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一笔多写的众多人物形象塑造和深刻丰富的主题揭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红楼梦第一回分析一个人物形象的特点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一笔多写的众多人物形象塑造和深刻丰富的主题揭示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一笔多写的众多人物形象塑造和深刻丰富的主题揭示

2024-06-29 22:4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或许是有意的借鉴,曹雪芹对“一笔多用”手法的运用,在小说中,除了上述的章节外,还在第十三回中写到的王熙凤协理秦可卿丧礼中,也得到充分的体现。

二、众多人物形象的塑造

在第十三回中,出场的人物之众,可谓枚不胜举。今择几个主要人物,看曹雪芹是如何通过凤姐协理可卿丧礼的“一笔”来塑造众多人物形象的。

在秦可卿的丧礼情节中,秦可卿本人当然是一个重要的人物。她人物形象的复杂性,由于成书的原因变得扑朔迷离。从第五回中关于她的判词和红楼梦曲子,到她的病因、死因及相关故事细节的描写,都存在诸多出入。她虽出身于薄宦寒儒之家,然在贾家中处于长孙媳妇的地位。不但长得美貌,且性格温顺平和,对长辈孝敬,对同辈和睦相处,对下人或怜贫惜老,或慈老爱幼,上至贾母,直到仆人,都大得人心。贾母认为她是一个“极妥当的人”,是重孙媳妇的第一个得意之人。她的家公认为她比自己的儿子贾蓉强十倍,家婆尤氏也说像她这样的人打灯笼也没处找。与荣国府的“脂粉英雄”凤姐过往甚厚,相与甚密,意气相投。或许因出身微寒而使她在贾府这样的钟鸣鼎食之家中不得不小心,养成要强的心性,处事待人细心、谨慎且“心又重”。从她临终时托梦给凤姐所说的话可看出,在宁国府中她应是一个有才识卓见的人物。

在现在的文本中,撇开因修改而带来的情节纰漏和结构缺陷,从而造成对可卿人物形象的认识所带来的诸多疑点不说,从判词、曲子及脂批的提示可看出,秦可卿在小说中所扮的角色绝不容忽视,应有两个方面:一是她是“情”的象征性人物。这方面的内涵是丰富复杂的,但其中之一的旨义或是《风月宝鉴》和“淫丧天香楼”所透露出来的淫艳的人物形象。这一人物形象揭示了“造衅开端实在宁”和“家事消亡首罪宁”的主题。

二是从她托梦给凤姐讲家计长策及脂批说的是“可继家务事者可卿也”和曹雪芹受“老朽”之命而删去“淫丧天香楼”的情节看,可卿又是一个对家族命运充满着忧患和关怀的人物。集两个角色于一身的可卿人物形象,显示了她在小说中的文学存在价值。作为在“情”的线索上起作用的人物,和作为揭示小说主题的人物共同在小说中发挥作用,以完成她的文学使命。因此,可以说并不因为可卿人物的矛盾性削弱她形象的丰富性,降低她在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

王熙凤在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自不待言,曹雪芹对她的描写可谓浓墨重彩。从第三回写她的出场时,就进行一番渲染。因为她是荣国府的大管家,其身份和地位非常特殊和重要。因此,曹雪芹写她的出场既从形上又从神上进行勾勒,使读者对她的人物特质有一个感性上的认识:

一语未了,只听得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里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正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头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姊妹不同,彩绣辉煌,恍如神妃仙子。头上带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湾柳叶掉梢眉。身材窈窕,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开。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

一语未了,只听得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里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正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头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姊妹不同,彩绣辉煌,恍如神妃仙子。头上带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湾柳叶掉梢眉。身材窈窕,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开。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

写她的出场,曹雪芹用她的说话声、在场人物的反应、她的穿着及贾母的介绍,进行了一番描写,突出了凤姐与众不同的艺术形象。尤其是对凤姐的性格,通过贾母的介绍,就知道其主要特点是“辣”。贾母要黛玉叫凤姐为“凤辣子”。这么一写,凤姐的基本形象已隐然于读者心目中,即脂批所说的“第一笔,阿凤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定了,后文焉得不活跳纸上,此等非仙助即非神助,从何而得此机括耶?”

