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桩意守什么地方?站桩意守丹田怎么守?站桩意守涌泉最有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站桩时如何排除杂念呢视频 站桩意守什么地方?站桩意守丹田怎么守?站桩意守涌泉最有效?

站桩意守什么地方?站桩意守丹田怎么守?站桩意守涌泉最有效?

2024-06-11 00:3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站桩需不需要意守?

我初学站桩时,师傅从不让我用任何意念,就是单纯的站下去,正视自己的杂念,去坚持下去,让我能够做到入静(武术类的站桩一般都不会讲究入静这一块,养生修行的才会讲究)。我在学习桩功的时候,师傅讲过,如果一个人的心都没办法静下来,意念根本没法控制导引,如果盲目的一来就去运用意念,那么就很容易练功出偏,这也是为什么有走火入魔这种说法。意是意,念是念,不可混淆,当念头落下静止,则思维停止,神活,就会找到心,心随意起,故能明察,所以站桩过程中,任何杂念都不可以理会!这是非常难熬的经历,尤其是涉及到遇到某些内景的时候,后面我会详述,因为我这种是正视杂念的方式,不同于一念代万念,音乐辅助导引进入状态的方式,就这样站下去,这种练习过程中,不管你想不想,都会有意念活动。

因为我站桩不能站死桩,所以我要调这一块,不论是动作,还是感觉,都要去找属于自己并且正确的那种状态,也就是我在站桩的时候,要把意念与感觉分开,就像我的身体某处感觉尤其在动,这是意念后来感觉到的,所以要区分意念与感觉。正确的桩功需要正确的感觉,二者难以分开并形容出来,因为不同的意念可以让你有相同的感觉,不同的感觉也可能是相同的意念引起的。在保持桩架的过程中,就是在找正确的感觉,根据感觉的不同去调整桩架与意念,时刻检查自己的意念活动是否正确,在不断的思维感觉中调整,就比如小腿处在尤其在走,我不能去想它,如果意念关注这一块,就是错误的做法,因为关注它就相当于自己分心了,意念意守这一块去了,所以不可针对某一感觉,某一意念,这样容易走入误区,易流于形式,可能会练功出偏,要注意自己的精神切实与意念具体,让这些随之而来的感觉自然的消失,不去理会,这样才能让劲由地而起,练到全身。气血不养而自养,肌肉不练而自练,自发的能达到断锻炼的目的与养生的好处。

练习的时候,不能有过于强烈的意念活动,就是单纯的正视,磨炼自己的性子,在我能够灵活掌握的时候,才开始做的意守丹田,自然而然的站,并且很容易就进入站桩入静的这种天人合一的桩友,而且不拘泥于地点,发自内心的安静,也就是哪怕身在闹市,同样可以闹中取静。如果大家也是站桩的学习者,不必如我一样,正常情况下,只要是感觉舒适得力,呼吸均匀,协调平衡且不紧张,练完有一点点疲惫或有一点余兴都是正常的,因为你还在不断适应调整的过程,一般情况下,都是神清气爽,浑身通透!

站桩意守丹田怎么守?

不论是了解学习哪一门功夫或者功法,都会涉及到意守。意守,似守非守,此中之度,如何把控,需要自身体悟验证,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意就是火,我们用意的程度,决定了火候的大小,火候就是指自己练习过程中,意念的使用程度。妙在人为,用意紧则火躁,用意缓则火寒。如果我没有前面的磨练心性,这个火候的掌控,肯定是不到位的。用意不当,非但无益反而有损。我们意守丹田,直至发热有气感,称之为【火】,把火集中后,用意识引导这火,打通任督二脉,甚至于转小周天、大周天,此过程如方法拿捏不稳,则可能产生不良后果。这也是为什么关于起火采药,取坎填离这一类,都是要师傅教的原因。所以在不正确的方法下,是会出问题的,也就是练功出偏。

练功出偏,就是指习者偏离了正常轨道而引起的不正常练功反应,这种情况不同于“气冲病灶”,如果没有方法恢复,可能会受其终身不得解脱。正常情况下,动功少偏,静功多偏,最好有师傅指点,否则反受其害。也有必要掌握一些预防的知识。一般会造成出偏的情况,大多是功法流弊造成的,因为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很多功法网络上都可以找到,某些人在某处学过,或者耍小聪明东拼西凑一点东西,就出山教别人,结果别人练习之后,不仅没有效果,反而出了一些问题。所以我们在了解学习某一功法的时候,就要全面了解修炼的原理方法及流程次第,如此断不会被迷惑,总之,愚昧和贪欲,才是最大的偏差!这就像某些人,在某处学习站桩,结果自己出了问题又不自知,反而误解为气冲病灶,好言相劝却反受白眼。实在可悲!

