尽的叙述,以便对空战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利美交恶史

军事是政治的延续,同样这次变后掠翼战斗机之间的空战也是国际政治的体现。空战本身虽然具有偶然性,但放在当时的大环境下来看却是必然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探究此次空战的起因,我们不得不先从利比亚和美国的交恶史谈起。

1969 年 9 月 1 日,年仅 27 岁的利比亚陆军通信兵部队穆阿迈尔 卡扎菲中尉发动政变,推翻了伊德里斯王朝。随即卡扎菲晋升为上校开始掌握利比亚国家最高权力,并宣布收回美国在利比亚的惠勒斯空军基地(当时美国在海外的最大一个空军基地),驱逐数千名美军士兵。美国对卡扎菲的这一决定异常恼怒,而利比亚随后与苏联越走越近则更让美国人难以接受。1973 年,利比亚“狂人”卡扎菲上校对外宣布:从利比亚的班加西至密斯莱达湾西部的锡德拉湾属于利比亚水域,任何在此水域航行的舰船都应离开该水域,否则将受到利比亚的攻击。锡德拉湾面积大约有 10.8 万平方公里,美国海军第六舰队经常在这里进行演习。利比亚的这一领海要求立即遭到了美国的强烈反对,美国声称只承认利比亚海岸线外的 12 海里以内的水域为其领海,而且仍然会派舰队前往锡德拉湾演习。

虽然美国态度很强硬,但当时处于战略守势的美国也不希望与利比亚发生什么冲突,所以实际上自此后美国军舰就极少进入锡德拉湾了。1981 年 1 月 20 日,“强人”罗纳德 里根就任美国总统。之后不久,伊朗人质事件也得到了解决,美国迫切希望重新获得世界领导者的地位。而在人质事件中极力支持伊朗的利比亚,则成为了美国第一个打击的目标,里根总统希望通过打击利比亚为自己随后推行的强硬政策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在锡德拉湾消失多年的美国海军也希望有所作为,于是沉寂了多年的美国庞大的战争机器重新开始运转。

1981 年 8 月 17 日,一支庞大的美国海军舰队驶入了距离利比亚海岸线十分近的锡德拉湾,其任务对外宣传是进行所谓的年度演习。这支舰队由 2 艘航空母舰福莱斯特号(CV-59)和尼米兹号(CVN-68)、14 艘巡洋舰驱逐舰组成,另外还包括 150 多架舰载作战飞机。由于此前利比亚宣称锡德拉湾属于利比亚的领海,而美国则认为锡德拉湾属于国际水域,于是一时间锡德拉湾的形势异常紧张,战争随时可能爆发。

8 月 19 日早上 7 时许,尼米兹号航空母舰上的雷达发现两架利比亚的苏-22 战斗机正向舰队飞过来。与此同时,锡德拉湾上空一架 E-2A“鹰眼”预警机也探测到敌机位置。两架隶属于 VF-41“黑皇牌”中队的 F-14A“雄猫”战斗机此时正在锡德拉湾上空执行巡逻任务,于是他们立即接到了舰队指挥官的拦截指令。

两架 F-14A 接近利比亚苏-22 后,准备迫使他们离开己方舰队的演习区域。突然,一架苏-22 向 F-14A 发射了一枚 AA-2“环礁”空空导弹,但没有击中目标。两架 F-14A 随即展开反击,分别发射了两枚 AIM-9“响尾蛇”空空导弹将两架苏-22 击落。此次空战从苏-22 发射导弹开始到两架苏-22 被击落,总共只有短短的 1 分钟,所以被称为“一分钟空战”。

美国媒体在报道“锡德拉湾事件”时,用的最多的一个新闻标题是“美国海军 VS 利比亚空军 = 2:0 ”。无论是政治上还是军事上,这次空战在战史上还是具相当重要的“纪念意义”的,这是美国战机自越战结束以来第一次与别国飞机进行的空战,也是世界上变后掠翼战斗机之间的第一次实战较量。

“一分钟空战”让卡扎菲大为光火,也使美国与利比亚的关系愈加水火不容。美国在 1986 年借口利比亚参与了几起针对美国人的恐怖袭击,又先后两次对利比亚进行了军事打击。其中在当年 4 月 14 日“黄金峡谷”轰炸的黎波里和班加西的行动中,差点将卡扎菲炸死。空袭行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随后的几年中利比亚也确实老实了许多,至少是在表面上。但好景不长,1988 年发生的两件事情却再次使利比亚和美国各自拥有的变后掠翼战斗机在空战中一较高下。

