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色新闻”现象分析与对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美国假新闻泛滥时期 “新黄色新闻”现象分析与对策

“新黄色新闻”现象分析与对策

2024-07-01 03:2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毛敏敏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江苏 南通 226001)

“新黄色新闻”是一种在短视频平台上流行的新闻报道方式,它借鉴了19 世纪末美国的“黄色新闻”风格,以吸引眼球和流量为目的,忽视新闻的真实性、重要性和完整性,采用夸张、煽动、刺激的标题、音乐和画面,制造虚假或低俗的内容。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社交媒体的兴起,新闻的生产和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受众通过一部手机便可以获得发布和分享新闻的能力,导致专业媒体机构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媒体机构和自媒体为了迎合受众的需求和平台的算法,放弃了新闻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生产出了大量的“新黄色新闻”。

“新黄色新闻”引发了“伪新闻”和“新闻价值”的问题。一方面,“新黄色新闻”捏造或歪曲事实,误导或愚弄受众,损害了公众对真相和事实的认知,影响了社会的正常秩序和公共利益。另一方面,“新黄色新闻”降低了新闻的品质和水准,破坏了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削弱了新闻对社会的监督和服务功能。因此,为了防止“新黄色新闻”的泛滥,要求媒体恢复专业化和理性化的报道,维护新闻的真实性、重要性和完整性,提升新闻的价值和品质。

一、表征:“伪新闻”外观下新闻价值的实质性消解

所谓“新黄色新闻”,是指个体借助短视频的传播媒介,将身边的任何事件通过赋予一定的醒目标题或文字,配上带有浓烈情绪化的音乐,以达到引起他人关注的现象[1]。

这类短视频看似具有新闻的外观,但实际上并不符合新闻的基本标准。从内容方面来看,这些短视频大多关注一些琐碎、轻松、幽默或者血腥、暴力、戏剧化的事件,缺乏真正具有社会意义和价值的信息。从形式方面来看,这些短视频仅有几秒时长,制作简单,毫无新闻的基本要素。从真实性方面来看,存在着虚假、夸张、歪曲或者摆拍等问题,损害了新闻报道应有的客观公正性。

“旧黄色新闻”是指19 世纪末美国报业中出现的一种以大量的图片和煽情报道吸引受众眼球,以低售价、高发行量赢取高额利润的办报方式。它产生于两位著名报业大亨威廉·赫斯特和约瑟夫·普利策之间的竞争,源自两家报纸争夺漫画专栏“黄孩子”的战争[2]。“旧黄色新闻”的主要特征是:使用大字号煽动性标题;对不甚重要的新闻加以渲染、夸张;捏造访谈记录和新闻报道,采用易于引起歧义的标题和版式;报道内容流于肤浅等。例如,在1898 年美西战争期间,两家报纸为了抢占市场,不惜对古巴局势进行夸大和歪曲的报道,甚至制造了一些虚假的事件,如美国战舰“缅因号”在哈瓦那港被西班牙人炸沉的事件,以此来煽动美国人民对西班牙的仇恨和对战争的支持。这样的报道不仅误导了公众舆论,而且也加剧了国际关系的紧张,最终导致了战争的爆发。

“新黄色新闻”与“旧黄色新闻”相似之处在于,都是为了迎合受众的兴趣和需求,追求流量和利润,牺牲了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重要性等价值。它们都是在媒体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产生的新闻报道方式。它们都会对社会舆论和公共利益造成不良影响。不同之处在于,它们使用了不同的传播媒介和形式。“旧黄色新闻”主要依靠报纸这种传统媒体,使用文字和图片来表达内容。“新黄色新闻”则主要依靠短视频这种新兴媒体,使用声音和画面来表达内容。“旧黄色新闻”主要由专业媒体机构来生产和传播,受众只能被动接收信息。“新黄色新闻”则可以由任何个体来生产和传播,受众可以主动选择和参与信息。“旧黄色新闻”主要针对政治、经济、军事等重大事件进行报道,有时还会影响国际关系和战争进程。“新黄色新闻”则主要针对个人、社会、民生等轻松话题进行报道,往往没有太大的社会意义和影响力。

由此可见,“新黄色新闻”在表征上是一种“伪新闻”,它消解了新闻价值的实质性内容,只是以“伪新闻”的姿态加上娱乐猎奇的内容博取眼球。

二、产生的动因:短视频赋能下的新闻生产下沉与可见性释放

“新黄色新闻”的出现和泛滥并非偶然,而是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主要是短视频平台的技术特点、流量经济的市场逻辑和大众化需求的受众心理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技术方面:短视频平台的兴起和发展

