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个篆书必练字,曾是邓石如入门的法帖,建议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练字的四个字 177个篆书必练字,曾是邓石如入门的法帖,建议收藏!

177个篆书必练字,曾是邓石如入门的法帖,建议收藏!

2024-07-08 11:4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练熟这20个字之后,再写二笔书的39个字,如图:

(二笔书第一部分)

(二笔书的第二部分)

邓先生认为:这39个字,“几”字需要格外注意,它与下面的三笔书“冖”字不同,它是两笔写成,先左后右。

将这39个字写熟,就可以动手写三笔书的47个字,如图:

(三笔书的第一部分)

(三笔书的第二部分)

(三笔书的第三部分)

注意,这47个字中,“口”字先写一横,再写左弧,次写右弧;“丑”字内部短竖要最后一笔写;“巴”字中的短横最后一笔写;“白”字顶部的一笔要与左弧连在一起写,再写右弧,最后写内部一横;“女”字的写法笔顺如图:

(篆书女字的笔顺)

“(突)”字,先写中间一笔,最后左右分两笔写成。“禸”字的写法如下图:

(禸字的小篆笔顺)

这39个字写熟之后,接下来可以练习四笔书的71个字,如图:

(四笔书的第一部分)

这第一部分字中,“王”、“玉”、“壬”等字,写时,先写三横画,最后写一竖。

(四笔书的第二部分)

这一部分的四笔书中,“干”字,先写左弧,再写右弧,接着写竖笔,最后一笔写竖;“牛”、“中”、“丯”、“巾”等字,都先写中竖,以照顾左右对称。“甲”字,先写顶部一笔加左弧,再写右弧,接着写里面短横,最后写中竖,“泉”字笔顺大致相同;“出”字的笔顺如图:

(“出”字的小篆笔顺)

(四笔书的第三部分)

这一部分的四笔书,“五”字笔顺是先写上下两横,后写“乂”。

(四笔书的第四部分)

这一部分的四笔书,“臣”字先写外框,后写内部笔画;“民”字的笔顺如图:

(“民”字的小篆笔顺)

(四笔书的第五部分)

这一部分的四笔书,“大”、“矢”、“夭”均先写中部笔画,后写左右腰部两笔,“虍”字的笔顺如图:

(“虍”字的小篆笔顺)

“母”字的笔顺是先依照上述笔顺写一个“女”字,最后写一横向一笔。

小篆的入门,依照上述177字作业进行自我训练是打基础,是硬功夫,是基本功,实际书写创作过程中,因为其文字特性有绘画属性,所以笔顺并不固定,因此很多大家、名家的课程里,笔顺也并不完全相同,但以上练习均不涉及书写风格。

(王福庵《说文部首》封面)

写完这些基本字后再进行的下一阶段练习(比如写王福庵的《说文部首》)会涉及篆书风格的形成,不过,那是下一篇的内容了。

篆书学习总体规划(参考)

篆书流变

周代时期,铸刻在钟鼎彝器上的铭文即金文又称"钟鼎文"广泛流行。宋刻大观帖周朝太史籀篆书

秦始皇大统后,统称为"小篆",也称"秦篆", 所谓篆书,其实就是掾书,就是官书。是一种规范化的官方文书通用字体。据文献记载,秦以前汉字书体并无专门名称,而小篆是由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国文字逐渐演变而成的。由于是官书,小篆只适合于隆重的场合,如记功刻石、叔量诏版、兵虎符之类。标准篆书体的体式是排列整齐、行笔圆转、线条匀净而长,呈现出庄严美丽的风格,与甲骨文、金文相比,具有这样一些基本特征:字形修长、而且紧画、向下引伸,构成上密下疏的视觉错感,这与自上而下的章法布局也有关系。线条匀称无论点画长短,笔画均呈粗细划一的状态。这种在力度、速度都很匀平的运笔,给人以纯净简约的美感。加之字体结构的趋简约固定的倾向,小篆书体的章法布局更能形成纵横成行的序性。秦篆有圆笔方笔之别,圆笔以秦刻石为代表;方笔以秦诏版(秦量诏版)为代表,为秦篆之俗体。

