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总!盘点12对颅神经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神经麻痹眼睛模糊 汇总!盘点12对颅神经

汇总!盘点12对颅神经

2023-06-18 18:2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位置

许多微小的嗅觉神经纤维嵌在鼻腔中。这些纤维在位于鼻子上方的嗅球中融合在一起。神经向嗅觉皮层发送信息,嗅觉皮层是大脑中区分气味的区域。嗅觉在调节味觉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致病因素

当嗅神经纤维区域感染、肿胀或发炎时(例如上呼吸道感染或鼻过敏),嗅觉神经的功能会暂时受损。

由于它的位置和长度,嗅觉神经会因为头部外伤而受伤。神经损伤会导致嗅觉减退,味觉下降。

毒素会干扰嗅觉神经的功能,可能导致嗅觉的永久性缺失。鼻子周围的肿瘤也会损害嗅觉神经的功能。

视神经(CN II)

视神经控制着视觉。这个神经能检测光线、颜色和形状,并将信息发送到大脑的枕叶,这样便于理解所看到的东西。

位置

每一个视神经都从相应的视网膜(眼睛中的视觉感受器细胞)通过视神经管(骨形成的隧道)进入大脑。右视神经来自右眼,左视神经来自左眼。

在大脑中,,在脑垂体下面进行视交叉。随后神经分裂并将信息传送到头部后部的左右枕叶(视皮层)。

致病因素

视神经会因为一种叫做视神经乳头水肿导致眼睛后部的压力压迫视神经,从而引起头痛和视力模糊。

它可由脑瘤或脑脊液(CSF)阻塞引起视神经受压,一旦视神经受压减轻,症状就会改善。

视神经也会受到脱髓鞘这是神经周围保护性髓鞘层的丧失。脱髓鞘发生在多发性硬化(MS)并导致视力下降等情况下。

肿瘤或者视神经的外伤也会影响视力,例如颅咽管瘤:这是一种罕见的能影响视神经的脑瘤

动眼神经(CN III)

动眼神经控制眼球运动。动眼神经主要负责提上睑肌及上直肌、下直肌、下斜肌和内直肌还有瞳孔括约肌的活动

位置

每一根动眼神经都来自脑干的上部区域的中脑。每根动眼神经通过海绵窦(骨形成的隧道)到达与神经同一侧的眼睛。动眼神经分成许多小分支,每个分支都向单个肌肉发送信息。

致病因素

如果动眼神经受损,会导致眼球运动就会受限,眼睑下垂,瞳孔增大。

最终导致复视或眼球震颤,眼睛可能还会前后偏移。

动眼神经功能会因为多发性硬化症、脑干中风、脑瘤或脑动脉瘤而受损。

滑车神经(CN IV)

滑车神经控制眼睛向下的运动。这个神经向上斜肌发送运动刺激。

位置

滑车神经从中脑发出,并低于动眼神经的水平。这根神经会传到同侧眼睛,为上斜肌提供动力。

致病因素

一般来说,滑车神经损伤只影响单侧眼睛,在极少数情况下可以影响到双侧眼睛。

滑车神经损伤可由外伤、多发性硬化、中风、脑瘤或脑动脉瘤引起。

由于滑车神经受损,会出现复视、视力模糊或眼球震颤。

三叉神经(CN V)

这是一个重要的感觉神经,它调节面部和眼睛的感觉,并控制咀嚼和吞咽过程中的一些肌肉运动。

位置

三叉神经有三个感觉神经分支,分别是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

眼神经检测面部上部的感觉,上颌神经检测面部中部的感觉,下颌支检测面部下部的感觉,并具有运动功能。

三叉神经从中脑下方的脑干脑桥穿出。

致病因素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以一侧面部剧烈疼痛为特征的疼痛状态,是影响三叉神经的最常见的病症。

这种神经可能会因为外伤或脑瘤而受损,这会导致感觉减退和/或咀嚼困难。

展神经(CN VI)

展神经控制着眼球运动,它会控制眼睛向外移动。同侧展神经刺激同侧外直肌。

位置

这条神经从桥的下部出来,向外侧直肌走行。

致病因素

展神经损伤可导致复视或眼睛移动迟缓。如果这根神经受损,它会导致眼睛向内偏移。

展神经会因为多发性硬化症、炎症、感染、中风或脑动脉瘤而受损。

面神经(CN VII)