8 分钟空战

1988 年年底,美国政府根据中央情报局的情报,开始指责利比亚在其首都西南 50 英里处的阿布塔建有一个大型化学武器工厂,主要生产芥子毒气和化学神经毒气。消息传出世界舆论一片哗然,而美国民众对此的反应更加强烈。里根总统在一次电视采访中直言不讳的表示,美国不排除对这个化学武器工厂实施军事打击的可能。五角大楼的决策者们甚至开始筹划用“战斧”巡航导弹攻击该工厂的计划,这样就可以把可能发生的伤亡减少到最低。而更令美国担心的是,有情报显示伊拉克正在帮助利比亚研制核武器。很快,美国海军西奥多.罗斯福号(CVN-71)航空母舰编队开始从诺福克海军基地启程前往地中海,与正在该海域执勤的约翰.肯尼迪号(CV-67)航空母舰编队汇合,对利比亚形成了强大的军事压力。

1988 年 12 月 21 日,美国泛美航空公司一架波音 747 客机在从德国法兰克福飞往英国的途中在苏格兰一个小镇洛克比上空发生剧烈爆炸,机上 258 名乘客全部遇难,其中大部分是美国人。经事故初步调查发现,这次爆炸很明显是恐怖分子所为。虽然最终的调查结果还没有出来,但美国根据初步搜集到的情报已经将这笔帐又算到了卡扎菲的头上。一时间,地中海上空战云密布,利比亚与美国的第三次冲突随时都可能发生。

CV-67 肯尼迪号徽章

CVW-3 第三航空团徽章

VF-32“剑士”中队徽章

1989 年 1 月 4 日的早上,肯尼迪号航母编队正在地中海克里特岛(希腊东南沿海的一个岛屿,位于地中海东部)附近海域游弋。两架由航母上起飞的 F-14A“雄猫”战斗机正在空中执行战斗巡逻任务,为即将进行实弹攻击演习的 A-6 攻击机群提供空中保护。这两架 F-14A 隶属于约翰 肯尼迪号上第三航空团的 VF-32“剑士”中队,代号分别为 AC-204 和 AC-207。长机 AC-207(出厂编号 159610)的飞行员约瑟夫 伯纳德少校,领航员为当时担任第三航空团团长的斯蒂芬 科林斯中校。僚机 AC-204(出厂编号 159013)的飞行员为VF-32中队的中队长赫曼 库克中校,领航员尼奥 伊艾特少校,这样的 F-14A 双机编队可谓超豪华阵容。

虽然名义上这两架 F-14A 是为 A-6 攻击机群提供保护,但其真正任务是为一架 RC-135 电子侦察机护航。当时,这架 RC-135 正沿着利比亚海岸线飞行,监视利比亚方面对美军演习行动的反应。所以 F-14A 上的飞行员都很清楚,与利比亚战斗机随时都可能发生冲突。临近中午的时候,美国 E-2C“鹰眼”预警机的雷达探测到有两架利比亚飞机从利比亚东北部港口城市托布鲁克(二战期间,德国非洲装甲军团司令“沙漠之狐”隆美尔在此一举击溃英国北非军团主力)的阿尔邦布空军基地起飞,正向 A-6 攻击机群飞来。得到预警后,A-6 攻击机群迅速离开了危险区域,而 F-14A 双机则接到命令前往拦截。

VF-32“剑士”中队的F-14A 和 E-2C“鹰眼”预警机

上午 11 时 57 分,F-14A 双机正飞行在 6,100 米的高空。这时,长机 AC-207 的领航员科林斯中校在雷达屏幕上发现了这两架利比亚飞机。这些“妖怪”(美国飞行员经常将任何潜在的敌对飞机称作妖怪 Bogey)当时高度为 3,000 米,距离 F-14 只有 72 海里。于是 F-14A 双机开始加快速度,径直向利机飞去。接着两架利比亚飞机降低高度至 2,500 米,速度为 800 公里/小时。为了避免发生冲突,AC-207 开始右转 40 度,并完成了一个小筋斗机动。F-14A 的这一动作明确的告诉利比亚人:我们不想与你们发生冲突,此时距离利机只有 61 海里。但令美国飞行员极其吃惊的是,利比亚飞机也进行了快速的急转动作以恢复与 F-14A 的机头相对的状态。米格机通常携带有雷达制导的 AA-7“顶点”空空导弹(苏联当时的编号为 R-23)和 AA-8“蚜虫”空空导弹(苏联当时的编号为 R-60)。“蚜虫”导弹是用来追踪敌机发动机喷气口排出废气的热源来锁定目标的,而“顶点”导弹则被用作迎头攻击。

11 时 58 分,AC-207 左转 20 度的时候,利机也跟着实施了机动,向右闪去。随即,两架 F-14A 开始一起降低高度至 1,000 米。这样位置较低的 F-14A 可以利用 AWG-9 雷达对利比亚飞机有个更清楚的观察,而处于高处的米格机上的苏制机载雷达则要受到海面杂波的强烈干扰。很快,这两架利比亚飞机被证实都是米格-23MF“鞭挞者”变后掠翼战斗机。

