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研发中心到开放式创新中心,这些外资企业为何都选择这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罗氏的总部在哪里 由研发中心到开放式创新中心,这些外资企业为何都选择这里?

由研发中心到开放式创新中心,这些外资企业为何都选择这里?

2023-12-18 18:3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今年上半年以来,在浦东,外资动作频频:2月,强生中国成为首家获得上海市政府认定的外资开放式创新平台;5月,投资逾2亿元的罗氏全球首个加速器、4200多平方米西门子医疗上海创新中心先后宣布落地张江。强生、西门子、罗氏三个开放实验室的总投资规模近10亿元人民币。

  

  大手笔投入的背后,透露出外资在华创新新一轮的布局。全球疫情下,外资不但没撤离中国,反而将中国当作了再创“高峰”的起跑线。

  

  据不完全统计显示,在张江活跃的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已超过20家。在全球医药企业20强中,9家在张江已经设立或酝酿设立开放创新中心。

  

  为何他们不约而同选择了张江?本文专访了不同类型的外资开放式创新中心负责人、孵化企业、产业专家及园区方,去观察跨国企业“开放式创新”的独特之处,探索外资研发在浦东布局背后的原因。

  打破“老三样” 孵化者和被孵化者,早已将眼光放眼全球

  “做新药研发的人都有职业梦想,无论从什么时候开始,都希望能够成就一个新药。”向斌选择了在46岁时放弃早已习惯的诺华研发大平台出走创业,首站仍选择了张江,创立了国内首家深入肠道细菌基因载体研究的初创团队——和度生物。

  

  就在同一年,强生全球最大、亚太首家创新孵化器——JLABS@上海在2019年6月宣告在浦东张江启用。启动当天,强生中国区主席宋为群说,“将JLABS带到上海进一步扩大了我们在上海的研发和创新的规模。强生致力于在亚太发展一个强有力的区域创新中心,为强生整体业务创新提供有力支持。”

  恰好的时间,遇到恰好的平台,和度生物在2019年正式加入JLABS@ 上海成为其孵化企业。和度生物专研的领域很新,属于从“0”开始的基础研究,主要方向是细菌载体基因治疗,即使用基因编辑和合成生物学等方法将治疗疾病的基因整合到非致病细菌的基因组,基因工程菌通过口服被递送到肠道并在那里发挥“药物工厂”作用生产出基因药物,通过调节肠道代谢和免疫等功能治疗相关疾病。

  

  在JLABS@上海,向斌带领团队待了一年半的时间,强生全球的内部科学顾问团队为和度生物提供了从药物研发到科学管理的指导建议,在很大程度上为公司指明了有远见的未来药物研发方向。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个研发项目,当天提出需要细胞生物学的平台,第二天就进入了实验室。”向斌说。即便以往在外资内部研发中心申请实验,流程速度也不可能有这么快。

  这一点,也被强生创新亚太区负责人王丹反复提及:与全球其他12家 JLABS一样,JLABS@上海为入驻企业提供无附加条款的入驻模式,“这意味着我们的入驻公司将可以自由地发展他们的科学,同时保留他们的知识产权。JLABS是强生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的全球性网络,也是强生创新的一个组成部分。强生创新团队为本地区的生命科学和健康技术早期创新合作伙伴提供了连接强生的单点入口,使这些区域内的合作伙伴得以触及强生独有的广度和深度;并将最好的外部科学、技术和初创企业与我们全球化的资源、平台和专业知识紧密联系起来。”

  

  去年向斌从JLABS@上海顺利毕业,在张江药谷大厦内朝着最前沿研发大步向前。预计2023年首个“全球首创”新药进入临床试验,而他对于未来早已消除了不安,更多的是信心。

  “在强生,我们知道没有哪一家公司可以垄断创新,也没有一家公司可以独自完成创新。我们都需要合作伙伴。我们分布在上海、伦敦、波士顿和加利福尼亚的全球4大区域性创新团队,为全球的合作伙伴提供‘多管齐下’的灵活合作模式。”王丹介绍。

  

