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恩·崔西的时间管理课》 听书稿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缺氧怎么弄食物 《博恩·崔西的时间管理课》 听书稿

《博恩·崔西的时间管理课》 听书稿

#《博恩·崔西的时间管理课》 听书稿|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得到/听书/《博恩·崔西的时间管理课》 #听书

关于作者

作者博恩·崔西,是美国首屈一指的个人成长领域的权威,在成功学、潜能开发、销售策略及个人实力发挥等各方面拥有独树一帜的心得。他是当今世界上个人职业发展方面最成功的演说家和咨询家之一,也是世界500强企业推崇的绩效思想家。比尔·盖茨、杰克·韦尔奇、沃伦·巴菲特等世界级商业领袖都曾经接受过他的领导者管理思想培训。时至今日,他的研究成果和思想仍被1000多家全球跨国公司运用。

关于本书

本书是博恩·崔西25年来为超过500家企业提供管理和咨询等方面的经验总结,可以说是他在"个人效率"领域历经20年的研究和教学成果,揭示了一个全面的时间管理体系,告诉你获得更高生产力、赚取更多财富和提高生活满意度的秘诀。

核心内容

第一,博恩·崔西时间管理课和其他时间管理方法有什么差别?

第二,这本书中认为时间管理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

第三,如何能够建立更加科学的时间观?

前言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今天我们要分享的书叫《博恩·崔西的时间管理课》,为什么这个时间管理前面要加一个人名“博恩·崔西”呢,博恩·崔西究竟是谁?

原来这个博恩·崔西,他在美国是首屈一指的个人成长领域的权威,他写过非常多的书,主要在成功学、潜能开发、销售策略等方面,而且他每年在全球各地进行演讲,可能一年的听众就有四五十万人之多。同时,他还给像 IBM、麦道、安达信等世界500强的公司提供咨询服务。你知道有哪些人推荐过他吗?比尔·盖茨说:“博恩·崔西不仅教会了我们销售,还教会我们怎么去思考”。通用电器的前 CEO 杰克·韦尔奇说:“在销售这个领域我没见过博恩·崔西那么丰富的思想”。戴尔公司的 CEO,就是迈克尔·戴尔说:“博恩·崔西让我了解到什么叫追求卓越,他告诉我如何去做一个有智慧、有灵魂、有方法的领导者”……

你看,有很多世界级商业领袖都曾经接受过他的管理思想培训,愿意给他来背书,可见他无论是在成功学,还是个人成长领域,都有非常大的影响力。《博恩·崔西的时间管理课》这本书是他25年来为超过500家企业提供管理和咨询等方面的经验总结,可以说是他在“个人效率”领域历经20年的研究和教学成果,所以他在书名上冠以自己的名字。不过,对我们而言,不管他起什么名字吧,要了解的是本书的时间管理方法能够如何帮助我们。所以,今天《博恩·崔西时间管理课》要讨论的内容,大概分为三个方面:第一,博恩·崔西时间管理课和其他时间管理方法有什么差别?第二,这本书中认为时间管理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第三,如何能够建立更加科学的时间观?这三个问题是今天想要讨论的话题,让我们一个一个来说。

第一部分

先说说和其他时间管理方法的差别。关于时间管理,我们《成甲说书》之前也讲过两期相关主题的节目,分别是《搞定无压工作的艺术》《番茄工作法》。《搞定无压工作的艺术》讲的是用 GTD 的时间管理方法,让我们遇到任何问题,都有一个统一标准处理流程去应对,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而《番茄工作法》提到的问题是:我们工作中常常被打断或者不能集中注意力,那么,番茄工作法教你如何在一段时间内专注高效的工作。

