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出版社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经典科普著作导读是什么类型 清华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23-12-16 01: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名著阅读是提升语文学科素养与语文考试成绩的重要基石,在中考中,很多省市的考题专门考查名著相关知识点,而在高考中,名著阅读则内化为考生的文学素养,对阅读理解与作文成绩有很大影响。 经典名著浩如烟海,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对入选书目进行了谨慎选择,不仅包括初高中六年中学阶段的必读书目,而且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参编老师意见,选入了有助于培养中学生德行、智力、审美能力的作品,力图做到内容和谐、知识丰富、思想高尚。 本书除了作品介绍、作者小传、主要人物(章节)、阅读指南、好句好段等基本板块,特别设置读后思考板块,以引导学生科学阅读,帮助教师、家长陪伴并辅导学生阅读;另设有拓展阅读板块,推荐类似作品,并做简单介绍,让阅读不止于眼前,而成为可持续的过程。

more >

写在前面 中学是阅读的黄金时期,因为这一时期的阅读最能塑造心性,淬炼思维品质。可 是许多原本热爱阅读的学生因为考试的压力而被迫终止了自由阅读。更可悲的是,有 的学生读了很多书,既没有感受到阅读的快乐,也没有让考分变得更有竞争力。 我觉得,阅读和考试绝对不是对立的,阅读为我们的人生打下底色,同时还能给 予我们一个巨大的场域让我们去思考语文学科的内涵与外延,明晰学科与学科之间的 边界。 改进语文教学,提升语文成绩的根本办法就是读书。在一线教学中,我是深有体 会的。新生一入学,我每周就会大大方方地让出四节语文课给学生阅读课外书。他们读, 我也坐在他们中间一起读。我的班里有一个大书架,上面的书定期更换,学生们每读 完一本书,我都鼓励他们在书籍扉页写上一句话的阅读感受。一个学期过了,一年过了, 我们班的书架从不需要用抹布擦拭,因为无论学习如何紧张,每一天都有人从书架上 取书,哪怕只是小读几句,换换脑子,在与书籍对话中也能获得片刻宁静。 几年过去了,书架上的书越来越旧,越来越多;学生们也越长越高,他们的眼神 越来越深邃。我觉得用明确的词语和可量化的分数来呈现阅读的价值未免显得太狭隘。 因为,只要翻开书,眼神与书页触碰的每一刻都在潜移默化着学生们的教育、生活、 生命体验。他们在某一阶段取得了好成绩,那是自然而然的事。 其实这本书也像一个书架,以一线教学经验为基础,我们精心挑选了阅读课上学 生兴趣度比较高的经典名著,并且让其有梯度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么做是为了让广 大同学在老师们的指导下有阅读的兴致,翻开第一本便愿意继续读第二本、第三本…… 一线素养——中学生名著导读 IV 一 那么,什么是经典,又为什么要研读经典呢? 作家王安忆说,这个世界变化很快,出一趟差回来,你家楼下的餐馆可能已经变 成了五金店,服装店可能变成了奶茶铺……作家最难得的就是要透过变化看到始终不 变的东西。而经典超越了时间,记录着某些不变的东西。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心中最为经典的作品。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反复地咀嚼它,最 终它让你更加了解自己,甚至可以帮助你在向它学习的过程中,甚至是反对它的过程 中确立你自己。而经典中的经典,就是你读完它,一下子就能认出它在众多经典作品 谱系中不可替代的位置。总之,经典就是不会过时的东西。 什么是经典名著? 卡尔维诺说,经典名著是这样的一些书:它们对读过并喜爱它们的人构成一种宝贵 的经验,但是对一些人也保留某种机会,对于等到最佳状态来临时才阅读它们的人来 说,它们也仍然是一种丰富的经验。哪怕我们已经差不多忘记或完全忘记我们年轻时 所读的那本书,但是种子留在了我们身上。一部经典作品是每一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 带来新的发现的书。然而,很多同学却因为阅读经典名著有难度而放弃阅读。 叔本华建议大家读书之前应谨记“决不烂读”的原则,不烂读有方法可循,就是 不论何时凡为大多数读者所欢迎的书,切勿贸然拿来读。比如那些缺乏精神深度和高 度类型化的网络作品,势必会消耗我们太多时间,久而久之,让我们陷在阅读的低水 平循环里。 经典阅读是一种具有精神深度的个性化阅读。这本书就是要引导青少年更好地阅 读经典。让青少年沉住气,静下心来,通过阅读“沉潜到文字的深处,文明的深处, 生活的深处,人性的深处,从而获得生命之重”。 书里推荐的书目,我希望大家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心境来选读,不一定非要读 完一本再读另一本,可以同时读三四本书,也可以集中一段时间读某一类型的书。