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已加入“北大法宝”法学期刊库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综合性期刊算学术期刊吗 喜报!《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已加入“北大法宝”法学期刊库

喜报!《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已加入“北大法宝”法学期刊库

2023-05-26 06:3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喜报!《人权法学》已加入“北大法宝”法学期刊库

走近《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由重庆市教委主管、重庆邮电大学主办的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该刊始于1986年12月创刊的《高教研究》。1996年,更名为《邮电高教论坛》。2000年起公开发行《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由季刊变更为双月刊。2006年12月,《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名为《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现主编,代金平教授,名誉主编王利明教授、博导。目前设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社会研究”“数字社会发展问题研究”“信息法学研究”“经济与管理”“科学技术与哲学”“媒体与艺术”等栏目。

办刊宗旨:以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促进社会科学研究,提高学术研究水平,推动学校人文学科专业发展,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为基本任务。

期刊检索

北大法宝·法学期刊库收录核心期刊、非核心期刊、集刊和英文期刊各种类期刊。为方便大家分类查找期刊,北大法宝·法学期刊库左侧聚类设计了“期刊来源”字段,划分为核心期刊、非核心期刊、集刊和英文期刊四种来源,内容十分全面。那么如何在北大法宝·法学期刊库中找到这次新合作的刊物呢?

▷step 1

登录北大法宝·法学期刊库首页,点击右下角“找期刊”。

▷step 2

在检索框输入“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并点击搜索即可。

最新精彩要目

▷2023年第1期

【信息法学研究——电信诈骗与网络犯罪研究专题】

1.网络技术服务犯罪参与的共犯归责困境及其理论重构

作者:陈小彪、王祥传(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网络治理的“最大变量”在技术服务犯罪化的“最大增量”中呈现张力。信息网络犯罪的技术基础性、技术归责和主体归责的边界混同,导致技术服务犯罪参与处罚范围扩张、司法认定缺乏定型性。例外、常规、中立模式的归责方案存在理论缺陷。以新型网络犯罪独立说为代表的独立归责模式存在法益保护、构成要件、罪量标准的解释障碍,网络黑灰产业链的组织架构并未改变网络帮助行为的违法从属性。主体关系反向认定行为关系的“基础犯罪事实-辅助犯罪事实”区分之中,行为不法层面的技术服务行为具有事实、规范、程序的双重从属性,结果归责兼具参与性和独立性,实现罪责自负原则下的罪刑均衡。

关键词:网络犯罪;技术服务;犯罪参与;电信网络诈骗;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2.网络犯罪专门性问题流转的虚置与盘活

——基于事实建构与技术审查的双重考量

作者:孙梦龙、庄新宇(黑龙江大学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内容提要:网络犯罪案件中,专门性问题的研判是制约证据裁判原则合理适用的重要因素。由于取证人员不充分取证,控辩双方低水平举证质证,法官形式化认证与技术性鉴真手段及文本缺失等现象泛滥,难以避免专门性问题在庭审流转中的虚置,进而影响司法正义的实现。以数据恢复与去重处理的电子数据相关专门性问题研判为实证对象,以判决书的技术性质证认证内容为研判素材,对四十六份裁判文书展开实证研究,可以对专门性问题研判乱象的阐释提供新的视角。我国可在事实建构理论的指导下,重新审视“专人专事”的技术审查原则,借鉴多伯特规则中“法官参与”的要求,辅以技术鉴真与证据运用案例参考,以实现专门性问题的合理解决和盘活。

关键词:网络犯罪;专门性问题;电子数据;事实建构理论;多伯特规则

3.法定数字货币的刑法保护

作者:李睿、张崇文(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法定数字货币是网络技术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产物,兼具数据、财产和货币属性,现行《刑法》对数字货币犯罪的规制应对凸显不足。数字货币应纳入《刑法》中的货币范畴,作为货币犯罪的对象进行规制。根据数字货币的形式特点和技术特征,数字货币犯罪可分为生成型和事后型两种类型,呈现出伪造、使用、买卖、运输数字货币钱包,以及侵入数字货币发行系统等新型犯罪形式。因现行《刑法》难以对部分新型数字货币犯罪行为进行有效规制,故建议在《刑法》的伪造、出售、购买、运输货币犯罪中增加行为对象为数字货币钱包的表现形式,对生成型、事后型数字货币犯罪规制予以补充;同时在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中增设破坏数字货币管理秩序罪,以在数字货币情境下对国家货币管理秩序进行全方位的保护。

关键词:数字货币;法律属性;货币犯罪;刑法规制

4.论非法电子数据之排除

——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为视角

作者:赵长江、黄成、周梦鸽(重庆邮电大学网络空间安全与信息法学院)

内容提要: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合法性欠缺的电子数据难以被排除,其根源在于我国法律及司法解释对于非法电子数据的排除采取一种非常保守的态度,电子数据很难构成“非法证据”,一般只构成“瑕疵证据”并适用裁量排除。对电子数据的获取,司法解释未区分任意侦查与强制侦查,且有以技术手段模糊强制措施的不良倾向,这导致了排除的困难。电子数据不应成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例外,应参照实物证据设置两个层次的证据排除。对于严重违反程序以及侵犯基本权利所获取的电子数据,不允许补正和合理解释,应予以绝对排除;对于违反一般程序和技术规范所获取的瑕疵电子数据,应当适用裁量排除,并分别建立文书审查和技术审查这两种不同的裁量方式。