那博恩·崔西的时间管理课有什么不一样呢?在我看来,首先,他认为时间管理不仅仅是一个方法,而是一系列能力逐步培养的结果。他认为,时间管理首先要解决心理层面的问题,而不是技术层面的问题。你要相信自己应该并且能够提高时间效率。比如,有的人觉得做时间管理就会变得做事情过于条理、古板,什么都按计划,就失去自我了。类似的心理误区不打破,就学习不了时间管理。在有了正确的心理认知能力的基础上,作者认为掌控时间还需要培养一系列的能力,比如:制定目标的能力、制定计划的能力,培养良好工作习惯的能力以及处理多任务的能力。只有把这些能力逐步培养掌握之后,才能真正具备有效时间管理的能力。所以,博恩·崔西看来,时间管理不仅仅是一个方法,而是一系列能力的综合。

其次,他不是把时间管理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来讨论,而是会按照生活中遇到时间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场景展开讨论。比如:开会效率低下耽误时间怎么办;有人打断你的工作思路浪费时间怎么办以及有紧急情况要处理,不能按计划完成任务怎么办等等。作者对类似的常见时间管理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建议。

不过,我觉得这本书的最大价值还不仅仅是上述能力培养的观点和场景方法,我认为更重要的是他对时间管理提出一种哲学的思考,他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时间管理最大的错误是什么?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问题。

第二部分

前面我们讲,时间管理都是说怎么样提高效率,怎么样更好地组织会议,怎么样更好地安排工作,但是博恩·崔西说,我们在时间管理上最大的问题不是说不会这些时间管理的方法,而是在生活中选择了错误的方向,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个才是时间管理上最大的问题。比如,你可能会选择了一份错误的工作,或者是开始了一段错误的感情,那么你在这件事情上耽误的时间要比不懂时间管理技巧耽误的时间多得多。很多人一方面在从事着自己不喜欢的职业,另一方面又发现自己的工作其实没有给自己带来成长,可是又没有勇气离开。既不满现状,又不断地沉溺于现状,这其实是浪费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时间、最宝贵的年华。

所以,你对自己时间管理的首要职责是选择一个你热爱又适合你的工作。那怎么样来发现自己是不是热爱和喜欢这个工作呢?你做一个场景的假想,就假想你现在已经很富有,金钱已经完全自由了,你不需要去通过工作来赚钱,那么现在对你的工作或者事业有没有什么想改变的?如果你一旦有了钱以后就不想做这个工作,想要换一个工作,那就说明可能你现在是在做一个错误的工作。你可能只是因为每个月要养活自己、要赚钱才从事目前的工作,这种状态其实就是在浪费时间,如果你找到了一个自己热爱又适合的工作,那么这个时候你的感受应该不仅是说想把这个工作做好,而且还非常羡慕在这个领域做得很好的顶级人才,而且愿意想各种办法去研究和学习他们,去成长。

如果你发现自己连超越别人的想法都没有,那就说明这不是你的好工作。而如果你认为你的工作很有创造性、很有挑战性,每天都恨不得能够早早地投入到工作,在下班的时候又感觉恋恋不舍,那么作者说,真正成功的人在工作中都是这样的状态。

同样的道理在感情方面也一样,在人的一生中可能最浪费时间的事情就是投入一段错误的感情。你会在身边看到有些人年纪轻轻就过早地结婚,但是却年复一年地忍受着并不快乐的婚姻,而他们却从来没有停下来去思考,而这些年一去不复返,这是对时间最大的浪费。而感情是什么?很多人没有认真思考过,但是最简单的答案是说,感情会让你比现在过得更快乐,如果你拥有一段感情,但没有让自己过得比过去更快乐,那么可能这段感情是失败的。每个人的行为都是希望以某种方式来改善自己的生活,提升幸福感,所以对一段感情的选择应当是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那在感情上做一个正确的决定会比在其他所有事情上做的决定对幸福的影响都要大。反过来说,对感情做出一个错误的决定,也会比其他所有的决定对我们的影响要大。