有了第三回的写作铺垫,如果说我们对凤姐“辣”的性格的认识只停留在感性上之话,那么,在第十三回中,曹雪芹则是通过她协理可卿的丧礼,对她的“辣”的性格进行实质性的大写特写,使我们有了更加直观的体验。

凤姐的人物形象是立体的,她的“辣”的性格内涵也是丰富多彩的。在贾母看来她是个“泼皮”和“凤辣子”,在贾珍看来她有“杀伐决断”之机,在宁国府都总管赖升看来,她是一个有名的“烈货”,为人处事“脸酸心硬”,在贾琏贴身小厮兴儿看来,她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是“醋缸醋瓮”。在不同人的心目中,不管表述和感受如何,都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凤姐“辣”的个性。那么,曹雪芹是如何形象生动地刻画她这一性格的呢?其中之一就是通过她协理可卿丧礼这一大事件来表现的。

可卿的丧礼隆重热闹,糜费铺张,场面宏大,不啻为《红楼梦》最为瑰丽的篇章之一。通过举办丧礼,上至朝廷公卿,下至下人奴仆,形形色色,纷纷扰扰,众多人物粉墨登场。曹雪芹正是把凤姐放在这一“典型”环境中,来精心雕刻的。既有大刀阔斧的砍斫,又有细刀慢镂的精雕。经过细心梳理和分析,凤姐指出了宁国府存在的“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事无专执,临期推委”、“需用过废,滥支冒领”、“任无大小,苦乐不均”、“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黔束,无脸者不能上进”五个弊端后,她对症下药。然后,按人任用,使各有专责。对每一项事务再明确时间、任务和要求,把违责的处罚也声明在先,不管有脸无脸的,一例论处,不徇私情。

经过这“大刀阔斧”的描写后,凤姐的“杀伐决断”的“辣子”和“烈货”形象已现雏形。然后,曹雪芹通过一个细节的描写,如细刀慢镂的精雕一般,再渲梁上色。这一细节就是,她处罚一个睡迷的理事人:

按名查点各项人数,都已到齐,只有迎送亲客上的一人未到。即命传到,那人已张惶愧惧。凤姐冷笑道:“我说是谁误了,原来是你!你原比他们有体面,所以不听我的话。”那人道:“小的天天来的早,只有今日,醒了觉得早些,因又睡迷了,来迟了一步。求奶奶饶过这次。”正说着,只见荣国府中的王兴媳妇来了,在前探头。

按名查点各项人数,都已到齐,只有迎送亲客上的一人未到。即命传到,那人已张惶愧惧。凤姐冷笑道:“我说是谁误了,原来是你!你原比他们有体面,所以不听我的话。”那人道:“小的天天来的早,只有今日,醒了觉得早些,因又睡迷了,来迟了一步。求奶奶饶过这次。”正说着,只见荣国府中的王兴媳妇来了,在前探头。

此时曹雪芹没有写凤姐如何马上处理此人,而是故作停顿,先把此人“凉”在一旁,处理王兴媳妇、荣国府四个执事人支领东西的事务和张材家取帖事儿,把读者的“胃口”吊起来,看似是用这些“闲文”支开,实则是为下文起波澜作伏笔。然后才放笔大写一番:

凤姐便说道:“明儿他也睡迷了,后儿我也睡迷了,将来都没有人了。本来要饶你,只是我头一次宽了你,下次就难管人了,不如开发的好。”登时放下脸来,喝命:“带出去!打二十板子!”一面又掷下宁国府对牌去,说与来升:“革他一月银米!”众人听了,又见凤姐眉立,知是恼了,不敢怠慢,拖人的出去拖人,执牌传谕的忙去传谕。那人身不由己,已拖出挨二十大板,还要进来叩谢。凤姐道:“明日再有误的打四十,后日的六十,有爱挨打的只管误!”说着吩咐:“散了罢!”窗外众人听说,方各自执事去了。