  据悉,JLABS@上海成立两年来,孵化了55家涵盖制药、医疗器材和消费品等领域的企业。迄今为止,这些企业中有43家进行了交易,其中11家企业至少和强生进行过一次合作,通过融资和战略合作获得了总计21亿美元的资金。

  

  在一份张江集团对大企业开放式创新中心分析报告中指出: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是在传统孵化器“老三样”基础上,叠加了“新三样”:是否导入先进的管理经验,是否有核心的产业赋能能力,是否具有全球链接的能力,这是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区别于一般孵化器的核心价值。

  

  与世界创新同频的张江,无论是孵化者还是被孵化者,早已将眼光放眼全球。

  

  “我们选择上海作为强生创新亚太区的区域枢纽,并在张江开设全球面积最大和亚洲首家的JLABS,是对上海作为亚太地区领先的创新和创业中心地位的认可,也有赖于上海市政府和浦东新区人民政府以及张江的大力支持。”王丹说,“当下的创新发展已经不再局限于某个特定的国家或地区,世界任何角落都有可能出现颠覆性的创新,我们的任务就是找到这些创新者以及他们的好点子,上海、浦东、张江会是强有力的区域创新枢纽。”

  建立立体赋能:立足张江  将中国创新模式复制全球

  相较于强生JLABS孵化模式全球四处开花,首家入驻张江的跨国企业——罗氏则走了一条“循序渐进”的升级之路,而无一例外,浦东张江均是在华首站。并以“一流硬件载体+一流专业管理+一流科学家团队”,快速将张江局部的研发配套环境提升到与大企业持平比肩。

  罗氏上海创新中心负责人沈宏博士在张江多年,这三年来他一路见证了投资8.63亿元的全新罗氏上海创新中心、罗氏集团首个自主建立并运营的加速器项目——罗氏中国加速器在张江的陆续落地,见证了罗氏集团总部对中国团队给予的更多资源、研发投入。在他看来,更多的放权,意味着可以做更多的决策,真正从根上把中国创新做强。

  

  “未来,我们不仅可以期待有更多来自中国的研发成果通过罗氏集团惠及全球患者,更希望可以把在中国探索出的创新模式复制到罗氏集团的其他战略中心。”沈宏说。

  今年5月,作为罗氏集团重大战略投资项目,投资逾2亿元的罗氏中国加速器在浦东张江宣告正式启动。至此,罗氏在张江打造了从研究、开发、生产到营销的全价值产业链。罗氏致力于把上海打造成继巴塞尔和旧金山后的全球第三大战略中心。

  

  近年,礼来、GSK、诺华、安进等一批跨国药企研发中心的部分功能从中国撤离一度引起关注,张江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袁涛表示,跨国药企并没有选择将研发活动脱离中国,而是以更加开放、合作的心态和形态与中国本土创新合作。“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是激活大企业本身的创新源泉,是深化区域雨林的创新生态的新动力,也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一个新动能。”

  根据罗氏中国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底,罗氏上海创新中心(RICS)共产生发明专利271件,其中144 件已经在中国,美国,欧盟,或日本获得专利授权。此外,创新中心参与研发的9款药物分子已经进入临床实验阶段。

  

  由研发中心、到创新中心的层层升级还体现在拥有百年历史的老牌科技外资企业——默克身上。默克全球最大生命科学技术中心在2020年7月在张江启用,应用最新工艺技术和方法进行医药开发、优化,以及放大生产,同时促进全球实验室成果技术转移。

  

  身为2020年全球制药与诊断领域营收与研发投入的“双料冠军”,沈宏博士坦言,罗氏致力于将罗氏上海创新中心升级为全球独立的研发中心,“包括增加研发投入和科学家人数,大幅拓展研发范围,加强免疫领域的药物研发能力,并开始建立肿瘤领域的药物研发能力和抗体发现研究能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研发中心。”

  一年累计赋能企业超过200家 在“创新丛林”引入高质量发展“暖流”

