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话研究的文学回归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神话的基本特征及发展演变图谱 中国神话研究的文学回归

中国神话研究的文学回归

2023-10-18 13:4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乔光辉 周世露

    作为远古时代的产物,中国神话是文学的母亲,是中国文学最早的艺术形式。神话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繁衍与劳作,而且蕴藏着中华儿女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和思考。神话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对中国神话进行研究可再现神话描述的图景,唤醒神话的生命力,挖掘神话与文学的血缘关系,探索中国神话所蕴含的文化自觉和美学价值,有着多方面的意义。

    长期致力于叙事文化学研究的宁稼雨教授的新作《诸神的复活:中国神话的文学移位》(中华书局2020年7月版)为我们分析了中国神话研究的文学移位现象。该书以神话故事的文学移位为切入视角,选取了中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神话故事,从神话故事的产生和后期文学的推进两方面着手考察了中国神话承载的文学价值和人类精神。作者首先调用一切文献考据手段,对神话故事材料进行地毯式搜索,接着进行充分的阅读和理解,从而解析神话故事的外在结构和内在意蕴,最后对神话故事的特色和价值做出整全性的归纳和提炼。该书多有发现与创见,作者积极建构中国神话研究的叙事文化学体系,力求中国神话研究回归文学本体,创造性地提出个案故事类型的研究视角,为中国神话研究注入了新的能量与活力。凡此种种,都能够为国内神话研究乃至叙事文化学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范式,给后来者以启示。

    一、新范式:彰显中国特色的神话研究立场

    中国神话研究经历了从零散不系统到体例式学术研究的过程。现代意义上的中国神话研究大体是指自20世纪以来受西方学术范式影响的研究。有的讨论中国古代神话能否当作信史的问题,有的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作研究,有的则在西方人类学思潮的影响下展开研究。总的来看,前贤们对中国神话的研究多是借鉴西方学术研究的体系框架,从而对中国神话的内容加以分析解读,有历史学、考古学、文化人类学等多种研究进路。

    宁稼雨教授以其多年的文学研究经验感受到对神话的文学属性方面研究不足,因而他提出对中国神话的研究需要回归文学本位,回归中国文化话语体系,坚持“以中为体,以西为用”的原则。为此,他在书中鲜明地指出“中国神话的文学移位”属于中国叙事文化学体系中的个案研究,此类研究需要复显神话的文学属性,厘清研究神话所基的中西体用关系,以期建立以神话研究为个案的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叙事文化学体系。

    中国神话的文学移位研究以重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叙事文学研究体系为使命,以中国叙事文化学研究为方法依托,在对中国神话各主要原型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密切关联上进行全面彻底的梳理和研究。宁教授依据西方原型批评说代表人物弗莱有关神话“移位”为文学题材的观点和主题学研究,关注同一故事主题在不同时期和地域流传变异的方法,以个案故事类型为单位,对中国古代神话中的若干经典原型由神话传说逐渐转变为文字作品题材的过程进行挖掘梳理和分析研究,尤其挖掘转变过程中民族文化精神形成的内在轨迹。例如出自《楚辞》和《山海经》的“女娲”神话故事,作者通过分析女娲神话的造人、补天及女皇之治三项基本要素,不仅可以发现女娲造人神话移位为文学典故的文化根源、女娲补天神话移位为中国文学母题这一重要标志,而且可以感知到深受中国社会因素影响的女娲女皇之治神话的艰涩的文学移位过程,这些都离不开中国的文化土壤。

    简而言之,回归“中学为体”的研究立场对于打通神话与中国文学宝库的关联,回归神话的文学本体研究都是有意义的,而作者论及的“中体西用”是指在中国文化体制格局下适当汲取西方学术营养,并非彻底剥离西方学术要素。

    二、新视角:从中国神话的故事类型研究切入

    20世纪中国叙事文化学研究的学术范式主要集中在作家作品研究和文体史研究,这两个方面的确取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就,但同时也有明显不足。作家作品研究重心在作家生平思想和作品思想内容,文体史研究重心在小说、戏曲等体裁历时发生的过程。这样,以某一主题为中心的故事系列,就容易受到单个作品的局限,不能得到应有的关注和系统的研究。