一般引起的出偏,分为两大类型的症状:

1、身体:胸闷,气急,耳鸣,气息乱窜,腰痛,头痛,头昏脑胀,心悸,头重脚轻,腹痛,鼻塞,周身不适,忽冷忽热,消化不良,遗泄,盲目出汗,有气无力等

2、精神:失眠,压抑,恐惧,紧张,焦虑,心神不宁,多忘,多梦,双目无神,呆滞呆钝,消极,忧郁,悲观,兴奋等不正常的表现,这是从心里的难受。严重者可能会幻视幻听,言语错乱、手舞足蹈,大哭大笑、打人骂人等非常特殊的情况。

那我们初学者该怎么意守丹田呢?

意守丹田,气功术语之一,古代又称“抱元守一”,“凝神入气穴”。很多人连自己的丹田位置都找不到,谈何守丹田?丹田的位置,我们常指关元、阴交、气海、石门四个穴位位于腹部脐下的部位,都叫做丹田,但是为什么不同,这是因为不同的功法,丹田的位置不同。我们站桩讲的丹田,就是肚脐下的这个丹田。把自己的意识,注意力,集中关注于这一部位。意者,心意也。老一辈的人讲气功修炼,“全凭心意用功夫”。而意守丹田,便是心意所做之事。将其心神放在丹田这个区域,观照此处。但是用意的程度,只要一丝意念即可,所以才有“似守非守,若存若亡”的说法,“似守非守”是方法,“若存若亡”才是功夫。花功夫才能出功夫,第一个功夫是时间,第二个功夫是功力。就这么一丝意念,轻轻的关注丹田处即可,如同身体毛发一般,只取一根,若有若无,此中之度,非苦工不可得。如果你的意念过重,那么打一个比方,意念是火,丹田是锅,我们意守丹田就是烧锅里的水,水就是精气,如果火过大,一下子就烧没了,这样容易出事,比如容易上火。练功并不是意念重,气感强就好,就像走任督二脉,我们如果丹田之气不足,那么盲目的引起冲三关,过督脉,这样就类似于发动机没油,会烧缸的。反而我们不管,静下心来,凝神微注丹田,于入静中意守丹田,精气自然转化,丹田自然温暖,则任督二脉自通,方能真正体会此门功夫的内在。

如果不是我那种直接正视杂念的方式,直接采用意守丹田,一念代万念的方式,那么就要先学习培养丹田气感,不用把自己的意念运用在身体外面进行观想,练功讲究一个“静”字与 一个“藏”字,要能保全身体的精气神,藏住,这是只有静下来才能做到,如果是观想外面,比如丹田之外,有一个能量球,那么这就是另外的练法,不同的练法,决定了你的结果是怎么样的。把一丝意念守住丹田,这样我们才能做到老子常说:“虚其心,实其腹”。心意功夫,要虚,丹田之气,要足。就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这么简单。如果用意过重,看似气感强烈,实际上这是假像,真气内行,是建立在“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的基础上,否则若长此以往,不仅进展缓慢,难以进入更高层次,甚至练的气滞血瘀,或者内火过旺,反而带来一身毛病。比如某些上火,频繁滑精走泄的情况,都是心火过旺导致走漏的。这一块,一定不能急功近利,要慢慢的自己去找这个平衡点,进入的一种十分奇妙的状态,只能自己把握,别人最多只能给你建议。在入静中意守丹田,仿佛若有若无,于虚空中心神观照,十分奇妙。每个人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仿佛没有言语可以形容一般!

