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统一战争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秦始皇哪一部最经典 秦国统一战争

秦国统一战争

2024-01-26 15:3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秦国统一战争战役列表(从秦先祖到秦始皇):

秦仲

秦仲二十三年(周宣王六年,公元前822年),秦仲与西戎交战,战败阵亡。

秦庄公

秦庄公元年(公元前821年),周宣王召庄公兄弟五人,派卒七千,伐西戎,一战败戎。宣王封庄公西陲大夫,将犬丘(甘肃天水市西南礼县一带)之地赐庄公。

秦襄公

秦与戎、狄战,多战败,连年向戎、狄攻。襄公攻封地岐山,未立足,回"西垂"故地。

秦襄公十二年(公元前766年),襄公伐西戎,打岐山去世。

秦文公

秦文公十六年(公元前750年),文公攻西戎,西戎败走。文公收周朝遗民,地扩至岐山(今陕西省宝鸡市东),献岐山以东予天子。

秦宪公

秦宪公二年(公元前714年),宪公攻亳戎(西戎一支)之荡社(一作汤杜,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一说在今陕西省三原县、兴平市一带)。 

秦宪公三年(公元前713年),秦与亳戎战,亳王败逃西戎,秦灭荡社。

秦宪公八年(公元前708年)秋,宪公攻芮国,轻视芮军而战败。同年冬,周桓王联秦围魏城,俘芮伯万。 

秦宪公十二年(公元前704年),宪公攻西戎小国荡氏,夺荡氏。

秦武公

公元前697年(秦武公元年),武公伐彭戏氏。

公元前688年(秦武公十年),武公攻邽、冀两地戎族,将之作县。

公元前687年(秦武公十一年),武公将杜、郑二地置为县;同年灭小虢国。

秦宣公

秦宣公四年(公元前672年),秦与晋战,秦败晋。

秦穆公

        

秦穆公元年(前659年),穆公伐茅津戎人,胜。 

秦穆公十五年(前645年),晋攻秦,穆公败晋,俘晋惠公。

秦穆公二十年(前640年),穆公灭梁国、芮国。 

秦穆公三十年(前630年),穆公、晋文公围郑国,穆公退兵。 

 

秦穆公三十三年(前627年),穆公遣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攻郑国。秦未攻郑,至滑国,灭滑国,回师。晋于崤山,伏击秦军,晋大胜。俘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大将。

秦穆公三十四年(前626年),穆公遣孟明视等将,攻晋。秦败阵,退兵返秦。

秦穆公三十六年(前624年),伐晋,秦军势如破竹,晋坚守不出,克晋之郊(今山西闻喜西)、王官(今山西闻喜)二地。 

秦穆公三十七年(前623年),秦征西戎,围绵诸,于酒樽捉绵诸王。

穆公时期称霸西戎:灭西戎国12个(一说20个),败绵诸、绲戎、翟戎、镕戎、岐山、梁山、义渠、大荔、乌氏、朐衍等部,辟土千余里。疆土南至秦岭,西达狄道(今甘肃临洮),北至朐衍戎(今宁夏盐池),东至黄河。

秦康公

秦康公元年(公元前620年),康公送公子雍归晋,于令狐(今山西省临猗县西南)遭晋伏击,大败,史称“令狐之役”。

秦康公二年(公元前619年),康公攻晋,夺武城,报令狐之役。

秦康公四年(公元前617年),晋攻秦,夺秦少梁。

秦康公六年(公元前615年),康公攻晋,夺晋羁马(今山西永济南)。晋出兵援,于河曲(今山西芮城)交战,秦大败晋。

秦康公十年(公元前611年),巴、楚、秦灭鄂西(湖北省竹山县)庸国。

秦共公

秦共公二年(公元前607年),共公围晋之焦(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地。同年夏,晋成公遣赵穿救援。

秦桓公

秦桓公十年(公元前594年)七月,桓公攻晋,两军于辅氏(今陕西省大荔县)战。晋大胜。

秦桓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82年),秦盟白狄攻晋。

秦桓公二十三年(公元前581年),桓公与翟族合谋,攻晋。

秦桓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79年),晋率齐、鲁、宋、卫、郑、曹、邾、滕伐秦,秦败,追至泾阳,后还师。

