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2全战兵种介绍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罗尔斯介绍 罗马2全战兵种介绍

罗马2全战兵种介绍

2023-03-22 22:2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这个地区有五座城市,有些是来自安德罗斯(Andros)岛的希腊人建立的殖民地,其他是一群属于比萨尔提亚人(Bisaltic)部落的蛮族,他们能说两种语言。”

——迪奥多罗斯《希腊史纲》

他(安提柯三世)的马其顿军队由一万名用于方阵战术的步兵、三千名轻盾军卫队(peltasts)以及三百名的骑兵组成。除此之外,他尚有一千名的阿格里安(Agriania)人、一千名高卢人,人数共计三千名步兵和三百名骑兵的佣兵分遣队,一支有三千名精选步兵及三百名骑兵的亚该亚分遣队,以及来自迈加洛波利斯的一千名马其顿装配的步兵,由科吉达斯率领。盟友的部队包括皮奥夏二千名步兵和二百名骑兵、一千名伊庇鲁斯步兵及五十名骑兵,相同数量的阿卡那尼亚人和由法洛斯的德米特里所率领的一千六百名的伊利里亚人。安提柯的部队加起来共计二万八千名步兵以及一千两百名骑兵。

——波利比乌斯《通史》

“(马其顿被分为四个共和国后)第一部分包括比萨尔提亚人,一个生活在内苏斯河(Nessus)和斯特赖梦河(Strymon)间的战士民族,水果和矿物十分丰富,都城设在了连接着所有来自东方的通道的安菲波利斯,交通十分便利。”

——李维《自建城以来史》

亚历山大在东征时期大规模的运用外族部队来辅助自己的方阵与骑兵部队,这些来自蛮族的部队大多来自伊利里亚、色雷斯、派奥尼亚等民族,他们极大的丰富了亚历山大部队的丰富性,在诸多战斗中发挥本民族特有的战术,为胜利发挥了关键作用。

而安提柯王朝则更加依仗外籍部队,一则是因为自身的人力短缺不得已而为之,二则是这些所谓蛮族不仅仅只是乌合之众,在接受马其顿的武装与训练后,这些部队也能发挥出不亚于方阵的作用,本期介绍则将目光专注于这些效忠于马其顿国王的异族。

派奥尼亚部队(Paeonian)/阿格里安步兵(Agrianian)

如果你不想浪费一个建筑槽出散兵兵营,可以用他来代替轻盾兵。及其容易被忽略的一个单位,虽然标枪杀伤是32,但是由于斧子高破甲的特性,让斧头帮在投掷完标枪后的近战能力不容小觑。

历史背景:阿格里安人来自上马其顿,是派奥尼亚人的一支,Nicholas Wright认为他们是色雷斯化的伊利里亚人(蛮族化的蛮族,hhh)。曾经派奥尼亚人保留着独立的地位,据说派奥尼亚人挥舞标枪与长矛的身影还曾出现在特洛伊战场之上,在佩尔迪卡斯三世去世时曾试图入侵马其顿,但后来在腓力二世时期与伊利里亚、色雷斯一起试图围杀崛起的马其顿时因为国王Agis战死而被吞并,腓力二世在派奥尼亚境内修建堡垒,并通过移民人口、联姻、修建城镇,拉拢当地权贵为自己的“伙伴”(Hetairoi)等手段稳固了马其顿在此的统治,在亚历山大继位时色雷斯地区爆发叛乱时阿格里安人仍保持着对他的忠诚,剑桥古代史评价为:

从这时起的70年里,我们再没有听说旧的高地特殊论或上马其顿与下马其顿之间过去分裂的形势重现。

尽管派奥尼亚王国后来在高卢人入侵时再次独立并建立了一个由国王统治的联盟(koinon,指的是长期的,拥有大量子条款的固定联盟。如亚该亚同盟,埃托利亚同盟等,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联系都更紧密,同时同盟内部地位平等)(后来甚至与皮大王有联姻),不过显然离马其顿太近的位置让这次独立并没有维持太久,安提柯二世时期在阿克西奥斯河(Axius)流域建立新城安提戈努埃亚(Antigonueia)似乎印证了马其顿重新征服派奥尼亚。

(除去最出名的阿格里安人,派奥尼亚人还包括:德罗奈斯人Derrones,多贝莱斯人Doberes,莱埃人Laiaians,Siriopaeones,Paeoplai)

在山区生活的他们行动敏捷、民风彪炳,1000名阿格里安士兵在亚历山大的诸多战斗中都担任着抢关夺隘、驱逐敌军的先锋任务,他们是亚历山大军中战无不胜的轻装部队(确实没有东征中他们失败的记录),由此看来他们虽然是轻装部队但也有彪炳的战斗力。

