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年度报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统一码英文名 事业单位年度报告

事业单位年度报告

2023-07-12 05:5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严格执行章程。 2022年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和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及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 二、按照核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围绕年初制定的总目标,开展了以下业务活动。 (一)坚持抓招商、促项目,发展后劲有效增强。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突出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形成“周周有签约、月月有开工、季季有投产”的滚动良好局面,新上项目的体量、质量一路走高,一大批智能制造企业赋能产业升级。签约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新项目,重点引进江苏吉朋科技有限公司投资60亿元建设城市电动车生产基地项目等多个10亿级以上项目。在库项目社会投资项目累计达134个,合同投资额582亿元。拥有瞪羚企业、牛羚企业等高成长性企业10家,专精特新企业17家。 (二)坚持强创新、增动力,创新创业生态日益完善。不断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营造浓厚创新创业氛围,预计高企累计将达到151家,区创新研发孵化平台累计达171个、市级以上创新平台累计达到82家,较去年新增14个区级平台、4个市级平台。打造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孵化器“火炬云创”正式揭牌,成功引进吉林大学入驻成立重庆吉棠生物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等32家科技创新企业,新增备案国家众创空间1个,国家级、市级众创孵化平台累计达到8家,在孵企业1700家,累计毕业350家。古思特创客空间(火炬云创科技企业孵化器)被共青团重庆市委员会授予重庆市“青创空间”荣誉称号。 (三)坚持扩空间、补短板,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完成荣昌高新区现行管辖范围28.8平方公里的四至边界确定,获批板桥组团、广富组团预支规划空间68.8806公顷,完成南拓1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平场3000亩,出让土地1329.5385亩,收入17836.1337万元。荣昌高新区产业技能培训中心建设工程项目等5个项目已完成竣工验收,荣昌电镀集中加工标准厂房二期项目等5个在建项目正按时序顺利推进,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项目等6个项目正加快开展前期工作。 (四)坚持优服务、解难题,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减时限、减环节、减材料,大力推行“不见面审批”,实行“统一申报、一窗受理、限时办结、只跑一次或不跑路”“告知承诺制”“容缺后补”制度,创新实施“跨部门并联验收制”,制定《荣昌高新区管委会一般项目用地管理办法》《荣昌高新区管委会办理〈提前施工备案书〉服务指南》等措施,荣昌高新区法庭、荣昌区税务局第三税务所正式入驻高新区。解决企业办理不动产权证遗留问题6个,高效办理各类审批事项1986件。 (五)坚持保安全、抓环保,总体形势平稳可控。制定《高新区落实“十五条硬措施”方案》《高新区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实施方案》等制度性文件,陆续开展和完成工贸企业燃气安全、建设工地防高坠、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三查三治”百日行动等专项行动,有效整改各类隐患800余条。完成标准化创建或复评企业21家、推进落实“两单两卡”企业170余家,累计出具消防、施工许可证、节能和绿建、质量监督等证件报告171件。高新区稳定形势总体可控,受理群众信访105件次,矛盾化解率达到95%以上。持续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及园区综合环境整治。 (六)坚持高标准、高起点,百强高新区扎实推进。区发展促进中心围绕“百强国家高新区”创建阶段性目标,对表推进精准落实,高效率完成火炬统计,高规格实施扩容提质,高层次推动创建考核。 三、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区发展促进中心为高新区建设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了荣昌高新区经济平稳向好,工业总产值、规上工业总产值、新产值、工业固投等主要指标均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速度,呈现出总量、增幅、质态同步快速回升的良好态势。2022年,荣昌高新区累计入驻工业企业755家,投产企业585家,规上企业累计达到339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004亿元,同比增长8.5%,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59亿元,同比增长6.5%。 四、目前存在主要问题和下一步努力方向。 当前区发展促进中心仍面临精细化管理水平不够高、服务保障能力不够强等短板。2023年,区发展促进中心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市委六届二次全会和区委十五届四次全会精神,围绕“两高三新”发展目标,突出“五大抓手”,聚焦“五个着力点”,勇挑大梁、顶压前行、主动作为,为高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好服务保障。 五、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无。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