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绥靖政策的典型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2024-07-09 23: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文章 Mark Cartwright 由Mark Cartwright翻译,由Jinfeng Zhang翻译 发表于 26 March 2024 其他语言版本: 英语, 法语, 意大利语, 波斯语, 葡萄牙语, 西班牙语, 土耳其语 聆听本文 X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 年)爆发的原因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8 年)签订的和平协议和 1930 年代的经济危机,而更直接的原因则是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对邻国的侵略。虽然羸弱而分裂的欧洲、奉行孤立主义的美国和机会主义的苏联都希望和平,但绥靖政策却只是带来了最令人担心的结果:另一场漫长而可怕的世界大战。

Europe on the Eve of WWII, 1939 二战前夕的欧洲,1939 年Simeon Netchev (CC BY-NC-SA)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苛刻的《凡尔赛条约》 20 世纪 30 年代的经济危机 法西斯主义的兴起 德国的重整军备 对阿道夫·希特勒的崇拜 西方列强的绥靖政策 轴心国之间的共同利益条约 同盟国之间缺乏条约 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的领土扩张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939 年 9 月入侵波兰 日本袭击美国珍珠港海军基地 《凡尔赛条约》

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战胜国制定了苛刻的条款,以确保收回部分战争成本,并防止德国成为未来的威胁。由于欧洲的经济和人口在战争中遭受了巨大损失,而德国几乎取得了胜利,且其工业仍完好无损,所以战胜国没有意愿对其宽大处理。德国仍然是一个危险的国家,然而英国和法国并不希望采取完全惩罚性的解决办法,因为这可能会导致持久的怨恨,并且使德国无法成为有价值的出口市场。

德国必须承担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全部责任,这就是罪孽。

1919 年 6 月 28 日,除苏联外的所有各方签署了《凡尔赛和约》,其中规定了和平条款。莱茵地区必须非军事化,作为德法之间的缓冲区。所有殖民地和萨尔(德国西部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都从德国的权力范围内划出。波兰获得了上西里西亚工业区和一条通向海洋的走廊,其中包括但泽(格但斯克),并切断了东普鲁士与德国其他地区的联系。法国收复了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德国必须向法国和比利时支付战争赔款。德国的武装力量受到限制,不能建造坦克、飞机、潜艇或战列舰。最后,德国必须承担发动战争的全部责任,这就是罪孽。许多德国人对和平条款感受非常屈辱。

该协议使东欧建立了九个新的国家,由于所有这些国家都对其边界存在争议,而且许多国家都包含大量声称属于另一个国家的少数民族群体,因此造成了不稳定。德国、意大利和俄国在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重代价后再次强大起来,它们对这些新成立的国家充满了帝国主义的觊觎。

Newspaper Front Page Declaring the Signing of the Treaty of Versailles 报纸头版宣布《凡尔赛条约》签署Kallen2021 (CC BY-SA)

20 世纪 20 年代,德国签署了两项重要条约。1925 年的《洛迦诺条约》(Locarno Treaty)保证了德国的西部边界,但允许在东部有一些改变的余地。1928 年,56 个国家签署了《凯洛格-白里安条约》(也称《反战公约》,Kellogg-Briand Pact),所有大国都承诺不使用军事手段而采用外交政策解决国际争端。1929 年,《凡尔赛条约》规定的德国赔款从 660 万英镑减少到 200 万英镑。1932 年,赔款被完全取消。这些承诺都有望实现,但在整个 20 世纪 30 年代,复杂的欧洲外交网络开始在经济衰退的大环境下迅速瓦解。

经济危机

由 1929 年华尔街股市崩盘引发的经济大萧条导致许多经济体在整个 20 世纪 30 年代陷入危机。世界贸易、价格和就业崩溃。1923 年,德国出现恶性通货膨胀,导致储蓄贬值,许多德国中产阶级从未忘记这一打击。德国经济所依赖的美国定期贷款(道威斯计划)停止了。随着国际贸易的崩溃,许多国家都采取了敌对态度。美国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贷款国,奉行孤立主义战略,英国和法国只顾自己的帝国,保护主义和贸易关税成为常态。

德国决心实现自给自足,不再依赖世界贸易伙伴,这一政策要求通过军事占领获取自然资源。德国认为摆脱金融困境的途径是大规模重建军备,这将为工厂和军队创造就业机会。这一政策不仅能够增加武器储备,还能建立一个面向全面战争的经济,在资源、能源、工厂和熟练工人方面优先考虑军备工业。

Adulation of Hitler, Bad Godesberg 希特勒的崇拜,巴德戈德斯贝格Bundesarchiv, Bild 183-H12704 (CC BY-SA)