秦景公

秦景公十三年(公元前564年),秦攻晋,晋饥荒,无势反击。

秦景公十五年(公元前562年),秦援郑,秦与晋栎地(今山西省永济市西南)交战,晋大败。

秦景公十八年(公元前559年),晋悼公率鲁、齐、宋、卫、郑、曹、莒、邾、滕、薛、杞、郳攻秦,联军伤亡极重。

秦景公三十年(公元前547年)夏,楚、秦攻吴,至雩娄(今河南省商城县东北),后撤。秦楚联军趁攻郑国,败郑军,至城麇。

秦哀公

公元前505年,哀公救楚,败吴军。

秦厉共公

秦厉共公十六年(公元前461年),遣军二万攻西戎大荔(今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东),夺王城。

 

秦厉共公二十年(公元前457年),厉共公伐绵诸。

秦厉共公二十六年(公元前451年),秦伐大荔,于芮、同、大荔之上设县“临晋”。

秦厉共公三十三年(公元前444年),秦伐义渠,俘其国王。

秦躁公

秦躁公十三年(公元前430年),义渠攻秦,至渭水蒿域,迫秦兵退出渭河下游,为秦退。

秦灵公

秦灵公六年(公元前419年),晋于魏氏少梁(今陕西省韩城市西南)筑城,秦攻,驻少梁战两年。 

秦灵公七年(公元前419年),秦与魏战。

秦灵公八年(公元前417年),魏败秦,再于少梁筑城。秦筑防御工事,阻魏西进。

秦灵公十年(公元前415年),遣兵修补繁庞(今陕西省韩城市东南),于籍姑(今陕西省韩城市北)筑城。

秦简公

秦简公二年(公元前413年),简公攻魏,败于郑(今陕西华县西南)。

秦简公三年(公元前412年),魏将公子击克秦之繁庞。

秦简公六年(公元前409年),魏伐秦,魏将吴起攻秦临晋、元里,尽占河西地,筑洛阴、 县两城,秦退守洛水(今陕西境内洛水)。

秦简公七年(公元前408年),吴起攻秦,至郑县。秦退至洛水,沿河筑垒守之。魏占河西,置西河郡。

秦惠公

秦惠公五年(前395年),秦攻灭绵诸戎。

秦惠公十一年(公元前389年),惠公领五十万军攻河西,临阴晋败于魏将吴起之五万卒。魏修河西要塞,吴起筑吴城,以固河西。

秦惠公十三年(公元前387年),秦攻蜀,占南郑。

秦出公

秦出公二年(公元前385年),晋夺秦河西八座城。

秦献公

秦献公元年(公元前384年),灭西戎狄族,置狄道县。

秦献公十九年(公元前366年),韩魏攻周显王邑,献公勤王,于洛城下败韩魏两军。

秦献公二十一年(公元前364年),献公领秦军攻魏,夺河西之地部分,过黄河,入魏境石门(今山西运城西南),斩首六万。

秦献公二十三年(公元前362年),秦军少梁(今陕西韩城西南)大败魏军,俘魏将公叔痤、魏太子,攻庞城(今韩城东南)。

秦献公二十三年(公元前362年),公子渠梁两路出兵,东围陕城(今陕西省韩城市),西攻西戎,杀西戎獂王。赵、韩趁机攻秦,秦于西山败韩。

秦孝公

秦孝公四年(公元前358年),秦韩战于熊耳山,韩败退。

秦孝公八年(公元前354年),孝公袭魏,攻魏河西长城重地据点元里(今陕西省澄城县南),败魏军,歼守军七千,占少梁。同年,孝公遣公孙壮攻韩,围焦城(今河南省三门峡市西),未克,占上枳、安陵(今河南省鄢陵县北)、山氏(今河南省新郑市东北)并筑城,入魏、韩交界之地。

秦孝公十年(公元前352年),命商鞅为大良造,围魏并占魏旧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占魏西河郡、上郡。后,秦趁义渠内乱,攻义渠,平义渠内乱,义渠臣服于秦。

秦孝公十一年(公元前351年),商鞅占固阳。

秦孝公十四年(公元前348年),魏军败秦,孝公议和。

秦孝公二十一年(公元前341年),秦联齐、赵攻魏。商鞅击魏军,魏大败,斩首十四万,擒魏昂。魏割河西部分土地求和。鞅封商君,授商之十五邑。

秦孝公二十三年(公元前339年),秦再攻魏,于岸门(今山西省河津市南)败魏军,俘主将魏错。

秦孝公二十四年(公元前338年),秦联大荔戎围魏郃阳(今陕西省合阳县东南)。

同年,孝公去世,太子驷即位,即秦惠文王。公子虔等贵族诬商鞅反,鞅于商於发邑兵攻郑县(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秦惠文君伐之,鞅于彤地(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西南)兵败战死。其尸带返咸阳,车裂以示众,族诛之。

