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种铲毒,这些知识要知道!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罂粟的生长期 禁种铲毒,这些知识要知道!

禁种铲毒,这些知识要知道!

2024-07-06 09: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什么是毒品原植物?

毒品原植物是指用来提炼、加工成鸦片、海洛因、吗啡等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植物。毒品原植物主要有罂粟、大麻、古柯树、麻黄草等。

罂粟

如何识别罂粟

罂粟是罂粟科植物,是制取鸦片的主要原料,同时其提取物也是多种镇静剂的来源,如吗啡、蒂巴因、可待因、罂粟碱、那可丁。学名“somniferum”的意思是“催眠”,反映出其具有麻醉性。因罂粟拥有制作毒品的危险性,却又有制作药物及生产罂粟籽的价值,故在世界很多国家被规范化地种植。

一、一般选择较为偏僻的院落或田间,在人迹罕至的沟壑、滩涂、山地、林地等易于隐蔽地点,废弃厂区、厂房、大棚内,或与其他农作物套种,不易被发现;罂粟种植喜阳光,城市里还有人种在自家花盆里,摆放在阳台上。二、罂粟花以白色或红色最为常见,也有花朵为蓝色或暗红色、紫色。三、在北方,5月-6月正是罂粟结果时,果实明显,圆形或椭圆形,不常见,很容易辨认,与其他作物差别很大。四、罂粟果皮颜色与冬瓜类似,表面光滑,有的罂粟果已经做割浆采集,表面有深色刀割痕迹。五、成熟的罂粟果实内,有大量种子,新鲜果实内种子为白色,经晾晒后的罂粟壳,果实为深土黄色,种子为深灰色。▲罂粟成熟果实图片

罂粟的危害

多年来,一些群众认为食用罂粟幼苗能预防和治疗感冒,而少数的餐馆老板为了吸引顾客,也会在餐饮中将罂粟苗作为蔬菜食用,在火锅底料或食品中非法添加罂粟壳(籽)作为香料。其实,这些行为都违反了国家法律规定,危害了食用者的身体健康,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下面就带您一起来了解一下罂粟的相关知识吧!

罂粟(学名:Papaversomniferum)是罂粟科植物,是制取鸦片的主要原料,同时其提取物也是多种镇静剂的来源,如吗啡、蒂巴因、可待因、罂粟碱、那可丁。学名“somniferum”的意思是“催眠”,反映出其具有麻醉性。罂粟的种子罂粟籽是重要的食物产品,而罂粟花绚烂华美,是一种很有价值的观赏植物。但是美丽背后不容忽视的是,罂粟是提取毒品鸦片的主要毒品源植物,长期应用容易成瘾,慢性中毒,严重危害身体。

目前,正进入罂粟苗的生长旺盛期,许多餐饮店主喜欢将其作为火锅的配菜招徕顾客。而一些市民一方面觉得罂粟苗肥且嫩、口感好,另一方面认为吃了可以预防和治疗感冒,也喜欢点上一盘。针对这一现象,山东警方将集中开展整治非法买卖、种植罂粟幼苗违法犯罪行为专项行动。

食用罂粟的危害:由于罂粟苗和罂粟壳中也含有吗啡等生物碱,长期食用此类食品,人会出现和吸毒类似的症状。如发冷、出虚汗、浑身乏力、面黄肌瘦等,严重者人体中枢神经也遭受伤害。不同人的体质不同,对于敏感体质的人群来说,食用含有罂粟的食品,确实会上瘾。食用罂粟幼苗能预防和治疗感冒纯属误解,对身体危害很大。

禁种罂粟法律规定

《刑法》第三百五十一条规定:非法种植罂粟、大麻等毒品原植物的,一律强制铲除。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一)种植罂粟五百株以上不满三千株或者其他毒品原植物数量较大的;

(二)经公安机关处理后又种植的;

(三)抗拒铲除的。

非法种植罂粟三千株以上或者其他毒品原植物数量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非法种植罂粟或者其他毒品原植物,在收获前自行铲除的,可以免除处罚。

非法种植罂粟不满五百株,或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少量未经灭活的罂粟等毒品原植物种子或幼苗的,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十一条规定,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三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罚款。

