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索尼NETMD MZ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索尼n10音质 末代皇帝索尼NETMD MZ

末代皇帝索尼NETMD MZ

2024-05-21 07:3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软硬兼施--硬件/软件篇:

  MZ-N920作为N910的后续产品,目的是给许久没有新丁的SONY NetMD阵营带来了一份新活力。首先他的大部分基本配置同N910基本相同(倒了么?快,快扶起来,还没说完呢):TYPE-S、VPT声场技术、6段均衡调节、日文汉字显示线控当然这一点应该依然是开路先锋日版产品的专利。也许看到这里大家都还在担心现状如此窘迫的SONY会不会以新瓶装旧酒的自毁式做法重新包装出一个N910送给大家(这种方法在SONY风头正旺的时候到是常做的)那么他给我们带来了一些什么新鲜呢?

  真正的不同是体现在软件和放大技术上。首先是抛开SONIC STAGE 1.5绕过1.6跳开后面的版本,直接向N920用户提供最新版本的了“SonicStage2.0”和新版本的SONY MD SIMPLE BURNER软件,经笔者简单的调试和使用,该软件同样支持N10一代的MD使用包括SHARP机器,可以提供64倍的高速传输,另外,这套软件已经支持HI-MD AUDIO格式了(不过只能看不能用,呵呵),感兴趣的朋友不妨DOWN一个玩玩。

  当然安装前仍需要COPY到硬盘,将目录内setup.ini文件里面的SupportosLang=Japanese改成SupportosLang=Chinese中文输入方式和以前相同,更改注册表相关字段。

  音频放大技术方面:所谓数字放大技术,也就是将激光头读取的数字型号直接放大,然后转为模拟信号输出。相对以往先将数字信号模拟转换再放大输出的方式,数字放大能够降低模拟放大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减少模拟放大产生的各种声音失真。当年SHARP发布DS8的时候1BIT这一并不算新鲜的技术让它出尽了风头,随后推出的DR480更因此被一致认定为近2年来音质最为优秀的MD机型之一。

  斗转星移,SONY今天再用这一招是否会重拾风光无限的昨天呢?SONY为N920基于这样的背景下搭载了数字放大技术,虽然亦不是首次在SONY随身产品上使用,不过上市以来仍然受到了很多朋友的期待和关注。

  最后绝唱--音质篇:

  一如文章开头对于外观的描绘,光标跳到音质这个环节的时候又让人开始犯难了,这也许由于网络上太多讨论是将这款机器届定为同DR580抗衡的SONY产品。其实平心而论,开始聆听的前就对于这台机器的声音期望并不大,因为早前盛传的E10也不过如此,数字放大技术固然优秀,其加载到随身听上也是MINI音频用户的福音,但音频产品往往有大量的工作需要数字解码部分,模拟电路部分,数模转换部分来完成,不过现在的机器基于价格(成本),体积等因素考虑,在模拟电路部分以及相关解码部分用料的安排上已经很难作到一些经典机型那样了(不信大家大可以拆开一个哪怕是低端DAT机看看里面的结构)而结果表明笔者确实没从刚才的聆听中找到什么感觉,无论如何,下面的文句笔者尽量客观描述大家自己判断吧。

  要开始的应该算是一个简单的聆听环节,音乐是自己最近常听的两张MD盘片,里面包含了JEWELL的一张老盘《THIS WAY》来试试人声,这个几年年前乐坛的小丫头才华横溢的歌声时而空旷悠远,时而活力四射;几首白日梦的钢琴独奏和选自EMI MEMO精选里的几个小品聆听钢琴和弦乐,其余也就七七八八曲目拼凑而成的两张盘,一张是ES,一张是SONY老彩碟均使用SP录制,耳机则使用SONY888和KSC50。

  感觉整体上机器的播放还算不错,珠儿同学的声音表现尚可,音乐整个儿感觉上偏向暖,仿佛刚才在校园里赶路时太阳破云而出撒在身上的感觉(下了几天,终于天晴了)。部分环节声音修饰比较明显,很多我在平时使用MT77时候表现得非常平淡的地方此处却象填充了东西一样的饱满,层次表现却又有些偏差。钢琴部分这个白姓演奏者的音乐我第一次是同学录的MD上听过,机器是好象是当时的一台531,一台DR7分别试了一下,感觉非常舒服。此次920的表现给人一种比较清晰,但不算亮的声音,换用KSC50后就更没有什么“感觉”了,低音的时候有些沉闷的感觉。弦乐表现对于层次和场面还原的要求更高,笔者觉得920不是很擅长,细节反映不是那么明晰,声音过于“平”了些。

图为:索尼NETMD MZ-N920

  杂七杂八--陪嫁/价格篇:

  配件方面,SONY搭配了35线控(日版),一个比较漂亮的透明充电座,把主机放上去比放在光机有气质多了,另外也就是常规的外接电池盒,以及电源。没什么特别的了。耳塞不是有人说的838,而是808,没什么,普通机形么,呵呵。

  价格方面,个人认为这款机器的定价还是有些高了,在HIMD即将“横空出世”的半年内让升级消费者接受2K以上的新品恐怕比较困难,除非有特殊需要新购机用户或者价格有了变化。

上一页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