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民主村:老旧社区焕新重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社区微笑墙 重庆民主村:老旧社区焕新重塑

重庆民主村:老旧社区焕新重塑

2024-06-28 23:3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走进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一条水渠映入眼帘。渠水清澈,蜿蜒流过社区的居民楼,汇入中心广场的喷泉池。池边立有一石,上刻“建设渠”三字。小区居民在这里休憩,不少游客前来“打卡”……

    广场四周是民主村社区“便民生活服务圈”:党群服务中心、社区会客厅、社区食堂、各类美食店铺……人们在这里品味人间烟火,享受岁月静好,为更美好的生活而努力打拼。

    今年4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市深入物流园区、城市社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等进行考察调研。

    4月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察看小区改造和便民服务情况,听取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为基层减负情况介绍。

    当看到社区焕然一新、井然有序,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地对在场的社区居民说,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中国共产党要做的事情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作为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2021年11月,九龙坡区正式启动民主村片区城市更新项目,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民主村片区就在重塑中新生。

    民主村的焕新重塑,是观察重庆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一扇窗口。民主村社区在这方面积累了哪些经验?重庆是怎样着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民生周刊》记者近日赴重庆进行了深入采访。

    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开了上百场院坝会、数百场楼栋会,广泛收集居民意见

    “两边是商场,我们是‘乡场’。”前些年,小区的破败是民主村社区居民心中的痛。

    民主村社区是原国营建设机床厂(简称“建设机床厂”)配套家属区,建设于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属于典型的“一厂一村”,一代又一代民主村人成为建设机床厂波澜壮阔发展史的见证者。

    2009年,建设机床厂搬迁之后,民主村的管理变得乏力,房屋老旧、配套设施缺乏、道路破损、管线杂乱等问题凸显,再加上居民私搭乱建,社区环境品质堪忧。昔日令人羡慕的“国有大厂家属区”,开始日渐萧条,缺乏生气。

    与此同时,随着城市发展,民主村周边地区逐渐建起了高楼,开起了商场,尤其是附近的杨家坪商圈和万象城商圈建成之后,与老旧的民主村形成鲜明对比。

    “居民们心里的落差越来越大,一批又一批年轻人选择离开。”民主村社区党委书记伍成莉说。

    2021年,重庆市九龙坡区入选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名单,民主村片区城市更新项目成为市级重点项目,民主村拉开“更新”序幕。

    “怎么改?”“怎么‘更新’?”这是民主村社区居民最为关心的,一时间成了大街小巷、茶余饭后人们热议的话题。

    大家很期待小区更新改造,又担心改造带来一些不便。

    于是,收集居民意见成为小区改造的第一步。

    “城市更新改造,最重要的是要改得符合百姓的心意。”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政和社区事务办主任汪彬表示。

    民主村开起一场又一场院坝会,让居民畅谈自己的需求和建议,就一件一件具体的事进行协商。

    “我们民主村当然要讲民主。”76岁的郭其碧是民主村艺术团团长,她希望改造后的小区能有文艺演出排练场地,就在院坝会上提了出来,大家一起讨论。

    在小区更新过程中,民主村形成了“五议聚民意”工作法,包括居民提议、群众商议、社区复议、专业审议、最终决议。

    “我们多渠道多层次地协商。”汪彬介绍,社区的“大事”由街道、各部门召开协商会议。社区的“小事”,协商主体为社区工作者、居民小组长、居民代表、社会组织负责人及相关利益方。专业性较强的协商事项,邀请相关专家学者、社区法律顾问、专业技术人员、第三方机构等进行论证评估。社区广泛吸纳党员、志愿者、乡贤能人、基层群团组织负责人等参与协商。

    理发师李三是建设机床厂家属,在社区的铁皮棚里开了个简陋的理发铺,收费是男女一律5元,而且多年来一直没有涨价,深受居民欢迎。小区改造后,李三的理发铺怎么办?而且不仅仅是理发铺,小区的修鞋摊、配钥匙摊搬到哪里去?