《内经知要》:“不根于虚静者,即是邪术;不归于简易者,即是旁门”。

马丹阳祖师曾言:“心者,非同猫狗蠢然无心也。务在存心于清静之域,而无邪心也。故俗人无清静之心,道人无尘垢之心,非所谓俱无心而与木石同也。”

我们练功,讲究“坐忘”,无不是围绕着“无心”“忘”之本义,并不是非猫狗蠢然之忘,亦非俗人无心之忘。而是一种境界,脱离 邪心(邪妄之心)的一种入静状态,心境修为。功法入门,无非诚信而,根本不外乎清静二字,如有偏离,非修行法门也!诚者,不二之心;信者,不疑之志;清者,不迷之念;静者,不妄之神。我们学习之道,如果不从根本入手,那么终究一无所获,传功不传境,传火不传候,站桩,就是让我们的心灵彻底的休息,彻底的放松,和内心去交流,不要有任何疑虑。放开心灵。放开他们,彻底的放开心灵、放开情感、放开情绪,彻彻底底的放开,就是正道。因此,站桩是站桩,修行是修行。站桩仅仅是修行道途中的一个工具而已,故,修行唯心是道,离心求法,皆是求魔。

站桩意守涌泉最有效?

可能大家了解功法的时候,知道咱们丹田有很多个,比如上丹田两眉间印堂穴,中丹田胸部膻中穴,下丹田脐下小腹。但是,任何功法学习,除非有明师指导,自己心性修为足够,否则决不可意守上丹田作为练功入手,在上丹田下功夫。如果你不想出问题,就不要尝试去做意守上丹田,否则极其容易出偏,轻则额头发胀,发麻,拥堵不适。重则头昏眼花,脑袋痛,甚至因此得精神问题。一般只有在上乘修炼的过程中,才会涉及到上丹田。简单来说,命功阶段经络全部打通,胎息自发运转,心性修为在明心见性,这就是上乘修炼,炼神还虚这一阶段。老廖没到这一阶段,但是我是实修者,所以知道一些门道与条件。在这种有基础条件的情况下,才会涉及到上丹田的修炼。

对了,女性不建议直接从下丹田入手,否则容易血崩,站桩时满腿都是血,容易影响自己的生理生物钟。建议从中丹田入手,男性也可以,从中丹田入手是都可以的选择,但是一定要把控好,免得胸闷心悸。我这里建议的是,不是意守潭中穴的这个穴位,而是在两肾中间稍上,心下的这个位置,也叫做黄庭,玄牝等。意守这个位置,很少有胸闷的情况。下丹田为藏精之府,中丹田为藏气之府,上丹田为藏神之府。男子从下丹田着手,做补亏精气之功。女子从中丹田下手,做练血养形之功。

再就是意守涌泉,这也是非常好的做法,从(肾经第一穴)引气下行。阴虚火旺,虚火上浮后,当意守涌泉,则下盘稳固,让其身体上虚下实,神清气爽,头脑清灵。很多人学习的时候,身体总是没办法做到位,下盘不知道怎么稳固,这时候就可以关注自己的重心,在涌泉穴的位置,关注即意守,但是不是死站让全身重心在涌泉穴,而是让涌泉穴有一个微空的感觉,怎么形容,就是这里有一只蚂蚁,你踩着它,不能踩死,它跑不掉。而要做到就是十个脚趾轻轻的挨着地面,保持每一个脚趾的关节都是微曲的,配合屈膝下坐,重心则自然在涌泉,找到这个感觉,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让能更好的找到扎根之感,能更好的稳固下盘。毕竟,可以了解一下大树的树根在地下长的比表面上生长的树枝多好几倍,可想而知。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肌肉也要尽量的保持放松的状态!毕竟“人老腿先衰,老腿先老脚”!所以意守涌泉,也是非常可行,实在的做法。

为什么意守涌泉最有效?这是因为很多人的身体都是亚健康,有气无力,上实下虚,头重脚轻的状态,意守涌泉能够更好的让大家稳固下来,对于改善身体这一块,能更快看待效果,得到结果。相反,我们常说的气沉丹田,这是长时间练习形成的习惯,得到的结果,这是意守丹田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咱们,如果要意守,尤其是身体不好的,意守涌泉我想更适合您。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