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性格的影响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维妮娜家庭背景 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性格的影响

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性格的影响

2023-03-04 01: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李 璇

(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江西南昌 330000)

引言

家庭教养方式,又称父母教养方式、家庭教育方式。关于家庭教养方式的概念,相关学者有着不同的见解。本文所采取的概念是赵忠心提出的狭义的家庭教养方式。他认为:狭义的家庭教养方式是指在生活中由家长,即家里的长者(其中主要是指父母)对其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

在影响儿童性格形成的诸多因素中,家庭教养方式发挥着重要作用。家庭教养方式是教育过程中一种持久的、稳定的行为和方法,是所有家长教育活动的总体概括。父母教养行为既包括专注于父母执行任务的目标的特定行为,也包括姿势、手势、语气变化或自然表达等非目标行为。作为孩子生活中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语、行为、眼神,甚至是无形的精神世界都会对孩子产生微妙的影响。因此,正确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的性格形成起着关键作用。合理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儿童良好性格的形成,不健康的教养方式将会造成儿童性格上的各种缺陷。由于家庭分布的广泛性而和不同家庭之间的差异性,依次进行分析并找出所有家庭的共性是一项艰难的任务,所以笔者在本文采用了个案研究法,以来自农村某个家庭的儿童S为例,进行个案研究[1]。

一、S言行表现及其家庭教养方式分析1.S的家庭成员及其教育背景简介

本文的研究对象S是一位来自农村家庭的十岁儿童,小学五年级学生,家中成员包括父亲、母亲和奶奶。S的父亲四十五岁,是个较为传统且有点大男子主义的男人,小学学历,建筑公司工人。母亲四十岁,初中毕业,工厂工人。奶奶六十五岁,退休老人,平时照顾一家生活起居,对小孙子格外上心。

2.S的平时言行表现

(1)缺乏对长辈的尊重。

S小时后生过一场大病,痊愈后奶奶便想着法子给他做好吃的补养身体,对S是有求必应,把孙子捧在手心里,S是家里的“小皇帝”,拥有太多的爱与特权,几乎没有长幼概念。

生活表现案例一,中午放学后,S进门便大声叫到:“奶奶,我饿了,我要吃饭。”奶奶将饭菜准备好后,S开始狼吞虎咽起来,奶奶说道:“慢点吃,不要总吃肉,吃点蔬菜。”说着便将蔬菜往S碗里放,S鲁莽地推开奶奶的手说道:“我不吃,不要!”奶奶不肯作罢:“不吃蔬菜怎么行,天天吃肉不行的!”并尝试将蔬菜放进S的碗里,S彻底没耐心了:“说了不要了,滚,我不吃了!”奶奶没辙,只好作罢,并哄着S继续吃饭。

(2)缺乏独立性

S是家里的“小皇帝”,所以从小就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上都离不开家人的帮助,没有独立性。

生活表现案例二:某天恰逢中秋佳节,母亲一早便叮嘱S早早完成作业,晚上全家共同赏月。而S迟迟不肯写,“老师说了,让我们写一篇《一个难忘的中秋节》,但是我们还没过完,等过完了我再写。”团圆饭过后,母亲开始催促S完成今日的作文,S开始犯难了:“今天也没有什么难忘的地方呀,跟往常一样,没什么难忘的地方,我不知道写,妈妈你给我写!”

生活表现案例三:S是父亲近四十岁才得来的儿子,奶奶平日里对S自然是疼爱倍加。因此,S几乎是没有做过任何家务。有些时候母亲要求S帮助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但奶奶每次都说S做不好,到头来还需要重新再做一遍,于是奶奶干脆不让他做。时间一长,S在生活上几乎没有独立性。

(3)沉迷游戏,兴趣单一

S在家人的溺爱中,逐渐形成了好吃懒做的习惯,沉迷电脑游戏,闲暇时间,S除了一心想玩游戏外,不喜欢做任何事。

案例一:S迎来了最喜爱的周末时光。S的父母去上班,奶奶像往常一样跳完广场舞后便与好友相约上街买菜。诺大的房子里就剩S一个人。父母临走前叮嘱S必须早些完成作业,S满口答应。而当家长都走完后,没人管束的S一溜烟跑进了奶奶的卧室,偷摸着将奶奶放在床头充电的手机拔下,捧着手机心满意足地跑到了沙发躺下,打开了自己早就下好的游戏开始玩了起来。房间里充满着S在游戏中的打斗声。愉快的时间总是流逝得很快,S抬头一看竟然快十点了,按照以往经验,奶奶很快就要买菜回来了。S一溜烟又跑回了奶奶卧室,将手机插上随后溜回客厅,打开书包又打开电视趴在茶几上边看电视边写起了作业。