秦惠文王

秦惠文君一年(公元前337年),秦攻韩之宜阳。

秦惠文君三年(公元前335年),秦攻占韩之宜阳。

秦惠文君五年(公元前333年),公孙衍攻魏,魏割阴晋与秦修好。

秦惠文君七年(公元前331年),义渠内乱,庶长操平义渠,义渠衰弱。

秦惠文君八年(公元前330年),大良造公孙衍破魏于雕阴(今陕西省甘泉县南),俘魏主将龙贾,斩首八万,魏以河西地予秦。同年,樗里子占魏曲沃、焦城。

秦惠文君九年(公元前329年),秦攻魏,取河东汾阳、(今山西万荣县西南)皮氏(今山西河津县)及焦(今河南三门峡市西南)、曲沃(今河南三门峡市西南)。

秦惠文君十年(公元前328年),诸侯合纵联盟抗秦。公子华、张仪围攻魏之蒲阳(今山西隰县),克之,魏迫割上郡15县(今陕西东北部地区)予秦。又攻赵,陷离石。

秦惠文君十一年(公元前327年),秦败于齐,秦议和。同年,义渠以国为秦县,以君为秦臣,为秦属地。

秦惠文君十三年(公元前325年)四月,张仪占魏陕地(今河南陕县),于上郡筑要塞。

秦惠文王一年(公元前324年),秦君驷效山东六国,自称为王,改王元年。

秦惠文王二年(公元前323年),秦、韩、魏联兵攻齐,秦齐战于桑丘,为齐将匡章败。匡章又攻魏,败魏国于观泽。

秦惠文王三年(公元前322年),秦攻魏河内,占曲沃(今山西闻喜东北)、平周(今山西介休西)。

秦惠文王六年(公元前319年),秦攻魏,魏败。秦攻韩,夺鄢陵。同年,义渠脱离秦属,秦攻义渠,夺郁郅。

秦惠文王七年(公元前318年),韩、赵、魏、燕、齐领匈奴联兵攻秦。魏相公孙衍联魏、赵、韩、燕、楚合纵攻秦,推楚怀王为纵长。衍又说义渠攻秦侧背。魏、赵、韩、燕、楚联军攻函谷(今河南灵宝北),联军败,各自返国。

秦惠文王八年(公元前317年),庶长樗里疾攻韩,于修鱼与韩将申差战,斩首二千,虏申差于浊泽。修鱼战后,樗里子再攻韩,韩太子奂、赵公子渴联兵拒之,秦与联军交战,斩首八万。西方义渠又袭破秦于李帛。

秦惠文王九年(公元前316年),张仪以石牛计诱蜀王,另蜀国意欲便攻苴国,修蜀剑阁道(石牛道)。巴蜀交战,巴国败于蜀国,蜀欲攻巴、苴,苴国向秦国援。司马错、张仪、都尉墨獾等领三十万大军走剑阁道攻蜀,破蜀军于葭萌关,伐灭蜀、苴国,两月后又灭巴国。

秦惠文王十一年(公元前314年),秦攻魏,夺曲沃。秦伐义渠,取徒泾等二十五城,夺大片优良牧地。秦于岸门(今河南省许昌市西北)大破韩军,斩首万余,韩太子仓为质子。

秦惠文王十二年(公元前313年),秦攻韩赵魏三国,迫韩魏盟秦抗楚。樗里疾攻赵,俘赵将军阳文君相邦赵豹,赵将赵庄,夺蔺邑(今山西离石西)。

楚怀王令屈匄等三大夫联齐夺秦曲沃(今河南省陕县西南),围於中(今陕西丹凤县商镇东南至河南浙川县西南丹江流域)。楚与齐联合,命屈匄猛攻秦於中;令柱国景翠为主将,围秦盟国韩之雍氏(今河南省禹县东北),齐联宋围秦盟国魏之煮枣(今山东省东明县南)。庶长魏章援商于,甘茂攻楚汉中,庶长樗里疾联韩、魏,击楚、齐。

