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算符、动量算符和波函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算符函数的定义是 位置算符、动量算符和波函数

位置算符、动量算符和波函数

2024-06-29 14:0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6 Position, Momentum and Translation连续谱

前面讨论的观测量的本征值都是离散分布的,然而还有另一类观测量,其本征值是连续分布的。连续谱使用的数学和之前讨论的类似,只需要把求和换成积分,克罗内克符号$\delta_{a’a’’}$换成狄拉克函数$\delta(a’-a’’)$。连续谱下的基的正交归一化条件和完备性关系可以写为:

位置和波函数

位置就是这样一个本征值连续分布的观测量。对位置算符$x$的本征右矢$\left|x’\right>$,有:

对任意的态$\left|\alpha\right>$,由位置的完备性关系,可以在位置表象下展开:

如果我们用仪器测量一个处于$\left|\alpha\right>$态上的粒子的位置,粒子会以一定概率塌缩到某个位置本征态。当然,物理的仪器都是有限精度的,我们只能得知粒子的位置在$x’$附近一个宽度为$\mathrm{d}x’$的区间内的概率为:

其中$\psi(x’)=\left< x’|\psi \right>$被称作波函数,其模平方就是粒子在空间中的概率密度。

粒子一定会在空间中某处被发现,这给出了波函数和态矢的归一化条件:

三维的情况和一维类似,我们假设存在位置本征态$\left|\mathbf{x}\right>$,这即是假设三个方向的位置算符有共同的本征态$\left|x’,y’,z’\right>$(否则的话粒子在任意时刻都不会有确定的位置——它不同方向的位置甚至都不对易!我们不希望这样)。如果位置本征态是完备的,我们仍可以展开任意的态矢:

无穷小平移

我们定义无穷小平移算符$\mathscr{T}(\mathrm{d}\mathbf{x’})$,它作用在位置本征态$\left|\mathbf{x’}\right>$上的结果为:

物理上,考虑任意态矢在坐标表象下的表示:$\left|\alpha\right>=\int c_{\mathbf{x’}}\left|\mathbf{x’}\right>$,无穷小平移使每个本征态$\left|\mathbf{x’}\right>$都变成$\left|\mathbf{x’}+\mathrm{d}\mathbf{x’}\right>$,相当于一个让物理系统平移了$\mathrm{d}\mathbf{x’}$的坐标变换(我们很快会看到,它的确是一个幺正算符)。

下面来考虑$\mathscr{T}(\mathrm{d}\mathbf{x’})$的性质,将其作用在任意态矢上:

这说明$\mathscr{T}(\mathrm{d}\mathbf{x’})$作用到本征左矢上结果为:

$\mathscr{T}(\mathrm{d}\mathbf{x’})$让左矢向相反方向平移了$\mathrm{d}\mathbf{x’}$。从而显然有$\mathscr{T}(\mathrm{d}\mathbf{x’})$的厄米共轭为:

当然,根据定义,无穷小平移算符还应满足以下性质:

$\mathscr{T}(\mathrm{d}\mathbf{x’})\mathscr{T}(\mathrm{d}\mathbf{x’’})=\mathscr{T}(\mathrm{d}\mathbf{x’}+\mathrm{d}\mathbf{x’’})$ $\mathscr{T}(-\mathrm{d}\mathbf{x’})=\mathscr{T}^{-1}(\mathrm{d}\mathbf{x’})$ 根据上一条性质和$\mathscr{T}(\mathrm{d}\mathbf{x’})$的厄米共轭的表达式,它应该是幺正算符

第一个性质要求$\mathscr{T}(\mathrm{d}\mathbf{x’})$是指数函数,即:

由于$\mathrm{d}\mathbf{x’}$是无穷小量,可以展开并保留至一阶:

上面厄米共轭的性质即成为:

从而$\mathbf{B}$是反厄米算符,定义$\mathbf{B}=-i\mathbf{K}$,则$\mathbf{K}$是厄米算符。很容易验证$\mathscr{T}(\mathrm{d}\mathbf{x’})$的幺正性。

总结一下,上面定义的无穷小平移算符有如下形式:

下面考虑无穷小平移和位置算符的对易关系:

从而:

带入上面的形式,有:

动量作为无穷小平移的生成元

我们来考虑$\mathbf{K}$的物理意义。

在经典力学中,上面的无穷小平移可以作为正则变换考虑:

这一变换的生成函数为:

考虑到单位变换($\mathbf{X}=\mathbf{x},\mathbf{P}=\mathbf{p}$)的生成函数是$F(\mathbf{x}, \mathbf{P})=\mathbf{x}\cdot\mathbf{P}$,这个生成函数和无穷小平移算符有着非常相似的形式。基于此,可以建立这样的对应,$\mathbf{K}$应该就是动量除以一个具有作用量量纲的常数。量子力学中这个常数就是$\hbar$。无穷小平移算符就可以表示为:

从而坐标和动量的对易关系:

下面考虑动量的不同分量间的对易关系。不同方向上的无穷小平移算符是对易的(先在x方向平移再在y方向平移和先在y方向再在x方向平移是等效的),从而有:

在其他方向上也同理,从而不同方向上的动量算符的对易关系为:

不同方向的动量是对易的,这说明和位置算符类似,也存在三维的动量本征态$\left|\mathbf{p’}\right>$。

正则对易关系

上面的对易关系:

被称为正则对易关系。

注意到正则对易关系和经典力学中的泊松括号其实有着相似的形式,结果也是乘了一个$i\hbar$。一般地,量子力学中有经典对应的各种观测量的对易关系都可以对应为:

泊松括号的一些性质也可以自然的被应用在对易子上,比如:

1.7 Wave Functions in Position and Momentum Space位置空间波函数

位置表象的波函数为$\psi(x’)=\left< x’|\psi \right>$,从这一角度,我们可以得到波动力学中的一系列定义:

对一个一般的算符,矩阵元$\left< x’|A|x’’ \right>$是$x’,x’’$的函数。而当$A$是位置算符的函数时(从而拥有相同的本征态),我们有:

上面的乘积就可以写为:

动量空间波函数

下面我们来考虑动量表象下波函数和位置空间波函数的关系,从无穷小平移算符出发:

对比等式两边,我们有:

从而:

等式两边其实都是波函数,因此这定义了一个波函数空间上的线性映射,将波函数映射为动量算符作用后的态矢对应的波函数。这也和波动力学中动量算符的定义一致:

现在我们可以考虑态矢在动量表象下的展开,即动量空间波函数。利用完备性关系,我们有:

对其中出现的$\left< p’|x’ \right>$,考虑1.7.4中任意态$\phi$为动量本征态的情况,有:

从而:

其中$N$是归一化常数,考虑$\left< x’|x’’ \right>$:

从而有:

从而我们得到位置空间波函数到动量空间波函数的变换:

相似的,可以得到动量空间到位置空间的变换:

这是傅里叶变换和傅里叶逆变换的形式。

推广至三维

三维的归一化条件和完备性关系成为:

对动量本征态也是同样。

三维的动量算符作用在波函数上,微分成为梯度,1.7.4成为:

1.7.5成为:

位置空间和动量空间波函数间的变换也成为三维傅里叶变换:

注意三维中位置波函数的量纲即成为长度的-3/2次方,这样粒子在全空间被发现的概率才仍然会是无量纲的1。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