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壳鱼为什么难养?笋壳鱼高密度循环养殖技术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笋壳鱼能养吗视频教学 笋壳鱼为什么难养?笋壳鱼高密度循环养殖技术

笋壳鱼为什么难养?笋壳鱼高密度循环养殖技术

2024-07-01 03:2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笋壳鱼养殖方法的改进可从三个方面进行

一、池塘条件

养殖笋壳鱼的池塘要求并不严格,面积3~6亩、水深1.5米、淤泥少、水源良好的池塘便可。从方便日常管理和覆盖越冬大棚考虑,池塘不宜过大,此外视养殖密度可设置增氧机。过去通常要求在塘底布设人工鱼巢,以适应笋壳鱼易受惊吓和洞居避光的习性,但是随着种质的驯化可省去这些设置,生产实践证明,经驯化养殖的笋壳鱼不再藏匿鱼巢,并形成闻响水而集群抢食的习惯,设置鱼巢反而会因积聚鱼粪腐土影响鱼的健康生长,也影响鱼的聚食。

二、种苗选择

1、注意选择本地人工孵化的鱼种而一般不应购买国外鱼种,在目前还不存在种质退化的情形下,多代产的鱼种成活率会更高。

2、尽可能选择越冬后的鱼种。笋壳鱼的养殖期长达18个月,要经过越冬阶段。当年投放的鱼苗生长缓慢,越冬后才加速生长,通常在8月份放养3厘米以上的当年鱼苗,到翌年4月才长至0.1~0.3市斤,而继续养殖至年底可达0.8市斤以上,因此放养越冬的大规格鱼种当年便可收获。

3、投放当年的鱼苗也要选择3~5厘米或以上的规格,由于笋壳鱼苗体长小于3厘米时养殖成活率较低,而在3厘米以上才能比较稳定地生长,因此尽可能选择大规格的鱼苗,通常鱼苗的规格越大越好养殖。

此外,现有养殖的笋壳鱼有泰国笋壳鱼(云斑尖塘鳢)和澳洲笋壳鱼(散纹尖塘鳢)两种,由于后者引入较早,相对好养,但商品颜色不及前者,目前市场价格仅是前者的一半,在投苗放养时要权衡考虑。

三、饲料改进

笋壳鱼的养殖在前几年的推广中以投喂活饵为主,鱼苗标粗投喂红虫、淡水鱼花和虾苗,成鱼的养殖不少地方采用“养殖桂花鱼模式”。随着驯养成功,目前已改投鱼肉,方法是将绞碎的新鲜鱼肉拌合少量鳗鱼饲料粘合成团,放入约1米见方的手提束网中,每口塘沿着四周布设多个投饲缯网,组成均布的食台,这种投饲方法可通过提起缯网随时检查进食和生长情况,有效地降低饲料成本和观察鱼的生长。预计今后将进一步改进以全人工饲料替代,采用类似鳗鱼饲料喂养,这将有效地保证饲料的来源和改善养殖水质,减少鱼病发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