面神经控制着大部分的面部肌肉运动,并参与产生眼泪和唾液。这个神经也有一些分支,辅助检测味觉,另外它有一个感觉分支,可以检测耳朵后面的感觉。

位置

这是一个有许多分支的大神经。它起源于脑桥延髓交界处的两个根,并在整个面部分成分支。

致病因素

面神经与贝尔麻痹(Bell’s palsy)的关系最为密切,这种情况下,会导致一侧面瘫。

单纯疱疹病毒激活为贝尔麻痹的可能原因。它也可能与带状疱疹、莱姆病、糖尿病引起的神经疾病和怀孕有关。

贝尔麻痹通常是一种自限性面神经炎,一般不会造成任何严重的后果。

如果出现贝尔麻痹,可能还需要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如CT、MRI或腰椎穿刺(LP)。

中风、脑部感染或肿瘤也会引起类似的症状,因此在做出贝尔麻痹的明确诊断之前,通常需要排除这些症状。

前庭蜗神经(CN VIII)

前庭蜗神经由前庭神经及耳蜗神经共同组成,前者传导位置觉,后者传导听觉。

位置

前庭耳蜗神经的感觉纤维位于内耳,结合进入桥下部。

前庭耳蜗神经的前庭(平衡)和耳蜗(听觉)组成部分各自接收基于内耳中微小毛细胞运动的信息。

这些信息被用来告诉身体关于本体的位置(这样才能保持平衡),并向大脑发送声音信号(这样就能理解听到的声音)。

致病因素

毒素、感染、炎症、脑瘤和外伤都会损伤这条神经。前庭耳蜗神经也可能由于先天性的条件而受损。

这种神经损伤会导致耳鸣、听力下降、头晕和平衡问题。

舌咽神经(CN IX)

主管咽喉部粘膜的感觉,一部分唾液腺的分泌和舌后三分之一的味觉,与迷走神经(CN X)一起主管咽喉部肌肉的运动。

主要控制茎突咽肌,腮腺体,部分味蕾和收集耳朵后部的感觉。

位置

舌咽神经从脑干的最低部分髓质发出,位于脊髓上方。这根神经向下延伸到口腔和喉咙。

致病因素

如果舌咽神经受损,可能会有耳朵和喉咙麻木,味觉减退,吞咽困难和/或声音嘶哑。

肿瘤或外伤性神经损伤可导致神经损伤或损伤。

一种罕见的病称为舌咽神经痛,这是一种发生在口咽和耳部舌神经分布区的歇性锐痛。

迷走神经(CN X)

迷走神经为混合神经,它控制重要的功能,例如呼吸,控制心脏功能、消化系统和性功能。这种神经在全身提供副交感神经刺激,包括释放激素,使身体执行最基本生存的功能。

位置

其运动纤维起自疑核,与舌咽神经并行,穿出脑干后经颈静脉孔出颅腔。感觉神经元在颈静脉孔附近的颈神经节和结神经节。

迷走神经分成分支,并最终到达心脏、肺和胃肠系统。

致病因素

迷走神经或其任何神经分支都可能因肿瘤或外伤而受损。

这会导致诸如声音嘶哑的症状,或副交感神经放松,如呼吸、消化系或心脏问题。

副神经(CN XI)

副神经由特殊内脏运动纤维及躯体运动纤维组成,副神经由特殊内脏运动纤维及躯体运动纤维组成。

前者起自疑核,支配咽喉肌,后者起自副神经核,支配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和颈部的肌肉。

位置

副神经由颅根和脊髓根组成。

颅根的纤维起自疑核,自迷走神经根下方出

脑后与脊髓根同行,经颈静脉孔出颅。

脊髓根的纤维,起自脊髓颈部的副神经脊髓核,由脊神经前后根之间出脊髓,在椎管内上行,经枕骨大孔入颅腔,与颅根汇合一起出颅腔,后又与颅根分开,绕颈内静脉行向外下,经胸锁乳突肌深面继续向外下斜行进入斜方肌深面。

致病因素

副神经会因外伤而受损。

副神经受损会导致耸肩或转动脖子的能力下降。它可能会导致一种翼状肩的生理征。

舌下神经(CN XII)

这个神经控制着舌头的运动,用来协调人说话和吞咽的能力。

位置

由舌下神经核 发出,自延髓的前外侧沟出脑,经舌下神经管出颅,下行于颈内动、静脉之间,弓形向 前达舌骨舌肌的浅面,在舌神经和下颌下腺管的下方穿颏舌肌入舌,支配全部舌内肌和舌外肌。