比 如学生时代的我喜欢在寒暑假读一些哲学和历史作品,往往一看就是大半天,因为需 要花时间梳理并进行思辨才能将其真正为己所用。而在开学之后,我倾向于每天花半 小时的碎片化时间阅读一些对语言表达和素材积累有帮助的散文或者小说,以及相关 写在前面 V 的文学评论。诗歌之类的,我会选择在外出游玩时带上,想看书了就翻一翻,有时候 会有意想不到的碰撞。 二 希望你能从消遣娱乐式的阅读中走出来,做一个相对专业的读者。让阅读至少能 助力我们的语文学习。 以下几点建议和你分享: 第一,读文章先要学会“识路”,叶圣陶先生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你可以边阅读边做读书笔记,写下自己只言片语的感受,也可以配合思维导图把 文章脉络整理清楚。这样不用读百遍,意思也能现在你眼前。 第二,要学会用心去体会,打开感官,诚心诚意地贴近作者的文字。久而久之, 你便会拥有一种触类旁通的灵气,这是一种奇妙的体验。比如,我看海明威《老人与海》 捕鱼的情节时,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水浒传》里武松打虎的画面,进而不由自主地拿 它们和古龙武侠小说里描写武林高手的语言狠狠对比一番。有时候一个片段便能激活 一串阅读记忆。我们考试时也经常遇到这类对比赏析题,出题的老师没有一定阅读量 是绝不可能出好这类题的,而答题的同学如果没有阅读积累也一样会被问得云里雾里。 这重体验就好像2014年我到斯里兰卡旅行,傍晚抵达加勒古镇,在一家海风吹过 的咖啡馆里,我嗅到了一股花梨木混杂着甜木瓜的味道,感官闪电般串联了过去的经 验,我立刻想起,那是我的母校东风西路484号老教学楼里,木制扶梯和地板在放学 大扫除后,迎着天空漏下的夕阳散发出的气味。生活和阅读一样奇妙,妙不可言。 第三,读书一定要学会辨别观点。我们读书时,是别人代替我们在思考,久而久 之会导致我们失去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即便振振有词却无异于“键盘侠”。读书一定要 加以思考,读一段时间还要学会反思。 第四,学以致用,无书胜有书。古人的书是写在竹简上的,一捆竹简谓之卷,读 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须把书里的经验用到实践中,同时,生活这本无字大书又不 断给予我们思考的灵感和去伪存真的票根。从无字句处读书也是一种境界。谁说大地 天空、青草黄昏不是一首诗呢? 一线素养——中学生名著导读 总的说来,读书要善于品味语言,挖掘其背后的思维,同时积极完成个体的审美 体验,在阅读中了解和积累文化内涵。这样的阅读,不仅有系统、有趣味,还能为己 所用。而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操作方式都在这本书里提供给大家,有的以提问的方式, 有的以讲解品析的方式,有的以佳句梳理的方式……这正是我们编写本书的价值和 意义。 三 常有同学留言说,学校阅读任务扎堆在寒假和暑假,难得的假期常被无情地占用, 甚至需要读一些自己并不太喜欢的课外书籍。有的同学直至毕业也没能找到自己愿意 去拓展阅读的书目。所以,我们在编排上尽可能地收录了各类书籍,希望通过阅读, 同学们能自发找到阅读的拓展点。因为只有这样的阅读才能够化被动为主动,让你真 正爱上阅读,真正沉下心来,深入某个领域去完成一个相对完整的阅读序列。 也希望这本书为老师和同学们架上一把把攀登经典作品的梯子,在阅读本书的过 程中找到语文学科阅读的真实路径,让课内外阅读真正助力语文学科的教与学以及个 人的发展。最终,知识水平和个人素养均获得提升。 看到这里,或许你会问,读书是不是立马就能让我考上“双一流”,变得富得流油? 如果不能,还不如刷数学题或多背几个单词去呢! 读书确实是见效缓慢的药,甚至是隔代循环的因果效应。这些年,我越来越深刻 地体会到“书中自有黄金屋”里的“书”和我所喜爱的阅读并不是同一个意思。黄金 屋里的书是“考功名的书”,而我们说的名著大概确实不能给你高官厚禄,甚至这本名 著导读中的题目也很难直接“搬运”到中高考试题里。但如果你不读书,倘若出现了 某种似曾相识之感,你也只能无可奈何,目光呆滞,看落花随流水。 记得温儒敏先生说,不应当把考试和读书对立起来,即使是为了考试,也要注重 培养读书的兴趣,喜欢读书、有比较广的阅读面的学生,他的语文素养会比较高,考 试成绩也不会差。 我无意间在某问答平台看到一个问题,“有没有什么技能最好趁着年轻时学?”这 个问题并没有人回答。我点击翻页,竟在这时梦幻联动了苏格拉底死前练习吹笛子的 传说: 据法国作家埃米尔·乔兰说,苏格拉底临死前,当毒药准备好的时候,他还在练 习笛子,有人说这有什么用呢?“至少我死前可以学习这首曲子。”他回答说。 阅读有什么用?我想苏格拉底的故事已经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 开始读名著吧。 吴小轶 二○二二年九月十九日

more > 暂无课件 样章下载 暂无网络资源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了解更多

版权图片链接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