秦惠文王十三年(公元前312年),樗里疾于韩之雍氏败景翠,与魏章会。秦、韩联军与楚战于丹阳(今河南省淅川县丹水和淅水交汇处一带),楚大败,斩首八万,楚大将屈匄及裨将军逢侯丑等七十余将被俘,屈匄处决,秦夺楚汉中六百里,设汉中郡。

秦联魏韩,樗里子与韩将韩冯于濮水,败围煮枣之齐军,救魏,俘齐将声子,齐将匡章败逃。秦、魏攻燕。楚又发二十万军袭秦,破武关,秦、楚战于蓝田(今陕西省蓝田县),韩、魏袭楚后方南阳之召陵(今河南漯河境内),楚大败,秦、楚各伤亡十余万,秦控汉中。韩、魏趁机出兵,至邓(今湖北省襄阳市北),迫楚撤军,楚迫割两城议和。秦兵分两路攻齐救燕,齐败退。

秦惠文王十四年(公元前311年),蜀相陈庄杀蜀侯,降秦。

秦武王

秦武王元年(前310年),蜀相陈庄作乱,武王遣左丞相甘茂平叛,诛陈庄,并攻义渠、丹犁。

秦武王二年(前309年),武王迎公孙衍回秦,任相邦,掌国政。樗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为衍副手。公孙衍修官制,立策以控蜀地,定通三川略。

秦武王三年(前308年)秋,与魏盟,共伐韩国。甘茂、庶长封、秦将向寿攻宜阳。攻五月,未下,武王增兵五万,士气大振,击退韩援兵。

秦武王四年(前307年),秦克宜阳孤城,斩首六万。乘胜渡黄河,取武遂(今山西垣曲东南)并筑城。楚将景翠攻秦,秦惧,献煮枣于景翠。

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元年(公元前306年),右丞相樗里疾、左丞相甘茂攻蒲城,未下,甘茂逃亡。回兵攻魏皮氏,皮氏未降,樗里疾回师。昭襄王又遣秦将向寿,再平宜阳。

秦昭襄王二年(公元前305年),秦庶长公子壮联大臣、诸侯反,为魏冉诛,惠文后被杀,武王后迫返魏国。秦再攻魏之皮氏。

秦昭襄王四年(公元前303年),齐、魏、韩攻楚。秦发兵救楚,占蒲阪(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阳春(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封陵(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风陵渡)。秦再攻韩,占武遂(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

秦昭襄王五年(公元前302年),再攻魏蒲反县。

秦昭襄王六年(公元前301年),秦芈戎、韩、魏、齐攻楚,楚于重丘(河南驻马店泌阳)大败,大将唐昧被杀。秦攻韩,占穰城(河南南阳邓州市)。蜀地郡守、蜀侯公子煇(秦公子,名煇,封蜀侯,蜀地方长官)于蜀地作乱,司马错讨叛。司马错诛公子煇及郎中令二十七人,蜀乱平定。秦攻新城。

秦昭襄王七年(公元前300年),华阳君芈戎攻楚,楚军3万迎敌,秦军数倍之,斩首3万,杀楚将景缺,占襄城(河南许昌襄城)。秦围新城,陷新城。

秦昭襄王八年(公元前299年),新城归秦。秦攻楚,下八城。

秦昭襄王九年(公元前298年),秦出武关攻楚,战于析(今河南西峡),斩首5万,占楚十六城。齐、韩、魏恐秦扩地,乘其疲惫,以孟尝君田文为帅,齐将匡章为将,二次合纵攻秦。

秦昭襄王十年(公元前297年),秦与联军交战。

秦昭襄王十一年(公元前296年),孟尝君领齐、韩、魏三国之兵,攻入秦之函谷,至盐氏。秦求和,以武遂(今山西临汾西南)之地予韩,封陵(今山西风陵渡镇)之地予魏。

秦昭襄王十二年(公元前295年),司马错任国尉,攻魏襄城(今河南许昌境内)。

秦昭襄王十三年(公元前294年),白起任左庶长,攻韩新城(今河南伊川县西)。秦攻魏,魏再败。

秦昭襄王十四年(公元前293年),韩、魏合纵攻秦,秦令国尉白起为帅,会战于伊阙(河南洛阳南),大败联军,斩首24万,掳联军统帅魏将公孙喜。

秦昭襄王十五年(前292年),白起升大良造,攻魏。魏冉又夺楚宛、叶两城,魏冉封穰侯。

秦昭襄王十六年(公元前291年),秦攻韩,占宛城(河南南阳)。

秦昭襄王十七年(公元前290年),白起、司马错占垣城。司马错任左更,攻魏,夺魏轵地(今河南济源南);攻韩,夺韩邓地(今河南邓州,一说今湖北襄阳)。数年内,秦共克魏、韩大小城邑六十一座。魏割河东(山西)400里、韩割武遂地(山西运城垣曲东南)200里予秦。