凤姐便说道:“明儿他也睡迷了,后儿我也睡迷了,将来都没有人了。本来要饶你,只是我头一次宽了你,下次就难管人了,不如开发的好。”登时放下脸来,喝命:“带出去!打二十板子!”一面又掷下宁国府对牌去,说与来升:“革他一月银米!”众人听了,又见凤姐眉立,知是恼了,不敢怠慢,拖人的出去拖人,执牌传谕的忙去传谕。那人身不由己,已拖出挨二十大板,还要进来叩谢。凤姐道:“明日再有误的打四十,后日的六十,有爱挨打的只管误!”说着吩咐:“散了罢!”窗外众人听说,方各自执事去了。

以上的描写,抓住了“冷笑”、“喝命”、“掷下”和“眉立”等带有“辣味”的情态动词,把凤姐的“辣”味写得形象生动,令人齿寒,望而生畏。凤姐协理可卿丧礼,是她“初出茅庐”的牛刀初试,把丧礼整治得井井有条。曹雪芹通过这一典型事件的描写,把凤姐放置在其中,把她的“辣”味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

贾珍当然是可卿丧礼中的“主角”。他在丧礼中的种种异常表现所透露出来的信息,或许可从可卿的病因、死因可看出蛛丝马迹。再加脂批的透露,还有在第七回中焦大的醉骂,都为我们对贾珍形象的认识构建了一个大致的轮廓。

一是从凤姐协理而指出宁国府存在五大弊端,可以看出贾珍平日只管寻花问柳喝酒高乐,再加上其父贾敬一味烧丹炼汞,寻求得道以期长久的快乐,对家中之事撒手不管,贾珍越发恣意妄为,竟把宁国府闹得翻了跟斗过来的。宁国府是长房,他又是族长,没有起到表率作用,反而逞纵了家人一起胡为。赖嬷嬷说得好,他也该管管自己了,却偏又是一味高乐,倒三不着两的。

二是与可卿有“爬灰”的关系。在第七回中写到焦大醉骂,“每日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此指的应是贾珍。脂批于此处说“忽接此焦大一段,真可惊心骇目。一字化一泪,一泪化一血珠”,宁国府本是诗礼簪缨之族,其家风坠地到如此地步,令人痛惜!在第九回中顽童闹学堂事件中 ,写到贾蔷时说他本是宁府玄孙嫡派,父母双亡,因跟着贾珍一起过活。后因,贾珍不干净,家中谣言四起,贾珍嫌名声不好听,为避嫌而把他分门另户自己过活去。还有在第七十四回中,写到惜春对尤氏说,平日间“听闻到宁国府里有人背地议论,多少不堪的闲话”,等等种种表现,都为我们侧面认识贾珍提供了依据。在丧礼中,贾珍哭得像泪人一样过分哀痛的表现,其中大有深意。脂批说“可笑!如丧老妣,此作者刺心笔也”。另外,从脂批说到的“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嫡是安富尊荣坐享人想得到处?其事虽未漏,其言其意则令人悲切感服,矿赦之,因命芹溪删去”的话可看出,或许曹雪芹原来的构思中,对可卿的死因不像现在文本的情节,可是“删却未删”,总是透出可卿与贾珍非正常的关系。

三是贾珍靡费无度。给可卿用一个坏了事的义忠亲王老千岁不敢用的樯木棺板。为使丧礼风光好看,花一千二百两银子为贾蓉捐了个龙禁尉的官。他要凤姐协理可卿的丧事,对凤姐说别存心替他省钱,只图好看为上。通过花大量银子,把可卿的丧事办得风光无比,路祭“浩浩荡荡,一带摆三四里远”,“压地银山一般从北而至”!总之,通过写可卿丧礼的盛大,把贾珍娇奢淫欲的形象刻画得丰富生动。

可卿丧礼浓墨重彩的描写,如一场气势恢宏的舞台,生动地展现不同的人物形象,除了上述的几个主要人物外,还有贾敬、尤氏、贾宝玉及贾蓉等人物,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限于篇幅,在此不再一一述及。总之,对于可卿丧礼的描写,事只一事,笔仅一支,然而笔法灵动生辉,一笔多写,不但增加了艺术的容量,且在有限的篇幅里人物尽现其形,各得其神,绘声绘色,如戚蓼生在《石头记序》中所赞赏的“绛树两歌,一声在喉,一声在鼻,黄华二牍,左腕能楷,右腕能草,神乎技矣”!尤其是对凤姐的人物形象刻画,自不待言。脂批说写可卿的丧礼,只为写凤姐一人,这话当然不错。可是,在这一事件中,对另一个中心人物贾珍形象的刻画,亦相当精彩。如《春秋》的“微词”和“曲笔”,又如照“风月宝鉴”一样,褒贬之义尽在文词之中,“目送而手挥”。

