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城“胜利街”的那些事儿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禹城市火车站改建最新消息公布图 禹城“胜利街”的那些事儿

禹城“胜利街”的那些事儿

2023-09-13 02:4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话说“胜利街”

作者/张剑迟

禹城城区街道的命名规则基本是东西为“街”,南北为“路”。

禹城火车站广场的东北方向斜对着禹城的老百货大楼,老百货大楼的西面斜对着一条普通的偏西北走向的街道,这便是——胜利街。

你可别小瞧这窄窄的胜利街。在禹城,这胜利街可是大有来头的,是极富故事的。

“胜利街”身边的近代历史建筑

胜利街地处禹城老火车站一带,此街西首往南一拐,大约百米处,便是老火车站的老票房子(候车室)。

老票房子紧靠着铁路,面阔七间,进深三间,分上下两层。下层中间位置,通透而成门洞,使左右房间对称分布。门洞上首刻有“禹城站”三字,字体遒劲有力。门洞中间靠北墙处有楼梯,可达上层房间。据老人们说,1912年津浦铁路全线通车,禹城站是三等站,老票房子由德国人主持修建。

老票房子的后面有房屋五间。此屋建于坡沿之处,分上下两层,和老票房子平行分布。上层五间坐东朝西,地面和老票房子地面相平,出屋门几步便可进入老票房子。下层亦是五间,但坐西朝东,门窗皆为红砖拱券,坚固美观。下层房间的最南首,房内有混凝土浇筑的的地洞。地洞幽深,不知其通向哪里?据老人们说,此洞为防空洞,修建于“备战”、“备荒”的上世纪七十年代。

老票房子往北十几米处有高耸的水塔。水塔的塔基和塔身由水泥浇筑,塔顶红砖砌就,外用水泥包浆。水塔建于抗战时期,由日本鬼子所修。水塔周边原是禹城大战的发生地。当年,小鬼子凭借水塔,居高望远,负隅顽抗。我抗日军民的仇恨和怒火喷射到水塔上。如今,水塔身上的弹痕依然清晰。

据老人们讲,此水塔的北面原来还有一座砖混结构的小型水塔。该水塔是津浦铁路通车时,由德国人修建。日本鬼子占领禹城后,老火车站周边的鬼子骤然增加,造成用水紧张,于是又新建水塔,意图做好长期占领中国的准备。德国人修建的水塔,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被拆除。

“胜利街”背后的胜利——禹城大战

日本鬼子在禹城闹腾了八年。1945年鬼子宣布投降以后,还赖在禹城火车站不走。非但不走,还冲着中国人耀武扬威。投降还挑三拣四,非得向国民政府纳降。于是,中国人民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禹城大战爆发。

我军进攻禹城火车站

1945年12月30日下午,我渤海军区及二分区部队,在军区司令员袁也烈、二分区司令肖锋、政委曾旭清指挥下,向禹城火车站之日寇发起攻击。当晚,攻克炮楼2座,毙敌50名,俘敌3名,缴获步枪20余支,将日寇压缩于孤立的营房。

1946年1月1日,渤海军区继续向禹城火车站拒绝投降的日军发起猛攻,日军待援军不至,遂放弃车站向济南方向逃窜,钻入八路军的口袋阵。经过激烈战斗,日军山谷大队的8个中队被全歼。此战共击毙日军120名,伤敌161名,俘虏日军大队长山谷悦二郎以下守敌500余人。

禹城大战中被俘虏的日军

禹城大战是抗战以来,渤海部队歼灭日军最多的一次战斗,是中国军队对日寇的最后一战。此战,载入华夏史册。

恢复铁路交通 经济复苏发展

1949年4月,解放军工程部队,开始抢修津浦铁路德济段(德州—济南),禹城县出工4000余人次,禹城境内铺建了24公里的铁路线,改建了3座铁路桥(原有28座完好无损),还修葺了建筑面积412平方米的禹城火车站和242平方米的张庄火车站。经过军民半年的艰苦奋战,终于在1949年的下半年顺利通车。铁路通车后,火车站附近的经济随即恢复发展了起来。