希腊化时代依然有他们的身影,不过没有以前那么显眼。在拉菲亚战役中塞琉古部队也有出现“阿格里安人”,但我们不知道他们是真正的阿格里安人,还是这个番号仅仅只是致敬那支战无不胜的传奇轻步兵部队。李维记载在第三次马其顿战争发生的前171年,珀尓修斯在西提乌姆举行了盛大的阅兵来展现复兴的马其顿王国的“强大实力”,其中出现3000名派奥尼亚人与色雷斯人混合的部队。(不过Nicholas Sekunda由派奥尼亚墓葬猜测这支来自派奥尼亚的部队可能采取了方阵的武装,而非以轻步兵形式作战,且第四次马其顿战争中他们可能是投石兵武装)

值得一提的是派奥尼亚人为东征军提供了600骑的轻骑兵部队,而在安提柯王朝虽然时常能见到派奥尼亚的部队,却不见骑兵身影(也许是因为古代作家只是提到民族与人数,而没有提到其具体构成)

色雷斯轻盾兵(Peltast)/色雷斯部队(Thracian)

历史背景:起源于色雷斯地区的轻盾兵在伯罗本尼撒战争以及科林斯战争中得到了希腊各邦的广泛运用,相比轻步兵他们有这比较完备的防护,使得他们在面对敌军轻步兵时可以轻松将对方驱逐,并且轻盾兵在面对骑兵时也有一战之力,而色雷斯人便是最出色的轻盾兵。

色雷斯人也是希腊人眼中最为残暴嗜血的蛮族,来自罗多佩山的狄伊色雷斯人(Dii)曾制造了伯罗本尼撒战争中最骇人听闻的惨剧,他们将皮奥夏的米卡列苏斯城中的男女老少乃至牲畜全部屠杀,除此之外他们朝秦暮楚喜欢背叛的特性也为人忌惮,不过希腊人依旧不改喜欢招募色雷斯佣兵的习惯,这也侧面说明了这些军人实力强大。

伯罗奔尼撒战争时期色雷斯的霸主奥德里西亚国王西塔尔克斯大帝曾率15W之众入侵马其顿,试图另立新君,最后被庞大兵力带来的后勤压力拖垮不了了之,不过此时马其顿面对色雷斯人也只能呈守势,直到腓力二世和亚历山大时期多次征战将其纳入了马其顿的势力范围,著名的继业者利西马科斯(以及他可能的前任佐皮里翁Zopyrion)正是马其顿设在色雷斯的统治者,他们统治着色雷斯的东部沿海的地区,并经常与色雷斯中部和西部以及多瑙河北部的传统色雷斯势力交战。

利西马科斯的色雷斯王国

而在凯尔特人入侵后,原生的色雷斯政权以及他们的精英统治阶级(著名的特里巴利、分裂的奥德里西亚等)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曾经臣服于他们的小部落要么成为了新凯尔特主人的附庸,要么成为了零散的小部落,曾经强大的奥德里西亚王国发挥了四分五裂的传统异能变成了一地零碎的小国(其实也就两三个吧),而曾经的色雷斯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安提柯二世的战略收缩,落入了塞琉古帝国与加拉太人泰利斯王国之手。

直到腓力五世在第二次马其顿战争中落败后,将战略目光转向了色雷斯,此时泰利斯王国已经灭亡,塞琉古势力早已退出,而复国的奥德里西亚人无法抵御马其顿的强权,因此马其顿较为顺利的完成了扩张。而他在色雷斯的征战和经营的结果使得马其顿恢复到了巅峰时期的人力,极大的强化了安提柯王朝的国力。

继业者军中都有大规模使用色雷斯军人的记录,拉菲亚战役中甚至双方都投入了色雷斯部队,托勒密的各种部队中色雷斯人也占据了不小的比例。而安提柯王朝作为继业者诸国中离色雷斯最近的国家,自然不缺乏色雷斯兵源,在安提柯军队中服役的色雷斯人似乎可以划分为色雷斯定居者/雇佣兵/自由民/盟军几类。(大约就是 马其顿提供土地换取对方服役的士兵、以货币换取对方作战的士兵、在马其顿控制的色雷斯地区征召的士兵、奥德里西亚等附庸国/部落提供的援军 的区别)

例如在彼得那会战中登场清一色黑衣的比萨尔提亚人就被Christopher Webber认为是马其顿王国的正规军,因为他们有着统一的着装,这在色雷斯士兵中不算常见,由此推测他们的训练与装备也是由马其顿官方统一负责。(迪奥多罗斯提到这些人除了色雷斯人的语言还会希腊语,合着都是双语人才)

与此同时奥德里西亚王国的王太子科提斯(Kotys)带领1000名精选色雷斯步兵与1000骑士加入了珀尓修斯的王军(他们似乎更接近于附庸军),与珀尓修斯共进退。(指彼得那一起跑路)

色雷斯人在数次马其顿战争中均有登场(第四次马其顿战争色雷斯人色雷斯人甚至在幕后支持),提供了各种类型的部队,冲锋陷阵的轻盾步兵、迅捷如风的色雷斯骑士、以及各类出色的轻步兵,极大加强了马其顿军队的战斗力,而其中最出色的部队就是轻盾兵(Peltast,事实上此时古代历史学家只称呼他们的民族却不说明武装,但是对色雷斯人颇有研究的Christopher Webber依旧称呼他们轻盾兵,即使他们已经开始使用Thureo)