所以,无论是工作还是感情,都要去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假如从零开始,一切归零的时候,如果没有投入这段感情,如果没有找这份工作,如果没结这个婚,以我现在的认知我会再次做出同样的决定吗?提出这个问题并回答这个问题,可能是我们一生中遇到最困难但也是最重要的问题。这是作者给出的一个很重要的建议,但是他也承认,很多人即使发现和意识到这个问题,有时候也很难去面对。为什么?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沉没成本”,所谓沉没成本,就是已经付出了的,没办法再有价值的成本。比如说一台机器已经破损了没有办法再修,或者说我们看了的电影,虽然不好看,但门票已经花了,没有办法收回来。在职业或者婚姻中也有沉没成本,我们花了几年、几个月在一项工作或者是一段感情中投入时间,就会觉得如果这段感情这个工作放弃会很浪费,未来又不确定,所以迟迟没有发生改变,这就是我们可能面对不满意的现状,面对在浪费生命的事情,却没有办法做出勇气的决定。

但是作者说,我们没有勇气改变,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可能我们没有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导致我们无法做出正确的决定。

第三部分

什么是时间观?时间观这个概念,来自于美国哈佛大学的社会学家爱德华·班费尔德,他曾经写过一本叫《The Unheavenly City(凡间的城市)》。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在美国那些很富有的人,他们成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而且这些原因中究竟哪些行为能够让这一代的人比上一代的人更有钱?说白了,就是儿子如何会比爸爸更有钱。班费尔德研究了大量的因素,比如说教育的差别、智商的差别,然后种族的差别、个人的特质等等,这些因素都分析了以后,他发现都不能准确地预测是否会有大的差别。事实上很多人在上述因素当中占据了一项或多项优势,但是他们比父母在同样的年纪赚的钱更少,这是很奇怪的事情。班费尔德继续研究得出一个最终的结论,那就是只有一个因素能够准确地预测后代或者是一个人能不能向社会的上层,经济更富有的层面走,这个因素作者称为时间观。

所谓时间观,是指我们平常做决定或者为生活做规划的时候会考虑到多久以后的事情。如果你考虑很多事情只是为了应付眼前或者当下的问题,那么你的时间观可能就比较短,如果你考虑问题决策都会长远,可能是为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之后考虑,那么你的时间观就比较长。时间观比较短的人,没办法考虑长远的事情,而时间观长的人,他们对未来有更充裕的信心。所以班费尔德说,成功的人一般都具有较长远的时间观,他们通常以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的跨度来规划自己的人生。

比如作者博恩·崔西,他多年以前就在一个很有钱的人那里上班,这个很有钱的老板其实是白手起家,然后在房地产领域做出了超出5亿美元的资产。当时老板就告诉博恩·崔西说,当你想要买一件东西的时候,你要想象一下你将会拥有它20年,那如果你把它看作一个20年的东西,你就会对自己当前的投资利弊更为审慎。这个建议让作者意识到,从长远的视角去看问题,能够让眼前的决策更加清晰,这是作者认为他获得的最有价值的建议之一。眼光越长远,就越能够为未来的成就做出暂时的牺牲,这在心理学上就叫做“延迟满足”。

比如在英国上流社会就有这样一种传统,一旦他们的子女出生就会在牛津和剑桥大学给他们的孩子报名,即使18年或者20年之后这些孩子并没有进入这些大学,他们也要给子女填写申请表走完登记流程,就好像孩子下一学期就要入学一样,这是他们长远时间观的一种表现。而反过来,身处社会金字塔底端的人,可能面临的就是令人绝望的酒精和毒品,在他们的世界里面,时间的边界不会超过一个小时,只够用来喝一瓶酒或者解一次毒瘾,除了眼前的需求,他们根本不考虑此外的事情。赚钱也一样,有的人做小时工,考虑的是两个小时就要获得一份收入,工薪阶层大概是一个月的时间观,可是你如果站在一个社会上层的角度,他对整个收入的布局却不是以小时或者是月来计算,可能是年,甚至十几年才能够积累到更长远的财富,所以这就是时间观的不同带来的财富和优势的不同。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在美国,很多家长会在孩子出生之后就为他们开通一个大学储备金账户,他们会定期存入一定数量的钱,持续多年,以确保孩子长大后能得到最好的教育。而且,作者认为,在美国,医生之所以拥有令人羡慕的生活和社会地位,是因为即使是一个普通的医生,也要付出长达12年的辛苦和牺牲才有可能挣到这个钱,没有一个长远时间观的人是做不了这样的事情的。