三、丰富深刻的主题揭示

曹雪芹费大量的笔墨写秦可卿的丧礼,除了刻画众多人物形象,还有通事件的描写、人物形象的刻画来表达小说的主题。

《红楼梦》的主题是丰富深刻的。其中的主题之一就是写贾家的盛衰,通篇都充满着对家族命运的关怀。甲戌本《石头记》第一回前的《凡例》就体现了其中的思想。此外还以甄士隐家的盛衰及甄士隐对跛道人的《好了歌》的注解、第五回警幻仙姑受宁荣二公的叮嘱而警劝宝玉,秦可卿判词及红楼梦曲子所写的内容,第七回中通过焦大的醉骂,第十三回可卿临终前对凤姐托梦,第十六回中秦钟临终前的劝宝玉悔悟以世务为重等描写,无不体现了对家族盛衰关怀的主题。或许还有作者对家族盛衰之情的寄托,否则曹雪芹就不会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脂批也不会说“树倒猢狲散之语,全犹在耳,曲指三十五年矣”及“伤哉,宁不恸杀!”等语。由此可看,曹雪芹挥毫泼墨所写的可卿丧礼,其背后所隐藏的意义并非虚笔与虚言,正如脂批所说的“滴泪为墨,研血成字”!其丰富性和深刻性不单是贾家的盛衰个案,而是透过个别现象,其所揭示的由此及彼、由古及今的万事万物的变化规律,由此而带给人们的困惑和思考。下面,通过第十三回凤姐协理可卿丧礼的描写,来看曹雪芹是如何体现这一主题的。

“浮生着甚苦奔,盛筵华席终散场”。自古及今,盛衰轮回如梦如幻,历来为人所困惑。《好了歌》所唱诵的“好”与“了”,从来可有人给定一个合理的答案?可是,曹雪芹开篇就用冷峻的笔触为我们提出这样一个千古不变的话题。以甄士隐家的盛衰作为“入话”,引开了整部小说的主题,然后再一步步地展开。在第二回中,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说“如今的这宁荣两门也都萧索了,不比先时的光景”,又说“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其日用排场,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末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这还是小事,更有一件大事。谁知这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作者正是通过宝玉、凤姐及可卿的具体描写来揭示这一主题的。

贾宝玉是贾家继承家业的厚望者。在小说第五回中,写贾宝玉随贾母到宁国府游玩,中午因困倦由侄媳可卿引到其卧室休息。梦中,警幻仙姑以仙茗美酒、簿册歌舞以警其痴顽。希望宝玉悔悟前情,委身于经济仕途,重振家业。警幻仙姑对宝玉进行警劝,希望使其归于传统的世道中,由情色归于礼义,关注家族命运的兴衰。可是,贾宝玉与此背道而驰,在“情”与“理”的强烈的较量和纠緾中,最终走向了与道德理性相对立的“情”。

凤姐是荣国府的大管家,她是脂粉队里的英雄,比贾家束冠顶带的男人们要强多少倍,又与可卿相好,成为知己。可卿临终前托梦给凤姐,不厌其烦地叮嘱凤姐:

目今祖茔虽四时祭祀,只是无一定钱粮。第二件,家塾虽立,无一定工给。依我想来,如今盛时固不缺祭祀工给,但将来败落之时,此二项有何出处?莫若依我定见,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工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于此,会同族中长幼大小定了则例,日后按房掌管这一年的地亩、钱粮、祭祀、工给之事。如此周流,又无争竞,亦不能有典卖诸弊。便是有了罪,凡物皆可入官,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祭祀又可永继。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日后,终非长策。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要知道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此时若不早为虑后,临期只恐后悔无益矣。

目今祖茔虽四时祭祀,只是无一定钱粮。第二件,家塾虽立,无一定工给。依我想来,如今盛时固不缺祭祀工给,但将来败落之时,此二项有何出处?莫若依我定见,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工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于此,会同族中长幼大小定了则例,日后按房掌管这一年的地亩、钱粮、祭祀、工给之事。如此周流,又无争竞,亦不能有典卖诸弊。便是有了罪,凡物皆可入官,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祭祀又可永继。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日后,终非长策。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要知道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此时若不早为虑后,临期只恐后悔无益矣。