秦昭襄王十八年(公元前289年),大良造白起、客卿司马错攻魏,至轵城(河南济源县)。秦再攻蒲反。魏司徒芒卯领秦、魏联军攻齐,扩魏二十二县地。

秦昭襄王二十年(公元前287年),齐、赵、韩、魏、楚三次合纵攻秦,苏秦、赵相李兑为帅,秦臣韩聂使齐,合纵未成,至荥阳,诸侯于成皋(今河南荥阳境)停战观望。秦取消帝号,还温、轵、高平等地予魏,王公、符逾之地予赵,联军遂撤走。秦攻魏,占新垣(山西运城垣曲)、曲阳(河南济源)。秦后攻安邑。

秦昭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86年),司马错攻魏河内,魏割故都安邑(山西运城夏县),驱城中百姓返魏。白起攻赵,夺光狼城(今山西高平市西)。同年,秦攻夏山。

秦昭襄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85年),秦大将蒙武(该是与蒙骜之子蒙武同名)攻齐,占九城。

秦昭襄王二十三年(公元前284年),燕、赵、秦、韩、魏联军,合纵攻齐,克齐七十余城。秦攻陶邑,克之,封予穰侯魏冉。

秦昭襄王二十四年(公元前283年),秦攻魏,占安城(河南新乡原阳),至魏都大梁处凯旋。同年,秦攻林城。

秦昭襄王二十五年(公元前282年),白起攻赵,占蔺(今山西离石西)、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两城。同年,秦攻赵之兹氏(今山西汾阳东南)。

秦昭襄王二十六年(公元前281年),秦再攻赵,占石城、离石。

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白起攻赵,斩首2万,占代郡(河北张家口蔚县)光狼城。司马错攻楚,占黔中(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楚割汉水以北及上庸之地(湖北十堰竹山)求和。同年,秦攻楚邓城。

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79年),大良造白起攻楚,占鄢城(湖北襄樊市宜城县)、邓县(湖北襄樊市)、西陵(湖北宜昌市)等五城(今襄州)。鄢城之战,白起于鄢城西夷水百里处筑堤,修长渠直达鄢城,水灌鄢城,城中军民溺死数十万。白起徙秦国罪人刑徒至邓、鄢,以固其地。

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8年),白起攻楚,陷楚都郢(湖北荆州江陵市),烧先王坟墓于彝陵(湖北宜昌市),兵东至竟陵,楚迁都陈丘(故陈国,河南周口淮阳)。秦设楚地为南郡,封白起武安君。同年,秦陷楚之安陆。又截楚将庄硚滇军退路,庄硚无法,建立滇国。

秦昭襄王三十年(公元前277年),秦又占楚巫、黔中郡。后,秦又拔楚城。

秦昭襄王三十一年(公元前276年),武安君白起攻魏,下两城。同年,楚襄王聚东部兵卒十余万,西攻秦之江畔十五城为郡,夺秦地。

秦昭襄王三十二年(公元前275年),魏割温城(河南温县)八城。穰侯魏冉再攻魏,韩遣大将暴鸢救魏。魏冉败韩援军,斩首四万,围攻启封(即开封)、大梁。

秦昭襄王三十三年(公元前274年),穰侯魏冉再攻魏,占四城,斩首四万。同年,秦攻楚之蔡邑(今河南省驻马店市)、赵之中阳(今山西省吕梁市)。

秦昭襄王三十四年(公元前273年),魏、赵攻韩华阳(河南郑州新郑市),秦救韩,魏冉、白起、客卿胡伤攻赵、魏,华阳城下败魏,主帅芒卯亡北宅,掳三国大将,斩首十三万,魏割南阳(河南焦作修武县以西)求和。秦又败主将贾偃,驱赵军2万至黄河溺。 夺魏卷、蔡阳、长社,赵观津。又还观津于国,给赵增兵,令赵攻齐。秦趁逼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境),魏无力战,割南阳(太行山以南、黄河以北地区)地求和。

