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研究生核心能力培养(1)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科研必备的素质包括 计算机专业研究生核心能力培养(1)

计算机专业研究生核心能力培养(1)

2024-07-17 07:2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 前言

作为计算机专业研究生,我认为应该具备计算机专业知识、编码编程能力、科研素养和天赋4个方面的能力,如果本科毕业直接工作,则可以将科研素养转为业务能力。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而科研素养主要包含以下5个方面:

数据搜集能力,即能够针对给定的任务搜索到足够多的相关文献的能力。思考能力,包括寻找问题和寻找解决办法两个方面的能力。代码能力,包括能够使用代码进行科学实验和对代码进行整理归纳的能力。撰写能力,即包括论文的撰写、修改和提交。表达能力,包括科研内容的讨论和演讲,以及相关的海报和PPT制作等。

本文主要讲授第一部分,论文阅读与积累。

2. 大致步骤

论文的阅读与积累主要分为以下6个步骤:

获取论文阅读论文撰写综述日常积累实时更新快速积累 2.1 获取论文

获取论文首先讲究有的放矢,即首先要能够找到“种子关键字、种子话题”,然后通过关键字去相关学术网站搜索,如百度学术、谷歌学术、必应学术或者arxiv上搜索,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获取相关网站进行搜索,如自然语言处理旗舰会议网站。如果是初学者,那么可以先从中文学术网站进行论文检索,如中国知网等。因为汉语作为母语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多的背景知识,从而更好的理解其术语内涵。

而作为研究生的必备软件,文献管理工具是必不可少,因为我们浏览的论文数目通常以百千计数,如果没有文献管理工具,对于我们的文献检索、引用等方面都会存在困难。这里可以推荐如Mendeley,endnote,paper,zotero等工具,可以参考文献管理工具比较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

2.2 阅读论文

阅读论文可以分三个层次进行:直接阅读原文、观看别人解读、使用其他工具。

2.2.1 直接阅读全文

与研究目标的相关性决定了一篇论文阅读的仔细程度。直接阅读原文可以掌握一手资料,通常是经典文献和最新文献。 如果采用精读,则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撰写读书摘要,描述一下这篇文章做什么,怎么做的,做的怎么样,与之前的异同。做读书笔记,对于好句保存、重要句子标记、不认识的单词查清。标记其参考文献中需要再看的。整理好论文,加入自己的知识库中。

如果是粗读的方式,则只需要:

看摘要、看方法、看结论。思考有无可以借鉴的地方。 2.2.2 观看别人解读

如果想快速的了解一些热门领域的知识,而又不想太浪费时间,那么观看别人解读则是一个快速的方法,这相当于获得二次加工的内容。一般的,可以通过面向知乎的学习和面向CSDN的学习方法进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看出来在知乎上的解读更加的偏理论,而在CSDN里的更偏向程序员思维。

2.2.3 使用其他工具

如果有一些文章没有人帮你解读,而你又不想读怎么办。那么可以推荐两个工具:paper digest和nlpedia。

paper digest的视角变化是从作者到读者。Digest虽然也是摘要,但是它的本意是消化。因此,Digest是读者的总结,而abstract是作者的总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下图可以看出使用paper digest对于BERT论文的解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而nlpedia则更进一步的从作者到读者再到评审,来告诉你一篇文章写了什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下图是其对于BERT论文的评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3 撰写综述

撰写综述是维护自己的知识栈的必备手段。主要步骤如下:

整理出时间线对时间线中的工作进行整合汇总挑选出一个与关注点相同的角度进行切入 不同的理论上的工作 不同的语料库上的工作 不同的方法上的工作 不同的思路上的工作有什么启发?想法?存在的不足? 2.4 日常积累

了解最新知识,关注一些公众号如“机器之心”,“paperweekly”,”深度学习与自然语言处理”,“量子位”,“AINLP”,“新智元”等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另外,平时的知识可以从“B站”,“知乎”上获得视频或者文字版本。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5 实时更新

每当有新的会议放榜之时,就先关注一波,这样能够减轻论文积累阅读的压力,比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6 快速积累

然而有些时候需要快速了解一个研究方向的知识,这时候就需要快速积累,主要步骤如下:

查找通识的科普文进行常规搜集。查找最新综述文章,根据列举的文章构建。利用文章的参考文献进行扩充。利用文献被引用去反向查找最新研究。关注领域内活跃学者的相关研究。 3. 小结

以上就是关于论文阅读与积累的一些心得体会。(预祝1024程序员节大家快乐!)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