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芬河依托五大优势谋求口岸振兴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绥芬河是什么地区 绥芬河依托五大优势谋求口岸振兴

绥芬河依托五大优势谋求口岸振兴

2023-06-07 04: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创新和开放是绥芬河发展的根本所在。2016年4月19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黑龙江绥东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绥芬河携手东宁有望打造成我国沿边开放的新高地,成为龙江开放大格局中的大题材。

今年的6月3日,一次特殊意义的座谈从晚6点一直持续到午夜。黑龙江省委书记张庆伟来到边城绥芬河调研,并亲自主持“一带一路”口岸建设工作座谈会,为绥芬河等口岸城市发展寻求破题之道。

2016年3月30日,哈绥俄亚陆海联运常态化首班自绥芬河铁路站场起运。“绥芬河口岸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地位极其重要,是全省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战略重点。”

“要加强省级对口岸建设的组织领导,搞好顶层设计,以黑龙江绥芬河—东宁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为载体,建立协同发展机制,深化改革创新,抓好集疏运体系建设。”

“要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搞好口岸改造升级,保持跨境运输常态运营。要健全完善口岸功能,提高通关便利化服务水平,健全经营资质,理顺管理体制机制。”

“要大力发展跨境产业,放大综合保税区产业集聚功能,依托境内外园区建设产业集聚区,着力优化贸易结构。”

“要扩大人文交流合作,深化教育文化、旅游、口岸城市交流,推动口岸繁荣发展。”

依托黑龙江省最便捷的“出海口”,绥芬河利用联接“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独特区位优势,牢牢把握“三长三短”的辩证方法,以国际经贸大通道为依托、区域合作为基础、对俄合作为重点,坚持转方式、调结构做好“三篇大文章”,推进老字号重振、原字号强筋、新字号培育“三大工程”,做强大通道、大经贸、大加工、大旅游、大平台“五大优势”,打造东北亚区域性国际化口岸名城,发挥比较优势走特色发展之路、振兴发展之路。

着力贯通联结欧亚的物流运输体系,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畅通国际经贸大通道是第一优势,亦是绥芬河加快发展的第一要义。

绥芬河与俄远东大开发核心区滨海边疆区接壤,边境线长27公里,有公路、铁路两个国家一类口岸,是我国沿边开放重点口岸和黑龙江省对俄合作主通道。

在欧亚的交汇点上,绥芬河是这个国际大通道上最重要的联接点与枢纽。贯通联接欧亚的陆路“主动脉”,与俄罗斯“滨海1号”互联互动,推动“哈绥俄亚(哈绥符釜)”班列与“哈欧”班列对接,开通定点、定时、定线、定站、定运价的“五定班列”,高频往返、均衡对开。联接国际物流网络,实现陆海联运常态化、规模化运输,集聚发展要素,承接产业转移,建设物流园区,做强通道经济,在更大范围内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建成“中蒙俄经济走廊”区域性物流中心和重要的门户枢纽。

据黑龙江省陆海通道国际货物运输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杜昕宁介绍,“五定班列”通过“中外外”“中外中”两种模式直接把货物由哈尔滨经绥芬河、俄远东港口运抵韩国釜山、日本新潟和国内上海、宁波等15个进境港口,比国内其他路线节省千余公里,在运费节约方面优势也十分明显。实现了四季通关,纾解了黑龙江省冬季运输瓶颈和运能压力,有力提升了龙江企业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能力。

以陆海联运大通道为纽带,贯穿亚太、欧洲甚至北美地区,进一步拉近了绥芬河市乃至黑龙江省与国际市场、特别是俄日韩欧市场的距离,进而大规模吸引国内产业北移、资金北上,落户在哈牡绥沿线节点城市,满洲里、大连、珲春、广州等地的企业纷纷来到绥芬河投资、采购。

有了陆海联运大通道作为重要的运输体系保障,那么绥芬河要摆脱传统经济发展路径依赖,必须做活大经贸,加快发展商贸转型发展。这是绥芬河破题的第二个优势。

拓宽市场深度和广度,加快外经贸转型发展,与国际通行规则及惯例深度接轨,构建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新体制,推动商品大进大出、优进优出,形成以加工贸易、服务贸易、互市贸易、采购贸易、旅游贸易、电子商务贸易为支撑的大商贸格局,建成“中蒙俄经济走廊”区域性贸易中心。

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严谨的市场调查,绥芬河伊戈尔、酷洋等一批具有批发零售、线上线下交易、冷链物流等功能的俄货二级市场蓬勃发展,“俄货”通过绥芬河走向全国各地。

7月,由中信集团和龙运集团投资5亿元建设的互贸国际综合物流园正在紧张建设中。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绥芬河正在全力推进 “四真四到”模式,2016年实现互市贸易额4.23亿元,今年力争突破15亿元,未来向百亿级规模迈进。

