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本Nature子刊!国人发文和投稿周期究竟如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综合性期刊是什么意思 61本Nature子刊!国人发文和投稿周期究竟如何?

61本Nature子刊!国人发文和投稿周期究竟如何?

2023-12-12 14:1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Nature这本期刊似乎不用过多介绍,地位不言自明。

自从Nature集团与Springer出版集团等合并以来 ,它就进一步坐稳了自己科研出版“绿巨人”的地位。Nature本身固然是“强者恒强”,但其集团旗下的160种期刊究竟层次如何,还是众说纷纭。

这些期刊该如何分类?Nature子刊与Nature旗下期刊有何区别?国人发文表现如何?

今天,青塔学术就聚焦这些问题,统计了Nature系列期刊的影响因子、国人表现、投稿周期等数据,或许会为各位塔友今后投稿提供些许参考~

//SR打底、Nature子刊优秀

160种期刊中Nature当属顶级,创刊于1869年,是一本综合性期刊。每年发文量稳定(Article)在900篇左右,IF稳定在40分以上,是众多重大原创性研究的兵家必争之地。

第二层为Nature子刊,即“冠名”Nature的一众期刊,是与某学科领域密切相关的专业型期刊。具体可划分为两类:研究型期刊和综述型期刊。

第三层Nature Communications(以下简称NC期刊)是一本综合性期刊,可说是第二类子刊,全部以在线形式发表,屡屡登上各大高校科研成果首页。

第四层是Nature portfolio与其他公司或机构合作创办的期刊,例如国内出版社与Nature portfolio出版集团合作出版的期刊就已达到15本(福音!3本Nature系列期刊将于2022年问世),其中不乏影响因子超过20的明星选手。

第五层是Scientific Reports(以下简称SR期刊),同样是一本综合性期刊,发文量巨大,仅2019年就收录20000篇左右论文,据官方表示,2019年总引用量全球第7,但国内口碑持续走低。

同属综合性期刊,NC与SR在国人心中地位为何如此不同呢?

//NC更强?SR更包容?

这两本期刊出版时间相近,且都是开放获取(Open Access,OA)期刊,但定位却大有不同。

NC期刊的目标是发表来自自然科学各个领域的高质量研究,更看重科研成果的前沿性和重要性;而SR期刊则致力于发表来自自然和临床科学所有领域的原创性研究,更看重研究成果的原创性。从这一点上来说,似乎也就能够理解为何期刊收录对比差异巨大。从期刊影响力来说,NC在中科院分区中属于综合性期刊1区TOP,IF稳定在12分左右,而SR则属于综合性期刊3区,IF从5分降至4分,水平高下立见。

另外,青塔学术从各大论坛得知,NC的拒稿率在50%左右,尽管这几年发文量增势颇高,但质量尚有保证;SR的“包容度”更高,导致上面的文章质量良莠不齐,很多高校也明确表明,发表在SR期刊的论文成果无法申报基金或项目,想发SR的塔友还是要多注意啦~

Nature portfolio除了“当家花旦”Nature、“发文大户”NC和SR以外,其他名声在外的就是遍布各个领域的子刊了,他们的表现又如何呢?

//Nature研究+综述型子刊多为1区TOP

Nature子刊分为研究型和综述型,分别是39本和22本。2019年后新增的研究型期刊有10本,综述型有4本,期刊引证报告(JCR)未见统计。

研究型子刊的定位是发表自然科学领域的高水平原创文章。这些研究型子刊发文量年均30-200篇左右,发文量整体不高。按照中科院分区划分,分别属于生物、医学、工程技术、材料科学、化学、物理与天体物理、地球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和心理学领域1区,大部分还是TOP期刊。IF表现出色且发挥稳定,均在10分以上(Nature Digest未见统计),大于20分的有15本。

其中IF最高的是材料科学领域的Nature Energy期刊,该刊2016年正式上线,年发文数和自引率不高,但是引用次数逐年上升,势头大好,发文难度可见一斑。“新贵”中还有一枚Nature Catalysis,它是Nature子刊中唯一一本化学领域期刊,也已被收录至中科院化学1区TOP,未来潜力不可估量,并且国人发表论文次数相较其他子刊占比较高,可见对国人友好。

另外从国人发文次数来看,在Nature Plants(生物)、Nature Electronics(材料科学)、Nature Catalysis(化学)领域发文占比最高,在Nature Human Behaviour这本心理学1区TOP期刊上发表论文最少,年均不到10篇,可见在这一领域还需加强自身实力。

再来看综述型期刊。Nature综述系列由22种期刊组成,致力于发表临床、生命、物理和地球科学领域的评论和综述文章。这三大领域分别有10本、7本和5本期刊。除4本新出期刊以外,共有16本期刊影响因子稳定在20以上,年均发文量不到50篇,质量可谓回上乘。但是这些期刊国人发文次数年均不到5篇,可见我国这些在基础科学领域的影响力还不强,未来还有较大发展空间。

不管是综述型期刊还是研究型期刊,除了IF和国人发文量以外,大家最关心的可能还是投稿周期和投稿难度。毕竟有些时候成果磨出来了,想要投稿却发现时间来不及,做再多准备工作也是多此一举。

因此,青塔学术整理了一些数据供大家参考。

//关注投稿周期+大胆尝试=事半功倍

首先要看准投稿周期。我们列出了2019年及之后的新期刊以及官网发布的投稿相关时间节点中位数(Nature子刊投稿周期完整版请于文末查看哦)。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新期刊与Nature Communications等一众“老牌”期刊相比,投稿至审稿人意见返回及最终接收时间都更短,修改迅速有望半年发表。另外从2016-2018年创刊的Nature子刊的IF表现来看,值得一试。

其次要大胆尝试。Nature portfolio出版集团对于投稿有转投机制,也就是说如不适合在Nature上发表,可以内部转投至其他子刊或是NC期刊再审,无形之中压缩了投稿时间成本。当然,前提是论文质量过关。

科研之路或荆棘丛生,或空无一人;但最终,望各位塔友都能拨开迷雾,窥见光明~

温馨提示:转发此文至朋友圈,并将转发截图发送至“青塔学术”小编(微信号:ctac0222),即可领取“61本Nature子刊(包括IF、国人发文量、投稿周期等)”的最新详细数据哦~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