不过此时轻盾兵已不再是以投射为主的游击部队,因为凯尔特人入侵带来了诸多装备、作战方式的改变。装备方面,色雷斯轻盾兵除了以前的头盔、胫甲和盾牌(此时轻盾兵已经大量换装Thureo,而更轻的步兵则持续装备半月形轻盾pelta)与标枪,还会装备一种可怖的武器:长柄逆刃刀Rhomphaia,可以一刀砍断盾牌再一刀把罗马佬和希腊佬砍成两半的长刀,此时色雷斯佣兵多是以冲击部队闻名,并且色雷斯士兵依旧会装备数根标枪进行投射作战。

在学习凯尔特人的武装与战斗方式以及马其顿人的纪律性后,在几次小规模战斗中甚至压过罗马人一头。在卡利尼库斯战役中色雷斯士兵被部署在骑兵身旁,在战斗开始后他们伴随着骑兵的冲锋杀入罗马骑兵阵中,用长刀斩断敌军战马、长矛,极大震撼了已经历战的罗马骑兵并将其击退,可见他们是极其出色的中装步兵(Semi-heavy Infantry,一些学者对希腊化国家中部署在方阵侧翼能够维持战线的部队的定义),不过在彼得纳会战中遇到保卢斯的罗马主力以及努米底亚人的战象时,色雷斯人没能发挥当初在亚历山大军队中的作用。

另外有意思的是彼得那战役中色雷斯弓箭手与克里特弓手共同编组,似乎暗示了二者是同样优秀的弓手。

佩盾矛兵(Thureophoroi)

历史背景:随着托勒密·克劳诺斯杀死塞琉古,最初的继业者全部成为了传奇与历史,然而和平并未随之而来。随着龙头号角的嘶吼,凯尔特人挥舞利剑的高大身影出现在希腊人恐惧的瞳孔中……

凯尔特人入侵极大的改变了巴尔干半岛的局势,也为希腊人和东方带来了不少文化交流。其中军事方面最引人瞩目的就是希腊军队中出现了大量携带凯尔特椭盾Thureo 的士兵,而这些步兵被称为Thureophoroi(椭盾步兵)。

在3世纪人力物力衰落的希腊城邦加上马其顿方阵的出现,传统的重装步兵Hoplite不可避免走向衰弱,而价格低廉、能承担多种作战任务的Thureophoroi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轻盾兵”(指投射部队)与战线上的重步兵hoplite的位置。如果我们用波塞冬尼奥和他的学生阿斯克列庇欧多图斯(以前文章经常提到)和艾里安的说法将希腊化时期的步兵分类成“战线上的力量或者重步兵”、“射手”和介于两者之间的“轻盾兵/过渡部队”三类的话,椭圆长盾兵实际上更接近于第一种和第三种定义之间。

而巴尔克瓦等现代学者则称这种部队为“semi-heavy Infantry”,他们理论上确实应该具备一部分散兵的作战能力,但主要还是定位为一种更加轻型和具有机动性,同时也是廉价的二流战线部队——考虑到大部分中小希腊化国家军队中他们的流行和演化情况,廉价这个特质恐怕比高机动性更加属于真正的发展动机。而在马其顿之类以方阵为步兵核心的大国中,椭盾兵则在侧翼充当一个掩护辅助骑兵进行突破与包抄的角色,有时也会填补在方阵战线间的空隙来填补战线适应地形,Thureophoroi也可以指一种采用椭盾的轻型骑兵,这种骑兵实力较次,通常不承担肉搏任务,可见用椭盾的部队似乎都比较次(bushi)。

(感谢大佬 @杨英杰 的诸多指导)

尽管年龄不足的马其顿青年入伍后会作为投射部队,但是考虑到珍贵的适龄马其顿本国公民大多在方阵中服役,马其顿军队中采取这样武装的士兵大多数是希腊/蛮族的盟军与佣兵。

另外考虑到凯尔特人本身就是椭盾的发明者,马其顿军队中的凯尔特士兵严格意义上也可以称之为椭盾兵。

胸甲步兵(Thorakitai)

历史背景:希腊人称胸甲为Thorax,而Thorakitai指的就是披挂铠甲的士兵,他们的武装类似椭盾兵,但是防护更好,同时克里斯托弗韦伯认为他们的盾牌相比普通椭盾兵也有所增强(给出的证据是埃及出土的加拉太人椭盾,个人认为说服力一般),比起椭盾兵他们更好的防护显然是为了增强短兵相接的能力,而锁子甲相比希腊人之前的金属肌肉铠甲要轻便的多,一定程度上也保证了机动性。

不过事实上历史学家对他们的记载少的可怜,波利比乌斯对他们的描述屈指可数,波利比乌斯记录第三次曼丁尼亚战役中菲洛波门用这种部队部署在自己的侧翼,还有安条克三世的东征中用他们驱逐了一处山地上的敌军。

一些自我意识过剩的罗马作家认为这是希腊人对罗马人战术模仿的产物,不过我们可以发现安条克使用这些部队的时候还没有与罗马人有过军事上的交流,某种意义上也算是反驳了这种观点。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