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有非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福州非遗项目有哪些 福州有非遗

福州有非遗

2024-07-11 06: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Tips

非物质文化遗产

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在福州如此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美术类非遗项目乃独树一帜。其中寿山石雕与软木画更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今天让我们走近广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福州象园木雕工艺,感受这份“福州匠心”。

福州象园

木雕工艺

级别:省级第二批/市级

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州市象园木(根)雕协会

晋安区象园村是福州木雕、福建木雕的发祥地,还是福州木雕名匠聚居地。根据《福州地方志》记载,福州木雕技艺可追溯至唐宋,从民间建筑和佛像神龛雕刻发展起来。明末清初,福州木雕发展达到兴盛时期,木雕艺人集聚在象园村,随后产生辐射效应,周边的大坂村、雁塔村等都受其影响。

龙眼木雕 《蒲团达摩》

象园木雕以精湛的技艺、深沉的意蕴和明晰的流派为显著特点,成为福州木雕的形象代表。象园派艺人以龙眼木、荔枝木、黄杨木、樟木、杉木、楠木等为主要材料,以圆雕半圆雕人物、动物为主,造型简朴粗犷、刀法刚劲、讲究神韵。雕人物有“真、奇、古、怪、绝”的特色,动态逼真,讲求面部神韵,衣纹柔软,有风吹水面波纹之感。

《茉莉花开》桧木 林秀敏

象园木雕作品的外貌特征,就在于它保留了木质原有的色泽和纹理,看上去显得“粗”,其实是有意追求“自然”本色,按现在的说法叫“接地气”。一件艺术品往往要经过腹稿、图纸、粗雕细琢、绑枝、塑形等繁琐的工艺程序,精细打磨之后,更显圆滑细腻、精美光润。

林学善作品 龙眼木雕 《长安情》

· 象园木雕小史 ·

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福州象园村一带木雕艺人以茶树根和樟木的自然形状雕刻人物、走兽作品。其中,象园村艺人柯传钟,以雕塑人物自然逼真闻名,人称“塑佛钟”,他精于木雕技艺,不仅在象园村收徒传授木雕技艺,还传艺于邻村。清末,象园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木雕之地。光象园村已有300多人以雕刻为业,此后专营木雕生意的“古董商”也应运而生。当时的福州正是五口通商口岸之一,福州木雕也由此销往全世界。

民国初年,福建巡按使许世英,在象园头开办福州工艺传习所,聘请象园派陈春润等传习师教授木雕技艺,培养了大量的木雕传人。民国25年(1936年),福建省教育厅开设雕刻科,聘请象园派名艺人柯经煊出任专职木雕教员。柯经煊的高徒有后来木雕界大师阮宝光、柯依斌、阮文瑞等。而柯经煊更是盛名远播,还曾被请到台湾授徒。

20世纪60年代,象园、大坂、雁塔三个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做木雕,形成前店后作坊的格局。只要走近象园村,隔着老远就能听见各家各户敲击木头产生的清脆有节奏的斫击声。

参考资料:

1、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遗产名录;

2、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3、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4、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福建省情资料库。

福州文化云

福州文化云是一个为让大家实现"文化共享",让福州市民能够方便快捷获取福州本土的文化资讯的平台。

关注福州文化云

本土资讯尽在手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福州文化云平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