抓好大加工,完善跨境加工产业链,大力振兴实体经济,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区域性产业合作中心,是绥芬河解题的第三个优势。

“两头在外”与“一头在外”都是跨境产业链的创新方式,为的是更好地节约成本。其中中鼎农产品回运加工、商和啤酒精酿、万泰水产品深加工等一批产业项目在绥芬河综合保税区开工建设。

绥芬河市首家获得中国驰名品牌后又在新三板成功上市的维多宝公司,将黑木耳做成集种植、生产基地、农户、终端产品、市场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为绥芬河加快农业特色化、农村社区化、农民市民化发展提供了方向。以龙头企业带动农民致富,开创了促进三农发展的“上市公司+基地+加工生产+互联网+销售”的“维多宝”模式,培育壮大绿色生态农产品知名品牌。

在绥芬河国林木业城,“国林模式”第一次走进我们的视野。这是一个工业集成化的平台,是绥芬河民营企业友谊木业与央企中林集团开展混合所有制合作的重点项目,实现了产业链、服务链、资金链等多链融合发展,解决了中小企业想解决却难以解决的问题,现已经融合入园了50多家企业。国林木业城2016年就实现营业收入62亿元,走出了“央企+民企”混合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转型发展新路子。

致力于打造百亿级的木业产业集群。不仅如此,绥芬河还支持企业赴俄开展林业资源开发,鼓励企业在边境经济合作区投资建厂,进一步扩大木材精深加工规模,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知名度,真正叫响绥芬河“木业之都”品牌。

在跨境加工产业链打造过程中,绥芬河还与俄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和超前发展区政策对接,依托经贸大通道承接产业转移,加强跨境投资合作,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做大“头”、拉长“尾”,加快形成贸工一体、境内外联动、上下游衔接的跨境产业链。

随着俄罗斯对外政策调整,投资环境变好,过境旅游人数逐年提升。加快发展跨境旅游产业,尽快设立跨境旅游合作区和边境旅游试验区,推动哈尔滨至俄符拉迪沃斯托克旅游专列尽快开通。绥芬河市举办“跨境自驾游友谊之旅”,推动“中俄跨境自驾游”常态化运作。

这其中,打好“跨境旅游、历史文化、生态宜居”三张牌,加强中西方文化融合交流,内联外拓、双向开发旅游产品和精品线路,推动旅游和文化融合发展,推进全域旅游城市建设,打造边境特色文旅小镇,建设中俄旅游集散中心,培育跨境旅游新业态,建成“中蒙俄经济走廊”区域性旅游文化集散中心,成为绥芬河破题的第四个优势。

在培育“大旅游”这个优势之中,绥芬河还注重发掘生态和气候条件,大力发展消费经济,全力打造天长山旅游综合体和具有特色理疗服务、医养结合、集避暑度假、冰雪旅游、养老等特色于一体的国际健康体检、旅游产品。如今,两座“金山银山”的溢出效应明显。

口岸系列历史文化同样是旅游产业的“富矿”。百年铁路、百年建筑、百年茶庄、百年贸易是绥芬河历史的文脉与血脉。搭建大平台,加快发展平台经济产业,集聚各类平台企业,为东北亚合作、中俄合作和区域合作提供双向服务,建成“中蒙俄经济走廊”区域性合作服务中心。第五个优势,绥芬河人已切身从中体会到了显著成效。在每届的中国(绥芬河)国际口岸贸易博览会上,各国客商纷至沓来,时时体现出搭建服务开放新平台的必要性和前瞻性。

打造集商务、会展、论坛、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际会展中心,打造国际展览交易平台;实现中俄跨境电商通关服务平台、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政府公共服务平台“三台联动”;建设俄罗斯人创业大街,打造以俄罗斯人经营为主体,建设“双创”“四众”平台;加快对俄贸易结算中心建设,不断扩大人民币和卢布本币结算规模为对俄企业和商户提供投资、结算、融资、理财等跨境金融服务。

这些具体措施使绥芬河搭建的服务开放新平台扎实、稳健,最重要的是,通过这个新平台可以另辟蹊径,为绥芬河培育形成转型发展的新机制新模式新动能提供有力支撑。

打好转方式、调结构攻坚战,在新一轮沿边开发开放和东北振兴中下好先手棋、争当排头兵,绥芬河人深知事关省委、牡丹江市委殷切期望。按照省委书记张庆伟同志的要求,如今,绥芬河正开足马力,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积极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着力释放政策机遇综合效应,在服务黑龙江省优化对外开放格局和牡丹江沿边开放“桥头堡”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体现更大价值,奋力在全面振兴发展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