希特勒和纳粹党

民族主义法西斯政党在欧洲各国蓬勃发展。 1922 年起,意大利由法西斯党领袖贝尼托. 墨索里尼(1883-1945 年)统治。到1939 年,西班牙的法西斯统治者是佛朗哥将军(1892-1975 年)。在德国,阿道夫. 希特勒(1889-1945 年)是法西斯国家社会主义党(纳粹党)的领袖,该党是 1932 年 7 月和 11 月选举后的第一大党。甚至英国等民主国家也有法西斯政党。富有魅力的领导人将大众的民族主义情绪转化为一种更为邪恶的思维方式:法西斯主义。尽管法西斯政党在不同国家的表现并不完全相同,但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的主要目标。法西斯主义领导人希望拥有绝对权力,为了实现这一新秩序,他们强调 "顺从、敌视外来者、惯用暴力、蔑视弱者、极端憎恨不同意见"(Dear, 274)。自 1917 年俄国革命以来,共产主义一直被许多人视为一种威胁,法西斯政党最初是作为共产主义的反对者而受到欢迎的。事实上,西方国家对共产主义的深刻怀疑阻碍了与苏联结成强大的政治和军事联盟,而这种联盟本可能最终避免战争。

允许德国重新武装是绥靖政策的一部分。

希特勒承诺,凡尔赛的屈辱将得到报复,德国将再次变得伟大。许多德国人认为他们在一战中遭到了军队高层的背叛,并且厌倦了战后无休止的无效联合政府。希特勒与既有的精英阶层毫无关系,他提供了一个新的开端。最重要的是,他承诺在失业率和贫困率极高的时期提供工作和面包。纳粹党承诺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的经济,为德国的扩张提供动力,这被视为一项光荣的事业,并大力宣扬战争的美德。纳粹主义呼吁为德国人民提供生存空间(Lebensraum),让他们在新的土地上保持繁荣。纳粹主义将其主要的国内敌人定为犹太人、斯拉夫人、共产党人和工会成员,纳粹声称,这些人阻碍了德国充分发挥其潜力。纳粹主义呼吁开展一场国际斗争,在这场斗争中,德国人可以实现自己的命运,证明自己是主宰世界的民族。虽然这些思想都不是全新的,但却意味着战争不可避免。极权主义政权需要战争,而自由民主国家需要和平才能繁荣,这种说法可能过于简单,但也有一定道理。希特勒承诺新的第三帝国将延续千年,并利用宣传、表演和对反对意见的残酷镇压。由于他巧妙地利用了德国和奥地利人长期坚持的观点,许多人相信了他的话。正如 F. McDonough 所说:"希特勒是用现代乐器伴奏古老曲调的鼓手” 。

1933 年 1 月,德国总统保罗·冯·兴登堡(Paul von Hindenburg,1847-1934 年)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邀请希特勒担任总理。 在系统镇压所有的反对派之后,希特勒开始将他的国内政策付诸实践,建立极权政权,这一切都是他在 1924 年的著作《我的奋斗》中所写的。1934 年 8 月兴登堡去世后,希特勒有效的合并了总统和总理职位,并宣布自己为德国领导人或元首(Führer)。 希特勒已经成为独裁者,现在他要做的是重新武装德国,实现他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Bismarck at Sea 俾斯麦号在海上Bundesarchiv, Bild 193-04-1-26 (CC BY-SA)

德国重整军备

希特勒决心重建国家武装力量。1935 年 3 月,希特勒正式废除了《凡尔赛条约》的限制,军队开始迅猛扩充至允许规模的四倍。最终,西方列强不得不采取损害限制(damage-limitation)的办法。1935年6月,《英德海军协定》签署,将德国海军的兵力限制在英国皇家海军的35%,允许希特勒建造俾斯麦号战列舰等巨型新舰。

另一个阿道夫.希特勒崇拜的例子是,所有武装部队人员都必须宣誓效忠希特勒本人。由于重整军备,德国到 1938 年几乎实现了全员就业。希特勒实现了他对德国人民的承诺。德国的新战争机器是有代价的。重整军备需要大量进口原材料,而从 1939 年起,德国的国际收支开始出现不平衡,因此这些原材料在很长时间内都无法买到。占领可以找到这些资源的领土似乎是解决问题的简单办法。最关键的是,德国在军备上比敌人有优势,而这种局面不会持续太久。对希特勒来说,现在是出击的时候了。

绥靖政策

允许德国重新武装是绥靖政策的一部分,绥靖政策就是给予合理的让步以避免战争的全面灾难。英国、法国和美国推行的绥靖政策并不意味着不惜一切代价实现和平,但该政策的问题在于,它确实一步步地给侵略强国造成了这样的印象,即它们的持续侵略不一定会导致更大规模的战争。要回顾这个过程,我们必须看看 20 世纪 30 年代初的全球政治。