    经过协商,重庆九龙坡城市更新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城市更新建设公司”)采纳了居民的建议,在小区改造中为这些社区老手艺人、“小修小补”摊点预留了场地,开辟了“惠民巧匠坊”。

    “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我们开了上百场院坝会,还有数百场楼栋会,广泛收集居民的意见,然后跟城市更新建设公司对接,通过专业力量解决居民的诉求。”伍成莉说。

    建设“居民新家园、商圈新纽带、创业新天地”

    2022年初,民主村片区城市更新项目正式启动。项目分两期实施,目标是建设“居民新家园、商圈新纽带、创业新天地”。

    民主村将“三师”(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请进社区,一起与居民探讨城市更新。

    有些居民担心小区会被大拆大建、推倒重来。“那个红砖房是我出生的地方,真舍不得。”“那棵老黄桷树能不能留下来?”……

    经过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反复测算和论证,城市更新建设公司放弃了大拆大建、推倒重来的做法,确定了“留、改、拆、增”的综合更新模式。

    “留就是要保留文化特色,记住乡愁。”城市更新建设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唐万民说。

    在民主村中心广场旁边,有一座二层的红砖楼,建于20世纪50年代,本来因为“高龄”被纳入拆除范围,但很多居民希望能留下它。经过讨论和设计,这幢楼保留了部分红砖墙体,同时穿上了“新衣”,加设了钢结构和玻璃外墙,在建筑加固的同时,让老楼看起来更有现代感。

    这幢楼改造完成后,成为民主村的社区会客厅,里面展示着民主村过去的照片,也介绍了民主村的改造过程及未来规划,还有一组社区居民微笑墙,彰显着这个社区公共空间的温暖。

    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民主村,首先来到社区会客厅。伍成莉记得,总书记在这里驻足,看得很仔细,问得很深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更新的一个重点,也是一项民生工程,既要保留历史记忆和特色风貌,又要解决居民关切的实际问题。要总结推广这方面的成功经验,更好惠及广大社区居民。

    如今,来社区会客厅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唐万民告诉《民生周刊》记者:“未来社区会客厅二楼会成为社区的共享创业空间,为民主村孵化新业态。” 

    在民主村更新过程中,充分挖掘了建设机床厂的历史和故事,将历史文化和居民日常生活相结合,落实到街区空间的塑造中。比如,建设厂历史变迁中的“西迁”“援建”“复兴”等元素,被融入建筑风貌设计,街区中还打造了“一号信箱”等标志性景观。

    “改”则是“改善人居环境”。民主村更新项目一期进行了基础设施“大会战”。打通断头路,改建、扩建5条道路,串起周边两大商圈,拓宽人行道,实现“小街区、密路网”,改善了居民的出行条件。

    同时,民主村改造了楼栋外立面、商业店招等,改善了消防、生活垃圾处置等设施,实施燃气雨污管网修补、三线管网下地迁改。

    “我们请重庆市设计院为民主村的商业店招风格进行整体设计,并且做了店招导则和视觉方案供商家参考。”唐万民说。

    商圈的连通、新潮的设计为民主村引来了关注,带来了流量,昔日的“火锅村”成了新晋网红打卡地。

    在老旧小区更新中,“拆”也难以避免。民主村拆除了危旧房及违规建筑,腾出发展空间。

    “增”则是“补齐设施短板”。民主村新建了社区食堂,自去年4月28日营业以来,每餐20多个菜,社区老人“15元管饱”,还给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送餐服务。

    社区食堂不仅解决了社区老人用餐难题,还吸引了周边写字楼的“上班族”,每到饭点,食堂里都会排起长队。“社区食堂质优价廉,人流量大,能够实现微利可持续。”伍成莉说。

    通过“留、改、拆、增”的综合更新措施,民主村更新项目一期共修缮保留建筑31.6万平方米,改造建筑11万平方米,拆除危房4.3万平方米,提升配套环境9万平方米。

    如今的民主村,在建筑外观、服务设施、配套功能、商业、运营方式等方面焕然一新,形成了万象城—民主村—杨家坪“十分钟生活圈”,生活便利,宜居宜业。

    加强“软环境”建设,让服务“跑起来”

    民主村更新项目一期于去年4月28日正式开街亮相。“硬设施”改造完成之后,“软环境”建设成为重点。

    九龙坡区按照常态化“三服务”机制(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企业),对实施更新提质后的老旧城区,及时跟进市政设施、公共服务配套、物业管理、数智治理等服务,集合各方力量,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持续巩固拓展更新成果。  

    在民主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了党员服务岗、综合岗、法律服务岗,显示屏上展示着“渝快办”远程视频办系统。

    伍成莉告诉记者,去年以来,重庆市推出“渝快办”,居民在手机上下载“渝快办”客户端,很多事情就可以在线办理,不用“跑腿”,而且办理速度更快。

    比如,新生儿出生后,居民只需要在网上提交一次材料,就可以同步办理出生医学证明、预防接种证、户口登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登记和缴费、社会保障卡等7个事项。

