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糖尿病性低血糖的原因有哪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糖尿病的典型临床表现不包括 引起糖尿病性低血糖的原因有哪些?

引起糖尿病性低血糖的原因有哪些?

2023-04-16 02: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三个病例,带你了解这些糖尿病低血糖原因

病例一

老年男性,因「口干、多饮10余年,不省人事半天。」入院。长期不规则口服格列本脲治疗,入院前测得血糖:3.1mmol/L。

分析:患者使用的格列本脲为临床中常见使用的磺脲类药物,主要用于改善单纯饮食血糖控制不佳以及中度2型糖尿病患者。

通过促进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降低血糖,降糖效果较强,有剂量相关效应,且易受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胰岛β细胞功能差会有继发性药物失效。但药物剂量使用不当,易引发严重低血糖或低血糖性昏迷。

胰岛素、磺脲类和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均可引起低血糖。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DPP-4i)、GLP-1RA和SGLT2i不增加低血糖风险,这些药物单用一般不诱发低血糖,但和胰岛素及胰岛素促泌剂联合治疗时则可引起低血糖。

格列本脲药物剂量使用不当,易引发严重低血糖或低血糖性昏迷。老年患者在使用前应咨询医师或慎用。

病例二

老年女性,因「多食、多尿15年,冒汗2小时。」入院,长期四针胰岛素控制血糖,此次入院前测得血糖:2.8mmol/L。

分析:患者使用的是四针胰岛素强化控制血糖,胰岛素目前是糖尿病患者临床控制血糖中最常见,也是导致低血糖风险最大的药物。

老年患者可能因居家胰岛素注射后未及时进餐或进餐过少,过于严格控制血糖等因素,均可导致严重低血糖出现。

病例二中患者使用的是四针胰岛素强化控制血糖。临床治疗中关于胰岛素治疗方案选择较多,包括:

起始基础胰岛素治疗制剂:使用≥1种口服降糖药规范治疗>3个月,血糖仍未达标(HbA1c≥7.0%)的2型糖尿病患者;起始预混胰岛素治疗制剂:对于餐后血糖与餐前血糖相比增幅较大(>3mmol/L)、进餐较规律且每日1~2顿主餐碳水化合物较多的2型糖尿病患者;起始双胰岛素类似物制剂:适用于在生活方式干预联合≥1种口服降糖药最大有效剂量治疗后HbA1c≥7.0%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制剂多次皮下注射:2型糖尿病患者在起始胰岛素治疗后,经过充分的剂量调整,血糖仍未达标或反复发生低血糖时,可采用基础胰岛素联合每日 1~3 次餐时胰岛素或每日 2~3次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或转诊上级医院进行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等方案治疗。

而胰岛素注射的次数越多,或者血糖越接近正常血糖时,则应该增加血糖监测的次数,且胰岛素调整应更加精细。

病例三

中年男性,因「多尿伴消瘦5年余,心悸3小时」入院。长期二甲双胍联合瑞格列奈控制血糖。入院前测得血糖3.2mmol/L。

分析:患者使用二甲双胍联合瑞格列奈控制血糖,二甲双胍作为一线选择药物,其主要药理作用在于减少肝脏肝糖原的输出和外周胰岛素抵抗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效果。

如果患者没有禁忌症,应全程保留在治疗方案中。瑞格列奈属于非磺脲类促秘剂,此类药物主要通过刺激胰岛素的早时相分泌而降低餐后血糖,也有一定的降空腹血糖作用。

二甲双胍联合瑞格列奈可以明显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但对应的,其发生低血糖的风险也会大大增加。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低血糖的症状、分级以及常见原因。

低血糖症状及原因

糖尿病患者对于重度低血糖的最好防御就是重度低血糖状态下能够感知,并且尽快进食碳水化合物以此来缓解低血糖,若患者无法感知到这样的状态,称为「无感知性低血糖」,这是一个严重的临床问题。

▎低血糖症状

低血糖的表现和血糖水平以及下降的速度有直接的关系,可表现为一定的症状:

交感神经:心悸、出汗、头晕、手抖饥饿感等;中枢神经:神志改变、认知障碍、抽搐和昏迷等。

在上述病例中,病例一表现出明显的中枢神经改变;病例二及病例三表现出明显的交感神经症状。老年患者低血糖可表现为一些非典型的症状,如行为异常等。

老年患者常因进食不规律,或者服药不规律,加上神经衰退、神经病变等因素,导致频繁出现低血糖,但却因症状不典型或无明显症状,可表现为「无先兆症状低血糖昏迷」。病例一中的老年男性,很有可能属于该类高危人群。

▎低血糖分级

目前低血糖分级如下:

尽管日常生活中许多行为易导致血糖发生波动或低血糖,但药物因素也是需要关注的重点。

▎低血糖原因

糖尿病患者易发生低血糖,包括生活方式及治疗方案、机体情况等多方面导致的,比如:

1、未按时进食,或进食不规律,自行减少进食;而降糖药物已正常使用;

2、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时,未及时调整降糖药物方案;

3、长期大量饮酒、酗酒或空腹饮酒;

4、运动前未监测血糖,未及时摄入适量的碳水化合物;

5、未结合自身情况,盲目制定血糖控制范围,将血糖控制目标设定过于严格;

6、不合理的药物搭配或使用,或未定期监测血糖、增加监测血糖的次数等;

7、盲目调整治疗药物方案,包括胰岛素。

小结:

每一位糖尿病患者在控糖过程中都可能会面临低血糖的风险,科学的制定饮食生活计划,定期在内分泌科门诊随访,规范监测血糖的次数,也是避免低血糖发生的手段。

[1]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等. 2型糖尿病基层合理用药指南 [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1, 20(6): 615-630.[2]中华医学会《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编辑委员会,《基层2型糖尿病胰岛素应用专家共识》编写专家组 . 基层 2 型糖尿病胰岛素应用专家共识[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1, 20(7): 726-736.[3]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编写组,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J],中国糖尿病杂志,2022.30(1):2-51[4]药物说明书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