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纳兰词的艺术风格及其影响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纳兰词对后世的影响 浅析纳兰词的艺术风格及其影响

浅析纳兰词的艺术风格及其影响

2024-06-16 19: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浅析纳兰词的艺术风格及其影响浅析纳兰词的艺术风格及其影响

 

浅析纳兰词的艺术风格及其影响 浅析纳兰词的艺术风格及其影响 浅析纳兰词的艺术风格及其影响 浅析纳兰词的艺术风格及其影响 浅析纳兰词的艺术风格及其影响浅析纳兰词的艺术风格及其影响浅析纳兰词的艺术风格及其影响 浅析纳兰词的艺术风格及其影响 浅析纳兰词的艺术风格及其影响 浅析纳兰词的艺术风格及其影响 浅析纳兰词的艺术风格及其影响 浅析纳兰词的艺术风格及其影响 浅析纳兰词的艺术风格及其影响 浅析纳兰词的艺术风格及其影响 浅析纳兰词的艺术风格及其影响 浅析纳兰词的艺术风格及其影响浅析纳兰词的艺术风格及其影响 浅析纳兰词的艺术风格及其影响 浅析纳兰词的艺术风格及其影响 浅析纳兰词的艺术风格及其影响 浅析纳兰词的艺术风格及其影响 浅析纳兰词的艺术风格及其影响浅析纳兰词的艺术风格及其影响 浅析纳兰词的艺术风格及其影响 浅析纳兰词的艺术风格及其影响浅析纳兰词的艺术风格及其影响 浅析纳兰词的艺术风格及其影响

(2010-05-17 13:26:46)

作者:侯兴黉

词作为诗的别体,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据《旧唐书》上记载;“自开元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由于音乐的广泛流传;加以优伶乐师的配乐,创作或改编出一些长短句参差的曲词,这便是最早的词了。从敦煌曲子词中也能够看出,民间产生的词比出自文人词的出现要早几十年。唐代的词大多写男女情事,它在文人眼里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被视为诗余小道。只有注重汲取民歌艺术长处的人,如白居易、刘禹锡等人写的一些词,才具有朴素自然的风格,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晚唐五代时期,温庭筠花间词派产生,作为最早的流派之一在词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有着巨大的影响。以柔靡婉丽为其主要风格特色的花间词派,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直到后来,李煜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词人的传统,又受了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开拓了词的艺术境界,更将花间派柔靡婉丽的风格升华,形成了含蓄婉转、修辞委婉、表情柔腻的婉约词风,被奉为 “愁宗”。与 “闺语”李清照,“别恨”晏殊,“情长”柳永合称“婉约派四大旗帜”。从此宋词到了全盛时期,得到全面发展。笔者认为,清代纳兰性德的词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合发扬了婉约派的艺术风格,有南唐后主李煜遗风。纳兰性德以词闻名,现存349首,哀感顽艳,悼亡词情真意切,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

纳兰性德,清词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纳兰明珠长子,生长在北京。 善骑射,好读书。经史百家无所不窥,谙悉传统学术文化,尤好填词。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随扈出巡南北,并曾出使梭龙(黑龙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扰东北情况。康熙二十四年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纳兰词以小令见长,多感伤情调,间有雄浑之作。也能诗。有《通志堂集》。词集名《纳兰词》,有单行本。又与徐乾学编刻唐以来说经诸书为《通志堂经解》。

清代号称词学中兴,词派众多,词手如林。他们重视对前人经验的研究,总结出许多艺术规律,很多人对词的声律、技法了如指掌,故创作亦细针密线,循规蹈矩。但词发展到这个时候,各种技法差不多都已尽出,进一步创新尤为不易。从创作上达到的总水平来看,并未超出唐宋词的成就。但清代填词之风极盛,作品之多超出前代,其中更不乏优秀的作家,而直抒性灵的纳兰则是公认的代表。