League of Nations Cartoon 国际联盟漫画Leonard Raven-Hill (Public Domain)

国际联盟(今天联合国的前身)成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旨在确保国际争端得到解决,世界和平得以维护。尽管美国总统伍德罗. 威尔逊(1913-21 年在任期间)在国联的成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美国却从未加入,这严重削弱了国联。德国于 1926 年加入,1933 年退出,日本也于同年退出。事实证明,国联完全无法实现其目标,1931 年 9 月国联未能阻止日本入侵满洲,1935 年 10 月意大利入侵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就是最明显的例证。毫无疑问,希特勒对这些事件和国联完全没有军事反应特别在意,因为他自己的武装力量已经恢复了活力,准备扩大德国的边界。

从1933年到1935年,希特勒一直奉行模棱两可的外交政策,有时他还承诺遵守和平。他的外交伎俩迷惑了人们,1934 年 1 月与波兰签订和平条约,以及同年晚些时候发表的一份声明,表示他无意将奥地利并入帝国。随后,从1935年开始,他的计划变得越来越清晰,尽管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元首实际上根本没有计划,而只是抓住了敌人提供的机会。一些历史学家认为,由于纳粹党内部混乱且派系林立,希特勒并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行事。

1935 年 3 月,经过公民投票,萨尔与德国统一。同年,德国宣布征兵。1936 年 3 月,德国占领莱茵地区。10 月,德国和意大利成为罗马-柏林轴心国的正式盟国。1936 年 11 月,意大利和德国(以及后来的日本)签署了《反共产国际协定》,这是一项在建立轴心国和反共产主义统一战线方面相互合作的条约。1938 年 3 月,希特勒实现了德奥的正式统一。由于国际联盟没有作出强烈反应,希特勒大受鼓舞,随后占领了苏台德地区–捷克斯洛伐克与德国接壤的工业区,借口是那里的德国少数民族受到镇压。尽管法国和苏联与捷克签署了援助条约,但西方列强同样没有做出军事反应。1938 年 9 月,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英国签署了《慕尼黑协定》,接受了德国新扩大的边界。苏联没有被邀请,这是一个失去的、也是最后一次提出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机会——也许这就是奉行绥靖政策而排除任何其他可能战略的真正代价。英国首相张伯伦(Neville Chamberlain,1937-40 年任职)在记者面前展示希特勒签署的文件,自信地宣称他实现了 "光荣的和平"(Dear, 597),现在拥有了 "我们这个时代的和平"(McDonough,121),张伯伦为此获得当年诺贝尔和平奖提名。

Chamberlain, Daladier, Hitler, & Mussolini, Munich 1938 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和墨索里尼,慕尼黑 1938 年Bundesarchiv, Bild 183-R69173 (CC BY-SA)

绥靖政策对西方领导人很具吸引力,因为大家对上一次战争的恐怖记忆犹新。尤其是法国,在这一时期政治力量薄弱,20 世纪 30 年代经历了 16 届联合政府。英国担心如果再次爆发大战,会削弱其帝国。英国、法国和美国的公众舆论压倒性地反对战争和重整军备。此外,希特勒是否会继续扩张德国的疆域也不确定。的确他曾承诺,除了恢复德国在一战前的领土之外,没有其他野心。最后,即使绥靖政策实际上并不被认为是一项有成功机会的政策,但它确实为西方列强重整军备赢得了关键的时间。在英国和法国,也有强大的游说团体认为在经济动荡时期重整军备是一种资源浪费,并指出德国是英国的第五大出口贸易国。事后看来,绥靖是愚蠢的,因为希特勒一心想尽可能多地占领欧洲,而他违反条约的记录也证明谈判毫无意义。与后来入侵波兰相比,不让捷克重工业落入德国之手可能是更好的宣战时机,但英国、法国和苏联当时根本没有战争准备。直到 1939 年,这些国家才认真开始建立战时经济。

入侵波兰

1939 年,德国和意大利进行了进一步的重大行动,寻求占领越来越多的欧洲领土。1939 年 3 月,德国将捷克斯洛伐克的其余部分和梅梅尔(立陶宛的一部分)并入第三帝国。西方列强对纳粹攻击德国犹太人的行为感到震惊,他们开始质疑与这样一个政权进行谈判是否具有道德正义——绥靖主义终于寿终正寝。

3 月 31 日,英国和法国承诺保证波兰的边界安全,4 月,这一承诺扩大到罗马尼亚。土耳其和希腊也开始与英法就相互保护进行谈判。英法两国领导人终于意识到法西斯不惜一切代价扩张领土的意图。当时已经发生了一场局部战争,即 1936 年至 1939 年的西班牙内战,这场战争以德国和意大利的军事装备为一方,以苏联的援助为另一方。4 月,意大利占领了阿尔巴尼亚。同月底,希特勒废除了《英德海军协定》。1939 年 5 月,意大利和德国签署了军事同盟《钢铁条约》。