3.S的家庭教养方式分析

有关家庭教养方式的分类研究,学术界有丰硕的研究成果,不同学者有着自己的分类体系。

国外最早对家庭教养方式进行研究的学者是美国心理学家西蒙兹。他从两个维度研究了家庭的教养方式:一个是“接受—拒绝”维度,另一个是“支配—服从”维度。而鲍德温则从“情感温暖—敌意”和“依恋—干涉”两个维度来研究家庭教养方式[2]。

在我国,关于家庭教养方式的分类也很多。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学者关于家庭教养方式的分类取向比较单一。如关颖将家庭教养方式归纳总结为骄纵溺爱型、启发引导型、放任自流型、因材施教型、简单粗暴型等。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学者关于家庭教养方式的分类又有了新的维度。如桑标从“接受——拒绝”和“宽容——严厉”两个维度划分母亲的教养方式,从“肯定——否定”维度划分父亲的教养方式。在研究过程中,学者们逐渐发现家庭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家庭教养方式涉及的维度、角度是多面的,因此,单纯地从某一个维度或是某一个角度来对家庭教养方式来分类是不妥的。目前,国内较为流行的家庭教育方式的分类是:民主型、溺爱型、放任型、专制型。

民主型家庭教养方式的父母能够认识到儿童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并且能够给儿童足够的尊重和独立的空间。父母能以一种平等随和的地位与儿童相处,愿意聆听儿童内心真实的声音,并乐意与儿童进行交流,鼓励儿童做喜欢且力所能及的事情。而对于儿童的缺点和错误,能够进行恰当的指导和批评。在这种教养方式下培养出来的儿童一般都有健全的人格,很强的自信心、独立性,并拥有较强的创新能力等。

溺爱型家庭教养方式的父母给予了儿童过多的爱和关心,平日里对儿童所提的要求基本上全部满足。在这种教养方式下培养出来的儿童极易形成独立性差的特点,过分地依赖父母。父母长期的溺爱造成了儿童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并且让他们养成了蛮横无理、横行霸道、懒惰等不良个性。

放任型家庭教养方式下的父母认为即便不怎么管理儿童,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行为举止也会自然变好。因此,对于儿童的学习及生活,这类父母并不给予过多的关心,缺乏与儿童的交流。在放任型教养方式下培养出来的儿童,因为缺少来自父母的关爱,容易产生自卑、没有归属感、自以为是等不良性格。

专制型家庭教养方式下的父母忽视了儿童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对儿童的行为举止进行绝对的控制,并要求儿童绝对的服从。这类父母对儿童的教育比较简单粗暴,坚信“棍棒底下出孝子”,完全不顾儿童的感受,为儿童安排好一切事情。在这种教养方式下培养出来的儿童因受到太多的管理和束缚,容易产生懦弱、胆小、顺从、缺乏自信、无法与别人正常相处等不良性格[3]。

从S的言行举止中可以看出,该儿童身上的这些缺点及不足之处很大一部分都已成为自身习惯,而这些不良习惯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与他所接受的教养方式息息相关。

S的父亲所采用的教养方式是放任型。从笔者所了解的情况可以看出,S父亲的文化程度不高,加上父亲工作繁忙,没有什么时间和精力对S进行管教。母亲时常跟父亲抱怨S的种种不良习惯,但是当父亲真正面对S的种种不良行为时,父亲虽然有心责备,但由于父亲不善言辞,并不能对S进行良好的教育。且父亲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相信S随着年龄的长大,S会自然而然的变得懂事听话,所以对S的教育基本是放任自流。

S的母亲和奶奶所采用的教养方式是溺爱型。婴幼儿时期的S不幸染上了肺结核,历尽艰辛才得以康复。母亲从此便对S提的条件尽量满足。母亲虽然能坚持每日对S的学习进行辅导,但对S的要求便是能每日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作业,而这些作业只有在母亲的帮助下才完成。因此也造成了S独立性的缺乏,这与过分依赖母亲是离不开的。而母亲和奶奶的溺爱还造成了S不爱劳动。随着S年龄的增长,电子产品的普及深深吸引了S的眼球,自此沉迷在虚拟游戏的世界里无法自拔。可以说,S种种不良言行举止的形成与母亲和奶奶的溺爱息息相关。

