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土楼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福建土楼内容介绍 福建土楼

福建土楼

2024-06-18 21: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不 为 无 用 之 事    ·   何 以 遣 有 涯 之 生

中式

君语

+

本来准备去看花木兰的,然后看到下面这张图就不想去了。背后对联说“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世间眷属全是有情人”。

而北方的花木兰,也住进了福建的土楼。所以我们今天不再谈木兰了,只说福建土楼。

电影花木兰中的土楼

福建土楼,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

在福建,土楼并非这个省的主体民居,但它因奇特的造型、奇绝的工艺,成为这个省最出名、最耀眼的象征性符号。

20世纪90年代开始,一场“福建土楼热”全面兴起。

21世纪初,土楼申遗成功,与之相关的文化宣传,更是风生水起。现代可以考证年代的存世土楼,多为明清以来所建。

明代之前土楼的具体起源,既没有权威史料记载,又没有实物铁证。

但不知何时,旅游宣传中竟冒出所谓的“唐代土楼遗址”,不久又有“宋代土楼”现身;同一座土楼,在不同的地方、甚至同一本书中竟然出现自相矛盾的建造年代。

世泽楼与承启楼,摄影/抹茶好丽友派

旅游宣传中,不时会听到“现存土楼两万余座”的说法。

而被学者界定为“福建土楼”的却只有3000余座;有人说“福建土楼”是客家人的专利,也有人称其是闽南人的发明……

自封绰号并非最严重的。一些土楼景区,不惜歪曲或篡改历史,以编造故事的方式吸引游客。这是一个在土楼宣传中被广泛引用的故事:

20世纪80年代(时间有60、70、80年代各种版本),美国的人造卫星在福建山区拍到了一群或圆或方的不明建筑物,由于形状酷似导弹发射井,使得美中央情报局大为惊恐,以为中国正在大规模发展核弹。为此,美国还大费周章地派出情报人员深入中国调查。多年后,中情局才终于明白:原来这些谜样的建筑物是福建土楼!另一版本中,美国中情局谍报人员还以摄影师身份来到了闽西南乡村调查“核基地”。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看起来有板有眼,似乎所言非虚。

在几乎所有关于土楼的纪录片中,都曾提到这一故事,很多观众也因而被误导,认为土楼是由于美国人的“发现”而名声大噪的,并对这个“土楼军事基地”的传闻深信不疑。

上世纪80年代,沿海城市刚刚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尚未开放的山区农村不允许外国人随意考察。

1984年,黄汉民的硕士论文《福建民居的传统特色与地方风格》发表在《建筑师》丛刊第19期上。

不久后,日本东京大学的茂木计一郎看到了这篇文章,向中国建筑学会提出申请,要到中国来考察土楼。

“几经周折,光手续就办了两三年。茂木计一郎等人直到1986年春才得以成行。根据当时的国情,美国人不经批准到福建农村考察的情况不可能发生。

二宜楼直径71.2米,张靖制图/星球研究所

福建土楼属于集体性建筑,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其造型大。

无论从远处还是走到跟前,土楼都以其庞大的单体式建筑令人震惊,其体积之大,堪称民居之最。

墙体厚度示意,张靖制图/星球研究所

福建土楼的墙壁,下厚上薄。夯筑时,先在墙基挖出又深又大的墙沟,夯实在,埋入大石为基,然后用石块和灰浆砌筑起墙基。接着就用夹墙板夯筑墙壁。

从历史学及建筑学的研究来看,土楼的建筑方式是出于族群安全而采取的一种自卫式的居住样式。

他们面对着闽南人与潮汕人的矛盾、地方起义军与朝廷的对峙、家族之间的械斗、横行的盗贼、山区中出没的猛兽……

屋檐示意,张靖制图/星球研究所

我们常在影视剧里看到,战争中一方士兵挖墙体,打地道,用大木桩撞击、火攻大门等方式攻占城楼。在土楼面前,这些招数统统失灵。 土楼四周由1~2米厚的外墙和50厘米左右厚的承重内墙围合,墙脚通常用大卵石或者块石干砌到最高洪水位以上,不仅防水还使土墙墙脚更为坚实。

