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速600公里!我国高速磁浮交通系统通过验收 有何意义?不止快~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磁悬浮列车的速度比普通列车的速度快多少 时速600公里!我国高速磁浮交通系统通过验收 有何意义?不止快~

时速600公里!我国高速磁浮交通系统通过验收 有何意义?不止快~

2023-07-30 04: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7月29日,“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在青岛通过绩效评价验收。标志我国已经掌握了高速磁浮成套技术和工程化能力,对于我国发展高速磁悬浮列车有着重要的意义。

据悉,本次评审通过了1600余项仿真计算、4200余项关键系统部件地面测试、500越想线路试验,完成全系统、全速度级、全工况综合性评估,标志我国关键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磁悬浮列车与传统列车的差异是什么?

提到磁悬浮列车,我们应该首先想到2006年在我国上海正式投运的磁悬浮列车,距今已经正式投运达16年,为何我国现在还要研究磁浮列车呢?

实际上,在我国上海投运的磁悬浮列车,由中德联合建设、采用常导技术建成的上海高速磁悬浮示范线通车,该磁悬浮技术并非中国轨道交通技术。

据悉,上海磁悬浮列车为世界首条商业化运营的磁悬浮示范线,全长30公里,最高运行时速430公里,最高试验时速501公里,据悉全程用时近6分钟(逐渐加速,达到轨道最高430公里每小时后,逐渐减速)。

那么,磁浮列车与传统的列车有什么差异呢?最大的差异,磁悬浮类似星际飞船一般没有轮子在轨道的辅助下,实现高速行驶。

磁悬浮利用的基本原理是“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电磁悬浮原理,以磁铁对抗地心引力,使车辆悬浮,再利用电磁力引导,推动列车前行。

磁悬浮列车由于没有与轨道接触,一切通过电磁控制车速和行驶动力,因此,并不用担心列车的车轮和轨道的摩擦的极限问题。

即便如此,磁悬浮列车也存在大量的技术问题,比如如何控制车速?如何稳定地控制电磁?车速过快如何保障列车安全?等等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

本次“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关键技术研究”的评审通过,标志我国已经完全解决了这些问题,未来我国高速磁悬浮列车将会大规模应用。

为何我国要发展磁悬浮列车?

目前,在我国拥有丰富的轨道交通网,高速网和航空网。随着经济的发展,民航以时间短,速度快等优势,近些年运送量持续上升。

据统计,我国航空全行业完成旅客周转量6529.68亿人公里,国内航线完成旅客周转量6439.12亿人公里。全行业完成旅客运输量44055.74万人次,国内航线完成旅客运输量43908.02万人次。

但是,航空存在巨大的问题,那就是运营成本高,载客量有限等弊端,因此,我国需要发展高速列车,弥补我国轨道交通的速度不足。

根据轨道交通负责人介绍: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悬浮可填补高铁和航空运输之间的速度空白,形成包括航空、高铁、高速磁悬浮和城市交通的速度梯度更加合理、高效、灵活便捷的多维交通架构。

为何我国要大力发展轨道交通?

在城市交通领域,我国与美国截然相反,在美国的交通主要是航空,而在我们中国,主要还是在轨道交通。为什么我国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呢?

其中最主要的是因为节能、省地、运量大、全天候、无污染(或少污染)又安全等特点,属绿色环保交通体系。

并且,庞大的轨道交通网络,全线联通,如同人体血脉一样,穿梭在我国大地之中,可以快速将物资等实现定点运输,相较于其他运输而言,更加地稳定可靠。

因此,在我国轨道交通主要以三个方向发展,第一种传统铁路,比如高铁、动车等实现多地快速运行;城际轨道,类似传统铁路,主要负责高速度间中距离的旅客运输;城市轨道,主要负责城市内部交通运输公交系统,比如地铁、轻轨等。

总结

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是当前可实现的速度最快的地面交通工具,具有高速快捷、运能强大、准点舒适、安全可靠、适应性好、维护便捷、绿色环保等技术优势。

我国在磁悬浮列车领域突破,成就了我国轨道交通高科技领域迈进一大步,标志我国在磁悬浮高速列车领域的领先地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