  “创新是非常‘昂贵’的,一方面体现在其产出带来的高回报,也体现在创新资源的稀缺性、创新结果的偶然性造成的高资金投入和时间成本上。张江创新生态的初期,是依托了较低成本的土地资源、人力资源和市场资源优势,演化到现在已经是体现在各类创新要素和创新主体的集聚度、多元化上,体现在创新服务的完备性、精准性和便利化上。”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所长石谦研究员说。

  

  如今,张江的“创新丛林”枝繁叶茂。如何让各个创新主体找到合适的伙伴,让成果尽快转化?张江动足了脑筋:

  在上海张江国际医学园区内,一幢面积4200多平方米的西门子医疗上海创新中心正抓紧建设,预计今年三季度投入使用。这一创新中心由西门子医疗携手张江集团合作设立,双方将联手打造一个全新的创新平台,构建医疗科技领域的开放创新生态体系。

  

  新的创新中心将提供一个与本土初创企业、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和大学积极合作的平台,聚焦先进诊疗技术、医疗数字化和人工智能、以及智能医疗器械三大领域,以科技力量提高诊疗水平,以产品技术惠及更多患者,以开放创新推动医疗产业的发展。该创新中心也将与目前西门子医疗在中国的研发与生产基地形成战略互补、产生协同效应。

  根据西门子医疗2021财年二季度(2021年1月1日-2021年3月31日)报告显示:全球营收39.65亿欧元(调整后同比增长12.9%),大中华区营收达5.13亿欧元(调整后同比增长17%),再一次驱动全球营收增长。这离不开其长久以来在中国的本土化深耕和布局。

  

  全新的上海开放式创新中心是西门子医疗全球四大创新中心之一,为何选择在张江设立?西门子医疗上海创新中心负责人赫伟说,西门子医疗早有在华进一步拓展创新布局的计划,而张江集团恰巧也伸出了橄榄枝,一拍即合“这在西门子医疗的创新道路上也是不多见的。虽然双方体制各有不同,但本着共同的创新目标和合作诚意,一直积极协调配合,实现了项目落地。”

  

  张江集团快速为西门子医疗寻找了合适的场地,距离西门子医疗在张江的办公地直线300米;而西门子医疗引入了全线医疗影像及手术室系统,并建立全新的数字化仿真实验室等,让更多的“中国创造”走向市场。

  “对初创公司我们将提供全流程支持,并将与张江的成熟创新生态圈积极互动。希望通过3到5年的合作,助力本土创新企业加速发展并走向国际。同时,也希望国外的创新创业企业,通过西门子医疗与张江创新生态圈建立更好的联系。”赫伟说。

  

  去年11月24日《上海市鼓励设立和发展外资研发中心的规定》发布。自12月1日起,一旦被认定为外资研发中心、全球研发中心或外资开放式创新平台,在上海将享受到包括跨境研发通关便利、跨境金融服务便利、税收等十多方面的政策集中支持。

  

  浦东外企也激发起高昂的“热情”,发挥自身优势,携手各界合力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的创新体系,帮助更多初创企业将创新理念变为现实。

  张江引领的“开放式创新”模式,如同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一股暖流,深度激活区域雨林创新生态。

  

  石谦研究员认为,这是张江创新生态系统演化和企业自身创新范式演进两股力量同向作用的必然结果。“张江创新的生态环境也正好契合了跨国企业为了应对激烈竞争和产业跨界融合不断深化的趋势,通过内部创新、合作创新、孵化创新等多种路径高效率配置内部和外部、本土和全球各类创新资源的迫切需求,而这种需求目前在生物医药等创新链长、投入周期长、人工智能等赋能技术渗透度高的产业领域显得尤其突出。”

  

  据不完全统计显示,近一年来张江的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为本地成功导入高质量项目超过60家,成为张江科学城高质量项目的重要流量入口。开放式创新中心累计赋能企业超过200家,成为张江科学城高水平赋能的载体平台。

  跨国企业在张江创新生态这片“高原”上造“高峰”,这座“高峰”反过来又进一步丰富了张江的创新生态。为何选择张江,向斌的一句话或许透露出了答案:走在张江的道路上,就能闻到一股“创新”的气味。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