大麻

大麻

大麻是一年生草本植物。作为毒品的大麻主要是指矮小、多分枝的印度大麻,主要活性成分是四氢大麻酚(简称THC),THC会对人生理和精神造成伤害。

毒品大麻的主要类型

1、大麻植物干品:由大麻植株晾干后压制而成,俗称大麻烟,其中THC含量一般约0.5—5%。

2、大麻树脂:用大麻果实和花顶部分的树脂制成,俗称大麻脂,其中THC的含量大多介于2—10%。

3、大麻油:从大麻中提纯出来的液态大麻物质,其中THC的含量大多介于10—60%。

毒品大麻的危害

1、神经障碍。造成意识不清、焦虑、抑郁等,产生敌意冲动或有自杀倾向。长期吸食可诱发精神错乱、偏执和妄想。

2、损害记忆。使大脑记忆及功能减退,使人思维迟钝、木讷,记忆混乱。长期吸食还可引起脑部病变。

3、降低免疫。破坏人体免疫系统,造成免疫功能低下,易受病毒、细菌感染。大麻吸食者多患有口腔肿瘤。

禁种大麻法律规定

《刑法》第三百五十一条规定:非法种植罂粟、大麻等毒品原植物的,一律强制铲除。

非法种植大麻达到5000株以上或种植面积达到2000平方米以上的,承担刑事责任,但收获前自行铲除的可以免除处罚。

古柯树

古柯树古柯树株高1.5—3米,生长周期为30—40年,每年可采摘古柯叶3—4次,叶呈卵形,边缘光滑,味似茶叶,花小,呈淡黄白色,花序生于一短柄上,浆果为红色。

古柯类毒品分类

(1)古柯叶:是提取古柯类毒品的重要物质,曾为古印第安人习惯性咀嚼,并被用于治疗某些慢性病,但很快其毒害作用就得到科学证实。

(2)古柯膏:棕色,有时微湿,含多种物质,习以雪茄或以水烟方式吸取。用药之后很快产生强烈的快感,这种快感常令使用者不由自主地连续使用。

(3)可卡因/盐酸古柯碱:呈白色晶体状,无气味,味略苦而麻,易溶于水和酒精,兴奋作用强,也是一种局部麻醉剂。

吸食可卡因或古柯类毒品的危害

(1)会使中枢神经系统受到严重刺激,容易导致中毒性精神发作,出现情感、思维、行为障碍,自控能力,导致性暴力和其他暴力行为。

(2)某些对可卡因特别敏感的人还会发生“循环性虚脱”,即只要吸食小剂量可卡因就会出现面色苍白、呕吐、脉搏衰弱、失去知觉等症状,反应严重者甚至会立即死亡。

(3)大量使用引起精神错乱、思维障碍,长期使用引起失眠、躁动或妄想性精神病。过量引起呼吸抑制。

(4)停药之脱瘾症状与安非他命类似,包括精神呆滞、昏睡、易怒、烦躁不安、忧虑,有自杀的倾向。

麻黄草

什么是麻黄草?麻黄草,也叫草麻黄、麻黄,多年生草本植物。是麻黄科麻黄属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有广泛的中药用途。麻黄草是药材,也是制造冰毒的原料,原产新疆、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地。中国对麻黄草实行严格控制,禁止自由买卖。

如何识别麻黄草

多年生草本植物。其高一般在0.5米左右,伏地而生,一蓬棵粗约0.3米,根0.5─0.7米,粗约2─6厘米,棕红色,枝杆粗约0.1~0.15厘米,土色。针叶直接向上生长,高约40─50厘米左右,粗约1~2毫米。夏日为绿色,秋日变为淡黄色,冬日为枯黄色,来年春夏返为嫩绿色,夹有淡黄色。

株最多可达240多针,少的几十余针,当年生一叉枝最少为14针。果结针叶上,果实直径0.1~0.2毫米,初为绿色,冬为黄色。脱落后,来年新针叶长果,果落沙内、戈壁滩内,遇雨而发,生长迅速,喜干旱沙漠,戈壁气候,有较强的耐旱适应性。

麻黄草只有细细的茎杆,没有叶片。它的地下根可深达七米,牢牢的固住泥土,只要一次充足的补水,它们可以在零降雨的情况下生存六个月。麻黄草是一种珍贵的中草药,也叫草麻黄、麻黄。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高一般在0.5米左右,伏地而生,一棵粗约0.3米,根长0.5—0.7米,粗约2—6厘米,棕红色,杆粗约0.1—0.5厘米,土色、针叶直立向上生长,高约40—50厘米,粗约1—2毫米,夏日为绿色,秋日为淡黄色。一株最多可达240多针,少的几十余针,当年生一叉枝最少14针,果落沙内、戈壁滩内,遇雨而发,生长迅速,喜干旱沙漠,戈壁气候,有较强的耐旱适应性。

麻黄草是一种干旱地区特有的多年生小灌木,属常用药材,也是提炼麻黄素的基础原料,用途较为广泛,是国家重点保护管理的野生固沙植物。生长期约30年以上,多生长在北纬38°—42°范围内的干旱荒漠、戈壁地区。截至2013年已知世界上有麻黄属植物67种,仅我国就有12种,宁夏、青海、甘肃、新疆等均有生长,内蒙古中西部居多。新疆的麻黄草主要分布于州各县市荒滩戈壁上,为天然野生,面积百万亩以上,近些年开发人工种植约0.6万亩。

产于丽江的植物学上称为丽江麻黄,余下称为山岭麻黄。

主产四川甘孜、阿坝等。

滥用麻黄草的危害

常吃易成瘾,医生一般限量,是一种兴奋药,运动员忌用。世界著名女体操运动员,罗马尼亚的拉杜坎,因误服了医生给她的1片含麻黄素的感冒片,使到手的2000年奥运金牌被取消。为此她状告医生、教练、领队、奥运会官员和反兴奋剂中心,但都无济于事,全世界把麻黄草炒得沸沸扬扬,一时麻黄草身价倍增。麻黄属于国家管制药材,必须在公安机关的严格管控下种植、流通。

麻黄草是麻黄碱类制毒物品的天然植物来源,可以用于提取麻黄碱类制毒物品,作为制造甲基苯丙胺的主要原料。

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会同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农业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麻黄草管理严厉打击非法买卖麻黄草等违法犯罪活动的通知》,强化对麻黄草的行政监管,明确涉麻黄草犯罪案件的法律适用,从源头上遏制中国制造毒品犯罪的蔓延趋势。

麻黄草的采集、收购实行严格的许可证制度,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采集、收购麻黄草,麻黄草收购单位只能将麻黄草销售给药品生产企业。农牧主管部门要从严核发麻黄草采集证,统筹确定各地麻黄草采挖量,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无证采挖麻黄草;严格监督采挖单位和个人凭采集证销售麻黄草;严格控制麻黄草采挖量,严禁无证或超量采挖麻黄草。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