因此,作者说,当你为自己的生活设定目标或者做出重大决策的时候,你应该多问问自己对这件事情的考虑有多远,你的答案造就了你的未来。比如同样是一段时间,你选择读一本书、听一段音频节目或者是上一门有价值的课,这些都可能对你未来的事业有很大的影响,但反过来你把这段时间用来看电视、听听新闻或者喝咖啡,可能对你的未来不会有什么大的影响。作者说,记住,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是选择为未来的长远负责任,还是选择只对眼前的愉悦负责任。

不过,仅仅拥有了更长远的时间观还不够,还要有具体的方法来支持我们。比如你的工作已经很忙了,没有办法去面对这些长远的事情怎么办?作者提了两个重要的建议值得大家去参考:

第一个建议,就是像花钱一样花时间,什么意思呢?就是作者建议我们像对待金钱一样来看待自己的时间,按照自己的时薪来分配我们的任务,这背后的原理是“比较优势理论”。所谓比较优势理论,是英国的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来的,这个理论原来是用来分析国际贸易之间的策略的。比如,中国劳动力成本低,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有优势,那么就应该集中精力做这个有相对优势的事情。作者把这个概念进一步引申到工作中来,就认为我们应当把工作安排分派外包给工资低或者是对工资要求低的人来做。

比如对你自己而言,你的目标是每年工作2000个小时来赚5万块钱,那你的时薪就是每小时25块钱,意味着你应该把工作交给时薪低于25块钱每小时的人来做,即便你做得比他还要好。比如我们每个人平时都要花时间在洗车、买菜,去洗衣店拿衣服等这样的事情,其实你完全可以交给一个助理或者保洁阿姨来帮你完成,他们可能一个小时只要20块钱。那你花钱买来的时间就能够投入到长远时间观理念下指引你要去做的事情,你可以用来去学习,去改变自己的认知,去结识重要的人。

花钱去买你投入到长期价值的时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把时间花在个人和职业上的发展投入是最有价值的利用。如果我们获得了一个新的技能,或者是在市场需求的某一领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那么就很可能把自己的事业推上一个新的高峰,往前跳跃五年,而这样做其实是一种长远价值观的表现,而这背后利用的是比较优势的原理,像花钱一样花时间买自己投入到更长期的优势的能力。这是第一个方法,像花钱一样花时间。

第二个方法,就是做任何事情的时候至少要取悦自己。事实上我们没法有一个长远的时间观,也是因为我们总会顾及到别人的感受,总会担心别人怎么看你,甚至也会想办法去努力迎合别人的要求,而忽视了自己长期以来更重要的需求。作者说既然这样,你就不如去做任何事情的时候至少取悦自己,起码结果能够保证让一个人开心。

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他定义一个“全功能的人”的标志就是说,这个人他不会受到他人观点的过分影响,一个成熟的发展健全的成年人会考虑别人的喜和恶、别人的观点,但是他们仍然坚持以自己的方式做出自己的决定。可是大多数人却是担心别人怎么看自己,其实别人根本就没在意你,因为大多数人都在忙自己的事情,根本没有时间去管别人的生活和行为,所以我们应当去有勇气做让自己喜欢,从长期来看能够让自己真正幸福的事情。

作者建议你可以问四个问题来让自己更好的想清楚这件事。第一个问题是,我应该更多或者更少地做什么来提升生活的质量,生活质量的现状是可以改变的,我需要做哪些?得到的答案可能是需要更高效的工作,或者是争取更多的时间陪伴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接着第二个问题是,我想要提高生活质量,应该开始去做之前哪些我没有做的事情?我们总有一些事情,世界那么大想出去看看,但永远是在这样的调侃当中把生命耗费过去了,但是这些没有做的事情往往对我们非常重要。