    作者强调人类早期的文字记载具有多方面的功能价值,应该得到全面的开发。由于文体研究和作家作品研究的樊笼所限,前贤很少对跨越单一作品和跨越问题的故事予以关注研究,这就有必要从中国叙事文学作品的实际出发。因此,宁教授指出,如果换一个视角,从故事主题类型的研究角度出发,并以之作为中国叙事文学研究的体制范式,就可以全面揭示和解释这种既超越单一作品,又跨越单一文体的个案故事主题类型的发生过程及其动因。故事类型研究视角一方面具有单篇作品和文体研究所无法涵盖和包容的属性和特点(如它可以离开单一情节和人物,去关注多个作品中同一情节和人物的异同轨迹),另一方面能够发现和挖掘不同题材的相关意象与叙事故事文本之间的异同和关联,对其有一整体把握。具体而言,神话与包括诗词歌赋、小说戏曲在内的中国古代文学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作为个案的神话原型在后代文学宝库中不断演绎再生以至形成浩如烟海的盛况,应当获得全面深入的系统研究。

    作者从中国学术体系重建的高度,以故事类型为神话研究的切入视角,打破了文体史和作家作品研究视角的局限。例如关于精卫神话,作者在书中揭示出该神话的英雄主题在秦汉六朝时期与志怪小说的结合、在唐宋时期与诗文作品的结合(其中涉及精卫英雄主题的有四十多篇)、在元明清时期与小说戏曲等通俗文学的结合等,突破了单一文体和文本的局限,从神话故事的主题精神着手,对中国神话进行叙事性的系列研究,这正是以故事类型为研究视角的优势所在。

    三、新方法:采用叙事文化学方法

    中国叙事文化学是宁稼雨教授提出的研究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的新方法,目的在于解决20世纪以来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研究存在的不足。20世纪之前的中国叙事文学研究以小说戏曲作品的评点研究为主,评点研究具有不拘内容、形式活泼自由的特点,但存在缺乏学科体系性和逻辑性等缺点。鉴于此,宁教授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一直思考和摸索故事类型研究理论和操作方法,这就是书中提出的中国叙事文化学研究方法。

    叙事文化学的研究方法在运用到神话研究的过程中,受到了两块他山之石的启发:一是神话原型批判理论的神话移位说,二是民间文学领域的主题学研究理论。作者指出原型批评的“移位”说提供了一个宏观把握中国神话研究的路径、视野。在中国文学的研究领域,神话题材在后代各类文学体裁中绽放出新的花蕾,即神话向文学移位理应成为神话的文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宁教授尽力突破神话的宗教学、人类学和民俗学研究视域,将其还原为以神话为起始,以文学为主体的文学研究,搜索神话在后代文学作品中的身影,咀嚼其主题变异中的文化变迁意蕴,进而把握人类文化主题的走向,寻找中国文学深层的血脉根源。西方的主题学研究则为中国式文学意义上的神话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具体操作程序。它强调从某一主题入手,打破时空界限,探索同一主题、题材、情节、人物典型等叙事文学单元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族作家笔下的不同处理。按照作者的理解,主题学研究应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研究对象的范围进行调查摸底和合理分类;二是对各种类型的故事进行特定方法和角度的分析。

    这一方法在参照西方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古代叙事文学以故事类型为主的实际情况,在横向从故事类型索引编纂、个案故事类型研究和叙事文化学理论研究三个层面设计了中国叙事文化学整体研究框架,在纵向则努力充实完善以上设计格局,摸索中国叙事文化学研究的科学理论和方法。

    限于篇幅和神话文学资料巨大的体量,该书仅择取10个神话主题及其相关故事进行分析言说,且没有也不能够将有关某一神话故事的所有材料一一具现。即便如此,作者在神话研究的视角、范式与方法方面作出的示范也可对其他有志于神话故事类型研究的后继者给予启发。我们相信,在未来,文学进路的中国神话研究一定会结出更多硕果。

    (本文为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项目“嵇康自然美学思想研究”(KYCX20_0157)成果之一)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