致病因素

舌下神经可能会因为直接外伤或神经损伤而受损。

舌下神经损伤的症状包括舌无力和舌向薄弱侧偏斜(因为薄弱侧的肌肉无法将舌头推向中间)。

舌下神经损伤可导致吞咽能力下降,从而导致窒息。

这12对颅神经各自参与高度专业化的功能。颅神经损伤可由面部、头部或颈部等直接外伤引起,也可由内脏躯体反射或是其对应的交感神经脊髓节段支配区域疼痛反射,这也是为什么头痛会与T4节段功能障碍有关。

文章的目的是提供一般的医疗、健康、用药的信息,不能代替任何个人的医学诊断和治疗。个人的疾病健康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生。

对这篇分享治疗有任何改进和建议,请给我们留言。

引用

Damodaran O, Rizk E, Rodriguez J, Lee G. Cranial nerve assessment: a concise guide to clinical examination. Clin Anat. 2014;27(1):25-30. doi:10.1002/ca.22336

Whitcroft KL, Cuevas M, Haehner A, Hummel T. Patterns of olfactory impairment reflect underlying disease etiology: diagnosis of olfactory loss. The Laryngoscope. 2016;127(2):291-295. doi:10.1002/lary.26229

Schofield PW, Doty RL. The influence of head injury on olfactory and gustatory function. Handb Clin Neurol. 2019;164:409-429. doi:10.1016/B978-0-444-63855-7.00023-X

Leboucq N, Menjot de Champfleur N, Menjot de Champfleur S, Bonafé A. The olfactory system. Diagn Interv Imaging. 2013;94(10):985-991. doi:10.1016/j.diii.2013.06.006

Desai RA, Davies AL, Tachrount M, et al. Cause and prevention of demyelination in a model multiple sclerosis lesion: demyelinating lesions. Ann Neurol. 2016;79(4):591-604. doi:10.1002/ana.24607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Pediatric Ophthalmology and Strabismus. Fourth nerve (superior oblique) palsy.

Robles LA. Central trochlear nerve palsy due to stroke: report and clinical correlation of two cases. Can J Neurol Sci. 2016;43(3):417-419. doi:10.1017/cjn.2015.344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Neurological Surgeons. Trigeminal neuralgia.

Joo W, Yoshioka F, Funaki T, Rhoton AL. Microsurgical anatomy of the abducens nerve. Clin Anat. 2012;25(8):1030-1042. doi:10.1002/ca.22047

El Mograbi A, Soudry E. Ocular cranial nerve palsies secondary to sphenoid sinusitis. World J Otorhin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17;3(1):49-53. doi:10.1016/j.wjorl.2017.02.001

National Institute of Neurological Disorders and Stroke. Bell’s palsy fact sheet.

Browning KN, Verheijden S, Boeckxstaens GE. The vagus nerve in appetite regulation, mood, and intestinal inflammation. Gastroenterol. 2017;152(4):730-744. doi:10.1053/j.gastro.2016.10.046

Restrepo CE, Tubbs RS, Spinner RJ. Expanding what is known of the anatomy of the spinal accessory nerve: spinal accessory nerve revisited. Clin Anat. 2015;28(4):467-471. doi:10.1002/ca.22492

Johal J, Iwanaga J, Tubbs K, Loukas M, Oskouian RJ, Tubbs RS. The accessory nerve: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its anatomy, development, variations, landmarks and clinical considerations. Anat Rec. 2019;302(4):620-629. doi:10.1002/ar.23823

Popovski V, Benedetti A, Popovic-Monevska D, Grcev A, Stamatoski A, Zhivadinovik J. Spinal accessory nerve preservation in modified neck dissections: surgical and functional outcomes. Acta Otorhinolaryngol Ital. 2017;37(5):368-374. doi:10.14639/0392-100X-844

Cant A, Collard B. Oral medicine: isolated unilateral hypoglossal nerve palsy. Br Dent J. 2018;225(2):95. doi:10.1038/sj.bdj.2018.596

课程即将开展,时间:五一假期

人体无处不筋膜, 从筋膜入手治疗疾病是一个重要思路

《 筋膜点疗法》线下课程给您提供这一诊疗思路

方法经临床检验,疗效令人满意

一次付费,终身免费复训

课程即将开展,时间:五一假期

人体无处不筋膜, 从筋膜入手治疗疾病是一个重要思路

《 筋膜点疗法》线下课程给您提供这一诊疗思路

方法经临床检验,疗效令人满意

一次付费,终身免费复训

课程指南

本次系列课程共26讲

原价399,限时特价99

支持试听,永久复听

获取更多精彩(扫码)

原价29.9,拼团价0.01

永久复看

获取更多精彩(扫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