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态”变“夜态”,“数字”变“数智”……公共场合频用谐音字,你怎么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美国中间怎么有个加拿大的城市 “业态”变“夜态”,“数字”变“数智”……公共场合频用谐音字,你怎么看

“业态”变“夜态”,“数字”变“数智”……公共场合频用谐音字,你怎么看

2023-06-07 18: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转自:上观新闻

日前,市民薛先生带着儿子经过上海某知名商圈时,发现了一则刊登在大屏幕上的活动宣传语,其中一句为:“共享新夜态”。“夜态”两字,主办方特意采用了放大、加粗的方式,以达到凸显的效果。薛先生8岁的儿子盯着“夜态”两个字,询问“是什么意思?”薛先生解释说:“大概是‘业态’的谐音,可能想表达在夜晚存在着一种商业形态。”但小孩子并不能理解其中意思,他认为,“夜态”是写错了,并说“在大屏幕上还写错字,很丢人”。薛先生觉得将“夜态”谐音为“业态”,意思不明确,非常牵强,也可能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学到错误的文字搭配。“作为孩子家长,很反感在公开场合看到这样的谐音字表达。”薛先生说。

薛先生遇到的谐音字宣传语,并非个案。记者最近调查发现,在上海一些公开场所、公开活动中,谐音字正大行其道。如,一个咖啡文化活动上,提出口号为“梦想齐啡”,“齐啡”为“齐飞”的谐音;一个科创推广活动上,提出打造“数智心城”,“数智”为“数字”的谐音,“心城”为“新城”的谐音;一个信用行为推广活动的口号为“啡同寻常”,“啡同”为“非同”的谐音。这些带着谐音字的公开宣传语,很多都出现在政府机构、街镇等参与的官方场合。

谐音字发端于网络,最早在企业广告中被使用,后因演员舞台表演的“谐音梗”流行而广泛传播到线下。“谐音字在传播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语体特点,娱乐性比较强。但与‘双关’修辞不同,大部分谐音字都是用完全无关的汉字来替代本字。谐音字一旦使用不当,从语言规范角度看就是错别字。”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徐默凡说。

尽管是汉字“错配”,但因看中谐音字的娱乐性和“朗朗上口”,一些政府机构频频在公开场合使用。相关工作人员向记者坦言,他们在宣传活动时都希望口号和主题有特色,让人眼前一亮,能被人一下子记住,就想到了使用“谐音字”。

专家认为,谐音字并非完全不能用,但要使用得当。“一个使用得当的谐音字,既要尊重语义的表达,又要体现出文字的美感。”可目前大部分公开场合的谐音字都达不到这样的表达效果。如,“齐啡”可能让人感觉莫名其妙,“数智心城”拗口又别扭,“夜态”可能让人误会成一个新的名词……

“政府部门在官方场合要慎用谐音字。”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都表达了这样的观点。他们认为,使用不当的谐音字,实则是错别字,在官方场合大量出现谐音字,容易对儿童和青少年学生产生误导,也会影响一个地方的文化品位。

“政府相关机构的宣传不仅要追求传播效果,还要承担起教育公众的责任。如,在公共场所张贴海报、设置大屏幕及媒体报道等传播形式中,如果谐音字传播广泛,公众、特别是缺少文字分辨力的少年儿童就会学到错误的汉字搭配。”徐默凡说。

同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朱伟珏认为,政府有关部门举办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上海的形象,大量使用谐音字对地区推介适得其反。“一个城市的文化水准要往更高层次走,不能靠创造‘博眼球’的文化现象。”

朱伟珏与徐默凡等两位专家以及一些市民建议,各级政府部门在宣传中要规范使用汉语文字。第一,在官方的公开场合慎用谐音字。若使用谐音字要确保使用得当。第二,在有国际友人参加的活动中不使用谐音字。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文字不仅起到表义的作用,排列也有美感。很多国际友人看汉字,可能不一定了解意思,但能体会排列美感。有谐音字的文字组合会破坏这种美感,还可能将错误的汉语表达传递到海外。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