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电子与通信工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硬盘分区是干什么的 电子信息(电子与通信工程)

电子信息(电子与通信工程)

2023-11-12 10: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项目概况

电子信息(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项目包括但不限于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等多个一级学科,研究方向包括无线通信、信号处理、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信息安全、协作物联网、大数据分析、无人驾驶系统、医学人工智能、医学成像、生物医学信息获取和处理、机器人感知、人机交互与协作、超构材料的电磁波仿真模拟、智能硬件和芯片、专用集成电路设计(模拟、射频、数字、数模混合)等等。

科研成果 

近年来,专业教师骨干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级各类科技项目、重点实验室及平台、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等超百项,主要成果在IEEE COMST、COMMAG、TWC、SPMAG、TIP、TMM、TCS、JSSC、TMTT、TAP、TCAS、TPEL等顶级国际期刊和ICCV、CVPR、ICASSP、ICME、ICIP、GLOBECOM、ICC、OFC等著名国际学术会议发表,并多次荣获国际学术会议最佳论文奖。

人才培养 

电子信息(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项目以培养具有职业胜任力的高层次专业人才为目标,应达到的目标是:①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团结友爱,事业心强,积极服务国家发展;②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了解必要的市场经济知识;③掌握现代工程技术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方法;④具有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组织能力、沟通技巧和合作精神。

项目培养方式多元化,与国内电子信息领域多家龙头企业建立了研究生专业实践基地,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赴海外知名高校参访和交换等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

近年来,培养学生多次获得“全国工程硕士实习实践优秀成果获得者”荣誉称号、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清华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清华大学优秀硕士毕业生、北京市优秀硕士毕业生等荣誉。

 

学生就业

项目已累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硕士、博士毕业生,现已在各个行业和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学生毕业去向主要有:华为、谷歌、阿里、腾讯、百度、商汤、旷视、大疆、国家机关部委直属部门、省市机关、航天科工院所等企事业单位。部分学生选择自主创业,也树立了创新创业的成功典范。此外,学生毕业去向也有美国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杜克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玛丽皇后学院等国际著名高校。

师资队伍

项目师资力量优秀、科研条件完善。20名全职教师大部分拥有海外知名高校学习或研究背景,教学经历丰富、研究成果丰硕。 

何友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博士毕业。

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CIE、CIC/IET Fellow,曾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学部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名誉副理事长,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航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航空学会信息融合分会主任委员等。

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国家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各1项,获省部级一等奖11项,授权中国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56项。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在IEEE会刊等发表论文260余篇,出版专著6部,论著他引18000余次,培养博士、硕士140余人。先后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求是”工程奖、全国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等,荣立二等功5次。

研究方向:信号检测、信息融合、智能信息处理、大数据技术及应用等

张晓平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信息学部首席教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工程研究院院士,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会士(IEEE Fellow)。

现任《IEEE信号处理专刊》(IEEE Journal of Selected Topics in Signal Processing)主编(Editor-in-Chief),《IEEE图像处理汇刊》的高级副主编(Senior Area Editor)。曾任《IEEE信号处理汇刊》高级副主编、《IEEE信号处理汇刊》、《IEEE多媒体汇刊》、《IEEE图像处理汇刊》、《IEEE电路与系统视频技术汇刊》、《IEEE信号处理快报》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的副主编。现任IEEE信号处理学会图像视频及多维信号处理技术委员会主席,信号处理理论和方法技术委员会、传感器阵列和多通道信号处理技术委员会委员。曾任多媒体信号处理技术委员会委员。是国际信号处理旗舰年会IEEE ICASSP会议2021年大会共同主席(General Co-Chair),2017和2019年IEEE全球信号和信息处理年会(GlobalSIP)金融和商业信息处理大会主席,2015 IEEE多媒体信号处理年会(MMSP2015)主席。曾任IEEE国际多媒体大会(ICME)指导委员会(Steering Committee)委员。被遴选为IEEE信号处理学会杰出讲座学者以及IEEE电路和系统学会杰出讲座学者。

研究方向:信号处理、多媒体,机器学习、物联网

助理邮箱:[email protected]

宋健

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网络融合、物联网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电力线通信技术、可见光通信、光健康等。

邮箱:[email protected]

廖庆敏

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图像和视频处理与分析领域中的算法研究、系统设计及其应用,尤其是在广播电视、医学图像、遥感图像、通信传输、体育视频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

邮箱:[email protected]

王兴军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通信电子信息领域,包括医疗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视频大数据分析算法研究,超级CDN算法研究,信息安全、防伪溯源和内容保护技术研究等。

邮箱:[email protected]

董宇涵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无线通信与网络、信息与信号处理、可见光通信、信息论、优化理论、机器学习等。

邮箱:[email protected]

杨文明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视觉理解重构、医学人工智能等。

邮箱:[email protected]

张盛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通信及系统集成、图像及运动传感、区块链、面向物联网的操作系统等。

邮箱:[email protected]

麦宋平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面向智能医疗和物联网系统的集成电路设计研究,主要聚焦于低功耗数字信号处理及微处理器设计、3D图像处理及电路实现、无线能量传输与无线充电、电源管理等。

邮箱:[email protected]

冯海刚

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集成电路设计、无线通信系统设计及相关课题研究。研究方向包括低功耗、多频段、微波、射频收发机,模拟、数模混合IC、SoC,以及电磁兼容、电路自校准、RFIC ESD防护等。

邮箱:[email protected]

唐仙

副教授

研究方向:模拟和混合信号集成电路与系统设计,主要用于高能效的数据转换、语音和图像信号接口与提取、无线能量传输等。

邮箱:[email protected]

李勃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功能陶瓷及元器件和超构材料的研究工作。

邮箱:[email protected]

李星辉

副教授

研究方向:现代光电传感、微纳光学、机器人与智能视觉。

邮箱:[email protected]

肖喜

副教授

研究方向:机器学习及其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包括深度学习算法、强化学习算法及其在漏洞挖掘、网络流量识别、谣言检测、钓鱼网站识别等安全问题上的应用和区块链技术。

邮箱:[email protected]

秦培武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医学成像设备、生物医学影像数据统计分析、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电子电路等。

邮箱:[email protected]

丁文伯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电子电路,信号处理,人工智能,机器人感知等。

邮箱:[email protected]

马少华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器官芯片与微流控、生物医学信息获取和处理、电子电路等。

邮箱:[email protected]

韩宇星

长聘副教授

研究方向:AI赋能的6G无线通信,特定域计算与传感网络、传感器及芯片、视频图像处理等

邮箱:[email protected]

耿子涵

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人工智能,全息三维显示,光电神经网络

邮箱:[email protected]

陈鑫磊

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青年特聘专家

研究方向:智能物联网、移动计算、多智能体/无人集群、群智感知、具身智能、人工智能等;

邮箱:[email protected]

联系方式

唐老师

邮箱:[email protected]

电话:0755-26038836

 

2023招生宣讲会视频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