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基础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络脉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中兽医基础

中兽医基础

2024-04-04 23:0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表4—2 十二经脉的命名表

(二)十二经脉的循行路线 一般来说,前肢三阴经,从胸部开始,循行于前肢内侧,止于前肢末端;前肢三阳经,由前肢末端开始,循行于前肢外侧,抵达于头部;后肢三阳经,由头部开始,经背腰部,循行于后肢外侧,止于后肢末端;后肢三阴经,由后肢末端开始,循行于后肢内侧,经腹达胸。 从十二经脉的分布来看,前肢三阳经止于头部,后肢三阳经又起于头部,所以称头为“诸阳之会”。后肢三阴经止于胸部,而前肢三阴经又起于胸部,所以称胸为“诸阴之会”。

(三)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气血由中焦水谷精气所化生,十二经脉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经脉中气血的运行是依次循环贯注的,即经脉在中焦受气后,上注于肺,自前肢太阴肺经开始,逐经依次相传,至后肢厥阴肝经,再复注于肺,首尾相贯,如环无端,构成十二经脉循环。其流注次序见表4—3。

表4—3 十二经脉流注次序表

营气在脉中运行时,还有一条分支,即由前肢太阴肺经开始,专注于任脉,上行通连督脉,循脊背,绕经阴部,又连接任脉,到胸腹再与前肢太阴肺经衔接,构成了十四经脉的循行通路。

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是任、督、冲、带、阴维、阳维、阴跷、阳跷八条经脉的总称。因其不直接与脏腑相连属,有别于十二正经,故称“奇经”。其中,任脉行于腹正中线,总任一身之阴脉,称为“阴脉之海”。任脉还有妊养胞胎的作用,故又有“任主胞胎”之说。督脉行于背正中线,总督一身之阳脉,有“阳脉之海”之称。十二经脉加上任、督二脉,合称“十四经脉”,是经脉的主干。冲脉行于颈、腹两侧,经后肢内侧达足或蹄之中心,与后肢少阴经并行。冲脉总领一身气血的要冲,能调节十二经气血,故有“十二经之海”和“血海”之称。因任、督、冲脉,同起于胞中,故有“一源三歧”之说。带脉环行于腰部,状如束带,有约束纵行诸脉、调节脉气的作用。阴维脉和阳维脉,分别具有维系、联络全身阴经或阳经的作用。阴跷脉和阳跷脉,具有交通一身阴阳之气和调节肌肉运动,司眼睑开合的作用。

总之,奇经八脉出于十二经脉之间,具有加强十二经脉的联系和调节十二经脉气血的功能。当十二经脉中气血满溢时,则流注于奇经八脉,蓄以备用。古人将气血比做水流,将十二经脉比做江河,而将奇经八脉比做湖泊,相互间起着调节、补充的作用。

[附]马体十四经脉的循行路线

关于十四经脉的循行部位,《元亨疗马集》中提到:“马、牛周身有十二道经脉”,对每一条经脉都记有一个代表穴位,如胸堂心之经,鹘脉肺之经等,但缺乏经脉具体循行部位的描述。20世纪70年代,有关学者在汇总了关于马体经络循行资料的基础上,参考人体经络的循行路线,绘制了马体经脉循行路线示意图,现附录于后,以供参考。

经络的主要作用

经络能密切联系周身的组织和脏器,在生理功能、病理变化、药物及针灸治疗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一、生理方面

(一)运行气血,温养全身 动物体的各组织器官,均需气血的温养,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而气血必须通过经络的传注,方能通达周身,发挥其温养脏腑组织的作用。故《灵枢·本脏篇》说:“经脉者,所有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

(二)协调脏腑,联系周身 经络既有运行气血的作用,又有联系动物体各组织器官的作用,使机体内外上下保持协调统一。经络内连脏腑,外络肢节,上下贯通,左右交叉,将动物体各个组织器官,相互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起到了协调脏腑功能枢纽的作用。

(三)保卫体表,抗御外邪 经络在运行气血的同时,卫气伴行于脉外,因卫气能温煦脏腑、腠理、皮毛、开合汗孔,因而具有保卫体表、抗御外邪的作用。同时,经络外络肢节、皮毛,营养体表,是调节防卫机能的要塞。

二、病理方面

经络同疾病的发生与传变有着密切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传导病邪 当病邪侵入时,动物体通过经络以调整体内营卫气血等防卫力量来

抵抗病邪。若动物体正气虚弱,气血失调,病邪可通过经络由表及里传人脏腑而引发病证。如外感风寒在表不解,可通过前肢太阴肺经传人肺脏,引起咳喘等证。

(二)反映病变 脏腑有病,可通过经络反映到体表,临床上可据此对疾病进行诊断。如心火亢盛,可循心经上传于舌,出现口舌红肿糜烂的症状;肝火亢盛,可循肝经上传于眼,出现目赤肿痛、睛生翳膜等症状;肾有病,可循肾经传于腰部,出现腰胯疼痛无力等症状。

三、治疗方面

(一)传递药物的治疗作用 1186年,南宋的张洁古在《珍珠囊》一书中,以经络学说为基础,首先提出了药物归经的理论。认为药物作用于机体,需通过经络的传递,经络能够选择性地传递某些药物,致使某些药物对某些脏腑具有主要作用。例如,同为泻火药,由于被不同的经络传递,则有黄连泻心火,黄芩泻肺火,白芍泻脾火,知母泻肾火,木通泻小肠火,黄芩又泻大肠火,石膏泻胃火,柴胡、黄芩泻三焦火,柴胡、黄连泻肝胆火,黄柏泻膀胱火等的区分。据此总结出了“药物归经”或“按经选药”的原则。此外,按照药物归经的理论,在临床实践中还归结出了某些引经药,如桔梗引药上行专人肺经,牛膝引药下行专人肝肾两经等。

(二)感受和传导针灸的刺激作用 经络能够感受和传导针灸的刺激作用。针刺体表的穴位之所以能够治疗内脏的疾病,就是借助于经络的这种感受和传导作用。因此,在针灸治疗方面就提出了“循经取穴”的原则,即治疗某一经的病变,就在这一经上选取某些特定的穴位,对其施以一定的刺激,达到调理气血和脏腑功能的目的。如胃热针玉堂血(后肢阳明胃经),腹泻针带脉血(后肢太阴脾经),冷痛针三江血(后肢阳明胃经)和四蹄血(前蹄头属前肢阳明大肠经,后蹄头属后肢阳明胃经)等。

总之,经络理论与中兽医临床实践有着紧密的关系,特别是在针灸方面更为突出。根据经络理论,按经选药或循经取穴,通过用药物或针灸的方法治疗动物疾病,往往能取得较好疗效。

信息来源于中兽医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