1950年,禹城火车站正式对外营运,当年禹城站的客流量达到15万人次,到1954年,禹城火车站客流量达到21万人次。1950年,粮食、煤业建材、食品等纷纷在火车站建点设处,开展经营。

胜利街的形成

禹城解放前,老火车站附近的店铺以副食杂货为主,比较出名的有清馨园、德新斋、德源昌等。禹城解放后,这些杂货店随着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逐步成为合作社企业。

原来老火车站票房子外面的坡道两侧,有几家饭店和小商贩搭设的简易房舍,初步有了站南、站北两条小街的雏形。

1950年夏,禹城邮政局从禹城老城里迁至站南维新街北首(火车站附近)。1950年9月1日,禹城电信局成立。1951年初,禹城邮政局和电信局合并,改称禹城邮电局。1951年7月,禹城邮电局迁至铁路北胜利街83号(火车站附近)。

1954年,禹城百货经营组迁至火车站附近之胜利街路北,建仓库16间,增设门市部一个,营业人员增加到39人。1956年,禹城百货经营组改组为禹城百货公司。

1953年10月,聊城合作社在禹城车站设土产杂品采购供应站,职工20人,经营聊城地区各县的采购供应。这就是后来规模宏大的聊城转运站。

随着经济的发展,站北小街上相继开设的百货公司、供销合作社门市部和部分私营商店,以及邮电局等企事业单位,使得站北小街逐渐发展成为了一条北起连城路(开拓路),南至后来的新车站,长约800米,宽约10米的重要街道。

后来,禹城县人民政府为纪念中国军民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禹城大战的胜利,将此街道命名为——胜利街,以此来铭记艰难苦困、碧血浸染的抗战历史;欢庆玉汝于成、扬眉吐气的胜利。

牵手连城璐(开拓路)

随着禹城老火车站附近经济的发展和繁荣,禹城的经济中心逐步向老火车站附近倾斜。而政治中心依然在老城里。为更好地促进老城里和火车站之间的经济联结,道路的建设提上了议事日程。

禹城老县城通往老火车站,原来是经南门、南关、路口、马庄、寨子、秦老庄到火车站;雨季时,城南低洼积水,则出西门经红布张,再过马庄等地去车站,交通极为不便。

1958年,禹城县人民政府在老县城的城墙西南角,打开了一个缺口,这就是——西南门,从而开辟了一条由老城西南门直达老火车站的崭新道路,此路当年命名为——连城路。连城路长2600米,宽25米,中间不过村庄,地势较高,极大地便利了老县城与老火车站之间的往来。“连城路”后来更名为“开拓路”。

如今,开拓路上往来熙攘,车流如水,老城西南门已踪迹全无。在波光粼粼的泺清河上,只有那壮观的“西南门桥”还在讲述着往昔的故事。

昔年繁华归寂寞 适逢盛世犹可期

上世纪六十年代,禹城火车站南迁200米,即现在禹城火车站所处位置,活跃的经济带也随之挪移到新火车站、老百货大楼附近,胜利街渐渐失却往昔的繁华。

自改革开放以来,禹城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建设亦是多头并进,多点开花。随着禹城高新技术开发区的设立和崛起,禹城的经济重心加速东移,相应的各类建设亦随之延展跟进。而此时的胜利街,没有跟上时代的脚步,遂归于萧条、沉寂。

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的几年间,胜利街又突然繁华起来。街边有了花花绿绿的景致,有了花花绿绿的故事,有了秦淮河的脂粉气,有了抑扬顿挫的关东音韵,有了眼花缭乱的红艳,有了医病广告的白与黑。

近几年来,随着禹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对老火车站片区改造提上禹城发展的日程。希望在片区改造时,妥善处理好发展与文物保护之间的关系,让老票房子、水塔等历史建筑重新发出光和热,使胜利街成为保护和发展完美结合的典范之路、胜利之街。

作者注: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