纳兰擅小令,其中以爱情词最为佳。其词惯用白描、直抒性灵,词风上承李煜,清新自然,不事雕琢,而且语言优美、形式和谐,感受不到格律的拘束。王国维曾经在《人间词话》中说过:“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多用白描,吐露情怀,语言通俗易懂,不使用典故,在他的作品中比比皆是。诚如《木兰花令》中:“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采桑子》“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孤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呤。”等句子,在剖析人物心理变化之时,可谓用尽其法,然当感情强烈的时候,是要比含蓄蕴藉的方法更为有效的。笔者亦写作诗词达6年之久,从诗词的谋篇和意境的构思上,笔者认为“淡雅朴素,不尚雕饰”方为真本色。故纳兰爱情词便是以一幅幅折射生活的画卷,以跌宕流连的长短句的形式展现他细腻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世界。如他的《临江仙》(点滴芭蕉心欲碎)“欲眠还展旧时书。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一句,正是那份无聊,那份寂寞无可寄托的表现。又如其《采桑子》(彤霞久绝飞琼字)词“彤霞久绝飞琼字,人在谁边。人在谁边,今夜玉清眠不眠”一句,与李煜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之意境,不谋而合。无论是从境界,还是从愁绪,还是从艺术风格看,纳兰简直和李煜词一脉相承、渊源而来。然而纳兰更将李煜纯任性灵的路拓展得更为深远。笔者认为纳兰词作蕴造清新疏朗的意象,将词作的题材与艺术风格和谐统一,在艺术上善用小令,篇幅短小,意象清新疏朗、通俗易懂、易读易记。在描写清新淡雅、畅达明快的真情实感方面有着独特的表现优势。如: 

梦江南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菩萨蛮

萧萧几叶风兼雨,离人偏识长更苦。欹枕数秋天,蟾蜍下早弦。

夜寒惊被薄,泪与灯花落。无处不伤心,轻尘在玉琴。

   以上两首词作,均是来自生活真实的感受,其生活的环境、多愁善感的个性以及漂泊在外的仕途生涯形成了他创作情感流露的基础。在感慨人生无常和爱情无常的同时,对爱情进行了诠释,营造了爱情以及由爱情所引发的思念之情。意象清新疏朗、语言晓白纤婉,特别“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无处不伤心,轻尘在玉琴”更在总结的基础上,将意境扩展,构成了一幅极美的画图,表现出千丝万缕愁情叠加的复杂的情感意境。尤其他的《梦江南》更可与温庭筠“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之意境相比,笔者甚至认为其词更甚。他的词技法圆润,意象多,借助实景抒发真挚情感,又常与情感虚词共同书写情感,直接点题和为意境立风格。例如 《浣溪沙》一词: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意象“西风”“黄叶”“疏窗”“残阳”具做意象所呈现相通的荒凉、凄楚、孤寂,与“萧萧”等词情景交融,意境凄婉迷离。思念之情跃然纸上,其中更见无限惆怅的心境。正如 王国维先生说说“意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意境”一样。更有一首《于中好》:

尘满疏帘素带飘,真成暗度可怜宵。几回偷拭青衫泪,忽傍犀奁见翠翘。

惟有恨,转无聊。五更依旧落花朝。衰杨叶尽丝难尽,冷雨凄风打画桥。

用意象“疏帘”、“素带”、“青衫泪”、“犀奁”、“翠翘”、“衰杨”、“冷雨”、“凄风”、“画桥”等词与“恨”、“无聊”等情感词相互协调,来抒发对亡妻的思念之情,营构哀伤郁闷凄楚之境。饱载情感富含意蕴的意象与“恨”、“无聊”等虚词也频繁出现在纳兰的爱情词中,为他的词境树立了凄婉哀厉的风格。

当然,除小令外,纳兰长调同样很好,感情真挚饱满,铺叙细致动人,如他的一组《沁园春》:

试望阴山,黯然销魂,无言徘徊。见青峰几簇,去天才尺;黄沙一片,匝地无埃。碎叶城荒,拂云堆远,雕外寒烟惨不开。踯躅久,忽砰崖转石,万壑惊雷。  穹边自足愁怀,又何必平生多恨哉。只凄凉绝塞,蛾眉遗冢,销沈腐草,骏骨空台。北转河流,南横斗柄,略点微霜鬓。早衰。君不信,向西风回首,百事堪哀!