    这些事项的办理时间从过去的平均80天压缩到5天,办理所需的纸质材料由原来平均35项压缩为0项,办理环节由原来的14个精简为2个。

    “我们还可以通过‘渝快政’,连接基层治理一体化平台。”伍成莉说,以前社区有些事情要往上报,得打很多电话,跟几个部门沟通协调,现在只需要在系统里“一键报送”。信息报送到街道后,基层治理指挥中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度。如果有需要,再报送区级、市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

    重庆市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主任廖晴川表示,目前重庆正在打造政务办公“一条线”,迭代优化“渝快政”,全量接入部门、区县政务应用。同时,重庆正在打造政务服务“一次办”,升级完善“渝快办”,建设三网深度融合体系架构及可查可办政务服务事项电视服务端。

    办事“只进一门、只找一人”。在民主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群众来办事,只要走到综合岗就可以。近年来,重庆全面推行综合岗服务,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置无差别综合窗口,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同时,全面推行首问负责、即时办结、全程代办工作机制,实现低保救助等30余项社区协助和证明事项“一岗通办”。

    经过多次培训,社区工作者都成为一专多能的“全科型”人才。社区工作者都纳入网格工作,担任专职网格员。社区因地制宜调整划定网格,明确网格服务清单事项14项、履职清单事项27项,实现“多网合一”。

    伍成莉介绍,民主村社区目前有3669户居民,划定了9个网格。“我们每个网格都是以‘1+3+N”的模式服务群众,也就是1个网格、3个网格员、N股力量,包括物业人员、志愿者队伍等等。”

    每年办一些民生实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楼下出现一堆垃圾,到底该谁来清理?以往,居民、物业、商铺等各执一词,相互推诿,产生矛盾纠纷。在社区工作中,以往有不少这样“扯皮”的事情。

    “我们鼓励居民群众讨论交流,相互做工作,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效果很好。”伍成莉说。

    彭其碧也是社区的志愿者,经常带着社区艺术团的姐妹们参与社区矛盾调解,引导开展垃圾分类。

    社区居民既是社区的服务对象,也是社区的主人,民主村社区以楼栋为单位组建居民自治小组,完善了居务公开、民主评议和居民代表会议等自治制度。

    “我们还在推进居民、物业、城管、商铺四方共治,推动党建引领下的一体化管理。”伍成莉表示,随着民主村更新项目二期改造完毕,这种共治模式将进一步完善。

    “基层治理是一种‘双向奔赴’,是对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重庆市社会工作部基层治理处处长肖泽敏说。

    如今,民主村片区内各种便民服务站功能齐全,缝补衣物、维修电器、补鞋换锁,只需下楼就能解决。

    民主村一期更新项目已经建设了专门停车场,缓解了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在二期项目中还在建设一个立体停车场,建成后周边居民、企业员工停车将更便利。

    民主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焕然一新。“原来我们叫它‘下水道医院’,因为它旁边就是建设渠,那时是一条臭水沟。现在完全变样了。”彭其碧说。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科室增多了,功能更全了,就医也更方便了,还有上级医院医生定期来坐诊,再加上远程诊疗增强了社区医院的诊疗能力,让附近的居民能够“小病不出社区”。

    民主村的更新也带动了周边产业发展。杨家坪商圈能级、功能、业态全面提升,截至2023年6月,新增市场主体3592家,商贸批发业销售总额同比增长15.4%,零售业销售总额同比增长11.6%,住宿业销售总额同比增长14.6%,餐饮业销售总额同比增长37.4%。

    产业发展为当地带来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很多年轻人来到民主村居住。此外,随着民主村各项功能和服务完善,近两年很多搬出去的居民又搬回来了。

    民主村片区城市更新项目二期正在进行,预计将于今年10月完成,为居民提供更多文化设施和公共空间,打造活力街区。

    “二期会给我们艺术团留一个活动场地,连LOGO都设计好了。”彭其碧向记者展示了艺术团活动场地的视觉设计图,她还给自己取了一个艺名“小薇”,“民主村经历了很多沧桑变化,现在经过改造提升,让我们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深化全科网格服务,打造五分钟网格服务圈;改造投用一个智慧农贸市场;培育一条特色文化休闲街区……”社区会客厅的墙上,“民主村社区2024年十件民生实事”引人注目。

    习近平总书记离开民主村时,社区居民纷纷围拢过来欢送。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家说,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希望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能为解决民生问题投入更多的财力物力,每年办一些民生实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4月25日召开的重庆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上,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表示,重庆要在增进民生福祉创造高品质生活上谱写新篇,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的重要论断,常态化开展“三服务”,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认同感更加强烈。

    作为我国辖区面积和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重庆将继续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不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