1939 年 8 月,德国与苏联达成互不侵犯条约,即以两国外交部长名字命名的《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联领导人约瑟夫. 斯大林(Joseph Stalin,1878-1953 年)越来越意识到,只要希特勒向东发展,英国和法国似乎完全愿意安抚希特勒。由于各方之间缺乏信任,"集体安全"(英国、法国和苏联共同合作)的可能性没有实现。与此相反,《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使斯大林得以占领波兰东部,使苏联暂时远离战争,为重整军备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也许,斯大林给希特勒开出的 "空头支票"希望德国只在西线发对英国和法国发动战争,三个国家之间的相互战争将充分削弱它们的力量,使其无法再威胁苏联。

Explosion of USS Shaw, Pearl Harbour 珍珠港事件中的萧号驱逐舰爆炸Unknown Photographer (Public Domain)

欧洲就像一个火药桶,正等待着一丁点的火星将其引爆为战争。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星星之火很快燃起。第二天,张伯伦警告希特勒,如果德国不撤军,战争将随之而来。希特勒无视最后通牒。9 月 3 日,英国和法国为了保护自由和独立的国家,向德国宣战。意大利在一旁静观其变,暂时保持中立。全世界也屏息静气地等待着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出乎意料的答案是什么也没有发生。

世界大战

"假战 "一直持续到 1940 年 4 月德国入侵挪威。5 月,德国入侵低地国家和法国。德国势不可挡,到 6 月底,法国沦陷。10 月,意大利入侵希腊。1941 年,德国占领南斯拉夫。1941年6月,希特勒入侵苏联("巴巴罗萨行动"),英国只能孤军奋战。

1941 年 12 月 7 日,日本袭击了位于夏威夷珍珠港的美国海军舰队,战争由此演变为一场全球性冲突。出于对中国民族主义抬头的担忧,日本已经入侵了中国东部,随后又占领了东南亚大部分地区,以寻求帝国荣耀和自然资源,尤其是石油,而石油的进口受到美国禁运的限制。日本或许希望欧洲战线能够阻止对其直接反击,但美国最终还是加入了战争。直到世界又经历了四年漫长而痛苦的战争,和平才得以实现。

删除广告 广告 问题与解答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三大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三大主要原因是:1、德国、日本、意大利侵略性的领土扩张。 2.同盟国的绥靖政策。 3.斯大林决定与德国结盟。 什么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 1939 年 9 月 1 日德国入侵波兰,正式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为什么同盟国没有更早的阻止希特勒? 同盟国(英国、法国和美国)在希特勒入侵波兰之前没有采取任何行动阻止希特勒,因为他们认为德国的一些不满是合理的,他们想避免另一场世界大战,而且他们的武装力量和武器装备还没有做好战争准备。 参考书目 Dear, I. C. B. & Foot, M. R. D.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World War II.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Dülffer. Nazi Germany, 1933-1945 - Faith & Annihilation by Dülffer, Jost [Paperback ]. Blomsbury USA, Paperback(2009), 2009. Holmes, Richard. The World at War. Ebury Press, 2007. Liddell Hart, B. History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Caxton, 1989 McDonough, Frank. The Origins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World Wars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Speer, Albert. Inside the Third Reich. Simon & Schuster, 1997. Taylor, A.J.P. The Origins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Simon & Schuster, 1996. 世界历史百科全书》是亚马逊的合作伙伴,可从合格的图书购买中赚取佣金。 关于译者 Jinfeng Zhang Jinfeng Zhang 张金峰是本土中国人,拥有国际关系和国际商务硕士学位,对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从事翻译工作多年,喜欢旅游和了解不同文化。 关于作者 Mark Cartwright Mark Cartwright 马克是一位全职作家、研究人员、历史学家与编辑,他对艺术、建筑,以及研究所有文明共有的思想尤为感兴趣。马克拥有政治哲学硕士学位,目前担任WHE出版总监一职。 引用本作品 APA 风格

Cartwright, M. (2024, March 2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The Causes of WWII]. (J. Zhang, 翻译).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取自 https://www.worldhistory.org/trans/zh/2-2409/

芝加哥风格

Cartwright, Mark.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翻译 Jinfeng Zhang.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最后修改 March 26, 2024. https://www.worldhistory.org/trans/zh/2-2409/.

MLA 风格

Cartwright, Mark.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翻译 Jinfeng Zhang.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26 Mar 2024. 网络. 08 Jul 2024.

许可和版权

撰写人 Mark Cartwright, 发表于 26 March 2024. 版权持有者根据以下许可发布此内容: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ShareAlike. 请注意,从本页链接的内容可能有不同的许可条款。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