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九旬老人数十年来投身这项工作,只因无论何时都要铭记血与火的历史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祁新江苏省委巡视办副主任 南通九旬老人数十年来投身这项工作,只因无论何时都要铭记血与火的历史

南通九旬老人数十年来投身这项工作,只因无论何时都要铭记血与火的历史

#南通九旬老人数十年来投身这项工作,只因无论何时都要铭记血与火的历史|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南通九旬老人数十年来投身这项工作,只因无论何时都要铭记血与火的历史

2023年04月05日 14:19:16 | 来源:南通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退休老教师、九旬老人张圣嗣,数十年来投身于革命烈士光辉事迹的搜集和整理,并出版多部红色革命书籍。昨天,他将牺牲在所居住的革命老区、原港闸区幸福乡境内的46位革命烈士的姓名,还有一批当地英豪的英名发给本报,请求在这个清明节,以此方式向先烈表达敬意。

  他将46位先烈英名发至报社

  牢记丰功伟绩才能铭记光荣历史

  宋祖望、陈彦明、王文俊、单鹤涛、刘子贤、曹文道、杨金海、王国均、许天录、张锦荣、吴德元、秦长寿、任言寿、张彩鹏、顾春甫、何瑞芳、王水、李金泉、李万成、张树春、秦金山、朱海山、张文清、刘志成、王汉春、施生、祁金、帅夕林、倪海珊、张传铭、陈文林、季福坤、高连生、陈增寿、王爱国、管文林、卞奎生、沈葆华、周海如、丁余风、丁余山、陈学诗、朱国昌、朱洪生、张炳文、尹春元。

  这些,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牺牲于原港闸区幸福乡境内的46位革命烈士的英名,是一位老人从自己书中摘录下来的。

  “不管岁月多么沧桑,时光如何嬗变,我们一定要记住这些英烈的名字!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一定要让我们的后代永远记住,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的幸福安康。”昨天下午,在崇川区幸福街道秦西社区幸福怡居3幢506室,今年90岁的本报通讯员,退休教师、九旬老人张圣嗣,手捧他当年参与编写的《港闸英烈传》,向前来探访的记者动情地说。

  《江苏人民打击日寇英雄事迹》(南通卷)、《江苏人民革命斗争群英谱》(南通篇)等158篇书刊,600多篇文章,100多万字……翻阅着桌上一大摞厚重的、张圣嗣老先生单独或参与撰写的书卷,记者倍感震撼。

  “我还会继续写下去,尽自己的毕生精力为先烈们著书立传。这,是我的使命。”张圣嗣的话,掷地有声,“无论任何时候,我们都要铭记血与火的革命斗争历史,继承革命烈士们的遗志!只有真正记住他们的丰功伟绩,民族才会更有前途、国家才会更加强大。”

  每位英烈背后都有故事

  英雄的土地孕育了代代英雄人物

  在张圣嗣老先生提供的、牺牲于幸福街道的46位英烈名字中,排在首位的,就是南通人民熟悉的革命烈士——宋祖望。

  张圣嗣老先生告诉记者,宋祖望是一位典型的、从产业工人群体中走出去的抗日先锋。

  宋祖望生于1911年,牺牲于1941年,是原南通县油榨镇、如今崇川区幸福街道人,193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担任过原南通县刘桥区区长、区委书记。宋祖望一直致力于发展和壮大抗日队伍,积极主动配合新四军东进,成功挫败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动摩擦,扫清了开辟通西抗日民主根据地的种种障碍。不幸的是,1941年4月9日,宋祖望在斗争中遇害。

  “我还清楚地记得那一年我的老师张育才画了宋祖望烈士遗像,在乔家碾坊召开追悼大会,梁灵光主持追悼会、薛穆清读悼词,追悼会后大家集体游行,众人高呼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投降派!打倒狗汉奸!’”张圣嗣说,当时的浩大而庄重的场面给他极大心灵震撼,从那刻开始就产生对英烈的崇拜和景仰。

  “幸福”在哪里?在南通,人们用“幸福”来冠以地名。幸福人家小区、幸福中学、幸福公园……幸福感又不仅仅体现在这一地名上,更体现在它厚重的光荣革命历史上。这是一片曾洒满鲜血的沃土。

  “走访中我曾了解到,当年还有位家住幸福乡保桥村9组、名叫‘周连姑娘’的女英雄,在担任村妇女主任时,带领贫苦妇女闹翻身,还为新四军做了许多实事。1947年年底,当时的伪保长朱恩金设计在唐闸抓住周连姑娘,逼她交代,然而周连姑娘宁死不屈,最后英勇献身……”张圣嗣说,英雄的土地,孕育了代代英雄人物。

  搜集英烈事迹不辞辛苦

  退休老人矢志不移记录英雄故事

  “人终有一死,要么轻如鸿毛,要么重如泰山。”在采访现场,张圣嗣感慨地对记者说,“我平生最大的心愿,就是继续走访调查、整理完善革命先烈们的历史资料,记录他们的英雄故事,让我们的孩子们一代代记住他们并传承下去,确保革命的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数十年来,张圣嗣为搜集当地革命先烈的历史资料和动人故事吃了不少苦头。可他乐此不疲,内心充满神圣的使命感。

  “那一年,受原港闸区委区政府有关部门委托,进入写作组参与《港闸英烈传》的撰写工作。为厘清发生在一些革命先烈身上的、在当年血与火革命斗争岁月中错综复杂的历史细节,我骑着一辆自行车,冒着酷暑骄阳,穿梭于乡间,寻访一位又一位老人,反复求证、反复核实,力求真实。一次,在经过一个村子时,我差点中暑倒地!”回想往事,张圣嗣说,只要一想到这在为后人留下英烈们的宝贵资料,吃再多的苦也值!

  “目前幸福街道内可以确定姓名的英烈有60位,我才写了46位,还有14位英烈的故事还得继续写下去!”张圣嗣说,他不抽烟不喝酒,在幸福小学和当地成人教育学校任教时,就担任《工人日报》《新华日报》《南通日报》《江海晚报》等数十家报纸和刊物的通讯员,坚持写作;退休后的时间,一如既往交给了写作。

  “作为一位坚持不懈自发搜集和整理革命先烈事迹、弘扬红色革命文化的老同志,这种精神难能可贵,值得学习。”昨天下午,接受记者采访的南通市委党史办、地方志办副主任张建明认为,“众所周知,由于年代久远和当年革命斗争环境的残酷性和复杂性,今天的人们要搜集当年革命先烈的事迹和故事十分不易。通常情况下,涉及烈士的一手资料和证据极其匮乏,没有档案资料,很多时候只能由活着的老人或烈士的家属、好友口口相传来介绍,而有时候带着情感因素的记忆又需要多方核实、反复考证。因此,张圣嗣多年来坚持为革命先烈通过文字来‘画像留影’,进一步丰富了我们的党史资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简单!”

  (来源:南通日报)

新浪微博 微信朋友圈 微信好友 QQ空间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