工匠们在几经摸索后,将卵石的大头朝内小头朝外,挖墙的人看到卵石小头的一端或许会窃喜,但挖下去就会发现石头越来越大,想从外面撬开大卵石几乎是不可能的。 

灭火演示,张靖制图/探索发现

这样看来,大门似乎最薄弱。 其实不然,土楼大门选用耐火性能极好的槁树木或梓木,厚度达13厘米,均由实心木板拼接,双扇门板后面用横闩杠顶门,门框用条石砌筑。

除了木料耐火之外,大门外层还包裹上铁皮,并在门顶置有“水槽”,与二楼的水箱或竹筒联通,这样从中灌水,水就通过门顶的水槽或过梁均匀地沿木门外皮流下,形成水幕迅速浇灭大火,抵御敌人的火攻。

在当时外有倭寇入侵,内有年年内战的情势之下,举族迁移的客家人不远千里来到他乡,选择了这种既有利于家族团聚,又能防御战争的建筑方式。

同一个祖先的子孙们在一幢土楼里形成一个独立的社会,共存共荣,共亡共辱。所以御外凝内大概是土楼最恰当的归纳。

南靖田螺坑土楼群

南靖田螺坑土楼群,是成千上万座土楼最具代表性的杰作。 站在高处俯视望去:地形四面环山,俨然就是一处小盆地;

土楼依山势而建,高低错落,楼与楼之间用石阶相连,既有回旋的余地,又不那么的松散;楼群下方便是层层梯田,再下方是流淌不息的河流与清泉。

“窥一斑而知全豹”,通过楼群的地形可知,当年工匠们在建楼选址时,将中国人的“风水学”及“天人合一”的理念运用到了极致。 

楼群构造的外观更是奇特无比,每座土楼通高数丈,周长不等,屋顶有圆有方,圆如日月,方似棋盘;

每座土楼只设一个大门,一切从防御和安全出发;楼内天井犹如一弯苍穹,可通风可采光,可观风云变幻。

福建依托这一世界级旅游名片,结合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俗风情,大力发展以观光游览、文化体验、体育赛事、温泉度假、红色经典等为内核的多元化产品,为当地经济注入活力。不过,现任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首席总建筑师黄汉民,对此有新的担忧:福建土楼的保护,会不会只限于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土楼?福建土楼现存约3000座,具有典型意义和独具特色的聚落和单体,绝不仅限于目前列入“世遗”的这些。

南靖县的石桥村、塔下村、下坂寮村和永定县的实佳村等土楼聚落,漳浦县的锦江楼,平和县的绳武楼、西爽楼、厥宁楼。永定县的大夫第、遗经楼、环极楼,安溪县的辉斗楼,都各有特色。对于它们,也应该妥善保护和修复。此外,旅游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同时也带来了问题。首先,过度商业化,势必“侵占”居住空间,打破村民原先的生活结构,破环当地的原生环境,造成其原本功能分区发生置换,比如,大型停车场建在土楼门口,土楼内像小商品超市……

随着游客不断增多,土楼原住民纷纷做起了旅游小生意。/视觉中国

乡村人口减少、闲置房屋增多、乡村活力丧失等会导致百年土楼人去楼空,最终难逃坍塌的命运。这些问题与困难,都需要我们做出努力,未来的土楼保护之路,还很长。早年,中国古建筑学家罗哲文曾登高鸟瞰土楼,并赋诗:步步相携望景台,方圆楼顶似花开。溪村错落梯田绕,无限风光扑面来。希望福建土楼,可以一直延续无限好风光。

参考资料:

1.《浅析客家人文背景对福建土楼建筑的影响》|薛圣言、陈晶,《安徽建筑》2012年第4期

2.《福建土楼的申遗之路》|郑国珍,《中国文化遗产》2005年第1期

3.《福建土楼群的商业化与空心化演变解析》|魏宇东、秋原雅人,《探索发现》2019年第7期

4.《土楼映象》|张胜友,《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3-12

5.《福建土楼,是如何被“段子手“玩坏的?》|见羽卸甲,公众号:大地理馆,2018-7-27

6.纪录片《土楼探秘》|央视十套探索·发现栏目

6.福建土楼,中国民居的超级工程。|瞭望智库,谢芳、黄慧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