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拉贝后人的背后,是制药人的初心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约翰贝拉的后代 救助拉贝后人的背后,是制药人的初心

救助拉贝后人的背后,是制药人的初心

2024-06-12 07:0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点击蓝字“凤凰WEEKLY“,星标★或置顶公众号

无论前路艰难,一切为了患者。

当中国“战疫”经验被世界借鉴,在国内对普通型新冠患者的治疗中发挥不可忽视作用的法维拉韦片,也被多国关注和使用。3月1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和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初步的研究显示,法维拉韦片(又称法匹拉韦片)联合干扰素治疗新冠病毒有效,可以加速病毒在体内清除,阻断轻症患者转化为重症。

救助拉贝后人:守望相助,无愧初心

三月底,中国驻德使馆收到一份特殊的求援。求助者是德国海德堡大学医院的医生托马斯·拉贝,也是中国人熟知的《拉贝日记》作者约翰·拉贝先生的孙子。

作为中国人最熟悉的国际友人之一,约翰·拉贝被称为“中国辛德勒”、“南京好人”,其所著《拉贝日记》是南京大屠杀最重要、最详实的史料之一。时任德国西门子公司驻南京办事处负责人的拉贝,在南京大屠杀期间不顾个人安危留守南京,和其他数位国际友人共同建立南京国际安全区并担任负责人,帮助收容解救超过20万中国难民。如今,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里,就有一尊约翰·拉贝头戴钢盔写日记的雕像。

而约翰·拉贝的孙子托马斯·拉贝,作为南京荣誉市民、中国近现代史客座教授,他在德国海德堡成立了约翰·拉贝交流中心,也曾把《拉贝日记》的原稿复印件赠予中国和日本驻德国大使馆,供两国历史学家研究使用。可以说,中国企业帮助托马斯·拉贝,正如当年的约翰·拉贝救助中国人,是一场跨越82年的“守望相助”。

在日前的央视新闻节目中,中国驻德国大使吴恳也回顾了这次援助的过程。当托马斯·拉贝来信求援说现在需要一种药品,除了救自己和家人,也想救他的患者时,中国驻德国大使馆迅速与工信部联系,很快找到生产法维拉韦片的浙江海正药业。得知这是来自约翰·拉贝后人的求援,企业经过与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物资保障组沟通,当即决定免费赠送数倍的该抗疫药品。由于绝大多数国际航班取消、国际货运不畅,如何运送输药品变成最大的难题。几经周折后,通过使馆联系汉莎航空,才由其下属的货运公司将药品带上飞机运抵法兰克福,顺利送达托马斯·拉贝手中。

无论前路艰难,一切为了患者。这正是海正药业作为制药人的初心。

一路“人肉传送”:与时间追逐,为社会尽责

事实上,包括泰国、土耳其在内的不少国家,在使用第一批法维拉韦片得到确切疗效佐证后,都通过外交途径,向海正药业表达了继续用于临床使用的需求。目前法维拉韦片经国家工信部统一调拨,已经驰援海外十多个国家“战疫”一线,以治疗新冠肺炎病毒感染。

▲ 紧急支援海外的药物堆成了山

然而疫情期间,药品供应流程有别于常规流程的繁杂,可谓分秒必争。多国外交部在联系其中国大使馆表达需求后,尚未将药品在海外上市的海正药业,紧急赶印药品的英文说明书,包括药品数量、用法、用量在内;国内医疗专家则克服时差,义务教授海外医生如何使用产品。为了在最短时间内运达药品救急,海正员工从浙江直飞北京,将药品亲手送达各国大使馆,再由大使馆找人把药品带上飞往海外的航班,一路“人肉传送“。

顺利完成对外药品援助的背后,是废寝忘食的努力

海正药业工厂员工自一月起就三班倒连续生产,春节、周末无休,并冒着感染风险运送药品——发往土耳其的药品由海正的司机连夜自台州送至上海,凌晨两点多抵达机场,只为赶上当日唯一的航班。同时,为使法维拉韦片尽早投入临床使用,药监部门加班加点;负责药品调拨过程的大使馆、工信部工作人员则24小时在线帮助协调。

这是一场与时间追逐的接力赛,参与接力的每一个人,都为另一个生命而奋力。在全球疫情的至暗时刻,他们坚信黎明就在前方,他们永不放弃。正如匈牙利著名诗人裴多菲的诗歌所言:“你要像一棵桷树,大风将树吹折,然而巨大的树干却永远挺直。”这句鼓舞人心的诗,也被海正药业用作捐献药品给匈牙利时的赠言。

▲ 赠予匈牙利的药品上,贴上了诗歌寄语

这是企业与社会共挑重担的时候。从紧急攻关研制法维拉韦到费尽周折驰援海外,海正药业始终肩负着自己的社会责任。在这场疫情抗击战中,一个不言而明的事实再次被印证:企业与社会是紧紧捆绑的命运共同体。

原标题:《救助拉贝后人的背后,是制药人的初心》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