短视频平台的兴起与发展为新闻生产和传播提供了新的媒介环境和机制。短视频平台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碎片化。短视频的时长一般不超过一分钟,适合用户在碎片时间内进行观看。二是多样化。短视频的内容涵盖了各个领域和层面,满足了用户不同的兴趣和需求。三是互动化。短视频平台支持用户之间进行评论、点赞、转发等互动行为,增强了用户的参与感和共享感。四是算法化。短视频平台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根据用户的浏览历史、偏好、行为等数据,推荐符合用户口味的内容,形成了个性化的信息流。这些特点使得短视频平台具有极强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一些短视频新闻甚至能够登上热搜榜单,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例如,阜阳敏姐“摆拍”家暴”视频;资助老人3 000元,摆拍后收回2 800 元的伪慈善;“史上最凶班主任”竟是Cosplay。这些10 万+的短视频,没有任何新闻要素,却被当作新闻来发,以博取受众的关注。

(二)市场方面:流量经济的驱动

流量经济的驱动使得一些媒体机构和自媒体为了迎合短视频平台的运营逻辑,放弃了新闻的专业性和责任感,转而追求低成本、高收益、快速制作的“新黄色新闻”。这些“新黄色新闻”往往以趣味性、娱乐性、煽情性为主,忽视真实性、时效性、重要性等新闻价值。这些内容往往来源于个体的生活经历、社会热点、民生话题等,无论是搞笑、血腥、暴力、色情、战争、犯罪、天灾人祸等,只要能引起受众的兴趣和情绪,就可以成为“新黄色新闻”的素材。这些内容往往缺乏新闻要素,甚至有些是摆拍编造的假新闻,对于事件的真相和背景并不关心,只追求流量和点击。此前名为“黑马”的账号在短视频平台上分享与女友“一个月开销1 500 元”的账单引起热议。这条视频内容下的评论已经达到20 万条以上。在吸引了巨大流量之后,有部分网友发现“黑马”情侣参加了短视频平台的视频计划,并计算出目前的流量为他们带来的经济效益已达十几万人民币,令部分网友自发地抵制这种博取眼球的行为。

(三)受众方面:大众化需求的满足

大众化需求的满足使得一部分受众具有对“新黄色新闻”的关注需求,进而导致了“新黄色新闻”的大量出现。这部分受众往往对严肃的政治经济类新闻缺乏兴趣或者认知能力,更喜欢观看轻松幽默或者刺激惊险的内容。他们在阅读这类新闻时,并不在意其真实性或者社会价值,只是为了消遣或者满足好奇心。他们还会通过评论、点赞、转发等方式,与其他受众进行互动,形成一种虚拟的社区感和参与感。例如,在抖音上有一个名为“小小记者”的账号,它经常发布一些关于社会事件或者民生话题的短视频,但这些视频往往只是用一些简单而夸张的文字和音乐来描述事件,并没有进行深入的采访和报道。这些视频在平台上获得了大量的点赞和转发,也引发了一些用户的评论和讨论,但这些评论和讨论往往并不是针对事件本身的分析和评价,而是对视频的制作或者标题的吐槽和调侃。

综上所述,“新黄色新闻”是在短视频赋能下产生的一种新闻现象,它反映了新闻生产下沉和可见性释放的双重趋势。这种现象既反映了新闻传播的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趋势,也暴露了新闻传播的低俗化和媚俗化的问题。

三、风险:新闻专业主义的解构与严肃议题的注意力缺失

“新黄色新闻”虽然具有一定的娱乐性和传播性,但也带来了一系列风险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对新闻专业主义的解构

所谓新闻专业主义(Journalistic Professionalism),是指新闻从业者遵循一定的职业规范和道德准则,在社会中扮演信息提供者、舆论引导者、社会监督者等角色[3]。新闻专业主义要求新闻从业者具备专业知识、技能和素养,以及对社会公共利益负责任的态度。而“新黄色新闻”则背离了这种专业主义精神,它忽视了真实性、公正性、客观性等基本原则,追求低俗化、娱乐化、商业化等目标。这种现象不仅损害了新闻从业者自身的形象和信誉,也削弱了公众对新闻行业的信任和尊重。

例如,2023 年5 月,一则游客手机掉进西湖里,身着“应急救援”T 恤的人员要价1 500 元才肯打捞的视频,在平台上不仅获得了大量的点赞和转发,也引发了一些用户的评论和讨论。然而,这段视频并没有经过任何新闻机构或者权威部门的核实或者授权,是摆拍编造的假新闻,该视频作者对于事件的真相和背景并不关心,只追求流量和点击率。这样的视频不仅没有提供任何有价值的信息,反而可能造成一些误解和恐慌。这样的行为不仅损害了自己作为一个自媒体用户的公信力和责任感,也损害了整个网络媒体行业的公信力和形象。