汉魏之际是秦篆的强弩之末,除用于碑铭篆额和器物款识之外,难得有独立的篆书。

唐篆,因李阳冰出而复苏,但秦篆的浑厚宏伟之气已荡然无存。

宋代金石之学和元朝的复古书风,使用权篆书得以起微潮,以篆书著称者不乏其人但乏超越之力。

明代承元之风,步趋持平。清朝篆书百花斗艳,进入了推唐超秦的大繁荣阶段。

篆書學習總體規劃

本規劃參照《中國篆書學》、《篆隶书基础教程》等書籍製定,所列必臨字帖除特別標示外,初習階段需臨寫三十遍以上,完成後仍須不定期復習。

一、基礎入門階段

1.說文部首:選用字帖為《王福庵書說文部目》,臨寫50遍;

2.《說文解字》抄錄

二、小篆基礎階段

1.秦篆:選用字帖為《秦泰山刻石》《秦瑯玡刻石》《嶧山刻石》

2.清篆:臨寫鄧石如,吳讓之,趙之謙,吳昌碩,楊沂孫等名家字帖

選用字帖:鄧石如《鄧石如篆書》

吳讓之《吳讓之篆書吳均帖》

吳昌碩《吳昌碩書小戎詩》

趙之謙《臨嶧山碑》

楊沂孫《五柳先生傳》

《袁安碑》

三、小篆拓展階段

1. 漢篆類:臨寫《袁安碑》、《袁敞碑》、《嵩山少室石闕銘》、《天發神讖碑》等

2.唐篆:李陽冰

選用字帖:李陽冰書《三墳記》

3.秦漢自由體篆書:秦詔版、權量 、磚文、瓦當、虎符、祀三公山碑、漢代刻畫金文、漢代鏡銘文、漢碑額

四、大篆籀文階段

1. 石鼓文:主要臨寫《 石鼓文原拓》,王福庵石鼓文臨本、吳昌碩石鼓文臨本

2.秦系古文字:秦公鐘、秦公簋、虢季子白盤

《陳曼簠》

五、春秋戰國金文及古文

1.縱類:主要臨寫《中山王器銘》、《王孫遺者鐘》、《欒書缶》、《陳曼簠》、《曾侯乙編鐘》

2.橫類:主要臨寫《長沙子彈庫帛書》、《包山楚簡》

《毛公鼎》

六、西周金文入門階段

1.主臨字帖:《毛公鼎》

2.輔助字帖:《牆盤》(溫潤、284字)(有參攷臨本)

《番生簋》(嫻雅、139字)

《四年興盨》(質樸、60字)

《大師虘簋》(流美、70字)

《(戈冬)方鼎》(厚重、64字)

《小臣守簋》(天然、44字)

《五年師史簋》(開闊、95字)

《史頌簋》(精熟、60字)

《免簠》(堅實、44字)

《虢季子白盤》(宕逸、111字)

七、西周金文深入階段

A、精妙秀雅、流逸雋永

1.毛公鼎(498)

2.同簋

3.班簋(191)

4.靜簋(86)

5.縣己簋(88)

6.乖伯簋

7.休盤

8.免盤

9. 四年興盨(質樸、60字)

10.嬹簋

11.克盨

12.而姬壺

13.頌鼎(151)

14.頌簋(152)

15.頌壺(151)

B、渾樸凝重、厚古深偉

1.散氏盤(357)

2.虢季子白盤(111)

3.庚贏卣

4.曶鼎(403)

5.※駒尊蓋

6.錄伯冬簋

7.大師虘簋(95)

8.十二年大簋(108)

9.復尊

10.小臣守簋(44)

11.兮甲盤(133)

12.不期簋蓋(152)

C、工嚴渾穆、圓雄臻美

1.牆盤(284)

2.番生簋(139)

3.胡(害夫)簋(124)

4.多友鼎(277)

5.虢叔旅鐘

6.史頌簋(63)

7. 史頌匜(14)

8. 免簠(44)

9.應公鼎

D、清純凝爽、遒秀翹辣

1.大盂鼎(291)

2.保卣

3.沈子它簋蓋

4.叔權簋蓋

5.叔作彝

6.九年衛鼎(190)

7.五年師史簋(95)

8.大克鼎(290)

9.小克鼎(72)

10(害夫)鐘(32)

11.函皇父簋蓋(36)

八、甲骨文階段

主要參攷書帖:《殷墟甲骨書法選》《甲骨文書帖字典》《甲骨文常用字集匯》《漢字書法通解·甲骨文》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