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宣太后诱义渠王入秦,杀之于甘泉宫。秦灭义渠、乌氏国,设陇西、北地、上郡三郡。

秦昭襄王三十六年(公元前271年),魏冉与客卿灶议攻齐,夺刚、寿二城,以扩封地陶邑。

秦昭襄王三十七年(公元前270年),秦因赵与秦换地后,不予秦土,遂攻赵,围攻阏与(山西晋中和顺),赵将赵奢溃秦师,败秦将胡阳。同年,秦攻寇刚。

秦昭襄王三十八年(公元前269年),秦与韩联军再攻阏与,未胜,秦败。

秦昭襄王三十九年(公元前268年),秦攻魏,占怀城(河南焦作武陟)。

秦昭襄王四十一年(公元前266年),秦下魏之邢丘(今河南温县东)。

秦昭襄王四十二年(公元前265年),秦攻赵,占三城。秦攻韩少曲,高平,占两城。

秦昭襄王四十三年(公元前264年),白起攻韩陉城,陷五城,斩首五万。

秦昭襄王四十四年(公元前263年),白起攻韩,占南阳(河南焦作修武县以西),占绝太行山道。 

秦昭襄王四十五年(公元前262年),白起占韩野王(今河南沁阳),上党通都城路绝断。

秦昭襄王四十六年(公元前261年)初,秦占韩缑氏(今河南偃师市南)和纶氏(今河南省登封市西南),以慑韩国。

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左庶长王龁攻赵,占上党(山西长治长子),赵大将廉颇严垒对峙。赵任赵括代廉颇,遣大将白起替王龁。赵军出击截分两部,秦围赵军,赵军断粮46天,大溃。秦杀赵括,于长平坑杀40余万降兵(山西晋城高平市)。秦再平上党,后军分二路:一路王龁占皮牢(今河北武安);一路司马梗占太原。同年,秦攻韩,下两城。

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公元前259年),韩割垣雍城(河南新乡原阳)、赵割六城求和。同年,秦攻赵邑武安。

秦昭襄王四十九年(公元前258年),秦五大夫王陵攻赵都邯郸,不克。秦王增重兵援,王陵损五校军(一校约8000人)。遣王龁代王陵,仍不克,围邯郸。年十月,为策应王龁,昭王遣张唐攻魏,抄魏后路。因下属蔡尉弃城不守,唐返斩蔡尉。

秦昭襄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王齮围邯郸,赵主将乐乘,城未下。又令郑安平军两万援,韩、魏、楚联攻新中城,王龁退。赵将乐乘、庆舍攻信梁城郑安平,秦败。郑安平遭赵军围后投降。年十月,秦将张唐克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磁县交界处)。

昭王杀白起、司马靳。年十二月,魏信陵君无忌邯郸城下败秦。韩、赵、魏合逼汾城,企阻王龁从汾城东攻,王龁攻合纵军,斩首六千,合纵军南逃,王龁至黄河,合纵军溺毙两万人于黄河。另赵军趁龁东进攻汾城,王龁攻汾城。王龁随张唐克赵邑宁新中,改名安阳。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秦将赵摎攻韩,占阳城(河南郑州登封市),斩首4万。攻赵,占二十余县,杀及俘虏九万。周赧王合纵攻秦。赵摎攻周,掳赧王姬延至秦,又释回周。姬延死,东周国亡,周立国879年。

秦昭襄王五十二年(公元前255年),昭襄王流放西周文公姬咎于悉狐聚(河南平顶山汝州市西北),西周公国亡。

秦昭襄王五十三年(公元前254年),秦赵摎攻魏,占吴城(山西运城平陆)。魏投降,为秦属国。

秦庄襄王

秦庄襄王元年(公元前249年),东周文公与诸侯谋攻秦,庄襄王命吕不韦灭东周国,迁东周公于阳人聚(今河南省临汝县西),周朝残余势力除之。庄襄王遣蒙骜伐韩,韩割成皋、巩等地。秦地延至大梁,置三川郡。