二、S的家庭教养方式对S性格的影响分析1.爱玩、成绩差

母亲和奶奶长期对S的宠溺让S在家中随心所欲,变得越来越肆无忌惮。宠溺使他很轻易就获得自己想要的任何东西,游戏机、电脑、平板电脑、手机这些原本应该少让儿童接触的电子产品让S沉溺其中,他的心思便不在学习上了,他开始和家人讲条件:我写完了作业让我玩电脑,要不然我不写!把完成作业当成了筹码,这样的学习态度让他的成绩一落千丈。

2.对自己期望不高

S因为成绩长期以来都不理想,父母经常性地对S透露出“你并不怎么聪明”的信息,让S认为自己就是个很笨的儿童,自己再怎么努力都赶不上别人的。长期在父母不高的期望中长大的孩子对自己的期望也变得越来越低,他不再有远大的奋斗目标,对自己没有明确的要求,变得不上进。正是这样,S对自己的期望不高,不努力、不上进、不积极。

3.依赖性强

家人的宠溺让S丧失了很多自主性,在家是个十足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S对家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母亲和奶奶能够帮助S解决生活上的问题,导致S在家中不会做任何家务。母亲对S学习上的包揽导致S一遇到任何难题就求助母亲,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4]。

4.脾气差、倔强

从小处在宠溺与放任型家庭教养模式下成长,S受到了来自母亲与奶奶无限的宠溺,长久以来,S的脾气秉性变得越来越坏。一旦自己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就会大发脾气、大吵大闹,有时会对长辈动手动脚,不达目的不罢休。

三、本案例对培养儿童良好性格的启示1.家庭教养的方式需要有一致性

大多数父母在对儿童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养方式往往是不一致的。儿童因受到了父母的教育或惩戒而哭闹时,爷爷奶奶便会及时袒护,这一行为直接导致了儿童形成这样的心理:“当我犯错时,爷爷奶奶会护着我,所以我不用害怕犯错误。”

2.家长自身素质的提高

作为父母,应该秉着“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质,为儿童树立榜样。而如今不少父母步入社会后,早已将学习抛之脑后,所以欠缺对孩子教育这一方面的知识储备。父母可以通过阅读与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的书籍,来夯实自身理论基础,为今后对孩子的教育提供保障。

3.给予儿童适度的疼爱及足够的尊重

现在许多儿童都是在父母及家中老人的呵护下长大,享受着来自两代长辈的疼爱,儿童的种种要求被满足。当儿童适应了这种教养方式后,如果家长不再满足儿童无理的要求时,儿童就容易出现逆反行为。因此,在家长对儿童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对儿童的疼爱应该有所节制,而不是一昧地宠溺儿童,有求必应。

与此同时,不少家长持有另一种极端观点:既然我生养了你,你就应该听从我的命令。家长应该认识到每个儿童都是独立存在的,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兴趣爱好、隐私空间等,家长不该过度的干涉儿童做选择,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儿童。长期缺少尊重的儿童容易形成自卑、懦弱、不自信等不良性格。家长应该给与儿童充分的尊重,而不是事事都替儿童做主以至于他们逐渐丧失独立性[5]。

结语

家庭教养方式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很大成度上决定了他们后来的人格品质。家长应该与学校教育配合,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发挥积极而正确的作用,为他们形成良好的性格和健康的人格提供正确的导引。

猜你喜欢 教养性格维度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猫的性格爪知道小哥白尼(野生动物)(2021年2期)2021-07-16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当代陕西(2020年22期)2021-01-18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中华诗词(2019年7期)2019-11-25教养方程式妈妈宝宝(2018年9期)2018-12-05使人高贵的是根植于内心的教养创新作文·初中版(2017年6期)2017-12-06你的性格像《哆啦A梦》中的谁中学生(2015年31期)2015-03-01十二位果敢妈妈不同寻常的教养笔记人生十六七(2015年4期)2015-02-28人生三维度吐鲁番(2014年2期)2014-02-28熊孩子的超市教养课海峡姐妹(2014年5期)2014-02-27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2年41期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的其它文章浅谈如何营造轻松的语文课堂氛围以儿童文学为载体培养儿童情商的教育研究浅议幼小衔接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