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食用菌背后“菇”事多 产量产值十年翻番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种平菇新技术新方法 河南食用菌背后“菇”事多 产量产值十年翻番

河南食用菌背后“菇”事多 产量产值十年翻番

2023-08-29 13:5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沿着伏牛山,一道“飘香”的产业在此汇聚,西峡、卢氏、灵宝、汝阳、嵩县、鲁山、泌阳、南召8个香菇种植大县,香菇产量达到365万吨,占全国总产的30%。

  这是河南食用菌的主要生产区域,也是河南食用菌大省的缩影。河南食用菌产业有多大?连续18年,产量、产值均居全国首位。

  食用菌大省之痛

  “过去多年来,河南没有自己的食用菌品种,这与我省食用菌产业发展不匹配。”8月18日,河南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省农科院资环所所长张玉亭研究员说。

  从2012年至2021年,河南食用菌产量由285万吨提高到560万吨,增长了96.49%;产值由190亿元增长到412亿元,增长了116.84%,基本实现产量产值双翻番。

  这样规模的食用菌产业,直到2016年,省农科院资环所育成并鉴定了我省第一个平菇品种,才实现了我省食用菌品种从0到1的突破。

  张玉亭介绍说,2010年前,我省的食用菌产业发展是南菇北移驱动的结果,老百姓种植意愿强、收益也较高,但与之相对应的科技人才十分缺乏:正高级职称人员只有两人,全省从事食用菌技术研究和推广的人员不足50人。

  缺少科技支撑,河南食用菌产业如“无根之木”,高速发展之下,藏着不少隐患。我省农业部门也意识到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潜力。2010年,河南谋划成立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正式启动了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以食用菌体系为抓手,我省逐渐汇聚、培养起一批科研队伍,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10年来,我省食用菌产业专家队伍迅速扩大,跟随专家、科技的脚步,省级龙头企业翻了三番,迅速壮大。

  选育豫字号食用菌品种

  “品种选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基础不牢肯定不行。”河南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省农科院资环所食用菌专家孔维丽说,这个基础,就是种质资源。

  伏牛山、大别山、太行山,我省食用菌专家团队18次山区调查搜集资源,目前已收集并保存了71类1567份菌株,初步建成了活体标本库,构建了香菇基因数据库。

  有了“数据”,汝州朕迪公司负责人孙国政再也不发愁了:“我们就像有了娘家,资源库帮我们鉴定种源真实性,就把住了质量关,在种子生产经营中我更有底气了。”

  有了种质资源,就为育种奠定了基础。经过资源评价、筛选出一批优良种质,依托种质摸索育种方法,搭建育种平台,通过5年反复摸索、实验、筛选,2016年起,终于育成并鉴定了我省第一个平菇品种。

  随后又陆续育成鉴定了第一个香菇品种,第一个毛木耳品种,第一个猴头菇品种,目前通过省级鉴定的品种共有7个;获得了我省第一个食用菌植物新品种权,目前已有2个平菇品种被国家授予新品种权。

  “傻瓜”技术带来巨变

  食用菌种植,可以不受地域限制,但食用菌生产需要的培养料却耗费不少。培养料传统制备,一般采取高温蒸汽灭菌的方式,依靠燃煤锅炉提供能量。“以我省食用菌的种植量,仅此一项,每年就要消耗140万吨煤,这与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明显有冲突。”张玉亭说。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也把食用菌灭菌用煤列为重点治理对象,燃煤替代非常紧迫。食用菌灭菌煤改电、煤改气等环保要求倒逼着行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转型。省农科院资环所的食用菌专家研发出平菇培养料发酵制备技术,直接省去了高温灭菌环节,也省去了洁净接种室和接种设备。

  这是一项傻瓜式技术,撒上发酵料,就可以制备培养料了,在开放条件下就可以种平菇,跟小麦播种一样。平菇培养料工程化发酵制备工艺的研发,既解决了污染难题,还能够实现平菇培养料全程机械化操作。

  食用菌灭菌“双改”工作推进三年来,在新技术支撑下,仅2021年,我省就有145家企业完成了“双改”,完成率达到了104%。

  向时间要规模,向空间要产量,向工艺要效率,向技术要效益,10年来,科技力量是我省食用菌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省农业农村厅经作处处长黄伟说,在大食物观背景下,作为新粮食资源的食用菌,是从森林、秸秆中收获的粮食,河南食用菌与小麦一样同为全国第一大产业。今后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离不科研力量、专家的技术支撑。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