关键词:非法证据排除;电子数据;绝对排除;裁量排除

▷2023年第2期

【特稿】

1.试论中国民法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

作者:王利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内容提要:《民法典》的颁布为中国民法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提供了依据和准绳,中国民法学自主知识体系应当体现本土性、借鉴性、原创性、时代性、科学性、实践性等特点。构建中国民法学自主知识体系应当以《民法典》的体系为基础,分别构建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的制度体系。中国民法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应当以民事权益为中心,以私法自治和人文关怀为价值。同时,民法学研究要面向高科技、大数据时代,面向市场经济,面向中国实际需要,从而构建中国民法学知识体系。

关键词:《民法典》;中国民法学;自主知识体系

【信息法学研究——个人信息与算法智能法律研究专题】

2.敏感个人信息精神损害赔偿之检视与制度建构

——以《个人信息保护法》生效前45例已决样本分析

作者:陈蓉、杨玉华(长安大学人文学院)

内容提要:《个人信息保护法》对敏感个人信息首次予以立法规定,并专节规定敏感个人信息处理原则,确立了更为严格的过错推定责任,关于精神损害赔偿未置可否而引发学界的审视与思考。以检索到2018—2021年侵犯敏感个人信息的45例已决样本为分析对象,发现司法实践中优先采取《民法典》私密信息隐私权的保护路径,并导致敏感个人信息的精神损害赔偿支持率低、赔偿标准适用及赔偿金额确定随意等问题。这反映出《个人信息保护法》与《民法典》隐私权保护路径的竞合与冲突,敏感个人信息精神损害赔偿条款缺位,设定损害后果须“严重”的赔偿门槛较高以及赔偿金额的自由裁量权失范等困境。对敏感个人信息受侵的案件,应优先适用《个人信息保护法》的保护路径,应设定敏感个人信息精神损害条款,将精神损害赔偿损害门槛从“严重”降为“一般”,并通过司法解释设置赔偿数额区间和引入新的衡量因素以限缩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关键词:敏感个人信息;精神损害赔偿;个人信息保护法;私密信息

3.个人信息转移权客体范围和实现方式的反思与修正

作者:文立彬、邹瑛(南宁师范大学法学与社会学院,北海市海城区人民法院)

内容提要:《个人信息保护法》确立了个人信息转移权,该权被赋予促进个人信息流通、打破数据平台垄断的期待。然而,作为新兴权利的个人信息转移权在实践中面临着客体范围模糊、操作性不强等主要问题,这导致个人信息转移权落地困难。在剖析困境成因、比较域外立法经验和反思实践成效的基础上,建议将直接数据和部分观察数据纳入个人信息转移权客体范畴,确定差异化数据传输要求,以期实现个人信息转移权的多重效能。

关键词:《个人信息保护法》;个人信息转移权;客体范围;差异化数据传输

4.试论智能算法主体化

作者:邹开亮、刘祖兵(华东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内容提要:数字文明社会孕育着智能算法主体化的现实需要,ChatGPT的问世尤其强化了这种需要。主流观点对智能算法主体化或限制或否定,其目的在于维护基于康德人类中心主义哲学建立的现代法律制度,但已难以满足当下社会关系复杂化和多元化的现实要求。现有法律制度剥夺智能算法的责任能力和歧视智能算法,对此,应当建立智能算法责任能力保障制度。因为深度学习能力使智能算法具有认知能力和朦胧的独立意识,而法律须具备前瞻性,应当将智能算法视为法学领域之延伸和规则外化,构建“增进式”的智能算法法律人格授予机制,实施常规动态管理。主体资格之实质审查当以伦理审查为重点,以“五大原则”为纲领,构建系统化的伦理审查机制,实现道德施治常态化。

关键词:ChatGPT;智能算法;主体资格;责任能力;增进式;伦理审查

5.论算法治理视域下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

作者:杨秀、李芬(重庆大学新闻学院)

内容提要:算法已然成为当前社会运转的一个重要技术元素,而伴随着媒介成长起来、被称为“数字原住民”的未成年群体,在享受技术红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诸如成人化、信息茧房、全景监视、娱乐模仿以及阶层分化等算法风险。我国日渐成型的算法规制体系在制度供给、司法执行以及业界实践过程中给予了未成年人特殊的关照与保护,但仍然在监管条件、配套规则、对象界定、技术实践以及家庭教育等方面存在缺陷。这需要多主体在多环节协作配合,通过相关立法的完善、监管框架的优化、标准文件的出台、阶段保护的落实以及算法问责的强化,来妥善回应算法滥用及异化带给未成年群体的挑战,帮助未成年人构建友好型网络生态,推动我国网络强国的建设。

关键词:算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律

责任编辑 | 王睿审核人员 | 张文硕 李婉秋本文声明 | 本文章仅限学习交流使用,如遇侵权,我们会及时删除。本文章不代表北大法律信息网(北大法宝)和北京北大英华科技有限公司的法律意见或对相关法规/案件/事件等的解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