秦庄襄王二年(公元前248年)、三年,庄襄王连命蒙骜攻赵,夺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榆次(今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新城(今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西南)、狼孟(今山西省阳曲县东北)等三十七城。同年三月,蒙骜取魏高都(今山西省晋城市东北)、汲(今河南省卫辉市西南)。

秦庄襄王三年(公元前247年)三四月,王龁攻上党郡,设太原郡。魏公子信陵君四次合纵燕、赵、韩、魏、楚五国联军攻秦,于黄河南击败秦军,蒙骜败。联军追至函谷,秦闭关不出。

秦王政

秦王政继位时,秦已吞并巴、蜀、汉中,西南过宛城达郢都,置南郡;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至荥阳。吞灭二周,设三川郡。

始皇帝元年(公元前246年),秦攻赵晋阳。不久晋阳叛秦,骜平叛。

始皇帝二年(公元前245年),秦攻魏之卷城(今河南省新乡市),苦战,克之,斩首三万。

始皇帝三年(公元前244年),蒙骜攻韩,夺十三城。年十月,骜攻魏氏篸、有诡二城。

始皇帝四年(公元前243年),魏无忌去世,蒙骜攻魏氏篸,下。年三月,蒙骜撤军。蒙骜夺魏酸枣(今河南省延津县西南)、燕(今河南省延津县东北)、虚(今河南省延津县东)、长平(今河南省西华县)、雍丘(今河南省杞县)、山阳(今河南省焦作市)等二十城,设东郡(治濮阳,今河南省濮阳市)。 

始皇帝五年(公元前242年),秦攻魏,下十城。

始皇帝六年(公元前241年),赵、楚、魏、韩、燕推楚考烈王为纵约长,春申君为主帅,五次共盟攻秦。联军庞煖袭上党、河东、河西,攻函谷,取寿陵。入函谷关,距秦都咸阳七、八十里之蕞(今陕西临潼北),秦反击,联军不支,败退。联军转攻秦盟国齐,夺饶安(今河北省盐山县西南)。同年秦攻魏,下朝歌。

始皇帝七年(公元前240年),蒙骜同张唐督兵五万伐赵。三日后,成蟜同樊於期兵五万为后继,于屯留反叛。秦王政大怒,与丞相吕不韦计,遂遣王翦为大将,领兵十万,往讨长安君成蟜,占屯留,成蟜兵败降赵。蒙骜领前军取上党径攻庆都,驻屯留。赵派庞煖为大将,扈辄副将兵十万抗秦。尧山一役,秦未胜,蒙骜派张唐至屯留催后军。秦攻魏,下汲城。

始皇帝九年(公元前238年),秦将杨端和攻魏,下两城,取衍氏。秦王政遣吕不韦、昌平君、昌文君发卒攻嫪毐,平嫪毐之乱。

始皇帝十一年(公元前236年),桓齮、王翦、杨端和攻赵邺,攻邺未下,取九城。王翦攻阏与、橑杨,未下。赵、燕战争。赵攻燕,秦以救燕为名遣王翦等将夹攻赵,取赵阏与、轑阳(南阳西北)、河间(河北省献县东南)、安阳(河北阳原县东南)等邑,漳水流域为秦占。王翦攻赵,取邺、安阳后,桓齮统兵,驻扎于此。

始皇帝十二年(公元前235年),秦攻赵,下平阳。同年赵大破秦军。

始皇帝十三年(公元前234年),秦大举攻赵,取赵地建雁门郡、云中郡。桓齮攻赵平阳(今河北省邯郸市磁县东南)、武城(今山东省武城西),赵将扈辄赴救,兵败被杀于武遂,斩首赵军10万。

始皇帝十四年(公元前233年),桓齮从上党越太行山攻赵赤丽、宜安(石家庄东南),下三城。与赵将李牧战于肥下(宜安东北),为李牧败,秦军死伤惨重,退。

始皇帝十五年(公元前232年),秦攻赵,下两城。同年赵再破秦。

始皇帝十六年(公元前231年),魏迫献秦土地,韩迫献秦南阳。

始皇帝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秦遣内史腾攻韩,俘韩王安,于韩地置颍川郡,韩国灭亡。 

始皇帝十八年(公元前229年),王翦自上地,直下井陉(河北省井陉县西),秦将杨端和、羌瘣率河内兵围赵都邯郸。赵遣李牧、司马尚抵御。桓齮随翦攻赵,赵击桓齮败,为李牧杀。后赵王信馋言杀李牧。年十月,王翦、羌瘣军攻破邯郸,杀赵葱,俘赵王迁。

