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湾l和美乡村入画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红安县高桥镇王德湾村 王德湾l和美乡村入画来

王德湾l和美乡村入画来

2023-06-03 08:5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编辑/章大均

初夏时节的周末,红安县城许多居民带着家人孩子打卡高桥镇王德湾村。因这儿有别样的风景,还有别样的故事。

方家塝是王德湾的中心村,48户人家100多村民。青山环绕,冲田排闼,风吹麦香;一水护湾,清波荡漾,游鱼闲畅;平房或两层楼房,间距开阔,错落有致;白墙彩瓦,装饰一新,庭院雅致,花草繁茂,绿树浓荫;房前屋后,翠竹青青,玉立亭亭。徜徉在池边广场和洁净环村水泥路上,疑心误入城中别墅,诗意惬意漾满胸膛。

“原先的方家塝,远闻粪臭味,近看脏兮兮,到处破旧房,池塘尽淤泥,叫人望而却步,是共同缔造的理念改变了落后的面貌。”村党总支书记王拥军介绍。

一首古诗:何人不起故园情

在银川工作的王绍富,阔别家乡多年,从微信群里看到家乡的变化,忍不住在5.1节回家一趟。他在村里转了几圈,问自己,这是我记忆中的那个破旧的村子吗?他触景生情,欣然写下感怀诗:“银汉云河洗青天,故园山水物华新。家家楼阁披新彩,四边峰峦叠翠屏。乡村振兴春风暖,策惠民生情更深。难得佳节成归意,爱我家乡爱乡亲。”

家乡嬗变,不只勾起他一人的思乡情。据王拥军介绍,王基兵等10多位在外的退休人员陆续回乡,把毁弃的祖居修葺一新,他们捐钱捐物参与共同缔造之外,同怀一个心愿:叶落归根,把晚年时光交付生养自己的故乡。远嫁他乡的王飞,也回娘家帮忙修建老宅。王德湾“根”壮了,人气旺了。

一道篱笆:谁人不盼家乡好

共同缔造,村民是主角。大家共情同心参与建设,和美蓝图才会迅速落地生辉。村民王德中,有一手好编织手艺,他用竹子编制围栏100多道,免费赠给左邻右舍,用于共享菜园做篱笆,竹篱笆既经济适用又成为靓丽的风景。王德中说:“众人拾柴火焰高,谁人不望家乡好,只有个个献智献力,湾子一定更美,更富,更兴旺。”

据悉,去年8月至今,方家榜拆除了危旧房28间,茅厕、养鸡场、猪圈12个,拆除面积达2000㎡。清理当家塘淤泥610m³,石料1000余立方,铺设污水管网1000余米,新建沉井9个;40多家对房前屋后进行驳岸修建沟渠平整,对老屋改造翻修。每户义务投工投劳20个、6台挖机义务投工近50个小时、乡贤能人老板捐资捐款20余万元。“只要人人都参与共筹共建,王德湾将变成美丽的花园。”这是村妇女锣鼓队组长马丽改编的歌词,唱出了大伙的心声。

一张清单:“客听主调”事事兴

共同缔造是理念也是路径,将决策权建设权交到群众手中是制胜秘诀。王德湾村五年规划建成成“稻麦丰、瓜果香、村庄美、产业兴、精神振”的现代化宜居宜业村庄,由村民商定。从去年8月开始试点工作以来,县乡村组织了一个专班,成立了一个建设指挥部,县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人牵头,11各相关部门参与共建。但自始至终坚持走“客听主调”的群众路线。干部是服务员,村民才是主人翁。大到村庄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小到墙面改造,房前屋后栽花种草,都要遵从群众意愿。

王德湾村“共同缔造”任务清单共43条,分解到部门到分管干部,定期召开碰头会,每次晒晒完成情况,看谁的成绩最好。县人大政研室主任董绍刚介绍,开始进村里狗子见生人就咬,如今进村,老远狗就摇晃尾巴好像在迎接自家人。去年拆违拆危,人大副主任梅新文跟小组长一起上门做工作,与村民坐在一条板凳上,交心谈心,村民思想敞亮了,拆旧顺利了,梅新文脸上笑容多了。

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谋划,需要资金,需要引进人才项目。11个部门相关人员把村民的事当做自家的事,共争取政策和以奖代补资金500多万元,引进一家种养产业,建设一个风干仓储,整合土地资源,成立村级经济专业合作社,引导村民入股创收。王德湾的系列变化来自上下联动多维发力,更来自对村民的尊重。

县人大常委主任张治祥说:如今,全县正以王德湾等23个村庄为示范,突出“引”(党建引领)、“变”(改变思想面貌)、“活”(盘活资源人才)、“美”(建美村庄产业)四字,充分发挥群众的创造力,贯彻共同缔造、内外兼修理念,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升级版。(李绍伦撰稿)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