(二)对严肃议题的注意力缺失

所谓严肃议题,是指那些具有重要社会意义和价值的新闻话题,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环境等领域的新闻。这些议题往往需要深入的分析和评论,以提高公众的认知水平和参与程度。而“新黄色新闻”则过分关注一些琐碎、轻松、幽默或者血腥、暴力、戏剧化的事件,占据了受众的注意力和时间,导致严肃议题被忽视或者被边缘化。这种现象不利于受众形成理性的判断和观点,也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021 年4 月,国家航天局成功发射了天问一号探测器,并在火星表面着陆。这是中国首次实施火星探测,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三个实现火星着陆的国家。一些短视频平台上出现了一些关于中国火星探测的“新黄色新闻”,这些新闻以贬损和嘲讽的标题与画面,报道了一些虚假或者歪曲的事件和情况,如中国探测器是山寨版美国探测器、中国探测器在火星上遇到外星人、中国探测器在火星上制造污染等。这些新闻不仅没有提供任何真实的信息,反而造成了受众对中国航天事业的误解和不尊重,干扰了科学探索和国际合作的正常进行。

综上所述,“新黄色新闻”的出现和流行,并非无关紧要的现象,而是对我们的信息环境和社会秩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和危害。它侵犯了受众的知情权,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因此,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抵制“新黄色新闻”的泛滥,提升新闻的质量和价值。

四、应对策略:媒体自律、受众素养、政府监管

“新黄色新闻”的出现和流行,并非一时之过,而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要想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媒体自律

作为新闻生产和传播的主体,媒体应该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和价值观,坚持新闻专业主义的原则和标准,提高新闻质量和水平,避免制作和传播“新黄色新闻”。媒体应该清楚,追求眼球和利润并不是唯一的目标,更重要的是要承担社会责任,传播真实、有用、有益的信息,服务于受众利益。同时,媒体应该加强自身的管理和监督,建立有效的评估和考核制度,对违反规范或道德的行为进行惩戒和纠正。媒体应该建立起一套严格的审核流程和标准,对于涉及“新黄色新闻”的内容,要及时删除或修改,对于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其相应的责任。

(二)受众素养

作为新闻消费和参与的主体,受众应该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会辨别和筛选信息,抵制“新黄色新闻”的诱惑和影响,关注更多有价值和意义的新闻话题。受众应该认识到,“新黄色新闻”并不能给他们带来真正的知识和乐趣,反而会让他们陷入低级趣味和虚假信息的泥潭。受众应该培养自己对于信息的敏感性和判断力,不轻信或转发“新黄色新闻”,而是要多方面地获取和比较信息,形成自己独立和理性的观点。同时,受众应该积极地利用短视频平台的互动功能,对“新黄色新闻”进行监督和反馈,向平台或者有关部门举报或投诉不良内容。受众应该明确自己作为网络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参与到网络空间的治理中来。

(三)部门监管

作为新闻生产和传播的监督者、调节者,相关部门应该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规范短视频平台的运营和管理,加大对“新黄色新闻”的审查和处罚力度,维护网络空间的秩序和安全。明确短视频平台在传播信息方面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并构建一套有效的监管机制,对于违法或违规的内容,要及时予以查处,对于造成严重影响的平台或者媒体,要依法给予相应的处罚。同时,应该支持和鼓励优质内容的生产和传播,引导短视频平台承担社会责任,促进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此外,应该为优秀的媒体和内容提供更多的政策和资源支持,并加强对网络文化的引导和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

五、结语

“新黄色新闻”是一种在短视频平台上出现的新闻现象,它以娱乐猎奇为主,忽视真实客观,损害新闻价值。本文分析了“新黄色新闻”的产生动因、带来的风险和应对策略,认为要有效地抵制“新黄色新闻”的泛滥,需要媒体自律、受众素养和政府监管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同时,本文也期待着短视频平台能够发挥其传播优势和社会功能,为受众提供更多有价值和意义的新闻内容,为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黄色受众 你瞧,黄色儿童时代·幸福宝宝(2022年11期)2022-12-09距赤道越远越喜爱黄色青少年科技博览(中学版)(2020年1期)2020-04-21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传媒评论(2018年6期)2018-08-29黄色四翅小粉蝶阅读与作文(小学高年级版)(2017年4期)2017-05-08黄色的小蝎子阅读与作文(小学高年级版)(2016年6期)2016-11-14用心感动受众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新闻传播(2016年14期)2016-07-10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新闻传播(2016年20期)2016-07-10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新闻传播(2015年9期)2015-07-18电视新闻如何获得受众信任新闻传播(2015年9期)2015-07-18

传播力研究2024年3期

传播力研究的其它文章《湖北日报》融媒体关于建党百年“湖北英雄谱”的集体记忆建构研究基于新媒介技术下新闻报道形式的创新研究——以中国新闻奖作品为例融媒体视域下传统媒体变革发展分析电视新闻节目与观众情感共鸣:编辑手法对观众情绪的影响重庆市医学期刊刊媒融合出版现状及思考功能翻译论下大型体育赛事中新闻编译的策略研究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