然后第三个问题再问问自己,如果我想要拥有更多的时间来实现生命中最重要的目标,我应该放弃哪些事情?没有舍弃就没有获得,想一想哪些事情其实并不是对我们最重要的事情、真正有价值的事情。

最后第四个问题,这个问题不是问自己,而是把你的亲人、孩子,你的配偶拉到一起坐下来问问他们,你们希望我多做点什么、少做点什么,希望我开始做什么,不再做什么?你身边的亲人,他们的想法和意见对于你的幸福感受会有很重要的影响。

把这些问题想明白,你就能站在一个更长远的角度思考你的工作和家庭,事实上对工作和家庭要投入两种不同类型的时间,对工作来说是要求你投入时间的质量,你要做的是要把最重要的事情、最有价值的时间投入其中,而对家庭的关系来说,更侧重的要求是时间的数量,你需要和他们长久的不被打断的时间,比如每次和家人的相处应该至少有完整的30分钟、60分钟、90分钟,甚至更长的一段时间,才能为彼此关系的深入发展做铺垫。因为作者认为,你没有办法在一个很仓促的过程当中就建立一段重要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对我们人生的幸福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总结

上面的这些内容就是《博恩·崔西时间管理课》的核心内容。我们回顾一下全书,这本书的核心目标可以用两句话来说:第一,就是时间管理的目标是更快的速度完成更多的工作;第二,完成的工作应当是建立在长久时间观的基础上,给我们带来长久快乐和幸福的事情。

只不过要实现这两个目标,首先要做的不是学习具体的工作技巧,而是能够去避免做错误的选择,比如一项错误的工作、一段错误的感情,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时间管理技巧越多越南辕北辙。真正需要合理投入时间的领域应当是符合长远时间观的领域,我们能够在更长远的问题,比如10年、20年的视角下审视今天的工作、感情,从而利用比较优势理论和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两个方法,让自己不断地把时间投入到有长期时间观的领域。

最后,关于时间管理这个话题我再多说几句。时间管理事实上从整个思想基础而言大概是可以分成两个流派:一个流派就是像今天我们提到的博恩·崔西的时间管理课,还有此前的 GDT、番茄工作法,它们的基本理念就是用更快的速度做更多的工作,也就是能够通过高效率来实现慢生活,这是他们的核心理念。主要的侧重点是在讲用哪些方法让生活更有序,从而实现组织高效。

但是时间管理还有另一个流派,就是质疑为什么要做那么多事情呢?这个流派认为,这样不对,应该做的是更精要,要做真正重要的事情。所以,这个流派主张的时间管理理念是精简然后专注最重要的事情,比如像《精要主义》以及之前的《简单思考》这样的书,它们都是这种哲学思想下的另一个层面。当然这两种理念并不是说完全隔绝的,要提升效率并不是说就不注意精要,要精要也并不是说就不注意提升效率,两者其实是相互融合的,只不过各自侧重的角度不太一样了。

对于一个时间管理的初学者而言,我更建议先从怎么样更高效地完成工作,就是 GTD、博恩·崔西时间管理和番茄工作法这样的理念来学起,毕竟掌握这样高效的方法、技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一旦你在这个领域有所理解或者是掌握熟练以后,就建议你去阅读“精要”这个领域的方法。《成甲说书》此前讲过的《精要主义》《简单思考》都是这个领域的书,你可以去听。因为到这个时候很多人就会陷入到越有能力做的事越多,反而越忙碌的状态,而精要主义这个理念就能帮助我们应对在这种情况下面的问题。

撰稿、讲述:成甲

脑图:摩西

来源:https://dedao.cn

相关文章 《搞定》听书稿 7.1.220827 得到2022年TOP10必读书单 9.1.230203 白板:得到听书1000多本后的启发和思考 4.1.220315 得到与印象笔记、cubox联动使用技巧 7.1.230219 2020得到镇馆之宝 《稀缺》视觉笔记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