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高中音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第二乐章餐厅菜单 【教案】高中音乐

【教案】高中音乐

2024-06-06 08:4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过程与方法:通过倾听音乐,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难点:学生从音乐与故事中深刻的了解贝多芬这个伟大的作曲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曾经学过的一篇课文《月光曲》吗?(课件出示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本中的《月光曲》)

师: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讲讲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故事。

生:一天晚上,贝多芬在维也纳郊外散步,忽然听到琴声,而且是他的作品。他寻声走到一幢旧房窗前,发现是一位盲姑娘在演奏。他进屋后才知道她非常喜欢贝多芬的音乐。作曲家非常感动,在月色辉映下,他写下了这首月光曲……

师:这位同学讲的非常精彩,可惜它只是个传说。实际上,贝多芬写作这部作品时,正值1801年,当时他的耳聋疾患日渐严重,失恋的创痛尚未平复,在痛苦的心境中,他写出了这首钢琴奏鸣曲。德国诗人路德维希·雷尔施塔布形容这首乐曲的第一乐章为“如在瑞士琉森湖那月光闪耀的湖面上一只摇荡的小舟一样”。于是精明的出版商即以“月光曲”为标题杜撰了这个大家熟知的动人“故事”。下面我们就再来温习一下这首著名的乐曲,大家试着体会贝多芬当时的心情。(播放《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

(二)新授

(一)学习《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初听歌曲)(板书)

师:这首乐曲有什么特点呢?大家说说自己的最直接、最真实的感受。

生:缓慢的、都是三连音、旋律不明显……

师:大家听的非常仔细!这首《月光奏鸣曲》的第一乐章速度是慢板的(板书)。这个乐曲是用三段体写成的。细心的同学听出了三连音,这个音型贯穿了整首乐曲,宛如月光下荡漾的水波。有的同学没有听出什么主旋律,是因为它的主旋律特别慢,它的节拍是22拍子,所以听得不明显。下面老师把第一乐段的旋律单独弹一下,大家听一下它的主旋律。(钢琴弹奏主题Ⅰ)

师:旋律非常舒缓,犹如吟诵般的歌声,在寂静的夜空中回响。下面大家再仔细听一下,乐曲中是怎样融入旋律的。(钢琴弹奏乐曲的第一部分)

师:接下来我们按照第一部分的学习方式来自学一下主题Ⅱ的旋律。(学生自学)

师:中段开始的主题材料在高音区奏响,情绪变得有些动荡不安。大家在聆听时试着找找主题Ⅱ的旋律。(演奏第二部分)

师:最后,主题Ⅰ的音调在低音区多次重现,乐曲在意犹未尽的沉思和悬念中悄然结束。(演奏第三部分)

(二)欣赏《月光奏鸣曲》第二、三乐章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月光奏鸣曲》的第一乐章。之前我们学过,一部完整的奏鸣曲应该包括四个乐章,分别是快板、慢板、小步舞曲、急板四种速度。但是贝多芬在创作这部作品时,突破了这种传统形式,直接从慢板写起,徐缓的旋律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伤感。第二乐章是一个小快板,又一次“反其道而行之”,改变了传统钢琴协奏曲中一向作为慢板乐章的第二乐章,而采取了十分轻快的节奏,短小精悍而又优美动听的旋律与第一乐章形成鲜明的对比。大家一起欣赏一下。(播放《月光》第二乐章)

师:第三乐章是激动的急板。本乐章拥有精巧的结构与美妙的钢琴性效果和充实的音乐内容,急风暴雨般的旋律中包含着各种复杂的钢琴技巧,表达出一种愤懑的情绪和高昂的斗志。直到全曲结束之前,还是一种作“最后冲击”的态势。我们来感受一下。(播放《月光》第三乐章)

师:贝多芬打破了这种传统奏鸣曲的模式,《月光奏鸣曲》是古典乐派开始朝浪漫乐派转变的作品之一。

(三)巩固拓展/练习

师:美好的夜晚总能带给音乐家们无数的遐想。浪漫时期的音乐家肖邦也创作了许多首夜曲,我们来一起欣赏其中最著名的一首,大家感受一下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特征。(教师演奏肖邦《降E大调夜曲》)

师:这首乐曲创作于1830年,是肖邦夜曲中格调最,明朗、最脍炙人口的一首。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以它特有的强烈、自由、奔放的风格与古典主义音乐的严谨、典雅、端庄的风格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肖邦一共创作了21首《夜曲》,而最早的一首《降b小调夜曲》也是非常著名的一首,其旋律非常优美,情绪极为丰富。(教师演奏肖邦的《降b小调夜曲》)

(四)小结

师:今天我们了解了关于夜晚的几首著名钢琴曲,希望同学们在课后继续聆听贝多芬和肖邦的作品,写作业累的时候听一下舒缓的钢琴曲,也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五)板书设计

结构 旋律要素 音乐风格特点 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 第三乐章

分学科、学段

逐篇教材解读

带你把教材看出花

http://m.hteacher.net/zhuanti/xlk/2017zgjiaocaijd.php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