始皇帝十九年(公元前228年),秦王政亲赴邯郸。赵公子嘉逃至赵之代郡,自立为代王。秦建邯郸郡。

始皇帝二十年(公元前227年),秦王政遣大将王翦、辛胜攻燕。燕、代抵抗,为秦败于易水以西。

始皇帝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韩都城叛乱,秦平叛,处死韩王安。同年,命王贲攻楚,下十余城。秦下燕都蓟城。燕王喜迁都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喜杀太子丹,首级献秦求和。

始皇帝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秦王政遣王贲攻魏,围魏都大梁(开封市),引黄河水灌城,三余月大梁城坏,魏王假降,魏国灭亡,置砀郡。同年,李信、蒙恬率20万军攻楚。李信攻平舆(平舆县北),蒙恬楚寝(安徽临泉县),初胜。秦楚两军城父邑(今安徽省亳州东南城父集)遇,楚项燕乘秦不备反攻,大败秦军,杀7名都尉。

始皇帝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秦王政遣王翦、蒙武率60万大军出征,大破楚军于蕲(今安徽宿州东南),迫楚将项燕自杀。

始皇帝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秦军破楚都寿春(今安徽寿县西南),俘楚王负刍,楚亡。秦设楚郡,不久,又分为九江郡、长河郡、会稽郡。

 

始皇帝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王翦平楚江南地,降越国之君,设会稽郡。秦将任嚣攻岭南,失利。秦灭楚时,攻取鲁地,设薛郡(山东曲阜)。同年,秦王政遣王贲攻燕辽东,虏燕王喜,灭燕国,设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辽东郡(辽宁省辽阳市老城区)。贲又回师攻代,虏代王嘉,建代郡(河北蔚县西南)。

始皇帝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将王贲、李信、蒙恬自燕南下攻齐,俘虏齐王建,灭齐国。建齐郡(山东淄博市东北)、琅邪郡(山东胶南县西南夏河城)。

秦国自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起,至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灭齐止,耗时10年兼并六国,最终吞灭六国,统一天下,建立秦朝,秦王政称帝,号始皇帝,正式开启华夏大地之帝国时代。

始皇帝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秦始皇遣国尉屠睢率50万大军,南征百越。秦军分五路,一攻东瓯、闽越,两路攻南越,两路攻西瓯。一路10万秦军下东瓯、闽越,设闽中郡。另四路进展缓慢,且伤亡巨大。主将尉屠睢心躁,滥杀无辜,被暗杀。后因粮道为百越军毁,两军对峙。秦军亡30万,百越军5万卒,后仅余6000人不止,皆伤亡惨重。

始皇帝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春,蒙恬统主力自上郡(郡治肤施,今陕西榆林市南)北出长城攻其东;杨翁子率偏师自肖关(宁夏固原东南)出长城攻其西。匈奴败逃。秦遂取河南地(内蒙古乌加河以南及伊克昭盟地)。沿河置44县,移民垦守。因匈奴不断来攻,次年秋,秦始皇复命蒙恬军又北渡黄河,取高阙(内蒙古狼山中部计兰山口),攻占阳山(内蒙古乌加河北的狼山、阴山)、北假(乌加河以南夹山带河地区)。匈奴不敌,向北迁徙。为固河南地,秦置九原郡(郡治九原,内蒙古包头市西北),收河套。

同年,始皇召兵10万,与残军20万,遣任嚣为主将、赵佗为副将,再率30万军攻百越。时百越军不足6000,秦克西瓯。任嚣、赵佗南下,破雒越部落(文郎国),占雒越。秦设桂林、象郡、南海等三郡。

始皇帝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始皇帝崩于五次东巡之沙丘行宫(今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年49岁。

补录:

秦军步兵编制:五人为伍,设伍长一人;二伍为什,设什长一人;五什为屯,设屯长一人;二屯为百,设百将一人;五百人,设五百主一人;一千人,设二五百主一人。

车兵编制:每八乘为一偏(即一行),二偏十六乘为一组,四组六十四乘为一队。

素材资料来自百度百科.

打完收工!战役列表不算详尽,有众多错失遗漏,欢迎大家多多指正补充,本人会尽量在此列表中一一地修改补齐完整!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