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险定价再调整 你的保费降了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社保价格上调了吗 车险定价再调整 你的保费降了吗?

车险定价再调整 你的保费降了吗?

2023-05-11 14: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记者 聂国春

  车险综合改革(以下简称车险综改)两年多后,“二次综改”拉开帷幕。4月28日24时,北京、天津、福建等地率先试点采用最新的商业车险自主定价系数,“好车主”车险价格有望在原有基础上再降,而高风险车主保费则有可能上涨。

  随着自主定价系数放宽,车险综改向完全市场化持续演进。那么,未来车险市场会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将给消费者带来什么影响?《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车险“二次综改”拉开帷幕

  2022年12月30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扩大商业车险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等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商业车险自主定价系数的浮动范围由0.65—1.35扩大到0.5—1.5,进一步扩大财产保险公司的定价自主权,各地因地制宜实施,执行时间原则上不晚于2023年6月1日。此举也被业内称为车险“二次综改”。

  今年4月,北京银保监局下发《关于北京地区扩大非新能源汽车示范条款自主系数浮动范围有关工作要求的通知》,确定北京地区非新能源汽车新版费率标准于2023年4月28日24时切换上线,新能源汽车自主系数浮动范围暂不调整。

  根据银保监会财险部有关工作安排,此次扩大商业车险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将分批执行,陕西、天津、河南等16省市于4月28日首批上线新版费率标准,其余省市于5月底前完成切换。

  对于车险综改,银保监会财险部(再保部)主任李有祥在近日的署名文章中表示,改革两年多来,“降价、增保、提质”的阶段性目标已基本实现,广大消费者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车险市场回归有序竞争。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自2020年车险综合改革以来,车险保费整体呈现下降态势。截至2022年6月底,消费者车均保费为2784元,较改革前下降21%,87%的消费者保费支出下降,为车险消费者减少支出2500亿元以上。同时,保障程度明显提高,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将交强险保障金额由12.2万元提升到20万元;机动车商业第三者责任险平均保额达到194万元,较改革前大幅提升。

  “好车主”车险价格最高可降23%

  车险“二次综改”后,投保是贵了还是更便宜了?这是广大车主关注的核心问题。

  记者了解到,商业车险保费=基准纯风险保费/(1-附加费用率)×无赔优待系数费×交通违法系数×自主定价系数。其中前三项系数为行业通用,公司自主系数由各公司自己厘定。因此自主定价系数的调整会对车险价格造成相应影响。

  假设前面几个数据的结果是3000元,自主定价系数从0.65降至0.5,保费将从1950元降至1500元,下降23%。反之,自主定价系数从1.35上浮至1.5,保费则最高将上涨11%,达到4500元。也就是说,同型号汽车,因风险差别,保费最高可差3倍。

  东吴证券非银研究团队认为,本次调整将使车险定价更加精细化,对驾驶习惯良好的车主保费会更低,但对于“高风险车主”保费则面临上升压力。不过,考虑到当前仅不足1%签单接近定价系数“地板价”(0.65),约5%签单接近“天花板”(1.35),预计行业自主定价系数平均值将保持稳定,整体降价幅度有限。

  资深汽车保险专家方仲友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保险公司制定自主定价系数除了依据出险情况,还会根据车型价值、年限、零整比、车主年龄等多个因素来综合考量。比如部分售价低、风险低、零整比低的家用车,相对应的保费预计会进一步降低,而维修费较高的豪华车则有可能需要承担更高的保费。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新能源车险2021年底上线,只经历一个完整年度,相关数据积累有限,这次自主定价系数暂时不作调整。

  竞争加剧亟待个性化服务

  银保监会此前表示,车险“二次综改”是为健全以市场为导向、以风险为基础的车险条款费率形成机制,优化车险产品供给,扩大车险保障覆盖面,实现车险服务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进车险高质量发展。

  东吴证券认为,车险“二次综改”仍是进一步提高赔付率,压缩费用率,让利消费者,各地因地制宜有助于缩小各省之间赔付率的差异,进一步解决之前省际保费不合理的问题。同时,对于高风险业务进一步提高定价上限,以解决此前部分地区的营运车等高风险车辆投保的行业性难题。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许敏敏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不同保险公司的定价系数存在差异,使得不同保险公司对同一辆车的车险报价会存在差异,这可能会导致车险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比如,某家保险公司和某一品牌车企高度合作,它的维修定损价格可能要比其他公司低,它在这类车型的定价上可以比其他公司更低一些。

  记者了解到,在车险综改背景下,近年来车险件均保费大幅下滑,随之带来的是综合成本率的短期抬升,部分中小险企在承保与成本双向承压下逐步压缩规模,乃至退出市场,行业马太效应逐步强化。

  中国人保副总裁于泽在2022年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上次扩大自主定价系数后,车险“地板价”情况很少再出现,非理性竞争在国内财险主体中很难再有。自主定价系数进一步放开,人保财险可以利用在数据和定价方面的优势,通过费率和风险匹配选择质量更高的业务。

  许敏敏认为,在当前的市场格局下,中小险企必须找到自己的细分市场定位,做出特色。通过打造“精细化管理”、研发自主定价模型,细分车型、细分渠道、细分市场,在不断地细分中动态调整承保政策;同时,加大科技资源投入,深化“保险+科技”融合,实现科技赋能,提供个性化产品,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在方仲友看来,未来保险公司对于每辆车的定价都是不一样的,呈现千车千面的状态。对于消费者来说,在购买车险之前,可以提前联系各家保险公司销售人员,并让其给出一个合理的车险方案,结合价格和服务综合考虑,做到货比三家。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