梦冷蘅芜,却望姗姗,是耶非耶?怅兰膏渍粉,尚留犀合,金泥蹙绣,空掩蝉纱。影弱难持,缘深暂隔,只当离愁滞海涯。归来也,趁星前月底,魂在梨花。  鸾胶纵续琵琶,问可及当年萼绿华?但无端摧折,恶经风浪;不如零落,判委尘沙。最忆相看,娇讹道字,手翦银镫自泼茶。今已矣,便帐中重见,那似伊家!

“试望阴山”、“瞬息浮生”及“梦冷蘅芜”,或描绘塞外荒凉寥廊的景象、感喟羁旅行役的凄苦;或叙说物在人亡的伤感、泣诉生离死别的悲痛,令人不忍卒读。纳兰的情感经历很单纯,但感受却很深,他凭着天资聪颖、感悟独到,充分地将词作的题材和艺术风格和谐地统一起来,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在词的发展史上,是很有贡献的。

笔者认为“题材狭窄、底蕴较薄”是纳兰词的弱点,其长调较差且词境过于凄苦,反映于其中的思想意识又过于消极,造成如此局面的内在因素主要是其自身的性格,而外在因素不能不说是其生活环境和经历的狭窄与局限。例如: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一词: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已。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此词“血泪交溢,语痴入骨”,堪称绝唱。词从空阶滴雨,仲夏葬花写来,引起伤春之感和悼亡之思;又以夜台幽远,音讯不通,以至来生难期,感情层层递进,最后万念俱灰。此生已矣,来世为期?于此,纳兰词哀感顽艳令人不能卒读,于此可见一斑。嘉庆年间词人杨芳灿在《纳兰词序》中说:“其词‘韵淡疑仙,思幽近鬼’”。严迪昌先生亦云:“纳兰性德虚年三十二岁就去世,他赋悼亡之年是二十四岁,作这阕《金缕曲》是三年祭,再过五年他自己也‘埋忧地下’。卢氏卒后,他实际上是‘续弦’了的,但‘他生知己’之愿,‘人间无味’之感,几乎紧攫他最后十年左右的心脉。”

提到纳兰词的风格,笔者比较赞同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的观点 :“内足一摅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境中生意,意中生境,合而观之则达到了意与境合,深化一体的程度。”在纳兰性德的爱情词中,思念、悼亡、感怀之意与簌簌悲凉之境相结合,达到了意境的高层次的境界。所以王先生称赏纳兰“所为词,悲凉顽艳,独有得于意境之深,可谓豪杰之士,奋乎百世之下者矣”这句评价是极其中肯的,此外,纳兰词中所体现的佛学思想与纳兰的自身性情十分相近,严绳孙在《成容若遗稿序》中说:“夫成子虽处贵盛,闲庭萧寂。外之无扫门望尘之渴,内之无裙屐丝管、呼卢秉烛之游。”韩芙在《纳兰君神道碑铭》中也佐证了这一点:“君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芳,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佛教崇尚简约自然,不被外物所持。据此似乎可以看出纳兰的简淡情怀与佛教之间的微妙联系。

不光是创作风格,在其他方面,纳兰词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读过《红楼梦》的人也许对“黛”、“钗”、“潇湘”、“蘅芜”等词并不陌生。笔者认为,这必然是曹雪芹先生读完纳兰词后的灵感加之艺术加工而形成的吧?

王国维有评:“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朱祖谋亦云:“八百年来无此作者”,潭献云“以成容若之贵……,而作词皆幽艳哀断,所谓别有怀抱者也”,当时民间也有盛传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之言。时《纳兰词》传至国外,朝鲜人倍多惊叹,谓“谁料晓风残月后,而今重见柳屯田”。直至此时,纳兰词在的影响亦深入人心,几乎家喻户晓。至于纳兰词对近现代诗词发展的影响,陈水云先生《近现代词学史上的纳兰词研究》一文,已诉述详备,笔者在此不再多做分析。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