由此可知,可卿是有卓识远见的。她希望凤姐为贾府将来败落时,先谋求好退步抽身的良策。凤姐协理可卿的丧礼,一针见血很有眼力地指出宁国府的五大弊端,照理说她更加清醒地认识现实。如果说,可卿梦中的警劝是虚幻的,可是这种现实中的弊端对她应有刺心之痛,应当记取。但是,凤姐是个痴人,对欲望的追逐无以足厌。不但听不进可卿的警劝,反而因为自身贪欲,加快了自身毁灭和贾家的衰败步伐。

清人王伯沆在第十三回的批注中,有一段话颇有深意:

阅是书者,皆以“淫”为可卿罪,余独说不然。可卿来历已见宝玉梦中。警幻又云受荣宁二公之托,先导以情欲之事,使归于正,则可卿之至贾府是当机而来,非无因而来也。唐时有锁骨菩萨现淫女身而说法。又《西厢》云:“我是散相思的五瘟使。”岂得以世俗贞淫论可卿哉?观有“心愿未了”四字,明系人世说法,一片慈心,故有“后悔无益”之警惕也。盲人且大眼一看。

阅是书者,皆以“淫”为可卿罪,余独说不然。可卿来历已见宝玉梦中。警幻又云受荣宁二公之托,先导以情欲之事,使归于正,则可卿之至贾府是当机而来,非无因而来也。唐时有锁骨菩萨现淫女身而说法。又《西厢》云:“我是散相思的五瘟使。”岂得以世俗贞淫论可卿哉?观有“心愿未了”四字,明系人世说法,一片慈心,故有“后悔无益”之警惕也。盲人且大眼一看。

秦者,情也。如果说可卿在小说中的寓意有“情”的一面,那么,另一面更多的是起到以“情”警劝的作用。如王伯沆所言,可卿之“情”妖艳有锁骨菩萨的“现身说法”,以淫止淫。因此,可卿的判词有“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之说。如果说判词责可卿不如说责贾珍更重一些。正因如此,可卿的红楼梦曲子又说“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荣玉,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从“情”之义而言,一方面说可卿是“情”的化身,另一方面则说可卿具有以“情”警劝的功能。这两方面的含意,是通过贾珍相关故事情节的描写来起作用的。故有第十三回中,贾珍在可卿丧礼中种种异常不合情理的表现。从这一意义而言,可卿的出现与消失都有她深刻的意义,即深化和丰富主题的意义。

因此,曹雪芹通过写凤姐协理可卿丧礼的描写,通过人物形象的刻画,都不是“图虚热闹”的笔墨渲染,而是经过前面描写的铺垫,为第十三回的描写作准备。通过人物及人物之间关系的寓意,来揭示丰富深刻的主题思想。既深化了主题,又为第十三回后的故事情节埋下伏笔。

四、余话

《红楼梦》第十三回无疑是小说的重要章回之一。通过写可卿的丧礼和凤姐协理可卿的丧礼,集中表现了凤姐的才干、贾珍的“情之变态”,从中揭露宁国府的种种弊端。曹雪芹只用一笔写一事,取得了一笔多写的艺术效果。这体现在既把众多人物形象刻画得丰富生动,又表现了丰富的主题思想。

从第十三回中可卿托梦给凤姐说到的“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和“盛筵必散”的话看出,曹雪芹写一人写一事,又不仅限于写一人一事,其中的寓意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从一个家族到一个人再到世间万事万物,皆同一理。曹雪芹通过生死、梦幻的描写,把这些事理寓写于一事一人之中。既有对“无材可与补苍天”济世情怀无法实现的悲叹,又有对万事万物盛衰存亡的叩问和思考。既有对家族命运的关怀,又有对个人人生道路的困惑和探求。

在第十回回末中曹雪芹写道:“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其中之意,或正如脂批在第十三回中所说的“瞬息繁华,一时欢乐二语,可共天下有志事业功名者同来一哭”的寓意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