当双方距离只有 53 海里的时候,AC-207 和 AC-204 再次向左方转去,高度也已经下降至 900 米。突然,米格-23MF 开始加速扑来,于是F-14A 双机也开始加速,并右转 30 度。在地面雷达引导之下,两架米格-23MF 始终用机鼻对着 F-14A,摆出一种空中决战的态势。在此其间,美国海军的 E-2C 预警机监听到利比亚地面控制人员多次命令米格机的飞行员要紧紧咬住“雄猫”。

很快,两架 F-14A 锁定了米格-23MF 编队,但利比亚人依然沉着的、坚定的向美国人飞去。一般情况下,当利比亚战机被 F-14A 的 AWG-9 雷达锁定后,其机舱内的报警系统会响个不停。接下来利比亚飞行员会向地面指挥人员汇报自己已经被 F-14A 锁定,而利比亚地面人员则马上会告诉飞行员立刻结束任务返回基地。虽然此前许多次拦截利比亚飞机都是这样的结果,但这一次情况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美国人惊奇的发现利比亚飞行员一直没有向地面发送任何告警信息。F-14A 的机组成员、E-2C 上的空中管制人员和航母上的战术司令部的指挥人员简直不敢相信会发生这一幕,因为米格机的这种行为无异于自杀。

当 F-14A 距离米格-23MF 只有 35 海里的时候,战术司令部向 E-2C 预警机上的空中管制员发出了黄色警示,随即“鹰眼”马上向“雄猫”进行了转达。根据美军交战规则 RoE(Rule of Engagement)的相关规定,空中作战时的警示分为三个级别:白色警示,表示此时敌机不大可能进行攻击(可以解除警报),但己方战机可以在自卫的情况下攻击,或按确指挥官的口头命令进行攻击;黄色警示,表示此时敌机极有可能进行攻击,己方战机攻击已经确认为敌机的目标;红色警示,表示此时敌机的攻击即将来临或正在进行中,己方战机可以攻击除友机之外的任何空中目标。白色警示一般在和平年代使用,而红色警示则在发生大规模空战的时候使用,此时 AIM-54“不死鸟”远程空空导弹就可以派上用场了。按照舰队战术司令部的命令,如果米格-23MF 显示出敌意,那么此时 F-14A 可以对其进行攻击。

长机 AC-207

僚机 AC-204

进入黄色警示状态后不久,米格-23MF 开始进行第三次机动,并下降至 2,100 米。F-14A 再次右转,偏离利比亚飞机的航向。中午 12 时,AC-204 发现自己已经被米格-23MF 僚机的雷达锁定,座舱内的警报声响个不停,此时双方之间的距离只有 27 海里。AC-207 和 AC-204 于是改为平飞,稳稳的向米格机飞去。米格-23MF 又接连进行了两次机动,最后机头又成功的对准了 F-14A,此时双方的距离缩短为 20 海里。

12 时 01 分,当距离米格-23MF 只有 16 海里的时候,两架 F-14A 的后座领航员都打开了武器总开关(Master Armament Switch),并指示前座驾驶员抬升机头对准目标,以便获得发射 AIM-7“麻雀”导弹的最佳姿态。武器总开关位于 F-14A 后座舱的控制面板上,是一个很大的红色发射按钮,上面标有 LAUNCH 的字样。打开武器总开关后,两名机组成员就可以利用手中的武器实施攻击了。由于后座领航员控制 AWG-9 雷达系统,所以他被赋予了操作重要武器的权力。领航员可以发射 AIM-54“不死鸟”远程空空导弹或 AIM-7“麻雀”中程空空导弹,而前座驾驶员只能使用 M61 机炮和 AIM-9 导弹进行攻击。这样的任务分工,让领航员的工作负担很大,往往会出现差错。后来,F-14D 和 F-15 战斗机对机组成员信息交流方面进行了改进,前座驾驶员可以完全操控整个空空导弹攻击,而不是像 F-14A 那样需要两名机组成员来共同完成。

在与米格机相距只有 13 海里的时候,长机 AC-207 的领航员科林斯中校叫道“Fox 1 !Fox 1 !”,随后按下了发射 AIM-7 导弹的按钮。很遗憾,这枚导弹偏离了目标。科林斯中校在距离 10 海里的地方又发射了一枚“麻雀”,但这次仍然没有击中米格机。面对 F-14A 的导弹攻击,米格机并没有丝毫逃走的愿望,反而加快速度气势汹汹的向美国人扑去。

正在地中海上空靠近利比亚海岸飞行的米格-23MF 双机编队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